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苏联电影战争的童年
扩展阅读
地震孩子融入新生活电影 2025-10-16 06:44:38
适合学生看的侏罗纪电影 2025-10-16 06:40:29
日本电影最丑妖怪 2025-10-16 06:31:53

苏联电影战争的童年

发布时间: 2025-10-16 04:33:36

❶ 如何评价电影《伊万的童年》

《伊万的童年》是一部从写实到抒情完美过渡的作品,标志着当代电影一位伟大形式主义者的到来,也是部苏联“解冻”时期战争题材电影代表作。

《伊万的童年》已经是苏联反法西斯电影在20世纪60年代再度转型的作品,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一场大胆地用一个小男孩伊万做为主角,突破既往苏联儿童影片中儿童的天使式、政治概念式形象,而是描绘伊万这个孩子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用其早熟而又不失纯真的眼睛目睹战争的残酷。

《伊万的童年》主要介绍

《伊万的童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于1962年出品的战争类剧情影片,该片由安德列·塔科夫斯基执导,由尼古拉·布尔雅耶夫、瓦伦丁·祖布科夫、尼古莱·格陵柯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万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害,伊万怀着对纳粹的仇恨,投身革命为国效力的故事。

❷ 经典的二战电影有哪些

1、伊凡的童年

《伊万的童年》是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于1962年出品的战争类剧情影片,该片由安德列·塔科夫斯基执导,由尼古拉·布尔雅耶夫、瓦伦丁·祖布科夫、尼古莱·格陵柯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万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害,伊万怀着对纳粹的仇恨,投身革命为国效力的故事。

2、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艾伯丝·戴维兹等主演的一部战争片。

该片于1993年11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点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正式上映。该片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

3、从海底出击

《从海底出击》是由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尤尔根·普洛斯诺主演的战争剧情电影,改编自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

该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德国U型潜艇奉命出航搜索并击沉大洋上的英国商船队,历经惊涛骇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后返回基地。

4、士兵之歌

《士兵之歌》是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12月1日推出的爱情战争类型影片,该片由格里高利·丘赫莱依执导,弗拉迪米尔·伊瓦绍夫、詹娜·普罗科伦科、安东宁娜·马克西莫娃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士兵阿廖沙的一次回家经历,以及与少女舒拉在火车上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

5、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战争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描述了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❸ 影史经典战争片之一,来自前苏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个每一位影迷耳熟能详的名字,影史上当之无愧的大师,苏联诗意电影的代表人物。也是目前豆瓣上为数不多全部作品都在8分以上的导演。

这位被影迷朋友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塔”的导演,对于电影的贡献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更忠实于电影本身的语言,让那些触及人的内心的沉重主题在他诗意的电影叙事风格中缓缓流淌。

这里要聊的,是他的处女作,苏联电影从写实到抒情的过渡之作,《 伊万的童年》 。

影片获得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是塔式电影风格逐步成型的一部作品。

把一部战争电影拍得很美极具诗意,但同时又很残忍,它会是什么样子?他就是《伊万的童年》的样子。

影片的开头是伊万的一个梦境,梦里母亲还活着,那时候还天真无邪的伊万在山里游荡,见到提着井水的母亲他跑过去大口喝着桶里的水。

此时伊万醒来,他穿着破旧的衣物,脸上布满灰色的尘土,青涩的脸庞被成熟与坚毅所取代。

他小心翼翼地跑出躲避的房子,从河的这边游了过去。

随后,伊万被苏联的士兵抓获,通过与西尼尔上尉的交流,我们得知年纪轻轻的伊万由于身形较小行动方便而成为了一名侦察兵,刚从德军占领的对岸跑了过来。

通过与上校取得联系之后伊万验明了自己的身份,上校派科林上尉前去接他。

晚上,伊万又一次梦见了母亲,他和妈妈望着一口井,妈妈说,当一口井够深,你可以在白天看到星星。伊万去井里抓那颗星星,然而井的上方传来一声枪响,随后伊万的母亲倒了下去。

关于梦境的穿插是老塔的电影里最喜欢的表现形式,或是交代剧情又或是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梦境的方式去接近人物理解人物。

上校觉得伊万年纪尚小,认为战争不是小孩子的事情,坚持要让伊万去战线后方进行学习,伊万拒绝无果便逃了出去。

伊万见到一位家庭支离破碎的老人,战争摧毁了他的房子,带走了他的亲人,他抱着一副相册,说要修好这栋房子,等他的妻子回来。电影再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战争对于每个普通平民的创伤。

出逃的伊万被上校发现并抓了回去,多次乞求之后科林上尉答应让他参加下一次的侦查行动。

伊万一个人呆在房间里,黑暗中他似乎看见了那些惨死的亲人与伙伴。为他们报仇,这是伊万心里唯一的执念。

与上尉中尉吃过饭后,行动开始的前夕,伊万躺在地上望着天花板,他睡着了,梦起了自己的姐姐。

一个下着雨的夜晚,他和姐姐坐在装满苹果的货车上,身体湿漉漉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着货车驶过河边,掉落一地的苹果,旁边的马匹围过来啃食。

夜深,行动开始了。科林上尉与西尼尔上尉乘船护送伊万到了对岸。漆黑的夜里,河边树影婆娑,照明弹与枪弹的声音此起彼伏,伊万一个人毫无犹豫地向着敌占区冲了进去。

随后画面一转,战争胜利了,再次看到关于伊万的消息,是在德军监狱里,影片最后以声音的方式,回顾了伊万将死之时的样子。

最后的结尾,影片又回到了伊万的以前,他喝着母亲桶里的水,与姐姐捉迷藏,两个人欢乐地奔跑在海滩上。

剧情到这里就算讲完了,这是一个无比简单的故事,但是在老塔的手中,他依然玩出了花样。

我从未见过这样美而残忍的电影,它因什么而美?

因为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老塔 对于战争中每一个人的人文关怀 ,他在电影里对于摇晃摄影与配乐的运用、对于意象的巧妙化用、对于梦境与人物内心的探析,也让电影有了一种诗意的朦胧美。此时塔式电影虽未完全成型,但已初具模样。

古今中外,诗歌都喜欢化用意向,以使它本身更加美妙,诗意电影自然如此。

影片中曾多次出现水这个意向,伊万多次喝母亲提的水、和姐姐坐在车上淋雨又或是在海边玩耍…这是电影里对于意象最巧妙的运用, 老塔在电影里将战争比喻成了火,而身处于战争之中的伊万最需要的就是水。

老塔希望以水让伊万平静下来,只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坠入了战争的深渊,死亡是他的归宿。这当然不是他最好的归宿,不过我想只要伊万活着,他仍然难以原谅自己,他会不停地战斗,只愿死后,伊万能够与他的母亲姐姐相聚。

电影里上校说得没错,战争本来就不属于小孩子,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家人,摧毁了他的乐园,从此他的心里便种下了复仇的梦想,也只有在战斗中,他的心里才能得到宁静与好受。

一场战争改变了一个本来青涩少年,使他变得成熟稳重,而他本不该属于这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这场战争,让伊万变成了士兵,让孤寡老人再也等不到妻子,让相互爱慕的人儿不能够在一起。

但在这场战争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善良的人性,它表现在伊万留给失去家人的老人食物,表现在军营里的长辈们关心同情伊万,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在战争中,我们能看到人生百态。

我们需要战争片,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它时刻警醒我们, 战争从不该被宣扬,它没有好处,只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