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曾经嚣张跋扈暴打黄金荣的军阀之子卢小嘉,后来去了哪里
卢小嘉怕黄金荣会找他的麻烦,于1946年移居台湾经商,1960年代末去世!
卢小嘉是皖系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在北洋政府时与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被人称作民国“四大公子”。当时黄金荣为了捧露兰春,特意建了一个舞台,取名共舞台。每天都是流氓打手围着,只要黄金荣鼓掌,他们就拼命叫好。有一天,卢小嘉在包厢里大声喝了一个倒彩。这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当即被打手们拖出去打了一顿。第二天卢小嘉依仗其父卢永祥的权势,指使当时他爹卢永祥的老部下何丰林,把黄金荣绑架到了何公馆,关在一个地牢里,最后在杜月笙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卢小嘉怕黄金荣会找他的麻烦,于是移居台湾,经营进出口业务,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去世。
㈡ 江浙战争齐卢双方各死多少人
这这时期都说话哥死得少了。许多。
㈢ 人类是不是奴隶
人不是奴隶。
只是在旧社会,有这样的情形:
“他,冯云卿,就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居然也挣起一份家产来。他放出去的‘乡债’从没收回过现钱;他也不希罕六个月到期对本对利的现钱,他的目的是农民抵押在他那里的田。他的本领就在放出去的五块十块钱的债能够在二年之内变成了五亩十亩的田!这种方法在内地原很普遍,但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农民们若和他发生了债务关系,即使只有一块钱,结果总被冯云卿盘剥成倾家荡产,做了冯宅的佃户——实际就是奴隶,就是牛马了!到齐卢战争那一年,冯云卿已经拥有二三千亩的田地,都是那样三亩五亩诈取巧夺来的,都是渗透了农民们的眼泪和血汗的。就是这样在成千成万贫农的枯骨上,冯云卿建筑起他的饱暖荒淫的生活!
齐卢战争时,几个积年老‘乡绅’都躲到上海租界里了;孙传芳的军队过境,几乎没有‘人’招待,是冯云卿挺身而出,伺候得异常周到,于是他就挤上了家乡的‘政治舞台’,他的盘剥农民的‘高利贷网’于是更快地发展,更加有力;不到二年功夫,他的田产上又增加了千多亩。但此时他新纳的爱宠老九也就替他挥霍得可观。并且身边有了那样一位一泡水似的年轻姨太太,冯云卿的精神也大不如前;所以最近内地土匪蜂起,农民骚动,冯云卿的胆大镇静,就远不如齐卢战争那年,他只好把所有的现款都搜括拢来,全家搬到上海,——一半是怕土匪和农民,一半也为的依顺了姨太太的心愿。”
(茅盾《子夜》)
㈣ 名词解释:齐卢战争
民国13年(1924),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军阀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争夺上海,兵刃相见,史称江浙战争或齐卢战争。是年8月,齐燮元联络皖、鄂、豫各路军阀组成联军,集重兵于昆山,意取上海。卢永祥即遣陈乐山率第四、十师进驻南翔、黄渡、安亭一线;杨化昭、臧致平率部进驻县城至浏河一线。杨、臧设司令部于县城秋霞圃屏山堂。
9月3日拂晓前,联军分兵进取嘉定城和浏河镇。4日,安亭、黄渡一线终日交战。朱家桥、六里桥西亦燃起战火。5日,联军开至陆渡桥。10日,联军以重兵由安亭左翼抄袭黄渡,被卢军击退。嗣后,连日阴雨,双方各守阵地,一度攻至西门外高僧桥的联军,撤至外冈、葛隆。未几,黄渡、县城一线战事又趋激烈。联军10余营包围卢军8个营于县城内,并时有接火。9月中旬,福建军阀孙传芳乘机进入浙江。卢背腹受敌。于18日发表“移沪督师”通电,离开杭州至上海龙华。23日晚卢永祥至南翔,遣陈乐山率部增援城内卢军,25日,齐燮元至安亭督战。双方各派飞机窥视对方阵地。安亭、黄渡一线昼夜炮战。10月初,孙传芳占领杭州,长驱直入,逼近上海。卢永祥的警备处长夏超倒戈,齐燮元乘机全线进攻。10月13日晨,卢永祥迫于形势通电下野。15日晨,卢军竖白旗,战争始告结束。
附记:齐卢兵祸
齐卢战争历时40余天,祸及全境,给嘉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县死难约4000人,流离失所者10万余人,毁房2082间,大牲畜死亡1335头(只),经济损失66.60万余元。
黄渡地区为两军争夺的焦点,交火最早,相持最久,战祸最烈。据黄渡同乡会10月22日请齐韩速撤军队电谓:“战事告终,残棉萎地,已无余望。禾稻成熟,尚可收获,而乃军队横行,迄未归伍。帮匪附和,四出搜掠,门窗桌椅,瓶樽针剪,油米杂粮,乡村农具,无物不载,连樯西驶,甚至按户索饷,绑票勒索,不遂其欲,纵火焚屋。拦路搜索,虽一衣一履,亦遭剥夺。迈妇纺女,横被行强,灭绝人道。”据里人章圭瑑撰《黄渡甲子历劫记》载:“交战第三日起,枪炮声始稀,抢掠风始炽。其初挨户打门……既入住宅,即翻箱倒柜。最要袁洋钞票、金银首饰、绸缎衣服。其次家用物件,铜锡器皿,亦被搜一空……入富户,掘地以取藏金。”9月16日,卢军撤走,联军如潮而至,“在吴淞江中停泊巢湖船数十百艘,首尾衔接,拖以小轮。将全镇门窗、台凳、床帐、橱箱,以及米麦杂粮尽行装载而去”。全镇“竟无不败之屋,不毁之室”,共焚毁房屋458间。
安亭镇一直为联军所盘踞。镇上即使一家茅棚,兵士、土匪必光顾若干次。第一次入宅,索现洋、珠宝;第二次来者,索各种细软贵件;第三次来者,索一切应用衣服用品;第四次来者,虽钟瓶盆盂,亦携之而去;第五次来者,连花架木器亦肩扛而行;第六次来者,屋中已无所有,则遍撬天花板、地板、掘觅阶石,惟恐难民将珍贵物品密藏其中。兵士枪得各种首饰珠宝,套藏手臂或衣囊之中,钞票等物则置于裹腿布内,若所劫之物多得无处藏身,则脱弃军服,抛掉枪支,披上难民衣裳,逃之夭夭。其所弃军服、枪支为地区流氓所得,则戎装抢劫。镇西北计家宅村民蒋小四,家有老母寡嫂妻儿五六人。战事发生,蒋意欲携妻母逃避他乡。其母见田中棉花盛开,不忍舍弃,留寡嫂与之死守在家。蒋挚妻带儿逃至上海。迨及回家,见草房洞开,老母不知去向,寡嫂已被散兵奸毙榻上,周身赤露,尸首腐烂不堪。
南翔镇并非战地,但军队过境奸淫烧杀,受灾同样惨重。10月14日,苏、皖、鄂、豫各路军队蜂拥而至,先抢劫富户大店,连镇上商团、保卫团及警察第一分所之图记、文件一并抢去。夜间放火,南街轿子湾一带首当其冲。继后寺前街、上岸、下岸、走马塘、慈善街连烧四昼夜。劫掠焚毁大小商店63家,累计毁房500余幢。联军拘集大小船只数百,将抢来之物满载西去。
10月22日,镇上红十字会收容乡间难民6000余人,24日达8000人。大批难民逃沪,露宿街头。
嘉定城内自战事发生起,店铺停业十居八九。卢军结伙打劫,西门被枪者十分之九。9月13日卢军临撤放火,自早晨4时烧到晚7时方熄。当天,联军2万余众进驻。入夜,士兵结队先在一次放火,然后往各店打门唤人救火,待人开门往救,即入内抢劫,谓之声东击西。
方泰前后驻军逾八九万人,数十名妇女横遭强奸,其中有13岁之少女和产妇。东市一50岁顾姓老妇,因不遂所愿,竟被勒死。
陆渡、庵桥、唐行三乡亦深受战害。据县议会议员侯兆熙致督省为灾民请赈电谓:“居民逃避,猝不及防,有遗弃婴孩而临河涉水者,有单衣外逃伏田沟二三夜者,有误中流弹毙命不及收殓者。三乡农民栽植之棉,听其零落。衣服首饰,箱柜财物卧具,抢劫无遗。尤甚者,地板搁板,方砖屋瓦,尽被捣毁,搜掘一空,疮痍满目,闾里为墟。统计三乡损失,何止百余万元。现在兵匪绝迹,难民回里,无衣无食。号寒啼饥者,遍地皆是……”
㈤ 江苏省简称明明是“苏”,“江浙沪”为何不叫“苏浙沪”
位于华东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而说到“长三角”,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江浙沪”,“江浙沪”通常指的是江苏、浙江和上海这“两省一市”,也是“长三角”地区主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你知不知道“江浙沪”为什么叫“江浙沪”,而不叫“苏浙沪”吗?你觉得“江浙沪”的“江”是不是也包括了曾经属于“江南省”的安徽呢?你看好安徽省未来的发展前景吗?
㈥ 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广东人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
因为广东人思想前卫革命性强;江浙人比较富足,率先发展近代资本;湖南人血性十足,敢于流血牺牲。
这充分说明了广东、江苏、浙江、湖南等省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
广东人革命:
翻来近代史,无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抗英事件,还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抑或是康梁的维新运动,更或是孙中山主导的辛亥革命,广东爆发了多少起义,进行了多少斗争很难说清楚。几乎每一次起义或斗争都波及全国,影响深远,有的甚至是革命性的。
这在其他省份是比较少见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呢?有人说,历史上的广东一直是对外贸易的最前沿,即便是闭关锁国期间,与外一直有密切的往来;正因于此,广东得风气之先,最容易,也最先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
有人说,在古代广东一直是重型犯人的流放地,各色人等杂糅集聚,而这些人恰恰是最具革命精神的。有人说,广东地偏南端,远离政治中心,中央管理弱化,这无形中给革命思潮成长提供了条件。
也有人说,广东邻近租界港澳,地理位置大大降低了革命失败的风险。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综合来看,则能很好说明广东人革命性的一面。
江浙人出钱:
江浙自古就是富庶之地,近代史上更是以这种富庶来推动历史发展。
首先,江浙人民善于经营,民族经济发展较快,近代资本主义更是占得先机。在江浙兴起的钱庄业,是近现代银行业的雏形;兴起的沙船业,是近现代航运业的雏形。
其次,江浙人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广散钱财,支援革命。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财团身体力行,不仅投身革命,还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力,是当时最大的金主;北伐战争期间,他们也提供了资金支持,并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湖南人流血:
历史上的湖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一直籍籍无名,但是到了近现代却一下子逆袭起来,以至成为对近代贡献最大的省份之一。
清朝中后期,湖南出现了曾国藩、左宗堂、胡林翼等“中兴三名臣”。在这些人的主导下,朝廷网络人才,大兴教育;国家推行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在近代,湖南之名气,主要源于湘军。当时,由曾国藩、左宗棠编练的湘军,不仅平定天平天国内乱,还全歼新疆分裂势力,挫败了沙皇俄国的侵略企图,解除了当时新疆面临的危机。
此后的湖南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表现不俗。先是梁启超奔走呼告,谭嗣同为变法事业慷慨赴义;后是黄兴、宋教仁等志士为革命事业不辞辛劳,甘愿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6)齐卢战争电影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㈦ 江浙战争的介绍
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甲子兵灾,是1924年中华民国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
㈧ 长毛是鲁迅的童年噩梦,太平军在江浙的口碑为何那么差
因为是鲁迅小时候听保姆长妈妈的恐怖描述,产生的童年阴影。而太平军的口碑差的原因有:第一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故意抹黑,散播恐惧感;第二是因为老百姓分不清哪些是太平军,哪些是土匪兵痞,第三是因为天灾频发,老百姓都归咎在太平军起义的头上。当时的老百姓都比较无知愚昧,容易被煽动,在恐惧的大环境下都将太平军当做是恶人。
虽然太平军在江浙百姓中的口碑很差,但是实际上太平军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行动,还曾经想办法筹备粮食救济百姓,还有太平军抢救自尽妇女的记载。可惜在当时大规模的恐惧背景下,许多人因为害怕都纷纷自杀,自杀的人一多又引起了更大的恐惧,所以在江浙百姓的心中,即使没有亲眼见过太平军也会认为太平军是烧杀抢掠的魔鬼。
㈨ 为何历史上江苏和浙江叫江浙,和安徽却是叫苏皖
之所以会出现江浙以及苏皖两种不同的叫法,一方面是因为历史传承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导致的。
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江浙”与“苏皖”这样的称呼,逐步在人们口口相传的情况下,得到了几乎是在这个地方生活的所有百姓的支持。随着封建时期的不断战乱,这样的说法越传越多,在文明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也逐渐将它变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记忆点。 综上所述,江苏和安徽被称之为“苏皖”,江苏和浙江被称之为“江浙”,无非还是历史文化的根源不同,以及现实因素中人们的口口相传与各种战争之下的传播所导致的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