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英荷战争电影
扩展阅读
像电影剧情的游戏 2025-08-25 14:18:37
外国电影打孩子屁股 2025-08-25 14:10:28
泰国电影末路 2025-08-25 14:07:25

英荷战争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5-17 22:37:01

①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如果没有法国、西班牙等国间接的帮了美国,美国能否拜托英国的殖民统治

如果没有法国等国的援助(法国援助力度太大了,直接加速其财政破产,从而引发法国大革命),美国很难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即使摆脱也必须经过长期斗争,毕竟双方实力太悬殊,美国很好地利用了英国和欧洲各大国间的矛盾,不仅获得外援,而且使英国只能投入有限的力量在美国独立战争(很多参战部队都是雇佣军,并非英军的主力部队)后来的第二次美英战争(战争初期美军被英军打得满地找牙,连白宫都被英军焚毁)和英布战争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选择华盛顿当大陆军司令是政治的产物,是大陆议会各派政治博弈的折衷产物,大陆军实际上是13个州机动民兵的总称,这种情况下,总司令的协调能力要放在首位,军事才能倒是其次

② 有个欧美电影里面一开始欧美女主角穿着蓝色深v制服,在办公室里面,女主角的特征是长发斜刘海戴眼镜

请致电:TEL :010-8620-7141(24小时服务)
请致电:TEL :010-8620-7141(24小时服务)




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1651年的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1660年条例规定,凡经指定的物品,必须首先运送至英国海峡和英属领地,然后方得转销各地。条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独占殖民地市场,禁止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直接进行贸易。 [1]
中文名 航海条例 外文名 Navigation Acts 国 家 英国 目 的 鼓励发展英国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
目录
1 简介
2 主要内容
3 发展历程
简介编辑
航海法案(The Navigation Acts)又译作“航海条例”,是指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以后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见英荷战争)。但是航海条例也限制了英国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最后且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背景之一。(*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印第安战争[1754-1763]后期的美殖民地因当时经济和英国对其施展政治压力而产生的后果)。航海条约在1663,1673,1696被更改。原因是当时的英国政府想进一步防止非法商人向外(非英国本土的国家)出售未经加工的货物(当时是违反了"航海条例")。
主要内容编辑
1.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
2.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运到英国本土或其他英国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
3.其他国家的制造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
4.限制殖民地生产与英国本土竞争的产品,如纺织品等。
发展历程编辑
1381年理查二世颁布英国最早的航海条例,1485年和1540年又陆续订立。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这些规定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导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承认这一条例。166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重申1651年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规定某些产品只能运送到英国和爱尔兰或英国其他殖民地。1665年爆发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航海条例稍有放宽。1651年以后颁布的航海条例是为了垄断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维持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的依赖,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殖民地的经济带来了正面效应:对美国南部,造船物资和靛蓝的生产受到鼓励,烟草、稻米等产品获得了可靠的市场;对北部,船运业主得以免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商船的竞争。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③ 谁帮我总结下高一历史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萎缩 抗战胜利后(1945—1949)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 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服饰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习俗风尚:
(1)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电话、电报,见P77-78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
①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③达伽马直通印度;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西班牙 环球航行

(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⑤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二、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战争 背景 结果
1.英西 战争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战争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
1.野蛮的掠夺
2.残酷的屠杀
3.强盗的贸易 罪恶的三角贸易
4.★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提示:破坏性、建设性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详参p114-115。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会考只要求掌握德、日两国)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两者的关系: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欧洲联盟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欧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4.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5.亚太经合组织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6.世界贸易组织(WTO)
(1)依据:乌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7.中国入世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8.经济全球化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3)表现: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⑤世界市场的扩大。
(4)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6)对策:
A、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B、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手解决。

④ 罗切斯特伯爵的罗切斯特伯爵第二

罗切斯特伯爵第二约翰·威尔默特John Wilmot, 2nd Earl of Rochester(1647.4.10-1680.7.26)英国宫廷诗人,查理二世的宠臣。风流才子,浪荡子的代名词。曾帮助建立奠定英国讽刺诗。
1658年继承父亲的爵位,1661年获得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查理二世可能为报答伯爵先辈对他的救命之恩,给他颁发年金。并委派一名苏格兰医生为他的私人教师。他们在欧洲各国游历了3年。到1664年结束。返回英国后,成为宫廷才子的领袖。王政复辟时期成为宫廷中最放荡的人。有多次越轨行为,向若干情妇求爱。他不但不分场合地大讲露骨笑话,还撰写淫秽诗篇,嘲讽国王及宫廷贵族的淫乱。他曾经将国王查理二世哄骗到妓院中,把身无分文,而且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国王丢在那。更可怕的是,好几个与他争吵过的人都死于非命,虽然警方怀疑是威尔默特下的毒手,但苦于没有证据。他还结识了特立独行的女演员伊丽莎白·巴里,她崇尚的自然主义生活风格在17世纪的英国格外标新立异。他们由此展开了一段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不过,威尔默特还具有着双性恋倾向,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鲁珀特·佛兰德的不知名演员,其英俊的外貌令约翰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感觉。 他自愿参加海军,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干的不错。1667年被指派为国王寝宫的护卫。1673年德莱斯顿把自己的喜剧《时髦婚姻》献给他,对他帮助这部作品的写作表示感谢。一般认为罗切斯特是王政复辟时期的才子中最值得重视的诗人和最有学问和人。他的情诗有几首写的异常炽烈。在英国讽刺诗人中,他也是最有独创性和影响的诗人之一。《呆笨者的历史》猛烈抨击查理二世的政府。《残废的放荡者》被描绘为英雄嘲弄的杰作。《对人类的讽刺》在对惟理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尖锐谴责上,对人类的背信弃义,愚蠢和动物界本能智慧的对比上,成为斯威夫特的借鉴。1675年因冒犯皇室而被流放任伍德斯托克守林官,以后的许多诗作都写于该地。这时他的健康逐渐变坏,受着失明、关节炎、肌肉萎缩、幻想症等多种疾病的折磨。思想开始转为较严肃的题材。他与自然神论者C·布朗特的通信,表明他对哲学和宗教有强烈的兴趣。1680年他因身患梅毒而英年早逝。1683年出版的遗著《瓦伦泰尼安》,是对弗莱切一本悲剧的尝试改写,里面有他最好的两首诗。
2004年由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电影《浪荡子》(又译《风流才子》)(The Libertine)即以罗切斯特伯爵二世为主角。讲述了他浪荡不羁的短暂一生。

⑤ 人类自诞生以来所有的战争(全世界)

你的问题10000个字是回答不了的。人类的战争主要能分为八个时期的战争。远古时期、奴隶时期、封建时期、殖民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战争。

远古时期:大多数是世界各个民族形成的战争,多半带有神话色彩。欧洲记载的战争多不可信,有明确记载较真实是我国的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之战。

奴隶时期:、这是已有国家形成,由原先的部落战争转变成国与国的战争。我国著名的战争就是成汤灭桀,武王伐纣。在欧洲出名点的就是拍成电影的《特洛伊战争》。

封建时期:这是战事最多的时期,欧洲称之为中世纪,也叫“黑暗时代”,有七年战争,三十年战争,百年战争,十字军东征等著名战争,我国的战争就多不胜数了,每次王朝的更替都要大战一番。

殖民时期:随着航海和火药的应用,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发起的殖民狂潮,伴随这许多战争,有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如英西战争(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战争,英法战争,殖民国家和殖民地之间的战争,如美国的独立战争。可惜我国没有参与,要不是的话,“日不落帝国”的名号绝对不是英国的。

工业革命时期:科技让战争的的杀伤力提升N倍,为了原料、财富、地盘,世界的几大强国不断的进行战争,但他们还是觉得不过瘾,终于在1914年大干了一场,过足了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用我多说,楼主应该很清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用我多说,楼主也应该很清楚。

现代战争:不用我多说,楼主更应该很清楚。

全球有十大战区,分别是东亚,中亚,南亚,中东,东欧,西欧,南美,中美,东非,西非。从历史上来看这十个区域不断的有战争爆发。其中东欧的世界火药桶,两次大战或多或少都和他有点联系,而中东是二战以后最不安宁的地区。

有兴趣来我QQ群45729445,大家讨论讨论.

⑥ 可以分享一下高中文综知识点和重点总结(政史地)吗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

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

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

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82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 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

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3课)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⑦ 荷兰 风土人情

荷兰风土人情

1/24~2/4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Rotterdam File Festival。在电影界深获好评的国际电影节,展出约200多部非商业电影与纪录片作品。www.iffrotterdam.nl
2/25~27 马斯特里赫特嘉年华会Carnival, Maastrich。在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举办嘉年华会,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乔装打扮,尽情的唱歌跳舞。
3/10~18 欧洲美术展European Fine Art Fair, Maastricht。来自世界各地美术馆及买主共聚一堂的美术品展览会,尤其以17世纪佛兰德的绘画最受好评。
3/20~10/2 佛罗伦斯花展Frans Rosen Flower Show, Vogelenzang。佛罗伦斯(Frans Rosen)是荷兰最大一家生产球茎的公司,自1789年于Vogelenzag成立,每年它们都有各式各样新品种球茎的发表。3月20日~5月15日为春季花展,包括郁金香等其它花种;5月 16日~10月2日秋季花展,则只展出夏季的花卉品种。
3/22~5/24 库肯霍夫公园、丽丝Keukenhof、Lisse。知名度甚高的库肯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春天的开园时期,满园盛开的球根花令人赏心悦目。
4/6~9/7 阿克马起司市场Cheese Market, Alkmaar。举办期间,于每周五10:00~12:00的市场中央广场进行,制服色彩鲜艳的搬运工人,仍以传统的手法进行起司的交易。
4/21 花卉游行,诺德惠克 ~ 哈伦Flower Parade of the Bulb District, Noordwijk to Haarlem。于北海沿岸的球根栽培地区所举办的花卉游行。
4/22 鹿特丹马拉松Rotterdam Marathon。针对跑步而设计荷兰特有的的平坦道路,常跑出世纪记录而闻名于世,
4/30 女皇生日Queen’s Birthday。橘色代表荷兰皇家的颜色,放眼望去全都是橘色!整个阿姆斯特丹的街道融为一体。
5/20~5/24 家庭、花园展览会, 贝肯司坦城Home&Garden Fair, Beeckestijn。于北海沿岸个人古堡中所举办的精致家饰用品展览会。
6/9~30 荷兰庆典、阿姆斯特丹Holland Festival, Amsterdam
各种演唱会公演、歌剧、芭蕾、舞蹈、舞台剧等等一整个月满满都是表演的艺术月。
6/26~8/28 豪达的起司市场Cheese Market, Gouda 。举办期间中每周二的10:00~12:30,于马尔库特广场重现旧时的传统交易。
7/4~8/15 艾登的起司市场Cheese Market, Edam。举办期间中的每周三10:30~12:30为止
7月~8月 风车之日, 小孩堤防Windmill Day, Kinderdijk
目前小孩堤防存有19部风车,活动期间每周六使其转动,有的风车也公开让人参观。www.kinderdijk.nl
7/13~15 北海爵士会, 海牙North Sea Jazz Festival 。于北海沿岸举办的相当著名的爵士音乐会,来自世界各地知名的音乐家都会聚集于此。
7/17~20 4日徒步大会, 男依梅耶4Days March, Nijmegen 是世界徒步大会的开床鼻祖,来自日本许多参加者,分为30km、40km、50km的路程,而其中的乐趣不在于参加者的彼此竞争。
7/18~8/8 传统民俗节Spakenburg Days。举办期间每周三,身着民族衣物的舞蹈表演以及可参观传统工艺的示范农场。
8/11 运动竞技大会Fierlejeppen, Winsum 在运河旁平台边飞越运河,同时也是非立司兰特地方上独特的运动竞技大会。
8/2~9/16 夏季花园、库肯霍夫公园Zomerhof, Keukenhof, Lisse 夏季的球根花包括西番莲、百合、秋海棠、玫瑰、唐菖蒲等等相互争艳,举办期间中每天开园8:00~18:00
8/18 来恩司布尔各花车游行Flower Parade, Rijnsburg
以夏季花卉为主如西番莲的花车,从来恩司布尔各游行到诺尔度怀克。
8/18 王子运河水上演唱会, 阿姆斯特丹Prinsengracht Concert, Amsterdam 在阿姆斯特丹运河中最美丽的运河之一普林先运河举办古典演唱会
8/23 荷兰古典音乐节Holland Festival of Old Music, Utrech 演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和巴洛克时代等古典音乐的节庆活动。
8/25 游览船庆典,羊角村Gondola Evening, Giethoom
位于北部水乡地区的小村庄—羊角村,所举办的乡村庆典,所有的游览船整齐排列于水面上。
9/1 秋季花车游行盛典, 阿姆斯特丹Flower Parade, Amsterdam 每年以确定的主导为方向的花车游行,游行从世界最大的鲜花市场阿尔司梅亚一直到阿姆斯特丹。
9/3 顺铁尔特的花车游行Flower Parade,Zundert 画家寇霍的出生地,于顺铁尔特所举办的花车游行,全长达20公尺的大型花车装满了西番莲最受各界注目。
9/8 水果祭Fruit Parade,Tiel 于迪尔举行装饰着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水果花车游行。
9/18 女皇国会游行, 海牙Prinsjesdag,The Hague 在国会议事堂的骑士之间,贝雅特立克丝女皇宣布国会正式开会,之后搭乘着马车于市区游行。
10/21 阿姆斯特丹马拉松赛Amsterdam Marathon 阿姆斯特丹马拉松赛属于国际性水准的比赛。
11/18 圣尼古拉斯的到达, 阿姆斯特丹Arrval of St.Nicholaas, Amsterdam 荷兰的圣诞老公公、圣尼古拉斯从西班牙搭乘蒸气船到达后,随着黑人的侍从一起于市内游行。
11/25 ~12/3 古董大会,阿姆斯特丹PAN Amsterdam 于阿姆斯特丹国际会议厅所举办的大型古董市场。
12月18日 高达烛光晚会Candle Light Evening, Gouda
自15世纪以来,高达就以生产蜡烛而闻名。哥德式建筑的市政府大楼前,巨大的圣诞树上摆饰了无数点燃的蜡烛,大家围着树唱圣诞歌曲,充满着温馨的气氛。

⑧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求。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商路不畅。
(2)过程:
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②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③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
(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考点8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荷兰:
①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
②荷兰的殖民地范围:
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
亚洲,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
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
③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2)英国:
①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②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
③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④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考点83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A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因素:
①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阶级统治。
②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经验。
⑤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B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D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E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③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④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⑤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化工技术的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②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④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⑨ 请介绍下列景点,并给出汉语名称,谢谢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皇家植物园

位于澳大利亚国王公园旁边的植物园,约40公顷,除澳洲原产的以外,有国内外约一万个品种的植物。自1845年开园以来,即不断收集世界各地的植物,逐渐扩展,才能拥有今日所见的规模。
园内的东南隅,有一棵称为“分离纪念树”的红色尤加利树(Red Gum Tree),据说1851年时,为庆祝维多利亚州脱离新南威尔斯州独立,而在此树周围举行盛会,因而得名。
园内有一幢木造的朴素建筑物叫做La Trobe Cottage,在维多利亚州仍为新南威尔斯州的一部分时,此为地方官吏LaTrobe的住宅,此宅原在雅拉河北岸的Jolimont地方,于1966年时移至此地,而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纪念物
园中种植了4000 多种植物,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棕榈树林、鱼鸭池塘、雕像仙掌,赏心悦目。公园内有悉尼热带中心、香草花园、悉尼蕨类植物场、植物资讯和无轨火车。此外还有餐厅和商店。这里也是观赏悉尼歌剧院、悉尼大桥的最佳视点。

Blenheim Palace 布伦海姆宫

马尔伯勒英国统帅。1672~1673年间随英国远征军参加英荷战争,立有战功,晋男爵。1685年参与平息J.蒙默思公爵反政府起事 。1688 年在英国宫廷政变中 , 拥戴威廉三世,晋伯爵。1689~1690年间参加对法战争和镇压爱尔兰反英起义。1691年以暗通詹姆斯二世谋叛罪入狱。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任大陆英军司令。1704 年 7~8月,指挥布伦海姆之战,大败路易十四指挥的法军 , 晋公爵 ,并赐建布伦海姆宫。1706年拉米伊、1708年奥德纳尔德、1709年马尔普拉凯等会战中又屡挫法军。1711年辉格党占多数的下院指控他滥用公款,被免职。1714年积极参与迎立英王乔治一世。马尔伯勒在战略和战术上主张积极进攻,以攻势为主,惯以大量步兵钳制敌军,尔后投入骑兵突击取胜。

Bath 巴思(英国英格兰西南部城市,以其温泉著称)

巴思(Bath),英格兰西南部的一座城市,在布里斯托尔港的东南面。以其乔治王朝的建筑和古罗马温泉而著名。巴思温泉是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人开凿的。巴思是英国旅游胜地,游客数量仅次于伦敦。

Stonehenge 巨石阵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

建筑结构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
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在当地出现的第一块石头是位于圆圈“洞口”位置上的一块重约5吨的沙岩(又被称为“种石”)。在此石出现200年之后,若干石柱才从英格兰西部的威尔士运来,矗立在中央,并形成两个一大一小的圆周。考古学家称之为“巨石阵”的二期建筑。
再后者,“种石”被挪走,“巨石阵”进入了建筑的第三阶段——人们运来了180块大沙岩,与原来的青石柱重新排列成圆形和马蹄形结构。事实上从现有的遗迹上,人们也可窥见“巨石阵”第三阶段的基本风貌。据估算,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造“巨石阵” 需要至少3000万小时的人工,相当于1万人工作整整1年。
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竖着的石柱上的。
英国索尔兹伯里是一座历史古城,距英国首都伦敦120多公里,在这座古城的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叫阿姆斯伯里,史前巨石阵就坐落在这里。
在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900年这段时间中,巨石阵的建造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段时期的巨石阵分布在Irish海以及Irish-Scolttish海路信道的周边地区,数量不多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直径超过30米以上,在圆阵之外都有一个独立石,似乎是一种宣告“此地已被占有”似的标示。
公元前2600年左右——金属被引入不列颠全岛,坚硬的凿刻工具被制作出来,这个时期的巨石阵更精致完美,像Somerset的Stanton Drew、Orkneys的BrodgarRing,直径超过90米。然而一些其它主要的石阵则小多了,一般只有18到30米。它们有个特殊的现象,就是除了圆形石阵之外,还会现椭圆形的石阵,长轴方向指向太阳和月亮的方位。数目在宗教上也呈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不论巨石阵的圆周有多大,各地的立石数量都有独特的数目,如Lake District地区的数量都是12,Hebrides地区的则是13,苏格兰中部则是4、6或8个,Land's End地区是19或20个,而爱尔兰南部是5。
公元前2000年——在这个最后时期,以传统方法建立的巨石阵数量便开始减少。整体形状也不是很完美,不是呈现椭圆形就是扭曲的环状。在规模上也大不如前,有的直径甚至还不到3米。 1997年,英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巨石阵具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科学家们在一些巨石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效应。
科学家们推测,巨石阵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场所。早在17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就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相传德鲁伊教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巨石阵,目的是用来献祭太阳神,从此在巨石阵的故事里出现了德鲁伊教。德鲁伊教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散居在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凯尔特人信仰的一种宗教。据说德鲁伊教的形式和教义非常神秘,凯撒远征高鲁时说,德鲁伊教士精通物理、化学,他们在树林中居住,甚至用活人献祭。在英国除了索尔兹伯里巨石阵外,还有900多座圆形巨石阵,这些巨石阵分布在英国不同的地区。
关于神秘的巨石阵,人们仍旧继续做着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解释。2003年,考古学家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有100多件,包括金、银、铜等装饰品,陪葬品的数量要比同年代墓葬多达10倍,经专家考证,墓中的主人地位非常显赫,他就是阿彻。阿彻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而这个阶段恰好是巨石阵形成的时期,考古人员发现,阿彻墓中的陪葬品大部分来自阿尔卑斯山,从阿彻遗留下的牙齿形状和损坏的程度检测来看,他的童年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度过的,他很有可能是来自瑞士或者是奥地利一带。如果是阿彻建造了巨石阵,那么被视为英国古老象征的史前巨石阵将会是一名外来人的作品。考古学家们推测,几千年前的维赛克斯人和阿彻都有可能参加了巨石阵的建造,但从他们分别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出,巨石阵的建造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2008年,英国考古学家杰弗里·温莱特和蒂莫西·达维尔认为,巨石阵无异于“新石器时代的卢尔德”。卢尔德是法国圣地,因被认为具有神奇的治疗功能而名噪一时。
墓葬用品散落在巨石阵及其岩石碎屑周围,代表一种避邪之物,表明巨石阵在古代的作用首先是一处朝圣地。同时,巨石阵一带发现了数量非比寻常的骨骼,上面均留有重病或重伤的迹象。对遗骸牙齿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中一半人来于巨石阵以外地区。
考古学家根据这次发掘结果推测,人们来到此地的原因或许是认为这里的石头具有治病“神力”。达维尔猜测,人们当时怀着一种悲伤、绝望的心情来到巨石阵。生病或受伤的古人来到那里,冀望“神石”能帮助他们康复。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了巨石阵曾经是史前朝圣者的康复中心,验证了它在史前社会的重要性。
据法制日报报道 宇航员现在可以乘航天飞机自由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无人宇宙飞船可以前往火星探测那里是否有水;科研人员刚刚完成了“生命之书”,破译了人体基因编码的序列,这一切都说明现科学是何等的发达。但人类对自己的祖先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期留下来的一些遗迹,也仍然有解不开的谜团。坐落在英国的圆形石林就是其中之一。
圆形石林也叫做巨石阵,位于英国离伦敦大约一百三十公里一个叫做索尔兹伯里的地方。那里的几十块巨石围成一个大圆圈,其中一些石块足有六米之高。据估计,圆形石林已经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几千年。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确切知道当初建造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些科学家认为圆形石林是早期英国部落或宗教组织举行仪式的中心。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那里是观察天文的地方,人们很可能在季节变化之际在那里举办活动。
圆形石林是人类早期留下来的神秘遗迹之一。科学家经过多次详细的考察之后,已经大概估计出它的建造年代和过程。科学家认为,圆形石林可能最早于四、五千年前开始动工,整个工程前后进行了数百年,才成为同现在状况类似的格局。
据研究人员估计,建造圆形石林总共花了三千万个小时的人工,相当于一万人工作一年。
科学家知道建造圆形石林的石头来自威尔士。但是没有人知道古代的威尔士人如何把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运到三百多公里之外的索尔兹伯里平原。
很多专家认为,圆形石林建造的时间在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三千六百年之间,但是到了大约公元前一千五百年,也就是离现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英格兰的早期居民就不在这个地方举行任何活动了。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圆形石林可能到更晚一些的时期仍然在发挥某种功能。根据科学验证,在圆形石林内发现的一名男子的骨架是两千多年前留在那里的。
英国公众6月份在圆形石林举行了1984年以来的第一次纪念夏至的活动,圆形石林内的巨石正好同夏至那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排成一线。在圆形石林纪念夏至的人大都相信英国古代克尔特人的巫师宗教,他们认为他们举行的活动同当年在圆形石林举行的宗教仪式相似。甚至有人认为,信奉多神灵的古代克尔特人是圆形石林的建筑师。最早的克尔特巫师是法官、立法人员和神职人员。他们在那里举行宗教仪式,解决法律纠纷,并向老百姓发布指令和提供帮助。但是据认为,这种宗教在一千五百年前就销声匿迹了。
王室墓地?
英国研究人员29日说,英格兰西南部的史前“巨石阵”可能是一个古代王室墓地。
研究人员将从“巨石阵”挖掘出的人类遗体作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以确定这些遗体的埋葬年份。他们认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间,“巨石阵”是一处墓地。
设菲尔德大学考古学家帕克领导了发掘工作。他说:“我们的猜想是,‘巨石阵’原是一处安葬死者的地方。进一步的猜想是,这里葬的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可能是英国古代一个王室成员。”
考古学家估计,600年间“巨石阵”共有150人到240人下葬。埋葬人数如此之少,可能意味着这些人属于同一显赫家族。
设菲尔德大学古代人口统计学专家钱伯莱恩说,“巨石阵”埋葬的是同一家族成员的线索是,早期在那里下葬的人很少,但此后几个世纪,随着家族后代人数增加,下葬人数也相应增加。
英国政府从大约八十年前开始修复圆形石林。从那时起,圆形石林已经成为英国最热的旅游点之一,每年都有一百万人到那里游览。最近到那里参观的人当中有一名美国教师。参观过后,这名教师颇有感慨地说,建造圆形石林的古代人当中一定有很伟大的发明家和工程师。
北纬 51°10'43.86"
西经1°49'34.28"
在英国伦敦西南100多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
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考古证明,巨石阵的修建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开始了巨石阵的第一阶段的修建。人们先挖了一道环形旱沟,在沟的外侧斜置了一石块,在环沟内侧,修建了土坛,坛中有56个土坑。蓝砂岩派成的两个圆圈,是巨石阵的雏形。在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900年,人们修建了通往石柱群中央部位的道路,又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巨石阵,形成了夏至观日出的轴线。人们以巨石作柱,上卧一巨石作楣,构成直径30米左右的圆圈。圆圈内是呈马蹄形的巨石牌坊。其后的500年间,人们不厌其烦地多次重新排列这些巨石的位置,形成了今天大致能看出的格局。从现存的遗址看,这个环形石柱群被直径达120米的土堤围绕着,其石高6米,单块重30吨~50吨,石柱上面是厚重的石楣梁,紧密相连, 形成柱廊形状;石环外侧土墙的东部有一巨大的石拱门,整个结构呈马蹄形。石环内有5座门状石塔,总高约7米,呈向心圆状排列。
迄今发现的巨石阵共有人工琢凿过的巨石130多块。这些巨石也引起了许多推测。人们曾经认为这些巨石中的蓝砂岩石采自威尔士南部的普雷斯塞利山脉,这些蓝砂岩块被放在木筏上由水运而来。但也有地质学家认为,巨石阵的石头种类繁多,也许是由冰川活动把它们从更遥远的地方带到附近,然后被建筑者采集来用做材料的。如果这种推测属实,那么也许那个时候的人们把这些不明来历的巨石纯粹作为具有神力的东西来崇拜,把它们树立起来并不是为了建筑(天文台、宇宙)的目的,或者,它们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祭拜对象。
许多年以来,巨石阵吸引了众多的人们对它进行考擦,人们对这座巨石阵的用途做出了种种猜测。一些人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土提内侧有多处墓穴,便据此推测它是古代部落酋长的坟墓。而出土的大量兽骨残骸则被怀凝是祭陵用的牺牲品。于是有人判断,巨石阵是祭祖用的祭祀场所。还有结论认为这是一座古代天文台。牛津大学的霍金斯教授通过仔细观擦和严密的计算认为通过巨石阵石环和土环的结构关系,可以精确了解太阳和月亮的12个方位,并观测和推算日月星辰在不同季节的起落,所以,这应当是一座古天文台。
真正大规模的考察发掘是在20世纪后期。1980年---1984年,英国考古学者巨石柱遗址进行了发掘考察,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证明巨石阵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距今已逾5000年,当时,这里有绵亘的森林,维塞克斯的原始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学者们认为,这里是不列颠岛的人类文明发祥地。而正是这一灿烂的维塞克斯文明,推动了英伦三岛的进步。公元5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就是在这一带建立的,这个王国在公元9世纪统一了全英格兰的。

Bristol 布里斯托尔

英国英格兰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市区由埃文(Avon)河贯穿全城,与著名旅游城市巴斯(Bath)、东北萨默塞特郡(North East Somerset)、北萨默塞特郡(North Somerset)及南格洛斯特郡(South Gloucestershire)接壤。此城延伸至布里斯托尔海峡(Bristol Channel)海岸;布里斯托尔海岸部分叫做埃文茅斯(Avonmouth)。
布里斯托尔为英格兰第八、英国第十一人口多的城市。它自中世纪起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曾经作为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780年代被迅速发展的利物浦、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超过。如今此城是英国重要的航天、高科技工业及金融贸易中心,距离伦敦120英里,拥有一个的国际机场。
全市有两所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和西英格兰大学。每年举办有热气球节。
布里斯托尔这个英国小城因野生动物电影制片和环境行动主义而世界闻名,被誉为“自然生态影视基地”。195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布里斯托尔正式成立了自然生态史公司。在这之前,野生动(植)物爱好者、环保主义者和媒体先锋们的核心力量就已经在这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研究和工作了。其中一位就是彼得?斯考特,他后来创办了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该环境保护组织从1961年开始运作。彼得?斯考特还创立了小镇为之喝彩的自然生态电影节。现在,BBC的这个公司每年制作超过80小时的电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其中贡献最突出的要数以主持BBC自然生态纪录片闻名的大卫?艾登堡。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环球旅行和野外拍摄,在《Life on Earth(地球上的生物)》、《The Blue Planet(蓝色星球)》等系列片中向观众们展示了大猩猩的王国、觅食中的非洲猎豹和长着巨颚的大白鲨。在布里斯托尔有许多独立的影业公司,这些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者大多都曾在BBC供职。英国土地协会成立于1946年,是英国提倡有机食物和耕作的领头力量。协会从1985年开始就一直以布里斯托尔为基地,Future West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和教育项目倡导可持续发展,该组织同样以布里斯托尔为总部。此外,可持续发展能源中心、回收处理协会、舒马克U.K.也都坐落在布里斯托尔。布里斯托尔还有简称为“沙发”的旧家具回收项目和一个巨大的爱德华烟草仓库。

Brighton Pier 皇宫码头(现在叫布莱顿码头<Brighton Pier>)

建于1891年,拥有巨大的拱廊和一个音乐厅。旧的Brighton Pier于二战其间被炸毁, 新的Brighton Pier 建于旧址右侧。现在,事情都在改变,渗入了一点高科技的成分。在码头,建起了布莱顿唯一的固定游乐场,一个现代化的视频拱廊代替了原有的“管家所见”景观。这里不收门票,你还可以尝到非常便宜的新鲜的油炸圈饼,而在这里骑马(也许你会有些狼狈),只要一个英镑。在Brighton Pier 下栖息着大量的海鸟,每当日出,这些美丽的海鸟就会随着红日一同惊现在你眼前,来到布莱顿的游客,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一切。

the Royal Pavilion 皇家穹顶宫,又称英皇阁

是位于英国海滨旅游胜地布莱顿的豪华宫殿,在19世纪摄政王、后来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海边隐居地。
1783年,摄政王首次访问布赖顿,进行海水物理治疗痛风。1786年他租下一间农舍。 1815年—1822年 ,建筑师John Nash重新设计宫殿,今天看见的就是他的作品。宫殿就在布赖顿的中心,外观受到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莫卧儿王朝)的强烈影响,有点类似泰姬陵。富于幻想的内部设计,基本上出自Frederick Crace和Robert Jones,内部装饰和摆设则充满中国情调。这是个完美异国情调的例证,是对摄政风格更加古典的主流口味的一种变通办法。
乔治四世死后,他的继承者威廉四世短暂使用过,维多利亚女王则将皇家穹顶宫卖给了市议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穹顶宫曾用作印度伤兵医院。皇家穹顶宫向游客开放,也用于教育目的、宴会和婚礼。

the Vyne (中文的没找到,找到一段英文)

The Vyne was built in the 16th century for Lord Sandys, Henry VIII's Lord Chamberlain. It then became home to the Chute family for more than 300 years.

Through the artistic and aesthetic interests of its various owners, it has been at the cutting ed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house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and taste.

The house has a long and subtle history, which has been respected and imaginatively re-interpreted by a succession of owners over the last five centuries.

The Vyne is unusual in that the furnishings and personal affects are indigenous to the House, given to the National Trust in 1958.

Like many medieval foundations, The Vyne stands on low-lying ground and near water. The Shir brook was transformed into a spectacular lake setting for the north front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irregular pattern of brickwork, ranging in colour from pale to deep red, reveals how much the exterior has been altered, with symmetrical sash windows imposed on an earlier, more random arrangement.

In the mid-17th century, it acquired the classical portico on the north front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of its kind on a domestic building in England).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 dramatic Palladian staircase hall was designed by the owner, John Chute.
大意就是说the vyen的建筑风格独特。

Bulmershe Court ,没有找到,只找到Bulmershe College,是在英国瑞丁大学里的一个学院。

Palmer park 帕尔默公园

在美国底特律市,大型综合性游乐场贝尔岛和帕尔默公园、美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皇家橡树园及古老的教堂为旅游胜地。

Windsor castle 温莎城堡

温莎城堡(英语:Windsor Castle),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区域伯克郡温莎-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镇温莎,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温莎城堡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威廉一世时期,城堡的地板面积大约有45,000平方公尺(484,000平方英呎)[1]。与伦敦的白金汉宫、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Holyrood Palace)一样,温莎城堡也是英国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现任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温莎城堡度过,在这里进行国家或是私人的娱乐活动。她的另外两栋宅邸则是皇室的私人住宅,分别是桑德林汉姆别墅(Sandringham House)及巴尔莫勒尔堡(Balmoral Ca
温莎古堡位于英国伦敦以西32公里的温莎镇,是英国王室的行宫之一。早在11世纪,征服者威廉一世为防止英国人民的反抗,在伦敦周围郊区,建造了9 座相隔32公里左右的大型城堡,组成了一道可以互相支援的碉堡防线。温莎古堡是9座城堡中最大的一座,坐落在泰晤士河岸边一个山头上,建于1070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110年,英王亨利一世在这里举行朝觐仪式,从此,温莎古堡正式成为宫廷的活动场所。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扩建,到19世纪上半叶,温莎古堡已成为拥有众多精美建筑的庞大的古堡建筑群。温莎古堡占地 7 公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占堡式建筑。所有建筑都用石头砌成,共有近千个房间,四周是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古堡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面的“上区”为王室私宅,包括国王和女王的餐厅、画室、舞厅、觐见厅、客厅、滑铁卢厅、圣乔治堂等。这里以收藏皇家名画和珍宝著称。滑铁卢厅是为庆贺滑铁卢战役胜利而建的,在宽敞高大的长方形大厅内,墙壁上挂满在滑铁卢战役中立下战功的英国战将的肖像,屋顶上悬挂着巨大的花形水银吊灯。西面的“下区”,是指从泰晤士河登岸进入温莎堡的入口处,这里有两座著名的教堂。圣乔治教堂在西区中部,始建于1475年,是一座当时盛行的哥特式垂直建筑,其建筑艺术成就在英国仅次于伦敦市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自18世纪以来,英国历代君主死后都埋葬在这里。此外,还有许多王后、王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陵墓。教堂内厅是举行宗教仪式和举行嘉德骑士勋章(the Order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