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科幻电影德的游戏
扩展阅读
王太利最新电影 2025-10-18 19:54:59
给我播放励志电影 2025-10-18 19:47:14

科幻电影德的游戏

发布时间: 2025-10-18 12:39:24

① 比赢得胜利更重要的是赢得胜利的方式——安德的游戏

根据美国科幻小说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同名小说改编的《安德的游戏》剧情承袭原著。初看内容介绍,这部片子简直可以说中规中矩,很容易落入窠臼的青少年科幻故事:击败进攻地球的虫族后,人类厉兵秣马,为下次袭击备战。主角安德作为人类重要计划的佼佼者,将接受难以想象的历练,成为人类舰队的领袖。电影改编相当保守甚至可以说平庸。单纯从电影本身上来只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不过看一部电影的好坏不只是看它讲了什么故事,而是看它通过故事想表达什么。从这方面来说,这部电影可以称的上佳作。

作为一部有关战争的电影,热血战争却并不是它的主题。通过剧情层层递进,来不断折射人物对于战争、对抗、毁灭等方面的思考。

有人观看这部电影得出了这是一部职场进阶宝典,有人看出了文明进化的内涵,有人看到了悲剧,有人甚至看到了人性的劣性。我们不谈这些,我们只从主人公来谈起,谈谈安德的战争哲学。

作为科幻迷,这部电影一开场就让我喜欢上了。不得不说,Asa的表演给这部电影加了不少分,也让安德这个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安德在电影一开始就给电影的情节加了光环。简简单单的游戏表现出了他的成长中的两种挣扎:面对问题,守规则还是打破规则;面对麻烦,是以暴制暴,还是和平解决。电影中做了解答: 就是他, 他就是那个“The one”。 他有策略天赋;他可能假装谦虚,以避免招惹自大狂。 但同时也有了第一个冲突:他也许是天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引人追随的领袖,一个人没法获胜。

面对安德的选择,把一个孩子打进医院,他给出了解释: 打倒他只是第一场战役,我要赢得今后所有的战争。这样他们就不会再烦我。 希伦上校对此满心赞赏:关键不是他干了什么,这是动机,这是战术,杜绝后患的策略。这是一个上位者应有的品质,这样安德才能成为人类的救世主。

之后的心理测试中,安德做了选择,同时也给出了答案: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遵守规则必输,暴力才能赢。 而测试的结果是:完美,他很完美。然后就被晋升了。

一个人持有武器不动声色,他是你的敌人么?你该打倒他吗?他是想攻击你,还是想从你的攻击保护自己?如果他攻击了你,你该彻底毁灭他吗?安德通过的测试,安德与同学的冲突,都是关于这个题目。同时也是电影最大的冲突,安德和上校的相悖的观点,也是对于虫族的态度:怎么面对伤害了自己的人。毁灭了虫族之后的安德以为这是游戏,但现实残酷地摆出了真相: 这不是游戏。 这也是安德杜绝后患策略的解释,彻底打倒,而非彻底摧毁。

如果有人对你先动手,你如何反应。希伦上校满意的答复就是,放倒他。这导致了最后灭绝性的悲剧。

其实安德的哥哥和姐姐,一个太暴力,一个太软弱。安德是二者的平衡,他才是正确的,关于他对教官灭绝性攻击策略的反驳,他对虫族的同情心。故事里三个孩子比喻了三种关于战争的态度。因为安德是平衡完美的孩子,所以关于战争,他做出任何决定都是从客观角度正确的。

故事将安德塑造成人类的英雄,正在宣扬这样一种对待人类世界战争应如何处理的态度,捍卫自己的同时保持同理心,去了解你的敌人,爱你的敌人。就像安德说的那样: “当我充分了解敌人,同时我会爱上他。”

面对孤立,对他的观察结果是:他对上级的态度很复杂,他想取悦傲慢的父亲,却因无法沟通而心生厌恶。他必须一直被孤立,他必须坚信没人会帮他。

这也是面对权威的态度: 我不会因为军衔高就会尊重 。同时,希伦上校对他的期望就是也许自己喜欢发号施令,因此给了他一支小队。电影版安德的心智和手段太过成人化,用语和行动都是体现其坚强和隐忍一面,所有软弱的桥段均被删除。其实与电影相反,原著着意强调少年天真和脆弱的一面。这个精英少年或许更精明,但也比普通的孩子更温柔。在希伦上校的孤立政策最初实行后,安德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质问他“你让他们恨上我了”,而是委屈地指责说“我还以为你是我的朋友”。这与电影中站定立场竖起大旗式的抗争实在太不相同了。

安德之所以成为最好的领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天生的合作者气质,他从不主动挑战规则,而是尽最大努力在规则之内做出最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用“取悦”来形容安德,也实在是一个不太合适的选择。

再之后误杀了一个孩子之后,安德满心愧疚,同时想要退出。对此希伦上校他的目的只在于让安德完成任务,为此“等战争结束我们才有闲情讨论我们是否道德。就算他被毁又怎样”。而在此之后的决战,安德最后才知道自己屠灭了一个种族。面对希伦,他愤怒地指责“你欺骗了我“,“我屠杀了,整个虫族”,“我会永远因为灭绝而蒙羞“我会被视为杀手”,最后,“ 赢的手段最重要 ”。

原著小说值得说的东西太多太多,而改编的电影却试图将这本厚重的小说改编成短短的一部电影,由此造成了一些不恰当的取舍。原作的容量,分成多部绝对不成问题,再不济也上下部吧,两个小时实在太短了,所有剧情设定人物都点到为止,仓促间结尾。但比起其他一些改编电影来说还是要好很多。从电影的直观表现来说,好看的特效和主角的演员选择及其成功,Asa的演技和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完美的诠释了主人公安德。

从最终电影票房和评分结果来看,《安德的游戏》还算勉强过关。原著并不像一些人说的是青少年科幻,绝对值得一读。

② 有一个电影 是孩子做指挥官 现在太空进行指挥训练最后模拟指挥舰队 和虫族打仗 最后当上了指挥官

安德的游戏

《安德的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那时候人类已步入太空时代,但却在短短数十年间遭到一种外星生物—虫族的两次袭击,史称“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在“第二次入侵”中,人类的主力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一个名叫梅泽·瑞克汉姆(Mazer Rackham)的指挥官仅靠一支小舰队竟奇迹般的消灭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虫族舰队,从而挽救了人类。剧情跌宕起伏,给人印象深刻。
在遭受了一场来自虫族的毁灭性攻击后,人类花费数年时间培养出新一代天才,并将其训练成战士以抵御虫族的再次攻击。地球上最出色、最聪明的年轻人被挑选加入建立在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那里,他们将相互竞争,为成为国际舰队的指挥官而努力。他们在一个充满暴力及紧张竞争的环境下,进行先进而又严格的模拟训练,每个人都深知只有一个人能被挑选成为领袖。
安德·维京(阿沙·巴特菲尔德饰)在一众优秀的学员中同样展现出了杰出的天份。机智、同情心和卓越的战术运用都让他成为班里的佼佼者,在零重力战斗教室里进行的激光训练也都证明他拥有非常出色的战术及体能。安德的特殊才能也激起了其他新学员的嫉妒。战斗学校的指挥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饰)将安德与其他孩子隔离开,以便磨砺他独特的领导才能。
起初,安德很受排挤,但凭借对人性不可思议的理解力,他逐渐与队友打成一片,不久即晋级到位于遥远星球的军官学校深造,那里曾经被虫族用来当做入侵地球的前沿阵地。在多年前曾打败虫族、才华横溢的指挥官马泽·雷汉(本·金斯利饰)的严格训练下,安德的能力很快得到提升,带领他的队友在模拟战中对抗敌军。
格拉夫和雷汉都确定虫族即将发动另一次攻击,他们相信仅剩几周的时间可以训练安德,让其有能力领导国际舰队为地球的生存而战。但是当安德为终极测试而做准备时,他开始陷入挣扎,怀疑起他即将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是换取和平的最佳方式吗?

③ 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小孩玩游戏从来都没有输过,然后世界发生战争他被推选为指挥官。

《安德的游戏》简介
导演:
加文·胡德
演员:
哈里森·福特阿沙·巴特菲尔德海莉·斯坦菲尔德维奥拉·戴维斯阿比吉尔·布莱斯林 更多
并不遥远的未来,来自外星系的异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过一千万人死亡。危难时刻,勇敢的队长瑞克汉姆阻挡了侵略者扩张的步伐。利用这有限宝贵的时间,地球人致力寻找具有极高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培养,以期他们能够成为挫败外星入侵者的领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忧郁但目光无比坚定的安德·维京(阿沙·巴特菲尔德 Asa Butterfield 饰)正是这群少年中的一员,他也是国际舰队寄予厚望并重点培养的对象。经过数轮严苛的考评,安德的潜质得到战斗学校的指挥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的肯定,他被上校带到了位于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未来的英雄迎来新一轮的磨练…… 本片根据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原作改编。

④ 如何评价电影《安德的游戏》

如果你认为《安德的游戏》是一部儿童电影,那我只能怪该片导演把这部经典的科幻小说给弄得低龄化了,事实上,《安德的游戏》原著的大部分读者应该是成年人,如今荧幕化的安德褒贬不一,但是从原著粉丝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电影改编虽称不上优秀,但基本还算及格,鉴于原著的篇幅较大,故事较复杂(完全可以分为上下两部来拍摄),该片的主体框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在节奏快慢和细节处理上略存在争议,从科幻商业片和原著改编电影来说,此片都只能停留在合格的程度,离成为经典还有一些距离。
但是我们的科幻拿破仑毕竟从书里爬上了荧幕,不论合不合书迷们的心理预期,这终究不算是坏事,但是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我非常遗憾这片将给你们留下儿童科幻片的第一印象。
在原著故事的世界设定之中,孩童的心理年龄大概会比实际年龄大那么点,因为安德被送进战斗学校时候,事实上只有6岁,而电影中出现的安德大概是十来岁了,虽是如此,此片还是难以给人消除儿童片的第一印象,另外此片中相当遗憾的一点是故事背景的铺垫不够细致和有效,这样是导致“儿童电影”印象的重要原因,在原著小说中,关于安德饱受欺压和虫族入侵给地球人留下的阴影铺垫较多,而在电影之中基本上是一笔带过,入题虽然非常得快,但是却没有给人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一下主角的坎坷不一般的生平。不仅仅是主角,本片的一干配角的存在感也比较低,哈里森福特、本金斯利这样的大绿叶也并无很出彩的表现。可以说此片讲圆了故事,但是人物塑造方面相对于原著是非常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