㈠ 为什么 天映频道 总放邵氏电影啊
天映频道是一个国际级的中文电影频道,提供不同类型的电影,从最新的卖座名片到邵氏经典电影,其中包括动作片、惊险电影、言情片、科幻作品、浪漫喜剧及史诗式巨作,琳琅满目,从而满足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对电影娱乐的需要。
自去年三月启播的天映频道,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国际性电影频道之一。目前,天映频道已在亚太地区多个电视平台上播出,计画将来发展到北美及欧洲地区。
天映频道每年播放约500部优秀电影,为爱好电影的观众提供最佳的中文电影娱乐。
除了独家电视首播邵氏经典名片以外,天映频道还会选播首轮最新巨片及获奖作品,全部来自国际及亚洲著名的电影厂,例如嘉禾、英皇多媒体、Cinema Services, CJ Entertainment 及Toho。
天映频道还网罗享誉国际的日韩名片呈献给各地观众。
除电影以外,天映频道还自行制作节目,带给电影爱好者最新, 最热门的影视资讯,包括《娱乐大疯趋》及《红人酷TALK》;其他节目有《邵氏大牌档》及《天映非常导》,则邀请最顶尖的当红明星和导演,例如知名导演吴宇森及陈可辛,国际巨星成龙、李连杰、林嘉欣、郑伊健、姜文、谢霆锋、蔡卓妍、钟欣桐、王菲及莫文蔚等等,在节目中分享他们对生活、事业以及电影的看法。
此外,天映频道率先播映其他娱乐节目如英国的《好莱坞速递》,贴身追访好莱坞电影最新话题及消息,还有《韩国电影杂志》等。
天映频道的节目编排亦别具心思,会就个别市场的口味及兴趣精选最佳的电影节目。天映频道采用先进的科技设施,通过卫星影像传送,为精挑细选的电影配上不同语言的字幕, 让当地观众能欣赏到切合他们要求的电影娱乐
邵氏电影是香港早期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影响是巨大的
【邵氏电影·昨日】
1958年,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在香港成立,此后30年间,邵氏电影渐渐长成华语影坛的一支奇葩,无论什么时候,提起华语电影,绝对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邵氏电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它在香港影坛处于霸主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要紧的是,它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局限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邵氏电影的影迷群遍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区。
[b]昔日辉煌{/b]
邵氏的历史,其实是脉络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创业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黄梅派影片成为邵氏的主打类型;60年代中期往后,在张彻的极力倡导下,邵氏把武侠片带入了辉煌期,其中,又分成两个支派,一个是张彻力主的新武侠电影;另一个则是楚原,他擅长和古龙合作拍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武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张彻已经分别于1996年和2002年离我们而去了。
不过,上面说的还只是狭义中的邵氏电影,要说邵氏最早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制片厂拍片的时候。
邵氏在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制作,邵氏的光环开始层层隐去,当然,谁也不会否认,邵氏电影是影迷心底一块永远割舍不掉的珍藏,我们期待着它再回来,或者仅仅是老片的修复重新上映,或者是邵氏风格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总之是在等待它再次散射耀眼的光芒。———编者按
李翰祥
黄梅派电影
在邵氏电影中,中国古装片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则是拍摄古装风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创业阶段进入公司,当时他力主拍摄黄梅调电影,选用林黛担任主演拍摄出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随即打破了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这一成功,让邵氏的老板坚定了对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励下,李翰祥随后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
60年代中之前,黄梅派都是邵氏电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当时邵氏的皇牌导演。黄梅派影片的故事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深受东南亚那些身在异乡的华人喜爱。
张彻 胡金铨
新派武侠电影
与李翰祥的风格不同,胡金铨和张彻则以拍摄武侠片闻名,他们的风格被人定义为新派武侠电影,确定这一派的开山之作是胡金铨1966年所拍的《大醉侠》,次年,张彻的《独臂刀》上映,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百万导演”的名号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赢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张彻则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他们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事的标准,他们最看重的是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却往往退居二线,成为影片主线的一个陪衬。
胡金铨与张彻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导演,同样是新派武侠片的开山鼻祖级别的人物,不过,他和张彻还是有些不同,胡金铨更强调动作在画面上的美感,不像张彻那样追求残酷美和动作的利索和真实,而且,胡金铨塑造的人物不像张彻的人物那么强硬,性格大多比较含蓄。
超现实诡异武侠片
同样是武侠影片,楚原的风格与胡金铨和张彻的都不同,相比之下,胡金铨和张彻更现实一些,楚原则属于超现实主义,这和他拍摄的影片多以古龙的小说为蓝本有关,他的《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都是这类超现实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他们浪迹天涯,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节,这也正是古龙小说的特点了。
经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现的演员是狄龙,当年,人们习惯地把楚原、古龙和狄龙三人称为铁三角。
【邵氏文武女头牌】
文:林黛
这个四届亚洲影后,在30岁的年纪上自行结束了生命,留住了辉煌也带给了影迷无限的唏嘘感慨。她出生于1934年,广西人,15岁的时候到香港定居,16岁开始进入演艺圈。她在邵氏期间拍摄的《貂禅》《千娇百媚》《不了情》都为她带来的影后的殊荣(她另外一次当影后是因为在电懋拍的《金莲花》)。 1964年,她为情自杀身亡,留下《蓝与黑》和《宝莲灯》两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装扮相特别妩媚,是邵氏风月片盛行时期的头牌女星。
武:郑佩佩
与林黛不同的是,郑佩佩是邵氏的武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电影,不算太多,但因为几乎部部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让人感觉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邵氏。她刚刚出道的时候,接拍了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由此而以“侠女”之称闻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国生活。当李安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身手依旧了得的郑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现在,她正在筹拍《大醉侠》的续集。她现在有3个女儿1个儿子,大女儿原丽淇目前正在娱乐圈发展,她希望在《大醉侠》的续集中,原丽淇和她的三女儿原子鏸能和她一起合作。
【他们来自邵氏】
吴思远
吴思远当年是从邵氏南国编导组培训出来的,在他的身上难免带上邵氏的影子。
吴思远素有“香港影坛教父”的称号,他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学习,毕业后留在邵氏公司工作,在场记、副导演这些岗位上都工作过。在离开邵氏之后,他并没有忘记邵氏功夫片的精髓,他后来创办自己的思远影片公司,继续导演《罗马大绑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现在,吴思远除了自己做导演,还发挥自己的社会威望,为整个香港电影的工作大环境而奔走。
吴宇森
像吴思远一样,吴宇森也是从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毕业的,他是张彻的得意门生,张彻在临死前非常希望能见吴宇森一面,只可惜吴宇森最终都没能赶得上。
1946年,吴宇森出生于广东省,4岁时迁往香港居住。他25岁起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以助理导演的身份开始拍片。不过,他在邵氏的时间并不长,后来陆续加入了嘉禾和新艺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喋血街头》、《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
吴宇森向好莱坞进军之后,执导了《终极标靶》、《断箭》、《变脸》、《风语者》,把东方的动作片风格带到好莱坞。
重放异彩
邵氏电影于80年代停止制作影片,其电影城也转到电视台下用作拍摄电视剧集之用,邵氏渐渐在华人的电影圈中隐去了昔日的锋芒,但无论如何,没有人怀疑邵氏电影是华人影坛的一块瑰宝。
1999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马来西亚的Usaha Tegas Sdn Bhd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随后在借助邵氏资源丰富的片库在香港设立了天映娱乐公司。天映娱乐成立3年来,一直致力于恢复邵氏电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资通过数码技术修复了电影的旧底片;接着是把这些修复过的作品推向市场,让人们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辉岁月;明年,邵氏与中国星合资近10亿港元的将军澳影城将会竣工,到了那个时候,邵氏会重新签艺员投拍新片。
天映娱乐大打邵氏牌
根据记者的调查了解,天映娱乐分为四大部分:邵氏片库、天映频道、天映制作和天映娱乐音像。在这四大板块中,有三大板块和邵氏电影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自然是邵氏片库这个部分。这个片库的资源就来自1999年被马来西亚财团收购的760套邵氏电影的版权。这些影片被收购之后,天映娱乐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恢复这些影片的影像。此片库为天映娱乐提供了强大的内容支持。天映娱乐的中国首席代表汪之雄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些电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公映过的,有些虽然公映过,但却没有电视台取得它们在电视网络上的播放权,对邵氏这些经典的作品,我们一定会很好地加以利用,对于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以35毫米胶片让它们重现银幕,其他的我们也会通过家庭影视产品、收费电视等平台推出,以飨邵氏影迷。”
此外,天映频道和天映娱乐音像也和邵氏电影有着很深的渊源。天映频道是一个收费电影频道,现在,在这个频道中播放的影片绝大部分都直接来源于邵氏片库。天映娱乐音像现在主攻的方向同样也是邵氏电影,汪之雄先生说:“我们将通过VCD、DVD和录像带的形式在市场上发行邵氏电影,我们现在一共有760套邵氏的作品,计划中是每月推出10到20套,预计到2007年,我们手上所有的影片就全部发完了。”
经修复 影片焕然一新
经过岁月的洗礼,邵氏电影在底片上已经渐渐模糊,对天映娱乐来说,他们在成立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褪色的底片。据说,天映娱乐用了最先进的数码器材和技术来修复这些邵氏老片,具体的工作包括色彩调校、清除污迹、修补破损和刮痕等等。
那么,经过修复的邵氏电影的效果怎么样呢,郑佩佩对修复之后的影片效果的评价非常高,她说过去想看自己的电影,只能买到那些枪碟版的录像带,画面极其模糊,有很多画面还不完整,但现在好了,她在看到经过修复的《大醉侠》之后兴奋地说:“修复过的版本,就跟新的一样,连衣服上的颜色都看得很真切,说真的,如果不是看到这个修复过的版本,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年穿得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了。”原来,邵氏那时拍的已经是彩色电影了,而不像我们想象中都是黑白的作品。
东南亚观众先有眼福
这样一来,电影迷们就有两个渠道可以欣赏到邵氏的经典影片,一个是收看天映频道,一个是看音像制品。
天映频道从今年3月开始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启播,新加坡、汶莱、马来西亚、印尼国家的观众都能收看到这个频道。据说,邵氏老牌演员郑佩佩还会在这个频道主持一个《邵氏大牌档》的访谈节目,她的工作就是访问一些曾经在邵氏工作的人,包括导演、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她已经访问过的人有凌波、金汉、蔡澜等,因为郑佩佩本人曾经是邵氏的红人,所以她做起这样的采访会相对就比较容易,尽管如此,她也透露出一点做这档节目的难处,“因为过去了太长时间,有一些人已经不大愿意再出来了露面了。”不过,郑佩佩说她不会太勉强老同事,她也只是尽量去多访问一些人物,节目本身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访问多少人,能做多少期“一切都看缘分了”,郑佩佩说。
据汪之雄先生透露,他们已经向中国广电总局申请天映频道在内地落地,但结果还没有出来,“截至9月份,今年内在内地落户的频道申请已经停止,我们已经递交了申请,但我们现在正在等广电总局的批复,还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内地观众看碟解馋
虽然内地观众暂时还没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邵氏电影,但是却能通过音像制品来弥补这个缺憾。记者从广州鸿翔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处获悉,天映娱乐已经与该公司达成了协议,鸿翔公司负责以DVD和VCD的形式在中国内地独家发行邵氏影片。
因为邵氏片库的储量极为丰富,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影片同时推出,到底先出什么,后出什么,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选择标准呢?对此,汪之雄先生表示:“内地地区的第一批音像制品已经在7月份投放市场,第二批的正在申请当中,基本上我们选片的标准就是每次选一些武打片再选一些言情片,邵氏的电影很多,有好有坏,我们会先发行好的影片。”
我们知道,邵氏电影出有很多杰出的导演,他们的影片都自成一个风格,而且在邵氏发展的不同时期里,邵氏也形成了自己主打的几个风格,比如说黄梅派、新武侠派等等。不知道天映娱乐会不会按照这些导演和派别进行归类而推出音像制品呢,汪之雄回答:“我们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推出了100部左右,等到超过150部之后,我们可能会考虑用这种方式。”
值得收藏的邵氏电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来》
《红菱泪》
《爱情的代价》
《哪吒》
《少林寺》
《铁扇公主》
《倾城之恋》
《花团锦簇》
《妲己》
《西游记》
《花街时代》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灯笼》
《爱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剑》
《风流韵事》
《城市之光》
《金菩萨》
《万古流芳》
《保镖》
《方世玉与洪熙宫》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盘丝洞》
《楚留香》
《大醉侠》
《书剑恩仇录》
《无名英雄》
《缘分》
《小杂种》
《刺马》
《蓝与黑续集》
《花田错》
《如来神掌》
㈡ 香港特区邵氏武侠电影🎬为何不产片子了
邵氏电影兴盛于上个世纪的六十核卖年代到八十年代,邵氏电影兴盛的三十年,制造了多达千部电影。其中虽然也有凑数的,但也正如广告词所说的:邵氏出品,必属佳品。邵氏电影从来就不乏精品。
㈢ 邵氏电影独霸市场近30年,为何如今突然没落
我发现邵氏电影独霸市场近30年,但是如今却突然落寞了,我觉得是有几点原因。
首先邵氏电影属于邵氏集团,可能内部的斗争也影响到了电影的发展。而且邵氏电影很多东西都过于套路化,之前香港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公司和他竞争。
而且最重要的还是邵逸夫的老去吧,毕竟上市集团是以邵逸夫为主导的,由于邵逸夫年纪越大,可能决断和以前相比也没有那么正确了,可以说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邵氏电影的没落,可以说也是时代的悲剧。
㈣ 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怎么那么黄
因为当时电影管制不严,出了很多好片。不过自从广电总局大哥一出马,全给干趴下了,禁的禁,封的封……
那是没有现在这么变态的电影审查制度,人家裸照一出就要封杀,一脱更要封杀,成了文化杀手了。很多片子拍了出不来……
盲井看过吧?被禁啊,里面也有些反动镜头……其实那只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不见得就会荼毒我们美丽的心灵啊……
80年代跟90年代是大陆电影最发达的时代,最艺术的时代,不像现在这么商业化……其实现在也有好片子,只是过不了广电总局大哥这一关,还不是得乖乖装孙子,不得播放吗
像贾樟柯拍了好多真实的艺术的电影,但电影院是不可见的。也许,有天中国真正的理解了文明建设的真谛,他们还是会出来吧
㈤ 为何以前邵氏出品的电影尺度特别大
谢邀,这个问题上面,我们首先来看看“邵氏”是哪一群人,然后逐步分析拍得电影的特别之处。
“邵氏”是以香港 娱乐 大亨邵逸夫为主的一个姓氏,其发展在过去1925年上海天一制片厂开始的时候,邵醉翁就看好电影业的发展,随后一家家族独立电影公司开始兴起,名叫“邵氏电影”;一直到现在,香港的电影几乎都是邵氏为出品方,而许多我们熟悉的香港明星都拍过邵氏电影,不得不说,邵氏影业之前在香港算是电影行业的传奇。
邵氏电影发展至今,拍过不少经典影片,但是里面不论是打斗还是演技,都是非常大的尺度,这其实是当时 社会 发展的因素造成的,毕竟邵氏电影发展时期香港正处于一个混乱时代,那时候的香港黑道四起,几乎我们看过的每一部邵氏影片都有真正的黑 社会 人物,就拿我们之前最为熟悉的《古惑仔》系列影片来说,里面的人物就有道上的人,但不得不说《古惑仔》影片算是经典,之后不再有那么好看的影片了。
以前的邵氏电影,之所以让我们造成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在于拍摄影片尺度大,打斗戏,警匪,动作完全都是实打实的,这其实是那个时候的香港混乱导致的,不得不说也是邵氏电影发展越来越好的一个时代。
香港包括香港岛,新界,九龙三个地区,1997年回归之前是由英国管辖,从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英国的影子,比如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成龙扮演的角色就是英国皇家警察。当时香港岛归英国管辖,新界和九龙属于英租界,管理比较混乱,黑帮猖獗。
英国对香港的管辖并不彻底。而且一些黑帮为了洗黑钱通常采用拍电影的方式。他们通常拍摄情色片,警匪片,黑帮片。为了吸引眼球。拍摄尺度大得很。有时候都真枪实弹的上,而且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审查制度,电影拍摄基本没有审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从1958年成立到1985年停产,共生产了1200多部电影。
1958年到1965年以黄梅调电影为主,产量较小;
1966年以后以武侠片为主,最多时年产量达到四十部左右;
大约在1975年以后,尝试过间谍片、科幻片、黑帮片、赌片、奇案片等各种类型;
1985年正式停产。
1973年因李小龙逝世,动作片一时遇冷,这一时期邵氏出产过一批尺度较大的影片,主要是李翰祥的风月片和吕奇的艳情片。最大尺度也就基本限于女性裸体。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还没有分级,1989年以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三级片。
1.当时的电影监管不严,带血腥暴力的电影可以通过审核,甚至由于视觉原因还比较卖座。
2.当时香港影视圈受黑道控制,黑道顾名思义,就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词,按照黑道要求拍出的电影,理所当然的带着这些因素。
3. 社会 风气比较开放,香港本身受欧 美文 化影响,对于审美可能更重一些。
这点是我浅薄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指点。 我是小闲,喜欢我就关注下我吧!
邵氏电影作为早年电影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代表着一个电影王国,而邵氏电影的大尺度与邵氏四杰的为人作风以及当时香港的大环境背景息息相关!
邵氏兄弟四人都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在邵氏创业初期,兄弟四人,老大邵仁杰负责执导,老二邵仁枥任会计,负责一切账务的周转,老三邵仁枚和老四邵逸夫负责发行,从公司的运营和电影产品的制作四人通力合作,同时他们自己还做电影的编剧和摄影,一切收入全部纳入自己家族,而他们对于当时市场的需求极其敏感,懂得迎合时代和观众的需求!
到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主揽制片业务,当时的香港在英国人的管制下思想逐渐开化,而大尺度的电影正好迎合了当时观众的内心欲望,邵氏抓住了这个机会风月片一出赚的盆满钵满,而当时的电影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又显得真实更令观众向往,于是邵氏无论是剧情片,还是武侠片风格都是以观众和票房为前提,而大尺度出现在邵氏电影中更是变得平淡无奇了!
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做出来!
因为香港是靠黑帮电影和艳情片起家的,香港大多数五六十岁的人都演过艳情片
管的松,现在要是不加管控,尺度更大。谁不是希望大尺度啊,至少我喜欢
那年代本身就是动荡的年代,黑恶势力是很强大的,都是有可能拿着枪拍戏的而且潜规则水很深
㈥ 閭垫皬鐨勫摢閮ㄧ數褰辨渶榛勬渶鏆村姏锛
閭垫皬缁忓吀鐢佃嗕腑棰滆壊绋嬪害鏈楂樼殑鏄銆婇噾鐡跺弻鑹炽嬨
閭垫皬鐢靛奖鍏鍙革紝鍏ㄧО閭垫皬鍏勫紵锛堥欐腐锛夋湁闄愬叕鍙革紝浜1958骞村湪棣欐腐鎴愮珛锛岀敱閭甸稿か鎷呬换鎬昏併傚湪閭垫皬鐢靛奖鐨勫彂灞曞巻绋嬩腑锛屾媿鎽勪簡澶氶儴缁忓吀鐨勫奖鐗囥傘婇噾鐡跺弻鑹炽嬪氨鏄鍏朵腑鐨勪竴閮ㄧ粡鍏镐綔鍝侊紝璇ョ墖鏀圭紪鑷鍙ゅ吀灏忚淬婇噾鐡舵呫嬶紝浠ュ叾澶ц儐鐨勫墽鎯呭拰棰囬珮鐨勯滆壊绋嬪害鑰屽彈鍒板叧娉ㄣ
銆婇噾鐡跺弻鑹炽嬪湪鍓ф儏涓婅緝涓哄紑鏀撅紝娑夊強涓浜涜緝涓烘晱鎰熺殑璇濋橈紝濡傛с佹潈鍔涙枟浜夌瓑銆傚湪褰撴椂鐨勭數褰卞℃煡鍒跺害涓嬶紝璇ョ墖鍥犱负鍏跺唴瀹圭殑澶ц儐鍜屽墠鍗鑰屽彈鍒颁簡涓瀹氱殑浜夎銆傚悓鏃讹紝璇ョ墖鍦ㄦ湇瑁呫侀亾鍏峰拰鍦烘櫙甯冪疆涓婁篃杈冧负鑰冪┒锛屽敖鍙鑳藉湴杩樺師浜嗗師钁楀皬璇翠腑鐨勬弿杩帮紝杩欎篃浣垮緱璇ョ墖鍦ㄨ嗚変笂鍏锋湁杈冮珮鐨勯滆壊绋嬪害銆
闄や簡銆婇噾鐡跺弻鑹炽嬩箣澶栵紝閭垫皬鐢靛奖鍏鍙歌繕鎷嶆憚浜嗗叾浠栧氶儴缁忓吀褰辩墖锛屽傘婃睙灞辩編浜恒嬨併婅矀铦夈嬬瓑銆傝繖浜涘奖鐗囧湪鍓ф儏銆佹紨鍛樿〃婕斿拰鍒朵綔姘村钩涓婇兘浠h〃浜嗗綋鏃堕欐腐鐢靛奖鐨勮緝楂樻按骞炽傜劧鑰岋紝鐢变簬鍘嗗彶鍘熷洜鍜屽℃煡鍒跺害鐨勯檺鍒讹紝杩欎簺褰辩墖鍦ㄥ唴瀹逛笂鐩稿硅緝涓轰繚瀹堬紝棰滆壊绋嬪害鐩稿硅緝浣庛
缁间笂鎵杩帮紝銆婇噾鐡跺弻鑹炽嬫槸閭垫皬缁忓吀鐢佃嗕腑棰滆壊绋嬪害鏈楂樼殑涓閮ㄤ綔鍝併傝ョ墖浠ュ叾澶ц儐鐨勫墽鎯呭拰棰囬珮鐨勯滆壊绋嬪害鑰屽囧彈鍏虫敞锛屽悓鏃朵篃灞曠幇浜嗛偟姘忕數褰卞叕鍙稿湪鐢靛奖鍒朵綔涓婄殑楂樻按骞炽
㈦ 堪称东方好莱坞,邵氏电影有多强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提起香港电影永远绕不开邵氏电影。
邵氏电影公司由邵逸夫与邵仁枚于1958年创建,曾有“东方好莱坞”之称。邵氏公司制作影片超过千部,其中涉及各种题材,如黄梅戏电影、风月电影、武侠电影等。邵氏许多电影都堪称经典,更是被当今的许多导演翻拍,比如《龙门客栈》《独臂刀》《倩女幽魂》等。
影片中的男主因为“碟仙”的指示发了横财,随后报复曾经欺凌过自己的人。此外,他好逸恶劳、沉迷于酒色,最后终得报应。
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极有警世的味道,该故事短小精悍,虽恐怖气氛不如《阴灵》,但却妙趣横生,结局中男主被碟仙所控,手指在桌上快速旋转并磨皮见肉、血肉模糊,让人毛骨悚然。
2.《鬼话连篇》
《鬼话连篇》是1975年由桂治洪执导的分段式恐怖片。该片由《鬼屋》《白骨无情》和《古之色狼》三个小故事组成。
《鬼屋》主要讲述三位年轻人打赌夜宿鬼屋的故事,影片气氛还算不错,尤其是那墙上频频出现的双眼,着实让人背脊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