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老战争电影国产电影一江春水
扩展阅读
清末时期的香港电影 2025-08-30 14:27:58

老战争电影国产电影一江春水

发布时间: 2025-07-11 10:38:44

A. 经典抗战老电影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

电影内容: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

B. 有哪些高人知道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基本资料
电影名:《一江春水向东流》
年 份:1947年
片 长:210分钟
类 型:剧情
地 区:中国
语 言:汉语普通话
色 彩:黑白
混 音:单声道
制 作:中国昆仑影业公司
导 演:蔡楚生 郑君里
编 剧:蔡楚生 郑君里 摄 影:朱今明 郑崇兰 沈西林
主要演员
白 杨饰素 芬
陶 金饰张忠良
上官云珠饰何文艳
舒绣文饰王丽珍
吴 茵饰婆 婆
周伯勋饰庞浩公
高 正饰张忠民
剧情介绍
现代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导演以一家人的生活变迁,表现了十年的社会图景。
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识并相爱。张忠良为宣传抗日,给义勇军募捐,引起纱厂温经理的不满。没多久,素芬和忠良结婚了,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
《一江春水向东流》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忠良因参加救护队离开了上海,与亲人告别。素芬带着孩子、婆婆回到乡下。但农村已被日寇侵占。
忠良的弟弟忠民和教师婉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父亲因向日寇要求减少征收粮食,被吊死。素芬又和儿子、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难民事务所。
忠良在参加抗战过程中历尽磨难,好容易逃出到了重庆,但无依无靠,为生活所迫,他去找在抗战前认识的温经理的小姨王丽珍。已成交际花的王丽珍在干爸庞浩公的公司里给忠良找了份工作。渐渐地,忠良经不起堕落生活的诱惑,终于和王丽珍结了婚。
这时,素芬和婆婆则过着艰难的生活。忠良当上了庞浩公的私人秘书,终日来往穿梭于上层社会的人群中,将素芬等早已抛置脑后。而抗战胜利后,素芬还盼望着得到丈夫的消息。忠良回到上海后又和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发生了关系。素芬为养家糊口,到何文艳家做了女佣。
一次在何文艳举行的晚宴上,素芬认出了丈夫忠良,当她说出真相时语惊四座。后素芬收到忠民的来信,忠民已与婉华结婚,并祝兄嫂全家幸福。这时,素芬才将实情告诉婆婆。张母找到儿子,当面痛斥忠良,但懦弱的忠良仍不悔改,素芬万般无奈,投河自尽了。
幕后故事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于1947年,云集了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如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影片在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后反应极为热烈,出现“成千万人引颈翘望,成千万人踩进戏院大门”的壮观景象。影片连映3个多月,创下解放前国产片的最高上座纪录。观众的人数达70多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4.39%,即上海市无论老幼贫富,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看过此片。这样的成绩就是当年的好莱坞大片《出水芙蓉》也无法与之比肩的。剧作家田汉曾评论道:“在中国电影界今天这样贫弱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而有这样的成就,算是电影工作者最高的成就了。”好莱坞华裔摄影师黄宗沾更赞道:“这是我所看到的国产片中最好的一部。” 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分为《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将抗日战争前后十多年的历史浓缩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里,通过这个家庭破碎的生活和情感的悲欢离合细腻地刻画出当时的社会景况。该片融合了经典大片所具备的一切成功元素:宏大的历史背景,曲折的人物命运,深刻的人性洞悉,严密的叙事结构,强大的演员阵容……,影片中四大主角张忠良、素芬、王丽珍、何文艳齐聚舞会的一出戏更是被当作教学的典范,在各影视学院的课堂上一讲再讲。 《一江春水向东流》曾遭到国民党刁难,禁止上映。可当郑君里给国民党电影检查官送去一束鲜花之后,这部影片终于获准上映了。原来,郑君里在花束中放了几块金表。
影片评价
影片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
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偏重于对战争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
影片中三条情节线交织发展,对比描写,构成了抗战前后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画卷。这部影片最后让素芬自尽前给儿子留下了“不要学爸爸要学叔叔”的遗言。这一简短的话语,大大地深化了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的结果。
导演简介
蔡楚生(1906—1965)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他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影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这是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在同一时间下转换空间,使之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君里(1911—1969)是一位演员出身的导演。三十年代他曾在《大路》、《迷途的羔羊》等20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后从事导演工作。四十年代其代表作除了与蔡楚生合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最为出色的便是《乌鸦与麻雀》。这部影片中,郑君里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和悲喜结合的艺术特征,表现出其娴熟的导演技巧。该片的故事发生在一幢弄堂房子里,内景特别多,空间异常狭窄,导演在场面调度、镜头运用上尤其显得灵活而有表现力。郑君里在五十年代又导演了《枯木逢春》与《林则徐》、《聂耳》。他的《枯木逢春》有着中华民族水墨画般的意蕴,而《林则徐》、《聂耳》这两部人物传记片,既真实地表现了过去年代中的历史人物,又不完全囿于历史的局限,达到了当时传记片人物创作艺术质量的高峰。

C. 缁忓吀鍥戒骇鐢靛奖鎶楁棩鎴樹簤鏃х墖鏈夊摢浜

1.銆婁竴姹熸槬姘村悜涓滄祦銆嬶細1947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岃茶堪浜嗕笂娴风罕鍘傚コ宸ョ礌鑺涓庢暀甯堝紶蹇犺壇鐨勭埍鎯呮晠浜嬶紝浠ュ強浠栦滑鍦ㄦ姉鏃ユ垬浜変腑鐨勯伃閬囥
2.銆婂叓鍗冮噷璺浜戝拰鏈堛嬶細1947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屾弿杩板コ瀛︾敓姹熺幉鐜夊湪鎶楁棩鎴樹簤鏈熼棿鍙傚姞鏁戜骸婕斿墽闃燂紝骞朵笌闊充箰瀹堕珮绀煎浆鐩哥埍鐨勬晠浜嬨
3.銆婂湴閬撴垬銆嬶細1965骞翠笂鏄犵殑鎶楁棩鐢靛奖锛屽睍鐜颁簡1942骞存棩鍐涘瑰唨涓鎶楁棩鏍规嵁鍦板彂鍔ㄥぇ鈥滄壂鑽♀濓紝楂樺跺簞缇や紬濡備綍鍦ㄥ厷鏀閮ㄤ功璁伴珮鑰佸繝鍜屾皯鍏甸槦闀跨殑棰嗗间笅搴斿广
4.銆婇搧閬撴父鍑婚槦銆嬶細1956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岃茶堪浜嗕竴鏀鐢卞垬娲鍜屾潕姝i嗗肩殑閾侀亾娓稿嚮闃熷湪灞变笢涓村煄銆佹灒搴勪竴甯﹂搧璺绾夸笂鎶楁棩鐨勬晠浜嬨
5.銆婂钩鍘熸父鍑婚槦銆嬶細1955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屾弿杩颁簡娓稿嚮闃熼槦闀挎潕鍚戦槼濡備綍鎵ц屼换鍔★紝鐗靛埗鏃ュ啗閮ㄩ槦锛屽苟淇濇姢鏉庡簞鐨勭伯椋熴
6.銆婂湴闆锋垬銆嬶細1962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屾弿缁樹簡璧靛跺簞姘戝叺濡備綍鍒╃敤鍦伴浄鎴樻妧鏈瀵规姉鏃ュ啗鐨勬晠浜嬨
7.銆婅鎴樺彴鍎垮簞銆嬶細1986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岃茶堪浜1937骞村彴鍎垮簞鎴樺焦涓锛屼腑鍥藉啗闃熶笌鏃ュ啗鐨勬縺鐑堟垬鏂椼
8.銆婄孩楂樼脖銆嬶細1987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屽睍鐜颁簡鎶楁垬鍒濇湡锛屼節鍎垮拰浣欏崰槌屽備綍甯﹂嗘潙姘戜滑鎶垫姉鏃ユ湰渚电暐鍐涚殑鏁呬簨銆
9.銆婂浗姝屻嬶細1999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屾弿杩颁簡鐢版眽鍜岃亗鑰冲湪鎶楁棩鎴樹簤鏈熼棿鍒涗綔銆婁箟鍕囧啗杩涜屾洸銆嬬殑杩囩▼銆
10.銆婇粍娌崇粷鎭嬨嬶細1999骞翠笂鏄犵殑鐢靛奖锛岄氳繃涓涓鎶ら佷换鍔★紝灞曠ず浜嗘垬浜夌幆澧冧笅浜虹墿涔嬮棿鐨勪釜鎬у啿绐佸拰蹇冪伒娌熼氥
11.銆婁妇璧锋墜鏉ャ嬶細2005骞翠笂鏄犵殑鍠滃墽鐢靛奖锛岃茶堪浜嗕竴浣嶅啘姘戝拰鍏璺鍐涙垬澹濡備綍涓庢棩鏈鍏垫枟浜夛紝淇濇姢鍥藉疂鐨勬晠浜嬨
鎶楁棩鎴樹簤鐢靛奖锛1937-1945锛夛細鍦ㄨ繖涓鏃舵湡锛屼腑鍥界數褰卞垱浣滀富瑕佸洿缁曟皯鏃忔垬浜夎繖涓涓婚樺睍寮锛屽傘婂ソ涓堝か銆嬨併婄伀鐨勬礂绀笺嬪拰銆婃棩鏈闂磋皪銆嬬瓑銆傚悓鏃讹紝棣欐腐鐢靛奖涔熸媿鎽勪簡濡傘婅婧呭疂灞卞煄銆嬨併婃皯鏃忕殑鍚煎0銆嬪拰銆婂ゅ矝澶╁爞銆嬬瓑鍙嶆槧鏃朵唬鑳屾櫙鐨勫奖鐗囥傚啹灏忓畞鐨勪腑鍥芥姉鏃ユ垬浜変笁閮ㄦ洸锛屻婇粍娌崇粷鎭嬨嬪拰銆婄传鏃ャ嬩篃鏄杩欎竴鏃舵湡鐨勪唬琛ㄤ綔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