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适合儿童看的印度经典电影排行榜:蓝雨伞上榜,第二获奖无数
电影是人们从外界获取精神娱乐的一种方式,不仅仅是成年人可以看电影,每年院线都会上映一些适合儿童看的电影,这些电影一般都是阖家欢乐,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三观,本站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适合儿童看的印度经典电影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适合儿童看的印度经典电影排行榜
1.地球上的星星
2.摔跤吧!爸爸
3.嗝嗝老师
4.史丹利的便当盒
5.风筝孩子王
6. 我乃黑小天
7.茜拉派对
8.我是卡姆拉
9.蓝雨伞
10.神秘巨星
1.地球上的星星
导演:阿米尔汗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一部由达席尔萨法瑞和塔奈切赫达两人联手主演的教育类电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为了帮助这些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走上正途而不断努力。
2.摔跤吧!爸爸
导演:尼特什提瓦瑞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一部由阿米尔汗、萨卡诗泰瓦华和桑亚玛荷塔等人领衔主演的经典电影,是一部一生必看的印度电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父亲和两位女儿,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没有出过摔跤的运动员,而主人公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3.嗝嗝老师
导演:西达夫马贺拉
《嗝嗝老师》是印度一部由拉妮玛克赫吉、内拉吉卡比、萨钦和苏普丽雅皮尔加卡尔等人领衔主演的经典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身患疾病的老师,带领着在学校内经常垫底的班级,逆风翻盘的故事。
4.史丹利的便当盒
导演:阿莫尔古普特
《史丹利的便当盒》是印度一部由帕索古普特、迪维亚达塔和阿莫尔古普特等人领衔主演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斯坦利,因为家境贫寒,他只能吃别人的饭盒。
5.风筝孩子王
导演:瑞嘉柯厚萨
《风筝孩子王》是印度一部非常适合儿童看的电影片,这部电影主要以孩子充满童趣的视角而展开,故事设定在一个大人小孩都喜欢玩风筝的小镇上,小孩子葛图励志成为风筝孩子王的故事。
6. 我乃黑小天
导演:拉吉夫鲁亚
《我乃黑小天》是印度一部由玖熹查瓦拉和赫里尼克罗斯汉两人联手主演的动漫电影,这部电影采用的是真人和动漫相结合的拍摄手法,电影中的动漫主人公形象是印度教崇拜的大神之一。
7.茜拉派对
导演:尼特什提瓦瑞
《茜拉派对》是印度一部由兰比尔卡普尔主演的儿童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知名度非常高,《摔跤吧!爸爸》和《最初的梦想》都是由该导演执导的,他还获得了第62届印度电影观众奖的最佳导演奖。
8.我是卡姆拉
导演:拉吉夫鲁亚
《我是卡姆拉》是印度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小男孩,虽然家里很贫穷,但是他一直都非常的阳光、善良,在外出打工送外卖的时候,他认识到了一位小王子,从此开始了不断努力求学的故事。
9.蓝雨伞
导演:Vishal Bharadwaj
《蓝雨伞》是印度一部糅合了宝莱坞大量歌舞元素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从外祖母那里获得了一把非常精致的蓝色日本式洋伞,小女孩经常会拿着这把伞起舞,而看到了这把伞的人都想拥有它。
10.神秘巨星
导演:阿德瓦香登
《神秘巨星》是印度一部由阿米尔汗、塞伊拉沃西和梅维贾等人领衔主演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印度少女尹希娅,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而不断努力,就算受到各种阻拦,也没有放弃梦想的故事。
⑵ 一部印度电影,一个贫苦的小男孩的励志电影
《我叫卡拉姆》或者是《卡图的风筝》
⑶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1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励志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九岁的男孩在老师的精心照顾和培养下走出自己阴影的故事。这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角色:尼克老师和九岁的男孩伊莎。尼克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其他老师只会说伊莎哪里错,哪里坏。他们只会教学生他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并认为分数是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最好证据。尼克老师会发现学生们不同的亮点,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正视自己的缺点。他这样做了,最终成功地拯救了小男孩,让他重新获得自信和幸福。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不同的星星。人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每个孩子的亮点,让他们发出明亮的光芒,让孩子们朝着努力的方向建立自信。家长、老师和学生应该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人。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她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当我想竞选一个奖项时,班上的许多学生认为他们不能当选。班主任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后来,许多人参加并选择了。虽然我的成绩很一般,但她仍然鼓励我在我遇到困惑时仔细引导我,让我重新获得信心。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2
夜空深处的星星暗淡而隐秘,常常被忽视,但总有人会在满天亮星中找到你,让你也发出自己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阅读障碍儿童伊桑在艺术老师的帮助下敞开心扉,赢得绘画比赛冠军的故事。
电影中的小男孩伊桑就像黑暗中的星星。他发出微弱的光芒,但从未被发现;他就像一颗被沙子埋葬的钻石,在各种践踏下失去了原来的.光芒。他一直在等待一个人在漫天的星空中摆脱云层,找到他;你可以在浩瀚的沙海中打开沙子找到他。最后,他等到了,等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代课艺术老师尼库姆尔。他似乎有一双眼睛,能在人群中找到伊桑,帮助他引导他走出内心的阴影,找到自信。没有他,伊桑可能会一辈子生活在阴影中,甚至结束沮丧。他不幸但快乐。他生来就有阅读障碍,但他遇到了生活导师。
在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也像艺术老师一样引导我们前进。他们可以发现我们的优势,让我们大放异彩。老师是为我们打开云层,让我们在夜空中闪耀的人。有了他们,我们就有了光明、希望和未来。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3
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让我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含义:“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都将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散发出属于他们璀璨的光芒,但前提是要有一个会识千里马的伯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如果我们无法发现他们潜在的能力,至少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更多的爱。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摧残了可爱的孩子们!
另外,我们的社会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会因材施教,并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毕竟每个人自出生起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个竞争疯狂的社会里得到第一,但是,只要是星星,就一定会发光。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4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在影片之初。以孩子纯洁童真的生活,让所有欢影的人都会一笑,看这个小男孩,不像我们班的某某,小朋友吗?但后半段剧情的逆转,却让我们每个人都未这样一个孩子揪心。
在伊桑的身上,可以看到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孩子的特点,活泼的聪明的叛逆的。只是有些孩子所表现得是大多数人眼中被普遍认同的,所以他是“好孩子”。而有些孩子们所表现得可能与我们常态的标准有所不同,那么他可能会被我们认定为“坏孩子”。因为伊桑的阅读障碍,他得不到常人的关心与理解,包括他得父母。他的在大人眼中的叛逆,其实是做为大人的我们造成的。值得庆幸的是他能遇到一位肯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好老师。档影片的最后,孩子在老师的怀抱中又扬起笑脸的那一刻,相信是最让人感动的。
起初我不理解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地球上的星星》,其实,即使是不小心堕落到地球的星星,也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5
我想对所有的大人说每一个小孩都是最棒的,每一个小孩都会创造出奇迹,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超出大人想象的。伊桑就是,他的潜力在心里面只是没有机会给他想象。
我非常支持教伊桑画画的美术老师,他不像别的家长那样是让孩子死记硬背的,他是一点一点的教孩子,他不嫌孩子学胡慢,他会给孩子想象的机会。伊桑的老师还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个画展,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因为伊桑的老师知道他画画很好,想专门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我觉得伊桑的爸爸妈妈的选择不怎么对。因为他们是让孩子死记硬背的,而且还把伊桑送到了寄宿学校,如果我是伊桑的爸爸妈妈,我就会让他一点一点的去学。
我想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创造奇迹,每一个孩子的聪明都藏在孩子们的内心里。要好好给他们表达的机会。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6
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也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电影的情节曲折动人,节奏时而紧张,时而欢快。结局美满。尼康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他发现了伊夏的苦衷。帮助伊夏走出了困境。尼康老师不受死板的教育规则,带给了孩子们快乐学习。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伊夏这个孩子拥有读写障碍,但不被别人发现,一直生活在孤单,痛苦,害怕,反叛的心理中,直到尼康老师的出现。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窗,一定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伊夏对色彩有特别的感觉,有超出常人的绘画天赋。他们都说,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是那样的。我们已经有一个社会所遵循的既有规律,如果你不前进,那么就只会后退。 孩子的心里总是装满了太多天马行空的东西。每长大一点,就会明白一点,正确与错误,是与非。思维渐渐趋于“正常化”。
你知道所罗门群岛的故事么?每当那里的原住民需要木材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用刀斧去砍伐树木,他们会围成一个圈,用最大的声音指责那棵树,几天之后,那棵树就枯萎而死。
有时,我们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其实只是一个鼓励那么简单。 有时,我们给予的最大的伤害其实只是一句指责那么简单。我爱伊夏 。痛哭流涕。 感谢尼康老师,给无神的眼睛注入新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7
电影很长难得看完两个小时四十多分钟的电影发现印度电影歌舞的部分真的很多那个在教室跳舞感觉有些不自然音乐很多也都不错但是每次都感觉是强行插入的作为一部励志电影该做的都做到了泪点燃点都有了电影用了一个多小时表现孩子的古怪行为让人觉得他孤僻乖戾铺垫很长正是这长长的铺垫才有了后面的精彩很感动就像影片开头写的everychildisspecial原来他和他们不同
之后想想 这么好的老师也只有电影里才会存在了还有谁能配得上红烛这个称号我们上了十多年学都没真正关心的老师影片中的父亲是个粗心的人一个巴掌就以为能解决所有问题母亲很爱孩子但是两人都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即使是关心也不知道怎样去做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所谓智障的天才在被抹杀
⑷ 教育励志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
教育励志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是一颗明亮的星星。看过的人一定觉得所表达的似乎不止这么多,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感悟。并且告诉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学会理性客观地分析事情。
励志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法兰克福的下午稍微下了点雨,那会儿我刚刚在一个美国志愿者的陪同下从一位艾滋病医生的诊所出来,街上腾起一阵阵热雨,burning rain,他说。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不知道。要不然,他接茬说,我带你去看看我工作的小学校吧。我想了下,自己不应该罗嗦,所以也就不要所谓的引入技巧了,直接切入正题,这位志愿者的工作所在地,并非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不过是距离法兰克福市中心远得可怕的一所有些特殊的小学校而已,面积狭小,好在环境亲近自然。这是Shuan介绍他给我认识时就已经说明的,说他工作的是a school for children who company with Autism,最后一个单词所代表的一种“疾病”在国内,目前被称为,自闭症,或者说,孤独症。看着草地上那些嘻嘻哈哈乱作一团的小朋友大朋友(有的已经过了十二岁甚至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我倏忽想起去年春节回家途经香港在一次关于儿童教育座谈会的旁听席上看到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一部洋溢着童真、包容、善良跟阳光的电影。
不过有一些不一样。电影中的小男遇见的的确是典型Autism的症状——读写障碍,但他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话表达也富于“传统”社会(或者称为“正常”社会)所固有的逻辑,并且还拥有一个殷实完满的中产阶级家庭,比起跟他遭遇相同的同龄人,因为一部阳光电影的指向性,这之间巨大的境遇鸿沟宽得不真实。但要说句公道话,这种不真实丝毫不影响观众的理解,即便此前你对电影所讨论的问题一无所知,你也会很轻松地走进故事,除了这个大门牙的可爱小男孩,还有一个能唱会跳长得也还过得去的年轻男老师,当然还有浓得化不开的童话故事一样无坚不摧的友谊——是,男老师之前的表现的确很有中国电影电视剧的范儿,给人感觉那紧缩的眉头似乎肩负着拯救全宇宙的小孩儿的重任(笑),但后来男老师的际遇——他走进一所我在开头提到的小学校,这种误解得以冰释,让所谓中国式的高大全见鬼去吧,即便是今年他们拍出了一部在美国得了小奖的公益艾滋孤儿电影(我就不点名了),即便他们吹嘘着自己有多真诚有多三个代表,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让他们带着他们的屁眼见鬼去吧。
这个误解的冰释过程可以解说如下:我身边的朋友很少,这或许并非是一些人所崇尚的少而精主义(less is more)。可就这些少之又少的朋友,一开始几乎都没有办法理解,我为什么总对那些跟自己的生活似乎毫无瓜葛的事件感兴趣。当他们在讨论独立音乐小清新时,我在跟他们说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国儿童;当他们排队去银行购买新发行的基金时,我在他们耳边唠叨广州的绿校和成都的爱慧(因为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原因,后面一个学校或许面临着一些自身的困境)……有时候我也觉得很难启齿,在我上小学之前,我也有稍微的Autism征兆,幸运的是我那时候至少有一个心态开放积极的家庭和一个当时看来在小地方很了不起的海外亲戚(只不过在台湾),这些都让我能得到即使算不上世界先进总不至于落后似如今朝鲜的学前帮助。当时的表现种种我现在是没有办法想起来了,不过只要我面对这群孩子,我很容易就能找到非“传统”社会的交流沟通方式。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而我何其幸哉。
要进一步解释这种读写障碍或者说Autism,我们可以借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生物语法”概念(bio-grammar)。作为一个研究符号学的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在同一时代的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中吸收了不少经验,基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这个假定,他引出“生物语法”概念,称每一个个体体内都有一种“生物语法”,以让他们自己去解释文化信息的符码和接受关于文化信息符码的.解释,这里的符码指的是一个特定时期人们所共享的习俗表达,如道德、逻辑、习语等等。从这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如果一个人他体内的“生物语法”与主流人群的略有差别的话,他很有可能就没有办法顺利地读和写。比方说,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再比方说,在15世纪就画出飞机模型的达芬奇……当然他们的成就都不仅限于此,我是说,我们小的时候学到的课文说,达芬奇自己学着母鸡要孵化小鸡,课文后面总结说达芬奇是勇于实践(或许是因为当时大胆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提出的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谁能保证他只是真的认为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鸡呢?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眼中的很可能是不同的啊。
在生命的开始阶段,于茫茫宇宙中遇见Autism这样“美好”(或者确实是美好,谁能真的分辨呢?)的现象,最后能够得到世人关注的其实少之又少,爱因斯坦与达芬奇都是个例,再罕见不过。所以这部电影尽管提供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事实是它希望传达出这样的理念,就像国内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妈妈所写的感人至深的《蜗牛牵着我去散步》中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认为我们生养了一个“生物语法”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蜗牛”,我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上帝让我们接下来的人生要牵着蜗牛走过,可没准儿,上帝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事实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另一个问题是,即便我们了解到这些,我们都能做什么?
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包括中国的河南、安徽、贵州、江西、湖北山区、云南、或许还要算上新疆和西藏,这世界有那么多地方被这样那样的原因——政府也好族群也罢——尽情压迫惨烈碾碎。我们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不一样的环境做这样那样的志愿者,而毕竟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过,尤其是在家庭负担较重的传统东方社会,无论地价飞涨的城市抑或人口如水土般狂躁而茫然流失的农村,“做好事”的收益跟付出明显不对等——更何况对当今国内的很多大学生而言,除了学校每年暑假组织的不伦不类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三下乡活动,根本就找不到合法组织为自己提供奉献爱分享爱的自由。
不过,起码我们都有能力善待身边的小朋友大朋友。我的大部分成绩优异的高中同学,现在他们分别在国内各个知名学府颠三倒四为自己的未来竞争。当这一群天之骄子、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回到山区小城时,或许是盛情难却,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办起了收费制的补习班,参加的有小学生,有中学生,但无论哪种,背后自然而然都站着坚定的望子成龙的父母。——这让我觉得自己很羞耻,或者说如果我的父母稍微在乎一点比较,就会觉得他们的儿子很羞耻,因为别的大学生放假在家都能挣钱,我要么晃荡着不回家,即便回家也是招蜂引蝶带着一大群表弟表妹以及他们的小同学小朋友整天东游西荡。所幸,跟我一起玩的小朋友如今上了初一,他们的成绩并不比参加我的金凤凰同学补习班的小朋友成绩差。我不愿意看到的并非是收费(那再正常不过),而是,你回过身用套在自己身上十几年如今好不容易挣脱一点点的锁链套在比你小得多的弟弟妹妹身上,这种传统的传递,总归让人困惑。
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上的星星啊。
匆匆写就这篇文章,一来是今天见闻的有感而发,二来无论是在豆瓣还是时光网上,国内观众似乎对这部电影了解甚少,做个小推荐。
;⑸ 记得有一个励志电影一个小孩干什么都不行,很悲观,在他妈妈的绝望中痛苦的跑步 最后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
《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是一部儿童剧情型电影,影片由阿尔米·汗执导并参演,达席尔·萨法瑞,塔奈·切赫达,维品·沙尔马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八岁男孩和他所读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的故事。影片于2007年12月21日上映。
⑹ 豆瓣评分最高的10部印度电影,阿米尔·汗一人独占4部,包揽前三!
豆瓣评分最高的10部印度电影:
《偶滴神啊》(2012年)
豆瓣评分:8.4
评价人数:6.9万
简介:这是一部对印度来说题材非常大胆的电影,影片上映后打破了印度的票房纪录。影片讲述无神论者坎杰因地震导致店面坍塌而一无所有,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他决定将“神”告上法庭,从而引发了一场无神论者和祭司的激烈辩论。在一个宗教国家批评宗教,发人深省,真“神”的出现也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性,非常值得一看。
特别说明:在这10部豆瓣评分最高的印度电影中,阿米尔·汗一人独占4部,并包揽了前三名,分别是《我的个神啊》、《地球上的星星》、《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闹宝莱坞》,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演技和广泛的影响力。
⑺ 励志印度电影讲一个男孩画画很好,却不会学习
阿米尔汗的电影作品 《地球上的星星/心中的小星星》 【简介】 八岁的伊翔有一个很不一样的童年,他的世界充满了鲜豔色彩和奇妙幻想,有可爱小狗会跟他追逐嘻戏,也有太空船会载他遨游壮丽天际;更有远古的喷火龙、宇宙的星球,还有数不清的花朵、彩虹和各色飞鸟游鱼伴随著他…。丰沛不绝的想像力总是引领他振翅高飞,却也使他饱受他人的异样眼光。原来作业、成绩、秩序才是学校老师关心的重点,伊翔因此成了问题学生,每每动辄得咎…。 不断闯祸的伊翔终於让爸妈忍无可忍,他们决定将他送到一所以管教严格闻名的寄宿学校,冀望他能成为一个「乖小孩」。被迫离家让伊翔十分伤心,不被瞭解更让他难过不已,他於是从此封闭自己、不肯学习…。 然而有天,学校新来了一位美术老师尼康。尼康老师不但用欢乐和热情来感染学生,更以鼓励思考、勇於作梦的教学方式,激发大家无比的想像力。当所有同学都爱死了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时,却唯独伊翔仍然郁郁寡欢。尼康老师很快察觉到伊翔的不快乐,他决定去拜访伊翔的爸妈…。老师尼康能找出伊翔的问题症结吗?他真的能以爱心、耐心,加上不断付出的关心,让伊翔在成长的路上,重新再找回快乐和梦想吗?… 献给可爱的孩子,以及可敬的童年…
⑻ 超级励志!印度电影《超级30》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链接:https://pan..com/s/1romPPVPnxvtxmGwskY0XiQ
《超级30》这部电影捕捉了阿南德生活的考验和磨难,以及他为建立“超级30”学院所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他的斗争和成就,以及一个人如何改变贫困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