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战争电影的主题都是反对战争

战争电影的主题都是反对战争

发布时间: 2025-10-19 05:39:19

❶ 优秀的战争片的内核都是反战吗

反战——也就是反对战争的前提,是对战争进行彻底的反思。

既然要反思,那就必须把战争的原因和性质给剖析清楚。

脱离了史观的、没有触及根源的反思和反对,就像一个跳过论证的结果,是盲目的,不值得称颂的。

现在很多“反战电影”,过多地聚焦于“被卷入战争”的草根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聚焦于毫无理性的血腥杀戮,仿佛战争是一头丧心病狂、不知节制的野兽,误闯人间,驱赶着善良无辜的人们去送死。

事实上,战争不是天灾,不是天谴,它是由人策划、由人发动、由人执行的,它处处体现出人的意志。

忽略掉这一点,片面强调人物的被动性,直接把战争片当成灾难片来拍,急于“把最美好的东西摧毁给你看”,是不负责任的。

更有甚者,以反战之名,试图呼唤人们跟犯有战争罪行的刽子手共情:你看,他们跟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是被蒙蔽被摧残的可怜人,你失去的只是全家老小,他们失去的可是宝贵的人性啊……

我的偶像毛尖老师,在当年《南京!南京!》上映后曾写了这样一篇影评,令我记忆尤新,因为在这篇文字里,她对这一类电影毫不客气地飚了脏话。

……这种生死两屈辱,我在看完电影《南京!南京!》后,感同身受了。妈的,南京大屠杀根本不是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嘛!陆大导演四两拨千斤地带着我们从哲学峰巅看待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一方是战争,一方是人类,或具体点,日军加上中国人。所以,在一个辽阔的国际视野里,我们预设的感受应该是:像日本小军官那样,痛恨战争。

但我痛恨陆川。这小子太肯德基了,以为标一个1937,弄两段拉贝日记,就是历史了。不过,要只是肯德基,一个鸡腿也坏不了什么事,问题是这小子太汉奸,日本士兵都人模人样,不仅收获镜头意淫还得到音乐配合,说起来是用法西斯美学揭露战争中的人性,但造成的实际效果是赞美,与之相配合,中国孩子简直白痴,一个以为枪声是炮仗,一个逃命途中吹蒲公英玩。

不过,如果只是汉奸,陆川的危害也大不到哪儿去。抗战中,我们除掉了多少汉奸。不,他不光是汉奸,还是个人道主义者。就像姜老师可以站在崇高的位置请“你们”中的一百个女士去当慰安妇,最后又可以用英语请求日本小军官的成全,人道主义者陆川在南京大屠杀七十年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安全位置,一边为唐先生洗刷了污点,一边为角川漂白了历史,而且,角川最后的台词, “活着比死更艰难”更是为所有活着的日本兵进行了哲学超度,可是,总要有人承担罪责或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