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在追寻留学梦想的路上,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准备相关考试,都可能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留学顾问,我在此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指导。欢迎随时提问!https://liuxue.87dh.com/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篇1】在《教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饰演的苗宛秋是一位紧抓学习的班主任,他把“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那种教师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演技实在是没得说。可是,他饰演的这位班主任还是比较悲哀的,这一点还是从他考上北大文学系被取消资格说起,当时也是因为家庭缘故,而取消成绩后,他只能选择做一名教师,可是他的杯具还是伴随着它,电影中的苗宛秋是一位优秀教师,获得过很多的奖项,不仅仅为学校,还有为孩子做出的贡献都十分的多,可每年的分房,都没有他的,对此他也只是无奈,并没有放在心上;除了这些事情呢,那就是他的班级了,本是一身殊荣的他,遇到这个班级后,好像他的政治前途就受到了影响,校长的批评,教育局的处分,被停课的危机等,最终因一件事背负了一生的愧疚,他的命运实在是坎坷,他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悲惨剧情所在,令人不禁落泪。
这是一部以1985年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教师为核心人物,以苗教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学校日常为线索,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的怀旧学校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苗宛球教师与三班学生高中三年内发生的事情。学生高一刚接触苗教师时对他是怕,之后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大战以苗教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影片里的插曲《让世界充满爱》和《谁》响起的一刹那,我瞬间热泪盈眶……当看到苗教师临走时在黑板上写下“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我控制不住泪如雨下……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篇2】“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老师.好》
《老师.好》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班主任苗宛秋与高中三年学生斗智斗勇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感触颇深,有争吵,有温情,有泪点,更有幸福。
爱是教育的底色,影片苗老师中在无意中得知学生刘昊得了脑瘤,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时,他动员班里学生为他捐款,并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悄悄地寄给了刘昊,当然一起寄去的还有学习资料。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沉甸甸的爱和责任。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可能更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我觉得最真实的反而是关于苗老师的细节,一些更有人情味的细节——比如电影开头别人说自行车是县先进的奖品,苗老师认真纠正说是“地区先进”,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有些小虚荣但又真实得角色。
比如说选班长的时候,既有能力很强的关婷婷,还有气势很盛的洛小乙,苗老师独断专行地指定班长是他心目中的“好苗子”安静,这是一个老师,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老师很明显的特征“偏心”,就跟我们当年上中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就是霸占着教室里最好的前几排中间的位置,别人没脾气,跟现在排个座位得掉一堆头发比省心多了,我们老师的原话是“想坐前面中间?可以,下次考班上前三!”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吧。
比如去派出所把“投机倒把”的学生捞出来之后,硬是要把东西一起带走的苗老师是真实的,那个威胁小舅子“以后不许进我家家门”的苗老师是真实的,那个拿到东西走到门口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句“晚上去我家吃饭”的苗老师也是真实的;
比如说当安静给原来初中同学在小饭馆门口补课的时候,苗老师说了一句:“那你就不用复习了?回去!看你的书去!”这点儿小心思,真实地让我感动,可是,苗老师又放不下那些矿业中学的孩子,或者是怕安静惦记这些老同学,他自己在家里给他们免费补课,让我心里升起敬佩之情。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篇3】高考放假前,陪着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完了《老师好》这场电影,顿觉我的青春好近好近,就在每一个境头里,每一首插曲里,每一次纠结起伏的情感里。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高中学生的成长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他们的班主任苗宛秋老师。苗老师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老师一样纯朴,善良,有责任心。他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因此,进入高三之后,他就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不定期的开各种鸡汤班会,帮助学生解决后顾之忧。高考前,因为替矿区学生免费补课,被同事诬告,最后被迫停课。高考之后班长安静为了证明老师清白,在从教体局返校途中发生了车祸,与她向往已久的北大中文系擦肩而过,老师带着遗憾与愧疚离开了学校,留给孩子们的只有黑板上的两句话。同学们的毕业照上留下了永久的缺口,看到这儿,真的好心疼,为学生,也为苗老师。
这部剧当中有个独一无二的神道具,那就是苗老师的二八自行车,师生之间的爱与恨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从扎车胎,拆后座到将自行车挂到路灯杆顶端,苗老师与这帮孩子斗智斗勇,没少发脾气,也没少被整。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上高中时的情景,那时虽然已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但是我们的生活现状和影片中的差不多,有些或许还不如他们。学生骑的是加重二八自行车,老师中大多数骑的是有横梁的轻便自行车,学生也会时不时地搞些恶做剧,扎老师车胎,讲桌桌箱放死耗子,拽断老师家的开关,甚至用洗衣粉毒死金鱼。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令感动的场景,就像影片中,当得知老师自行车丢失后,全班出动打着手电筒去找,虽然找到之后,老师生气地批评了学生,但心里却是暖的。回到我的时代,为老师过生日,请老师写毕业纪念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想,这也许就是真实的青春。
当然,老式录音机,迪斯科,费翔的歌以及蝙蝠衫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符号。那个时代,有了这些的同学就一个词“拉风”。突然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画面:在一片金色的麦浪中,一个留着郭富城发型的帅学长边骑自行车边唱韩磊的《走四方》,真的是酷极了。当然这样帅的男生更少不了倾慕的对象。影片中关婷婷,安静与洛小艺之间懵懂的情感纠葛,真实再现了高中学生面对爱情的心理状态。把那个时代的羞涩,隐秘单纯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的还原感,代入感极强。每个镜头对于我而言,似乎都是一种回归。还有课间同学们的种种表现,诸如逃课排练节目,打篮球等,看露天电影,像极了当年的我们,一下子拉近了我与青春之间的距离“青春的美好不言而喻”我想说。
又想起了苗老师的那句话:“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有了我最好的时光”。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篇4】《老师好》这是一部选取了八十年代一个看似普通的高中班主任曲宛秋为背景题材,而较为新颖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男生的整个高中回忆,串起了整部电影。
本打算以“喜剧”之名缓解压力,来观看这部电影,看到主演于谦,就以为是个喜剧,因为于谦老师一直的身份就是相声演员,最新的认识就是于谦在《战狼2》中的精彩演绎,这次没想到于谦老师扮演的苗宛秋让无数人想起了曾经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师昂首走在校园,接受着人们艳羡的目光和纷至沓来的恭维。桀骜不驯的洛小乙、温婉可人的安静、新潮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设……三班是一个永远也不缺故事的集体。苗宛秋怎么也没想到,他即将走进的三班会将成为他以及他身边这辆自行车的噩梦。三班的同学也没有想到,这位新来的老师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从高一到高三,三年间普通、平凡的故事。学生从高一刚接触苗老师时的怕,到后来受不了他的专职管理,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大战苗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整个故事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对师生情谊的刻画,对真正好老师的反思方面《老师好》做出了大有裨益的尝试。难以磨灭的师生情最终成为了彼此最珍视的回忆。“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不仅是苗老师的心声,同样也是学生们的心声,更是身为老师的我内心最好的写照。
“老师好”,这三个字,简单、平凡,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绚烂与奢华,我每天都会听我的学生对我说无数遍,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它是如此神圣与高级。
“老师好”,这三个字,不仅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礼貌和一声问候,更是一个老师付出毕生心血和代价之后赢得的尊重与殊荣。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同样身为老师,才会对电影里的剧情感同身受,因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才会触景生情感动到泪流满面!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篇5】都说老师是繁星中最美的星星,依我看,这话一点不假。我们的语文老师——姜老师,就如那天上最亮的一颗星,她是世界上最棒的工程师,帮忙我们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高峰。虽然姜老师人到中年有点儿发福,但是她长得恰到好处,再增一点则显高,再减一点则显矮。姜老师从不化妆,但她总显得格外美丽。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好几天没来上学,但第五天怕跟不上进度,便带病来上课。到了学校,我有些不舒服,便让同桌告诉姜老师,可没告诉姜老师,姜老师就已经看出了什么,便来到我身边,轻轻摸了摸我的前额,温柔地问:“是不是有些不舒服?不舒服就趴一会儿,我去给你倒杯水。”
不一会儿,一杯热水端了过来,热气直扑我的眼睛,看着这杯水,我顿时感到身子上有一股暖意直冲我的眼睛,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老师又找来一块手帕,替我擦拭。我含糊不清地说出一句话:“老师,谢……谢您!”老师笑着回答:“别哭了,快喝水,别等到水凉了再让我倒。”说着,姜老师怜爱地摸着我的头,我开心地笑了。
从那以后,每当我发烧不能上学,只能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都会想到那感人的一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关爱之恩,我终生难忘!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篇6】有人说,老师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热爱,是青涩年华里最美的引路人;有人说,老师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坚持,是用粉笔书写明媚四季的工匠;还有人说,老师就是一份责任,无论鲜花还是荆棘,平坦还是泥泞,都会永远带着爱在路上前行。
《老师好》这部电影犹如岁月凝成的珍珠偶尔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里却炙热烫手,那份温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记忆串联的每一个故事。
《老师好》是校园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师”为视角展开的故事,讲述了由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整部电影对刻意的戏剧冲突进行了消解,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师好》中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着朴素的白衬衫,手腕上带着手表,一身复古装扮完整还原了八十年代老师们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课堂上正言厉色,私下却展现了慈祥、和蔼的一面。
《老师好》的整体叙事并没有禁锢在爱情层面,而是在剧情上紧紧围绕着师生们日常发生的琐事而展开,影片呈现出的人物也都几乎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典型”,桀骜不驯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静、新潮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设、爱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实的人物刻画让观影现场的不少观众连连赞叹:“我们那时就是这样”。你有过老师吗?我说是真正的老师,前不久,“学术圈的师生关系”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频频被人讨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好老师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该“育人”,而好老师的教育应随风入夜,潜移默化地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面对如今逐渐淡薄的师生关系,《老师好》逐渐唤起了人们对80年代师生情谊的回忆与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爱护学生,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让洛小乙回来上课;为了让替同学补习的安静不耽误个人复习时间,他晚上免费替同学们补习;在安静面临保送和参加高考的抉择时,他没有代替她做决定,而是告诉她“人生有好多个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么一两条,要选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的”。苗宛秋无私奉献也终于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我想对老师说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老师您辛苦了 | 感恩老师 | 我的老师 | 教师节
希望以上的答复能对您的留学申请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更详细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协助,我强烈推荐您访问我们的留学官方网站 https://liuxue.87dh.com/ ,在那里您可以找到更多专业的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资料以及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祝您留学申请顺利!
② 如何评价电影《我心雀跃》
《我心雀跃》作为刘紫微导演的处女作,在上海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并获多项提名和最佳演员奖。
和以往那些有强烈矛盾冲突来展现成长的青春片不同。
本片放弃内容方面的营造,细腻刻画少女从情窦初开,到怦然心动,到默默喜爱最后到无疾而终的心路历程。
刘唯唯(孙伊涵饰)是高二2班的一名普通学生,正是对世界和异性充满好奇的年纪。
老师笑而不语,
刘唯唯不解。
熊想说,十几岁的时候就是那个年纪,
那个可以肆无忌惮地喜欢一个人的年纪。
③ 美国电影女老师在学校喝水然后被学生看见,小孩子提了一个红色的包包,问一下电影叫什么名字
楼主你好符合你描述的电影是《爸爸的好儿子》有图有真相求采纳http://ke..com/link?url=ka5--_
④ 一部电影,首先是老师在走廊上喝水,有个学生放学后被她叫进了办公室,让后..... 这是什么电影
我说《斗罗大陆》你信吗?
⑤ 苏蛋蛋请老师喝水什么电视剧 电影父子变形记简介
苏蛋蛋请老师喝水的情节出现在电影《父子变形记》中。以下是《父子变形记》的简介:
- 类型:家庭奇幻喜剧电影。由CCTV6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推出,张笑赫执导并编剧。
- 主演:包括李天涯、张小婉、庄则熙等。
- 剧情概述:讲述了上小学五年级的蛋蛋与父亲之间因为管教严格和成长期望而产生矛盾,一夜之间父子俩互换身体。互换身份后,长大的蛋蛋试图向父母证明自己能够做个有出息的人,而变小的父亲则想替儿子考出好成绩,减轻赚钱买学区房的压力。两人因此相互冒充对方,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最终,通过互换身份的经历,父子俩实现了相互理解和成长。
- 角色特点:苏蛋蛋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爱逞能,有点倔强,自尊心强,想象力丰富。他学习成绩中下等,偏科严重,但画画和轮滑都是特长。由于不想承受学习压力和听父母因成绩争吵,他许下了与父亲互换身体的愿望,并经历了一段从不爱学习不理解父亲到真正蜕变的成长故事。
- 上映时间:2020年10月7日。
⑥ 电影孟二冬的主要情节
这是孟二冬先进事迹的介绍,这样有利于你对他的理解,作文也好写一点 孟二东,1957年生于安徽宿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人生理想,被北京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荣誉称号。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多次被北京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同志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他非常珍惜支教的时光,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坚持上课。随着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麦克风。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在师生们的再三要求下,他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病情作出了“禁声”的医嘱,但他第二天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在同学们的掌声和感动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随后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孟二冬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出他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堪称“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典范。 熠熠烛光映天山 孟二冬教授新疆支教纪事 举办讲座,在大学校园,该是寻常的教学活动。然而,1月10日下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举办的一场讲座,意义却非同寻常:讲课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三个博士生———他们受自己的导师孟二冬教授的委托,冒着严寒千里迢迢赶来进行教学辅导;听课的是孟二冬教授曾经教过的学生———石河子大学中文系2002级的全体同学。因为孟二冬老师的病情揪着大家的心,讲座的气氛竟有些压抑:讲课者嗓音哽咽,听课者含着热泪…… 孟二冬教授于2004年春天从北大来到石河子大学支教,尽管时间不过短短两个月,但对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来说,这个早春留给他们的,是太多不寻常的记忆,太多刻骨铭心的感动…… “支教的时间有限,我要把分分秒秒充分利用好,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传授知识。” 石河子大学位于新疆天山脚下的军垦新城石河子市。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这所在戈壁滩上建起来的大学,期盼着加强与内地高校的交流。2001年6月,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确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 2003年初,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导师、47岁的孟二冬教授主动要求到石河子大学支教。 2004年3月2日,孟二冬来到石河子大学,第二天他就要求上课。 正式上课的时间是下午4时,他提前来到教室。谁知教室里已座无虚席,有的教师还自己带了凳子坐在后面。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孟二冬感动了,他提前10分钟便开始授课。那节课,他讲得激情澎湃,学子们听得如醉如痴……此后,他每节课都提前10分钟开讲。他说:“支教的时间有限,我要把分分秒秒充分利用好,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传授知识。”他要求教学秘书增加他的课时,达到了正常工作量的3倍。除了给学生上课,他还为中文系的教师们开设了“唐代科考”的选修课。白天连轴转般讲课,晚上,一吃完饭他就钻进图书馆,直到闭馆的铃声响起,才依依不舍离开。在石河子大学的日子里,无论刮风下雨,他天天如此。一次,文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赋教授问他:“孟老师,听说你为了写《〈登科纪考〉补正》,7年时间泡在图书馆。天天钻在‘故纸堆’里,不觉得苦吗?”孟二冬回答:“说实在的,‘以心中有常乐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坐在图书馆里,一闻到线装书那特有的纸香味,心里就感觉到特别踏实。”为了答谢支教的北大老师,一天晚上,文学艺术学院领导班子请孟二冬等人吃饭,孟二冬却婉言谢绝了:“心意领了,饭就不去吃了,我还要备课。”李赋说:“您是博导,教本科生还要备课吗?”孟二冬却认真地说:“我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明天有课,不管面对什么层次的学生,晚上我都要备课!” 初到石河子大学,孟二冬给学生们这样一个印象:不单学识渊博,课讲得好,身体也很好。能够容纳两百多人的教室,他不用麦克风,清晰洪亮的声音就可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孟二冬给同学们的另一印象是,字写得漂亮。为了方便同学们记笔记,孟老师不停地往黑板上写字。孟老师的板书,不是从左至右横着写的“现代版”,而是像古籍那样自右向左竖着写。这样的板书格式,配上孟老师那流畅飘逸的字体,让人充分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美感。一堂课下来,这样的“古籍书法”板书,孟老师至少要写20多块,常常是汗水湿透衬衫。每堂课至少写20块板书,成了孟老师课堂上的一项“保留节目”。“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完不成就回去,那是逃兵!” 从孟二冬到石河子大学讲课的第二周开始,同学们发现,孟老师洪亮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开始变得嘶哑了。起初,大家都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新疆气候太干燥,加上孟老师的课排得太多的缘故。孟二冬对此更是没放在心上。系领导劝他多注意休息,他开玩笑说:“我这种沙哑的嗓音,是不是有点像你们新疆的歌手刀郎啊?”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孟二冬嗓子的嘶哑程度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重了,还时常伴着阵阵咳嗽,连喝水、吞咽都十分困难。一小碗米饭要吃上半天,同事们不解:“老孟,你这哪里是在吃饭,你是在数米粒啊!”一天中午吃饭时,一阵剧烈的咳嗽竟带出了血丝,同事们慌了,都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喝点胖大海就好了。”胖大海的用量在不断增加,而孟二冬的嗓音仍越来越哑。为了同学们能听清讲课内容,他不得不用上了麦克风。麦克风先是放在讲桌上,后来不得不别在胸前。再后来,只得移到嘴边。 尽管发声困难,但课堂上孟二冬一句话也不肯少说,总是力求讲解得更生动、更详细;而在下课后,他却尽量不说话,遇到同事同学打招呼,他也只是挥手示意。与他同来支教的老师开玩笑说:“跟老孟在一起,我们都快学会手语了。” 石河子大学的校领导劝他:“不适合这里的气候,那你就早点回去吧。”他谢绝了,严肃地说:“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完不成就回去,那是逃兵!” 去年4月26日上午,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课教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屏住呼吸,静静地聆听孟二冬教授的最后一课。此时的孟二冬,说话已经越来越困难,常常是扯着嗓子才能挤出声音来。耗力过多,他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剧烈的咳嗽常常憋得他满脸通红。在课程的后半段,他将麦克风凑到嘴边,几乎是一字一字在吼。喑哑的嗓音伴着艰难粗重的喘气声从麦克中撒播出来,许多同学都留下了热泪。班长吴新峰忍不住走上讲台说“孟老师,您就别讲了。我们实在不忍心!”孟二冬摆摆手:“还有……一点点。听……听我讲……完……”这一课是如此漫长,因为大家多么希望孟老师能尽快结束煎熬;这一课又是如此短暂,因为大家多想和孟老师多待一会儿啊。 下课铃声终于响了,孟二冬用双手撑着桌子艰难地说:“到……今天,我的课……全……部上完了。因为嗓子不好,影响了……教学效果,大家多原谅。同学们,虽然课……完了,但学习……没有……止境,做学问……要甘守……寂寞。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孟二冬踉踉跄跄走下讲台,突然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鲜血从喉咙中汩汩涌出。 石河子大学马上派人护送孟二冬返京治疗。临走时,孟老师拉着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周生贵的手说:“课我讲……完了,但是……卷子还没出,我……回去把卷子出好……再寄过来。” 两天后,孟二冬的诊断结果出来了:食管恶性肿瘤。肿瘤直径达3.7厘米,乒乓球般大小。主治医生十分吃惊:“这么大的一个肿瘤卡在咽喉要道上,别说讲课了,就连出气儿都会很困难。” “现在我是棵病树,但我这棵病树有信心和你们这些参天大树一起,去迎接春天,拥抱春天!” 孟二冬虽然离开了石河子大学,但他崇高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却永远留在了石河子大学,留在了学子们的心中。 中文系2002级同学杜淑娟告诉记者:“以前,想到自己毕业后可能要当‘孩子王’,总有些落寞。有时甚至产生这样的想法,生活在落后的西部地区,真是不幸。自从上了孟老师的课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重新校正了生活坐标,明白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该坚守什么。如果将来当了老师,我会像孟老师那样,兢兢业业去做好本职工作。” 中文系2002级同学梁齐伟说:“孟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识的传承,也是人格的传承。” 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他们亲爱的孟老师。今年元旦前,中文系2002级的同学们托人给孟老师送去了一本全班同学的留言簿,扉页写着这样一段话:“孟老师,自从您离开石河子大学后,我们始终想念着您、牵挂着您。曾经诅咒这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癌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人生的路标。在这遥远的边疆,我们138颗心天天为您祝福,我们大家每人凑了点钱,虽然杯水车薪,但却希望能为您买上一瓶药,能够使您减轻点痛苦!” 回到北京后,孟二冬先后做了3次大手术。每一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然而,他始终惦记着他的弟子们,惦记着他的三尺讲台。不久前,石河子大学的领导到北京看望他,为了方便他与客人交流,医生在他的喉咙里插了一根通气的管子。他诙谐地说:“瞧,插了管子后,说话清楚多了。如果当初我讲课时也插根管子,那该多好!” 当同学们自发捐献的2881.40元钱被捎到北京时,孟二冬热泪盈眶,他一分没动,嘱咐妻子用这些钱为他教过的每位学生刻一张包括全唐诗、十三经、文选等古籍在内的光盘。1月10日,当他的3个博士生受他的委托到石河子大学进行教学辅导时,他又让他们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带去了价值数千元的《全唐文》、 《文苑英华》等书籍和光盘。他知道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多,而学校的资料又少…… 同时,他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盘录像带。在录像带里,削瘦的他深情地对大家讲:“虽然我和大家上课、学习的时间很短暂,但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唐人刘禹锡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在我是棵病树,但我这棵病树有信心和你们这些参天大树一起,去迎接春天,拥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