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典的反法西斯电影有哪些
要说的是,拯救大兵不算反法电影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 本·金斯基 拉尔夫·费因斯
影片英文名: Schindler's List
影片中文名: 辛德勒的名单
主题分类: “奥斯卡获奖影片”
影片分类: 故事片、伦理(生活)片
色彩: 黑白
影片产地: 美国
制片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
影片长度: 195分钟
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剧情简介: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即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时,他还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辛德勒,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挽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们铭记在心。
导 演: 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主 演: 阿德烈·布鲁迪 Adrien Brody Joachim Paul Assböck Katarzyna Bargielowska Adam Bauman John Bennett Andrzej Blumenfeld Paul Bradley Joanna Brodzik
上 映: 2002年05月24日 ( 法国 )
地 区: 荷兰 英国 法国 德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评 分: 8.5/10( 31548票 )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TS Dolby Digital
时 长: 150 分钟
类 型: 剧情 战争 音乐
分 级: 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德国:12 智利:TE 法国:U 阿根廷:16 香港:IIA 瑞士:12 加拿大:14A
剧情简介
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主创人员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以他对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其本人传奇式的经历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虽然他的影片经常被用来和希区柯克作比较,如两人共有的苦涩乖戾的幽默,强烈的戏剧张力,惊悚元素,关于普通人在一个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故事等。但他涉猎的电影类型却比希区柯克广泛得多。他视自己为“电影界的花花公子”,决心探索各种电影种类的表达可能性。但他的所有作品都离不开一种极度悲观阴郁的基调,这种情绪可追溯到他童年的创伤经验。
作为波兰犹太人和俄国移民的儿子,波兰斯基1933年生于巴黎,3岁时父母带他迁回克拉科夫,这个不明智的决定导致了1940年德国入侵波兰后全家被送往集中营,幸运的是父亲被捕前想尽办法使年幼的儿子得以逃生。战争岁月里,波兰斯基在乡村流浪,在善良的天主教徒帮助下顽强地逃离了一次次搜捕。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变成了狂热的电影迷,虽然电影院放的大部分是德国电影,但只有在那些梦幻般的光影中才能够得到一点安慰和庇护。战后,波兰斯基得知母亲丧生奥斯维辛集中营,父亲则死里逃生。
美丽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
导 演: 罗伯托·贝尼尼 Roberto Benigni
主 演: 罗伯托·贝尼尼 Roberto Benigni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Nicoletta Braschi
Giustino Durano
Sergio Bini Bustric
Giuliana Lojodice
Amerigo Fontani
Pietro De Silva
Francesco Guzzo
地 区: 意大利
对 白: 意大利语 德语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Digital
时 长: 122 分钟
类 型: 喜剧 爱情 剧情 战争
分 级: 法国:U 意大利:T 英国:PG 美国:PG-13
剧情介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去笼罩着整个意大利。
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鲁乔驾着一辆破车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他的愿望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窝,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多拉想为民除害,烧掉黄蜂窝,反被黄蜂蜇伤。圭多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为她处理伤口,为表示谢意,多拉送了一些鸡蛋给圭多,意味深长地目送他远去。
阴云密布的意大利,纳粹的反动势力日益强大,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的种族歧视政策,圭多因有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鲁乔的工作也久无着落。由于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以真诚、纯朴、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
一次圭多骑车上班无意中撞倒了多拉,两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爱情的火焰。他不失时机地向多拉表白爱慕之情。
多拉是某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到学校视察,圭多得知后,竟冒充督学来到多拉所在学校视察。校长热情地接待他,为取悦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讲台施展起喜剧演员的才华,惹得学生开怀大笔,令校长和教师瞠目结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鲁道夫要去剧院看歌剧,他也买票前往,坐在楼下的圭多始终目转睛地盯着楼上包厢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对圭多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鲁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协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饭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
婚后,好事接踵而来,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圭多闲来无事时常和儿子玩游戏,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乔舒亚父子,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乔舒亚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 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
等等等等
Ⅱ 电影《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中有多少是可信的 - 知乎
《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中的部分观点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具体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细节需结合其他资料验证。以下是具体分析:
民主制度与金融资本关系的探讨具有说服力:
- 影片指出民主制度在削弱政府权力的同时,为金融资本操纵政府创造了空间,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金融资本通过向政府提供贷款等方式影响政策制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进而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金融巨头压力下让步,这一逻辑链条在现实中也有案例可循。
东西方历史中资本与权力结合的相似性:
- 影片通过中国历史作为参照,指出政府因财政困难而被利益集团掌控的现象,在东西方历史中均存在,这一观点在比较历史学上具有参考价值。
- 这反映出资本与权力的结合能削弱民主的本质,引发社会不公,这一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工业化对社会公平的潜在威胁:
- 影片揭示了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优势减退后,发达国家面临的困境,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观点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上具有现实意义。
- 工业化初期的繁荣与后期的社会不公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冲突。
具体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细节需结合其他资料:
- 尽管影片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但对于具体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细节分析,仍需结合具体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进行验证。
- 影片的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不能作为唯一或主要的信息来源。
综上所述,《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中的部分观点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为理解西方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然而,对于具体事件和细节的分析,仍需结合其他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Ⅲ 请列举两部讲述法西斯暴行的电影名称
1. 《甘地传》2D9(Gandhi,英国、印度,1982,风云人物传记经典史诗大片)
2. 《温莎备忘录》D9(The Windsor Protocol,英国、加拿大,1996-1998,战后间谍题材上下集电视电影大片,下集又名《喋血悍将》)
3. 《与墨索里尼喝茶》D9(Tea with Mussolini,英国、意大利,1999,战争女性题材经典轻喜剧)
4. 《纳粹军妓血泪史》D9(SS Lejr 5,意大利,1977,战争情色题材)
5. 《老人与小孩》D9(The Two of Us,法国,1967,战争少儿与犹太人题材经典黑白片)
6. 《非关命运》D9(Fateless,匈牙利、德国、英国,2005,战争少儿与犹太人题材经典)
7. 《分裂》D9(Partition,英国,1987,战后政治题材)
8. 《战后残酷物语》D9(Sengo Zankoku Monogatari,日本,1968,战后情色题材)
9. 《远方的声音仍在回响》D9(Distant Voices, Still Lives,英国,1988,战后小人物题材经典)
10. 《摩登公子》D9(Modern Boy,韩国,2008,战争爱情题材经典)
11. 《五墓行动》D9(Les 5 Secrets Désert,美国,1943,早期二战间谍题材经典)
12. 《战时冬天》D9(Oorlogswinter,荷兰、比利时,2008,战争少儿题材经典)
13. 《安全通行证》D9(Laissez-passer,西班牙、法国、德国,2002,战争政治与道德题材经典)
14. 《无情战地有情天》D9+D5(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美国,1958,战争爱情题材经典)
15. 《艾希曼》D9(Eichmann,匈牙利、英国,2007,战犯题材传记经典)
16. 《柏林的女人》D9(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德国、波兰,2008,战争女性题材经典)
17. 《流浪艺人》D9(Ο Θίασος,希腊,1975,战争政治与社会题材经典史诗大片,安哲罗普洛斯希腊现代史三部曲其一)
18. 《死囚越狱》D9(A Man Escaped,法国,1956,战争政治犯与监狱题材经典,布烈松代表作)
19. 《生命国界》D9【Va, Vis et Deviens,法国、比利时、以色列、意大利,2005,二战犹太人题材经典喜剧《生命列车》(Train de vie,德国,1998)续篇】
20. 《青春之门:筑丰篇》2D9("Seishun no mon: Chikuhô hen",日本,2005,战争社会与伦理题材上下集电视电影经典大片,根据五木宽之小说改编)
21. 《南太平洋》2D9(South Pacific,美国,1958,战争爱情题材歌舞剧电视电影经典大片)(该影片在下原收D5坏死)
22. 《海》D9(El mar,血之魂,西班牙,2000,西班牙内战战后同志题材经典)
23. 《神偷·猎人·断指客》D9(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Weird,韩国,2008,西部题材闹剧,疑似二战背景,不过经初步查索多数还是要落空)
24. 《他们也在战斗》国内正版盒装D5【Beni I Vogel(该外文片名疑张冠李戴),阿尔巴尼亚 ...
Ⅳ 教师要看的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哪些
1. 地球上的星星
导演:阿米尔·汗
主演:达席尔·萨法瑞 / 阿米尔·汗
年份:2007
片长:165 min
简介:影片《黑板》描述了在伊朗战火纷飞的库尔德地区,一群教师背着这块维持生计的黑
板到处找学生授课,以此来养家糊口的故事。
通过这一块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战争、难民、饥饿、疾病、婚姻、教育等等问题。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它是难民的避弹掩体,当孩子受伤的时候,它是固定断腿的夹板。
但始终不渝的是,它的本质没有变,它依旧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后,少年和黑板一起陨落,不禁令人叹息,感慨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当战争来临,别说受教育的权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权都被剥夺。
Ⅳ 初中英语电影推荐电影
初中英语电影推荐:
一、《美丽人生》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慢慢长大,显示了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