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电影老师好中合唱比赛苗老师说
扩展阅读
两个人要孩子的电影 2025-09-11 10:05:14
365什么电影 2025-09-11 09:25:26

电影老师好中合唱比赛苗老师说

发布时间: 2025-09-11 08:33:12

㈠ 求一部电影名字,小时候电影频道放过的,跟教师节有关的,里面有孩子合唱“金瓶寺的小山。。。”

应该是九月。
田壮壮导演的,85年的片子吧。
你说的唱歌的孩子叫郑启天,文/革/家人被抓了。他唱的金瓶似的小山。后来合唱节不让上,因为家里成分原因。。。再后来把人打了,也进了监狱。
少年宫合唱比赛,一位老教师要退休了,她没有子女,一个姐妹在美国,她住在少年宫,当初教孩子们唱歌,有一学生后来当了少年犯管教,领一帮孩子唱小白菜。还有一个学生当了作曲家。
tudou有这个电影原声,但是电影找不到了。。。

㈡ 为何于谦《老师·好》只有6.7分因为最好的时光,不该戛然而止

在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中,于谦凭借在电影《老师·好》中饰演的苗宛秋,夺得了最佳男主角称号。

毫无疑问,于谦老师在电影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成功地把一个刻板严厉,但又对学生关爱有加的老教师呈现了出来。相信不少观看过电影的朋友,都有在观影时被于谦老师打动的瞬间。

但于谦老师的演技得到认可,并不代表电影《老师·好》得到认可。

豆瓣电影网上,这部于谦老师表现出色,年轻演员没拖后腿,还有吴京、张国立、乔杉等知名演员客串的校园青春电影,只有6.7分。

在演员演技没有硬伤的情况下,《老师·好》为什么只会获得一个刚刚超过合格线的分数呢?

我认为与电影的剧情转折比较生硬息息相关。而之所以会转折太生硬,是因为缺少了一条能合理承载师生感情的主线,让一段段美好时光成为了戛然而止的遗憾。

电影叙事结构属于倒叙,是已经为人师表的王海对自己高中恩师苗宛秋的回忆。

剧情可以根据高中三年级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高一时期同学们与苗宛秋的斗智斗勇。

正直青春期的少年一个个都性格张扬不听管教,而苗宛秋却是一个严厉刻板的教师,对叛逆的学生严惩不怠。这导致了师生关系随着第一天见面时的各种冲突变得势如水火。

学生们为了报复老师的严苛,对苗宛秋最珍视的自行车动手脚,让苗宛秋生气却又无奈。

高一阶段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塑造电影主要角色的性格和铺垫人物关系。

通过36分钟的剧情,电影基本把苗宛秋的严苛、关婷婷的争强好胜、洛小乙的血性刚烈、刘昊的机灵圆滑等角色的性格特点都呈现了出来,每个角色的形象都非常立体,不会出现让观众觉得“脸盲”的人。

其次,通过师生间的斗智斗勇,让人物关系进入一触即发的对立阶段,为高二阶段的反转做好了铺垫。

但电影却在转接时采用了一个慢镜头,并配以了一段歌颂友谊的旁白:

电影中的旁白,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这段旁白及5名少年踏步“向前进”的画面,与高二阶段班级参加艺术比赛歌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相互呼应,“启下”的作用是做到了。

但高一阶段的故事并不是为了歌颂友谊,师生间的斗智斗勇也不是为了让学生们“团结”起来做铺垫。采用这么一组慢镜头不仅无法承接苗宛秋对学生的从严厉到关爱的转变,让高二的故事展开得比较唐突。

也让高一的故事成了欲言又止的遗憾,让观众感觉高一阶段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高二部分的故事主要是讲述苗宛秋对学生的爱,先是以文艺表演的故事开幕,把苗宛秋严厉苛刻偏爱好学生的形象“一脉相承”,同时也通过方婷婷损害了苗宛秋的水杯反映了师生关系依然势如水火。

接着,通过苗宛秋为患脑瘤的刘昊募捐,表现了他的刀子嘴豆腐心;通过苗宛秋不放弃误入歧途的洛小乙,表现了他为了学生甘愿冒生命危险。

于谦老师和两位青年演员在这两个故事中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刘昊的扮演者孙艺杨,一边狼吞虎咽地吃面,一边淡然地说出自己患上脑瘤却没钱治病。那种假装看破生死,实际却放不下的矛盾心情,被他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洛小乙的扮演者王广源,在浪子回头的那场戏里,从狂怒到自责再到懊悔,一连串的表情变化充满张力,让人对这个97年生的青年演员印象深刻。

于谦老师更不用说了,欲言又止的神情,充满关爱的小眼神,恨铁不成钢的声调,他通过各种细节生动形象地还原了一个倔强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但是,即使演员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表演内容,两个小故事也把苗宛秋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展现了出来,但却难以通过这两个故事产生“以小见大”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老师对全班学生的关爱。

尽管为刘昊募捐可以让学生团结一致,尽管让洛小乙“浪子回头”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苗老师的“大爱无言”,但两个故事都是指向一个学生,蕴含的 情感 还不足以反转高一阶段苗宛秋因为严苛和专制给全班同学带来的坏印象。

本来文艺汇演这种全班参与的事件是提升师生感情的契机,但电影却用来强化了师生矛盾,并为高三的文艺汇演做铺垫。 所以,高二阶段的师生关系由势成水火到相亲相爱的转变缺少了一个让感情有“落脚点”的具体事件。

高二阶段本来可以呼应主题,深入展示属于他们相处中的“美好时光”,但电影选择用两个小故事来“以小见大”,就显得格局不足,让他们的“美好时光”没有得到体现。

而且随着洛小乙事件结束,电影就顺势转折到高三阶段。

先是通过新文艺汇演、找单车事件,制造了师生间的新矛盾。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爱意发生冲突,让苗老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

其次,又通过补习班事件及安静出事故摧毁了苗宛秋前半生的教书育人理念,让他最后不辞而别,使班级的毕业充满遗憾。

电影的结尾无疑是悲伤的。尽管交代了苗老师和安静的“重逢”,并通过一段励志的旁白及师生相聚的幻想表达了对师生感情的赞美,但并不能盖过高三阶段故事给观众带来的伤感。

又因为高二阶段的故事并没有成功地让师生间的“美好时光”得到体现,所以使电影的师生情不够浓烈,在悲剧结尾的影响下,让观众对电影表达的 情感 理解有点偏差。

相信不少观众看到最后都会有一个疑惑: 电影最后苗老师不辞而别是不是太不负责任?师生关系这么好,难道不是应该让学生的毕业不留遗憾才对吗?

其实电影之所以用苗宛秋不辞而别的结局,一来是为了尊重改编的真实事件,二来是为了让人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如果师生感情能在结尾前有足够的描述,这个带着遗憾的结局不仅让人感慨,还会让人对这段珍贵的师生感情产生更多的共鸣。

可惜《老师·好》三个阶段的故事,并没有能集中把师生的“美好时光”展示出来。高一阶段只展示了师生矛盾,高二阶段只展示了关于两个学生的故事,高三阶段虽然引入了群体事件,但都是带着遗憾收场。

三个阶段的故事虽然层次分明,但并无相得益彰。打算用单车作为主线,揭露师生间的 情感 变化,却由流于表面,无法让观众因为围绕单车的发生的事而引起足够共鸣。

所以,最终会让观众感觉师生间的“美好时光戛然而止”,并觉得充满遗憾的结尾有点“狗血”。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好》的缺点主要是缺少了一个能承载师生感情变化的合适载体。

电影选择用单车作为整个载体其实并不恰当。因为除了高三阶段找单车涉及全班同学参与外,高一拆除挡泥板和高二缠胶带都是个别同学的行为,无法体现全班同学对待苗宛秋的态度。

能承载师生感情变化的载体,最好还是集体参与的班级事件比较好。

经典法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不得志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来到一所特别的学校任代课老师,面对一帮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用音乐去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并让孩子们得到救赎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和《老师·好》的叙事结构很像,都是刚开始师生间斗智斗勇,中间因为各种事件让师生关系变得相亲相爱,最后因为突发的意外老师被迫离开学校。

但《放牛班的春天》比《老师·好》高明的地方在于,他选取了组织合唱团这个班级事件作为主线,把师生间的 情感 承载在一次次合唱的排练和演出中。

尽管电影中也有以几个小男孩为主的独立故事线,但是并没有像《老师·好》那样用于“以小见大”,表达师生感情的升温。而是让这些支线故事突出合唱团队对男孩们的影响,加强了观众对主线故事的共鸣。

这样的设定,不仅能让主线故事更加有共鸣度,还能让人物有成长的变化,让角色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能打动人。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老师·好》中,把文艺汇演当成主线,把人物小故事用于围绕文艺汇演这条主线,展示角色的成长变化,是否会让电影拥有一条能承载师生感情的故事主线,让他们之间的美好时光更加有“落脚点”呢?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认为于谦老师主演的《老师·好》在豆瓣上只有6.7分,是不是因为缺少了一条能承载师生感情的主线呢?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

㈢ 电影老师好中苗老师教导学生要展现我们班集体什么的凝聚力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迎着春风,迈着轻盈的步伐,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虽然我们的班级才组建不到一年,但是经过...

㈣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

《老师好》讲述的是一部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南宿一中的一群既可爱又调皮捣蛋高一学生以及和他们的班主任苗宛秋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就埋下了“战斗”的伏笔。这不,开学的第一天第一堂课老师的自我介绍后,紧接着是全班点名,抽烟的王大海,嘴涂口红的关婷婷,卖东西的刘昊(耗子),以及在社会上小有名气的混混洛小乙……组成了一个奇葩的高一三班,在第一堂课就被老师那双锐利的双眼看穿后,并揪出来被撵到黑板上给了学生们个下马威。老师说不管你们以前是什么三教九流,什么派的,进了这个教室,从今天起都改姓苗……

第一天第一堂课就这样的结束了,第二天班里又来个考分在全县排第二名的女同学安静,生性大胆,活泼开朗家庭条件优越的关婷婷自荐当班长,被班主任无情的推翻了。恰好班主任认为只有品学兼优的孩子才有资格,然后就自作主张的将班长这个职位轻轻松松的给了安静同学。这在班级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和学生的第二次矛盾也拉开了帷幕,使得孩子们不惜一切代价把他的自行车的后瓦子卸掉,搞得满大街的人都在笑。而他却一直认为是洛小艺干的,无论洛小艺怎么解释他都不相信,(现实学校里差生在老师的眼里形象很难改变,有木有?)。

第三次矛盾因为安静在公园里给洛小艺补课,被关婷婷和李海燕发现后,拍成照片被关婷在班里散发谣言,说是两个人在谈恋爱。后果是安静班长暂停职,洛小乙停课写检讨最后直接导致一蹶不振重蹈回到以前的小混混中去了,在全部人都放弃时,而老苗一个人还在满大街的找他,终于找到了,而洛小乙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回到学校,这个时候,老苗真的发火了,大骂其不孝,要是让他爷爷知道他又重蹈覆辙,和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准被活活气死,也许这句狠话触动了洛小乙,痛定思痛后他终于又回到了学校。

真是外屋漏偏遇连阴雨,在班里经常卖东西的耗子因为头上长了个瘤子,家庭贫困的他因为高额的手术费,不得不被逼起了偷东西的念头而被打的鼻青脸肿被老苗救出,又把自己整整一个月的工资拿出来又倡导全班同学捐款,还有耗子的几个哥们王大海等……为了给耗子凑钱俩人把心爱的录音机都卖掉了(同学友谊之情可见)

关婷婷让他爸爸托人给李海燕同学带了一双旅游鞋,满想着燕子会很高兴的接收的,谁知道燕子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这让关婷婷十分震惊又伤心,她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霸道不对,又在班级里承认了自己说谎,得到了安静及洛小乙的原谅,班级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慢慢的好转。可是洛小乙为了去老师办公室找到那张合影像,不得不动脑子用来调虎离山计把老苗的自行车升到国旗半空,引来全校的师生都再看,而他趁机留到办公室拿走了那张曾经要他命的照片。

一天正上着课,突然邮递员找到班级急匆匆的大喊说洛小乙的爷爷晕倒了,洛小乙一听发疯般的冲出教室,这时老苗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就撵上洛小乙带着他风驰电掣般的飞到医院,等一切完毕回去时发现自行车早已不知去向,这个消息轰动了整个班级,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大家商量着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分头去寻找老师的自行车,中间还曾经冤枉个好人,闹个笑话把路上一位叔叔按倒在地硬把人家的自行车抢夺过来,结果一看不是老苗的,很尴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同学们想给老师一个惊喜把他的自行车绑上一朵大红花,谁知道当他看到这些时没有一丝高兴,反而告诉学生自行车丢了还能用钱买来,而你们的时间浪费了就没有了,马上高考了,说完赶紧把学生们赶到教室里(天下最美莫过于老师心)。

由于马上高考了,关婷婷因为上次涂了个红指甲,大合唱虽然唱的好,还是被学校评个第二名,不甘心她又背着老师偷偷和几个同学排练健美操,结果又让老苗发现了并责令回教室学习,只留下关婷婷一个人执拗的在哪儿继续苦练,等到比赛那天,同学们一个也坐不住了,一个没剩的全跑出去给关婷婷助威,终于获得了第一名,教室里只留下老苗一个人,不仅回想到自己在高考前也曾执着的在教室里吹口风琴,那是1965年的高考,老师也理解他……想到这些等到孩子们返回教室的时候,老苗破天荒的第一次没责任感怪学生们,并且还邀请学生到他家吃饭。饭桌上孩子们大胆的问老师:听书老师是从大城市来的,为什么来这里教学,让跟他们讲讲,而且还年年连续被评为优秀教师?老师缓缓的拉开家里的抽屉,那是一张有点泛黄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惊呆了所有学生,老师告诉大家,那个时候由于家庭成分高,考上北大而不能去上,老师建议他去做一名老师吧,做一名老师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就这样听从那个城市来到了这个城市任教。

高考前,隔壁的老师办补习班收人很高,老苗的爱人建议他也收学生,挣个外快好买房子,因为今年分房又没有老苗的。老苗同意给孩子们辅导,却一分钱不收,使得邻居老师门前空空,最终把他告到学校教委,校长找到他勒令停课在家反省,而他的学生安静实在是看不过去,去县政府找县长为老师打抱不平,结果回来路上不幸遭遇车祸没能参加高考,毕业打大合影时,老师没原因的缺席了。这又让他的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老师回到他生长的城市去了,也正如他悄悄地来……

安静因车祸在后来的2年里连续参加高考都没能如愿。30年后,一天安静在窗前看书,突然望见窗外已白发苍苍的老师,激动的向前迎去……

这部电影的结局就这样……让人深思,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老师与学生,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总是那么和谐中总带点不完美……

㈤ 电影《老师.好》中,在合唱比赛排练时,是要展现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

电影《老师好》中的苗老师(于谦饰演)说:合唱比赛看的首先是歌唱水平,但更重要的还是展现我们班集体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就像学习一样,不能因为一个同学学习不好,就放弃他。

凝聚力,在心理学上也称"内聚力"。一般来说,搞好一个集体,要把凝聚力问题看作第一位。若集体成员都能团结一致,目标一致,那么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个优秀的班级,无论它外在的表现怎么样,但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东西——班级凝聚力。

所谓班级凝聚力,是指能够把一个班级里的,所有成员的思想和行动都团结起来。为着同一个目标,跨过人与人之间隔阂的障碍,以及诸多其他的障碍,最终取得成功。也可以说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影响甚至决定着各个方面的成败。



(5)电影老师好中合唱比赛苗老师说扩展阅读

《老师·好》是由于谦监制,张栾执导,于谦、汤梦佳、王广源、秦鸣悦、徐子力、孙艺杨、徐紫茵、郝鹏飞、郜玄铭主演的青春校园电影。该片以苗宛秋老师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

剧情简介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于谦饰)老师推自行车昂首走在校园,接受着人们艳羡的目光和纷至沓来的恭维。

桀傲不驯的洛小乙(王广源饰)、温婉可人的安静(汤梦佳饰)、新潮前卫的关婷婷(秦鸣悦饰)、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郝鹏飞饰)建设(郜玄铭饰)、八婆海燕(徐紫茵 饰)、奸商耗子(孙艺杨饰)三班是一个永远也不缺故事的集体。

苗宛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即将走进的这个三班将会成为他以及他身边这辆自行车的噩梦。三班的同学也没有想到,这位新来的老师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㈥ 老师.好电影里边插曲插曲名字是什么

第一首:金梭银梭
这首歌是八十年代被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歌曲内容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告诉人们要珍惜美好时光。作为电影的开场,很是应景,歌曲结束,正式开始了高一·三班的故事。
第二首:路灯下的小姑娘
放学之后,几个人去歌舞厅跳舞,当时的背景音乐就是这首《路灯下的小姑娘》,说起歌曲的名字,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如果你听到歌词可能你也会跟着哼唱起来:亲爱的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哭泣……
八十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受国外的《荷东》《猛士》的影响,国内兴起了重新填词外文歌曲的潮流,这首歌就是当时很有名的一首。
第三首:吉米来吧
这首歌出现在王海等人正式跟苗老师开始战斗,第一件事就是拆了老师的后挡板。为了怕被苗老师发现,派蒋文明去打掩护。
蒋文明开始以没写作业为由,想让苗老师批评,结果苗老师并没有批评他,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一时性急之下,在教师办公室跳起了disco,跳舞时的背景音乐就是在当时大热的disco舞曲《吉米来吧》。
《吉米来吧》这首歌,最初是作为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进入国内,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在国内刮起了一股disco热潮。
第四首:我们走在大路上
这是六十年代成曲的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这首歌在影片里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洛小乙入团未遂,把苗老师自行车上的油漆刮了个精光并放在操场上展示,这时候校园广播播放的就是这首歌。
第二次出现是全班同学在教室里排练合唱,为比赛做准备。
而这时的他们,已经从高一·三班,升为了高二·三班。
第三次,就是三班参加比赛,因为关婷婷涂了红色指甲油,导致了比赛拿了第二。
第五首: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这首歌来源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算是一首带着点情节的歌曲,也是当时的disco男女们很爱的一首歌。这首歌在影片中是文明建设二人组跟别人跳舞,结果没过瘾呢,录音机就被拿走了,两人下定决心买了自己的录音机。
第六首:让世界充满爱
郭峰1986年作曲的《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公益歌曲,曾经由一百多位当时的流行音乐歌手演唱,这首歌共3部分,影片中的是第二部分。
安静在公园里给洛小乙补课,被关婷婷拍了照片,诬陷他俩恋爱,洛小乙开始自暴自弃,苗老师费尽心机把他找回来,并在课堂上为他平反。洛小乙一方面感激苗老师,把他自行车刮掉漆的地方缠上了胶带,一方面想拿回关婷婷拍的照片,使用了调虎离山计。把苗老师自行车挂到了旗杆上。
而后,高三的生活开始了。
第七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7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费翔演唱了这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而费翔也像这首歌一样,大火了起来。就算在现在,偶尔还可以听到广场舞大妈们的舞曲里有这首歌。《老师·好》这部电影在细节上可以说做得很细致。同学们的高三时期,就是发生在1987年。关婷婷因为上次比赛失利一直耿耿于怀,这次特意投入身心排练了一段健美操,尽管老师反对,可是节目依然完美进行并拿了第一。
第八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学生们不听老师的,自行赶往比赛场地与关婷婷完成了健美操。苗老师独自一人在教师里,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老师。到时候的苗老师用口琴吹奏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高考考入北大中文系,却不能去上学。苗老师再次吹起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第九首:片尾曲《谁》
《谁》是小柯主唱的一首歌,作为《老师·好》的推广曲,小柯重新编曲填词,并与老狼一起合唱,唤回大家对纯真年代校园里回忆。
这九首歌曲的选择,为本片的年代气息加分不少,给大家带来满满的回忆,里面有你当年最爱的歌曲吗?哪首歌唱到你的心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