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谭千秋 <<最后一课>>电影讲了什么
红网长沙5月12日讯(记者 汤红辉)今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由湖南省教育报刊社、湖南大学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最后一课》在湖南大剧院举行看片会,用这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汶川抗震英雄谭千秋,这也是全国第一部教师题材的抗震主题影片。
《最后一课》是根据全国“双百”任务谭千秋的事迹创作的一部师德教育影片。影片以谭千秋不惜牺牲的英雄壮举为线索,给观众讲述了一名普通教师一串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讴歌了人民教师倾心育才、爱生如子和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品德。电影用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真实再现了谭千秋老师在危机关头的生死抉择。为了护住四名学生的生命,谭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墙壁和房顶砸在身上,扯断的钢筋刺进肉里。他毫无惧色,依然深情的鼓励学生“不放弃”“坚持下去就有希望”。他俯下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影片还通过穿插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具体而细腻的刻画了谭老师的无疆大爱、格尽职守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孩子们,有我在你们不要怕,要保持体力,会有人来救我们的。”谭千秋用双臂将来不及逃生的4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在被厚厚的水泥板压住时,他一直给学生们鼓励,俯下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他以实际行动给学生们上好了人生的最后一课。观影时,在看到影片中高中生的恶作剧,现场会有轻微短促的笑声;在看到谭千秋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宽容包含,循循善诱的教导,大家倍感亲切与激动;在看到地震那一刻地动山摇的画面,学生们流露出紧张的神情;当看到谭千秋舍身护住学生的情景,很多人眼中都饱含着泪水。86岁高龄的著名童话家邬朝祝说,他数十年没流泪了,但看了这部影片却泪流满面。著名作家谢璞评价影片《最后一课》从思想感人的深度,社会价值的厚度等各方面来讲,都是为建设湖南教育强省立了一块丰碑。
《最后一课》近期将在全省公映,教育部门决定在广大师生中认真组织观看电影《最后一课》及举办“学英模、树新风”观影心得征文活动。
『贰』 请介绍几部与汶川地震有关的电影和电视剧
《汶川时间》是一部聚焦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电影,它真实再现了灾难发生时的惊心动魄场景,以及救援与重建的过程。影片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坚韧。其中,一个年轻的教师在废墟中奋力救出被困的学生,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对夫妻在灾难面前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体现了家的温暖与力量。电影不仅记录了灾难带来的伤痛,更传递了希望与爱的信息。
影片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生动地刻画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那个特殊的时刻。电影中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到震撼,尤其是那些救援人员不眠不休地工作,以及受灾群众相互扶持的画面,都让人感动不已。
除了《汶川时间》,还有另一部作品《大地震》也值得一看。它以汶川地震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志愿者在灾难中展现出的勇气与奉献精神。影片不仅展现了救援人员的英勇事迹,还描绘了普通人在灾难中的坚韧与互助。电影中,志愿者们为了救人不顾个人安危,展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影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在灾难面前,人们相互扶持的力量。
这两部作品,不仅是对汶川大地震这一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它们以真实的故事,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感恩与奉献。通过观看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灾难面前的人性光辉,以及人们在灾难中的坚强与互助。
『叁』 描述5.12汶川大地震的电影
惊天动地
全国上映日期:2009年9月24日
台湾上映日期:2009年7月9日
香港上映日期:2009年7月2日
备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电影、四川地震题材影片
剧情介绍
《惊天动地》是八一厂重大现实题材“三惊”系列(《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惊天动地》[1])的最后一部。
《惊天动地》讲述了我军某旅旅长唐新生于演习途中突遇特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在通讯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以灾情为最高命令,毅然带领部队,冲破重重险阻,赶赴灾情最重的映川县进行生死救援的故事。不同于传统灾难救援片的是,《惊天动地》始终聚焦灾难中的救援者,通过对人民解放军的描写和刻画,展示了子弟兵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故事情节感人,一部优秀的影片。突出中华儿女的那份坚强!
『肆』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周五活动课我们观看了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电影讲述了地震中一所学校的故事:地震当天是九年级三班娥曼老师的“生日”,为了能让老师有一个特殊的生日派对,全班每名同学都出了6毛钱,准备为老师买一个蛋糕。然而,刚上课不久,大地便开始颤动起来,整个校园弥漫在惶恐、紧张的气氛当中。很快教学楼便倒塌了,有上百名学生都被压在了废墟当中。他们在废墟下面互相鼓舞,为自己加油,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活下去。虽然同学们渐渐的一个一个的倒下了,但每个人都没有放弃希望。上面的救援人员、孩子们的家长、同学都一直默默地鼓励着他们。学校的鼓乐队还不断的演奏着乐曲为他们加油打气。这一幕幕场景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其中有师生间的爱,家长对孩子的爱,同学间的爱,人们的坚强、团结,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这其中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场景都饱含了真爱、真情。随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离去,这份爱、这份情又显得如此宝贵、无价。
“我本以为死亡对我来说是八十、九十岁时候的事,可我现在才十五岁啊!”是啊,这一切来得都太突然,太快、太快……好像这是一场噩梦。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汶川人表现出来的是无比的坚强、团结和智慧。其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被埋在废墟下第三天的时候,大家都是极度的干渴,有一位同学发现了一杯水,便用石块把水杯砸开,再用毛巾、书包撕成小条,用铁丝钩住布条,在水洼中蘸足水分,挂在一根木条上。就这样一个一个往下传,像接力棒一样,传给每一个人,谁都没有掉“棒”一直传到了最后…… 靠着这样的勇气、信心,他们活了下来。
在危难中、在死亡的边缘,也许一个信念能引导你一直走到最后,一点希望能帮你照亮道路,一个乐观的心态能让你远离死亡……在黑暗中,它们能带你走出迷惘。不仅仅是在巨大的灾难当中我们要做到这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能够引导你,取得成功。这些就是我从中学到的吧。
2.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今天下午的活动课,我们安排的是看电影“汶川不相信眼泪”。大家都知道,在五月十二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当时坐在教室上课的我们忽然感到有点震动的感觉,抬头一看,灯在摇晃,但显然我们不是震中,确定这一点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但是也有一个想法,避免不了的事实冲入脑中,这次地震又要造成一定的破坏。果然如此,汶川的人民们遭受了一场很大的灾难。
事情过去好久了,近七个月了,甚至有些淡忘,但是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痛,这像回忆,对于回忆,再见永远解决不了。因为那是烙印,烙在心里。被冷风吹着。这次电影又在我内心中翻江倒海,提醒我不许忘记这次地震!故事讲的是九年级三班,正在给他们的峨眉老师凑钱买生日蛋糕的时候,忽然发生了地震,大家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慢慢大家才知道。整个楼的同学才往下跑,已经晚了,大家开始往课桌下面钻。这时,楼开始倒塌,他们被埋在了废墟地下。他们在下面度过了好几天。大家都被石头压着。峨眉老师每天都要点名,但是每次点名都会少几个同学,他们都乘黄鹤西去了,他们还老唱歌,说真的歌声有的时候是很起作用的,就是因为他们用歌声互相鼓励。他们很聪明,急中生智,为了解渴,把偶然发现的小雅的水瓶弄倒,里面的水就流了出来,他们把毛巾撕成条了,去沾水,分给大家,大家就用它来解点渴。就这样时间在过去,他们等待被救出。虽然有人死,但是他们都还坚持着。知道他们被救起,他们才知道,很多人已经离他们而去。有人死了,有人活着,这是多恐怖的事。
有的时候发现,死亡在围绕你,包围你,不经意间他就会给你一个吻。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即使遇到了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也要乐观的面对,不要放弃一丝求生的机会。要知道如果你死了,也是一种不负责,要知道那么多人爱你的。加油吧!为了自己的生命·~
『伍』 谭千秋最后一课电影观后感 急急急!!! 长500字呀!
电影《最后一课》观后感
2008年5月12日,我们记住了汶川!在地动山摇时,有的老师为了学生而忘记了个人的安危: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砖瓦、灰尘、石块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这个老师就是谭千秋,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老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如今,谭千秋老师离我们远去了,他张开爱的羽翼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姿势”,已定格为一种言简意赅但威力无穷的符号——无私无畏!这种感人的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爱学生胜过自己生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谭千秋老师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完全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多么神圣的职业。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北川教师刘宁在地震时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都江堰聚源镇教师在地震时为疏散学生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广安的特岗老师为救一个被绊倒的孩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平通中学的化学老师乔广平在地震时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却跑到了最后。还有向倩、袁文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爱!
今年教师节时,温总理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爱的前提首先是自爱——怀着虔诚的心情爱自己的职业、怀着敬畏的心情爱自己的名声、怀着崇敬的心情爱自己的责任。没有自爱,就谈不上去道德的自律,更谈不上真心去爱自己的学生。自爱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约束,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内涵,丰富知识储备,追求思想境界。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人的一生应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虽苦但乐在其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古人云:“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的核心是什么?千百年来,千言万语凝成一个字——“爱”!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动人的诗句来讴歌教师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来赞美教师的岗位,但是,我要用我满腔的热爱写下我一生的承诺:做一个自爱然后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
风雨飘摇,日月如梭。十年灿烂如花的教学岁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她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只有从琐碎的工作中细细地理出一些的思路;她没有惊险的飞跃,只有岁岁年年、朝朝暮暮与学生的风雨兼程。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一灯如豆,四壁青辉。物欲横飞与我无关。尽管我们的门外就是繁华,尽管我身边就是喧嚣,但我还是会固守一方的宁静与安详,在琐碎和平凡中慢慢变老。这是一种坚定的守望,守望着鹿邑教育的明天,守望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和辉煌,守望着心灵深处的那方净土,用爱写好“师德”。
『陆』 关于汶川地震老师保护学生的电影
不是一部关于汶川地震的电影,而是好几部!比如《5·12北川不相信眼泪》《汶川时间》《震撼世界的七日》《为了生命》我知道的就有这好几个不说的是哪个,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柒』 汶川大地震的电影
以下是一些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电影:
- 《大震撼》:2011年上映,由崔立新导演,石小群、宫哲等主演。影片以5·12汶川地震为背景,讲述女军官、女警官、小学生、女犯人及女教师等人乘坐的中巴车抛锚后,在路过隧道时遭遇地震,相互救赎的故事。不过豆瓣评分较低。
- 《人民至上》: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上映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全景式回顾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过程,记录了大灾面前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心和无私大爱,获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 《惊天动地》:由李幼斌、侯勇等主演,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旅旅长唐新生在演习途中突遇特大地震,带领部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化解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
- 《大太阳》:2011年上映,倪萍、刘佩琦和蒋勤勤主演。讲述汶川大地震后一个破碎家庭在两年内重获幸福的故事,女主角银杏震中失子后酗酒逃避,在丈夫和心理医生帮助下摆脱心理重负并再次怀孕生子,剧本曾获“夏衍杯剧本奖”。
- 《破门》:2018年上映,以安州区迎新乡小学留守儿童足球队为原型,讲述山区留守孩子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克服困难、走出灾难阴霾的故事。
- 《川流不息》:由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电影导演焦波通过长达十年跟踪拍摄,记录六个汶川孤儿的成长历程。
- 《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根据汶川地震亲历者董萧杨的爱情故事改编,2018年5月12日上映,由覃杰执导,保剑锋、戚砚笛等主演,展现地震前后人们的感受,体现灾难面前中国人万众一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