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中国电影游戏审核制度

中国电影游戏审核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5-17 18:04:05

⑴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电影审查流程

审查流程,首先是由制片单位“自审”,再由制片单位向电影局递交审查申请书,接着就是电审会看片,正式进入审查流程。电影能否通过审查采“委员意见多寡”决定,提的意见越多代表影片问题越大,若委员们无意见则直接通过。
制片单位必须在三十天内,针对电影局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正并回复结果,影片经复审后若无问题,即取得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复审未通过需继续修改,除非片商决定不上映,电审会委员掌握电影生杀大权,但审片时却毋须全部到齐,只要大多数到场即可。
一般来说,修改后的影片多能取得上映权,不过也有意外突槌现象,中国导演黄建中的《银饰》一片原已通过审查,但首映会时却意外播送充斥露点镜头的未删改版本,在舆论压力下首映即下档,无缘再跟观众见面。
不少未取得影院公映许可的电影,则改打擦边球另谋出路,由于音像制品的发行审查权是由文化部或各地方文化局负责。许多无法上映影片干脆改向文化部门申请发行DVD版本,或是将版权卖给海外片商,再以“盗版”形式出口转内销卖到中国。
绝大多数被禁影片的原因,主要是内容涉及色情、迷信、暴力、黑社会话题,理由是不适合普罗大众与未成年观众合家观赏,影片“太小众”也会被禁,电影《小武》真实呈现一名小偷的甘苦生活,但因市场小、剧情片面欠缺温情,一样被禁。

⑵ 电影审查制度是否有影响中国的电影工业

相信在大家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在片头最开始的时候,屏幕上会出现对于中国电影审核的标志,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具有审查制度。

那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工业。电影故事的核心是冲突(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冲突,大到战争,小到内心的纠结都是冲突),说白了就是得“出点事”,然后才会有故事。观众不要看没有冲突的电影。冲突越大,事情就越大,观众就越要看。其次是满足观众的幻想。观众不要看跟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样的东西,要看别人的,越奇特越要看。电影越能满足观众的这两大需求,电影就越大众,越好卖。好莱坞大片为什么全世界都喜欢看,超级英雄片为什么有那么高的票房,文艺片、生活片为什么越来越没人看,不是没有道理的。

⑶ 为什么中国大陆电影是审查制度,台湾电影是分级制度

这个问题问的有深度,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审查制度,什么是分级制度。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是依据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的标准执行,条例严格规定电影所载有内容,并赋予电影审查委员会删减电影片段的权力。而审查的主要内容——思想。

包括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不能煽动民族仇恨,不能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不能宣扬迷信和邪教等,立场不正确等。

分级制度依据影片对不同年龄阶层的适宜性,将电影区分四类。美国的分级是由MPAA来制定的,MPAA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

【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中国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对tg的宣传具有不利影响,参考韩国电影分级后对政府的抨击,言论自由到失控,分级意味着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民主党派(外敌控制)通过电影容易对社会造成动荡,注:我国有一套完整的多党协商制度。

2、当分级的条条框框都制定好了,那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人作用就小了,话语权就轻了,这等于要他们下放权利,利益相关,整个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人都不会支持的。

3、电影审查通过了,但是分级电影在电影院怎么实施呢?要知道中国扫黄力度也是很强的,色情擦边球的电影不会和地下产业链联动吗?这个我是不信的。监管力度跟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正相关,实行分级后对电影院的监管将增加财务支出和出警次数,所以监管是个问题。

4、中国知识分子其实占比不多,愚昧的中国人还很多,现在的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艺术土壤,全民素质有待提高,再过个30年,等打工潮那一代的子女接受教育后,中国会有全民艺术土壤。

所以总结一下中国现有的电影是审查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国情所至。

⑷ 中国管理审查电影和游戏的部门 美国也有么 或者其他国家是个什么情况

一,西方的电影审查制度,针对电影可能触及的社会规范,在电影后期的放映上作出了几个方面的限制与规定。这几个方面集中体现在:

暴力
吸毒
非常态生活展示

二,具体的电影检查措施也因这四个方面而展开。在美国,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影审查制度按照海斯委员会所遵循的《海斯法典》来执行。《海斯法典》是绝对理论化的,类似清教徒教规的一种电影法典,其严厉程度在今天的电影导演看来,是难以拍出任何一部生动的电影的。

三,这样一种捆缚电影创作的规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被渴望享有拍摄自由的电影作者们冲破了。《谁害怕弗吉尼亚-活尔芙?》与《放大》成为1966年的违规电影,《海斯法典》在1968年以后彻底被另一种方式代替(即美国电影协会分级制度MPAA ratings)。这个系统的分级相对今天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分级系统是比较简单和笼统的。它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G:General Audiences 普通级,对于年龄阶层没有限制
M:Mature Audiences 普通极,对于年龄阶层没有限制
R:Restricted Persons under 16(later 17) not premitted unless accompany by an alt 限制级,16岁以下的观众有家长和成人带领才能观看
X:Alt only. No one under 17 admitted. X这个级别后来逐渐被NC-17所代替了

四,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分级制度的逐步修改,目前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分为五个级别:
G:General Audiences--All Ages Admitted
PG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PG-B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R:Restricted,under 17 Rep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NC-17:No one 17 under Admitted
五,美国电影的电检制度惟一的权力是把那一类特殊的电影用限制电影院票房的经济收入的方法纳入美国电影业的商业体系,而不是用强制性的政府手段来禁止某类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在电影工业的这个环节里,没有被禁止的,只有票房失败的。

⑸ 电影审查制度具体是否摧残我国电影工业为什么

相信在大家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在片头最开始的时候,屏幕上会出现对于中国电影审核的标志,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具有审查制度。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将那些质量低下作品淘汰掉,可以说是促进了中国电影行业的进步,因为有了电影审核制度,电影制作人对于电影的制作追求就会增加,留下来那些善于制作电影的人,淘汰那些不善于制作电影的人,且经过审核的电影能光让人们放心的去看。

⑹ 广电总局是怎么审核游戏的,审核方式

广电总局审批游戏?
没有吧~~
游戏不是文化部审批的吗?
广电总局只是审批电视节目而已(好像电影也是他们审批的说)吧~~~
至于你说的怎么去审批吗~~
当然是先看游戏简介(故事情节什么的)~确定思想取向是否健康(不健康的直接X掉)
然后在看游戏界面是否色情血腥(他们自有办法,总之会一个不漏的合谐掉)
对了楼主,您问这个是不是怀疑他们的方式
怀疑也没办法
中国就是这样~~

⑺ 为什么广电,文化要封那么多游戏,影视

首先,先说一下前面几个回答的一个问题:要按“一个事物先出现,之后再全网封杀,不许播不许看”为标准,那是真没几个。
1、分级制度的缺失,意味着我们正版发行的所有游戏,在规则上是允许任何年龄段玩家游玩的。不管游戏行业的制作者和玩家怎么抗议,血腥暴力色情邪典这种因素,对低年龄的玩家的价值观建立来说,都是严重的问题。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我国相当于要求所有游戏都达成全年龄标准。这就意味着为了通过审核,厂商需要将血液颜色改为红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或者另一个角度来说,除了国旗以外其它地方尽量不要用红色),需要为美术资源里的大胸小姐姐都穿上更高衣领的衣服等等等等。
2、这个缺失带来的利益其实很明显了。分级制度是……一个很成套标准的东西。拿了枪见了血就别想13,带点色情挑逗因素别想16。但是审核制度是很主观的一个因素。一个例子是你一个DNF狂战士双刀特效,说身上冒的是怒气,可以啊,说得通,但是说是血行不行?当然也行……所以国服狂战刚开觉醒的那会儿,身上冒的黄雾,觉醒一刀劈下来,地上往天上喷翔色的石块。主观因素怎么解决?充元宝提高成功率嘛。而且排队等审核的游戏多的不行。刚开始严格审核手游的那会儿,你送审慢了基本上要排几个月的队。游戏晚上线一天,就等于额外的开发成本以及更慢的抢占市场,都是巨大的损失。手机里要带着你的游戏,还能正常运行。审核完这手机是不还给你的。只会还给你一份文档,告诉你要改什么:下一次发手机过去的时候,你的游戏里必须做出什么样的修改。
3、应该是前年(2016),游戏中不再允许出现英文字符。当时的传言是文化部非常重视外来文化的侵略。比如说英文词汇之类的(简单的比如说酷来自于英文的cool)。我印象里,电视台之类的可能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类似的规定了。比如说NBA,虽然我不看电视,但是偶尔看到我爸看电视的时候,那些解说一般都不会说NBA,而会说美职篮,或者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然后大约是在2016年的时候,游戏业也受到了类似政策的影响。所以你看后来的游戏,没有BOSS了,都是叫首领,没有HP MP了,叫生命值法力值。
4、说起这个就想到一点,就是关于血腥暴力的问题的一个具体措施:游戏文本里不许带有“杀”“死”“血”“偷”“盗”“奸商”一类的字样。所有文本里都不许带。
5、游戏不允许带有赌博因素,后来又演变为开箱子需要标注产出物品概率。这个很好理解了,就是降低一些非理性消费。但是就算一款非常正经正常正规的,不像国产手游页游的那种游戏,开箱子收入都能占到收入的40%以上呢……这种事肯定禁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