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电影《钢琴教师》完整版百度云
网络看不了,我可以给你一个地址,迅雷下载
2. 电影钢琴教师结局什么意思
她从层层格格的几扇门中冲出,好像过了好久才从里面走出来。扭曲的心理在挣扎,高潮与快感已经过去,最终她走出了这栋压抑的大楼,从画面的角落里仓皇离开。
这是她第一次遇到的人,第一次如此接近自己薄片玻璃样的内心,而崩溃过后还是要穿上冷硬的大衣走向未知的明天,最后一刀的欲望释放后她继续保持着冷峻的面孔,日后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导演只是呈现了她这次的这一过程。
(2)钢琴老师电影在几分钟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钢琴教师》狠狠地剖析一位女钢琴家的心与脑的阴暗面,冷静又不失悲悯的刻划女主角以及她周遭人物各自的心理变态(尤其是性方面的明疮暗疤),奇诡辛辣生动非凡。片中令人心悸的母女关系,因为编剧、导演掌握观众心理的技巧老练,而更显挑衅,使观者在伦理道德的天平上失衡摔跤,仿佛剧情害他们掉入人性龌龊的深渊;但正是人人心中都有龌龊的深渊,才会跟影片所剖开的龌龊人性连结。
而《钢琴教师》最令人惊慑的莫过于种种变态的性狂想。导演显然将爱莉卡极端的性格归咎于母亲高压的控制与过分的期望,也因此爱莉卡对于那位资质聪颖的女学生,心里赏识,但口头上仍以贬抑辱骂的方式教导,最后竟因妒火燃烧毁灭其钢琴生命;这种对下一代兼具认同与嫉妒的微妙情结,亦为角色深度的来源。
在场面调度上,更是导演与演员结合下的杰作。白色的布景基调充分象征女主角内心世界的荒芜与苍凉,也对比出在圣洁的形象下隐藏着狂乱荒唐的畸想。除了爱莉卡的家中,诸如琴室、演奏厅,皆以镜头创造出空旷的景深,布景也力求简约,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构图式的景框设计尤为一绝,中景或全景的平视镜头固定不动,在同一个镜头里面,无论距离镜头深浅每个人的表情反应都充满叙事张力。
“冷”是《钢琴教师》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导演对题材对拍摄手法的“冷”、爱莉卡对情人对母亲对学生对自己的“冷”、于佩尔演技的“冷”。冷透了人心,让人不知应该给予怜悯还是给予鄙夷。结尾教师想刺杀少年,却因为少年的回眸一笑而下不了手,只好刺自己一刀,这再次的自残向观众证明了她在受到打击和侮辱的同时仍有女性最温柔的一面 。(《南方都市报》评)
3. 求电影 《钢琴教师》法国的 导演: 米高汉尼克 Michael Haneke
下载地址:CD1:
ftp://61.153.215.204:87/f/[2005.02.17]钢琴教师[法国剧情,教室别恋姐妹篇](帝国出品)/影视帝国(bbs.cnxp.com)-钢琴教师cd1.rmvb
CD2:
ftp://61.153.215.204:87/f/[2005.02.17]钢琴教师[法国剧情,教室别恋姐妹篇](帝国出品)/影视帝国(bbs.cnxp.com)-钢琴教师cd2.rmvb
打开迅雷,复制CD1和CD2,下面的所有(ftp一直到rmvb)然后点迅雷新建就可以了,亲测可下
4. 《钢琴课》《钢琴教师》
《钢琴课》女主角 霍利·亨特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小时候一直在辽阔的牧场里长大。田原旷野造就了霍利豪爽、大方、开朗的性格。早在幼年时期,她的父母就注重开发她的天赋,于是她得以在一部影片中饰演了海伦·凯勒(Helen Keller)这个角色,不过这一时期的她还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霍利前往匹滋堡的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学习戏剧并获得了学位。1980年从学校毕业后,霍利来到纽约寻求事业上的发展。霍利在贝思·亨利的一系列南方哥特式作品中出演了角色,其中包括《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和《爆竹皇后》(The Miss Firecracker Contest)。1982年,霍利又来到了洛杉矶,首度在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执导的《宝贝梦惊魂》(Raising Arizona)中出任主角,据说当初片中的角色正是为她构思的。1987年,她因在詹姆斯·L·布鲁克斯(James· L· Brooks)执导的《广播新闻》(Broadcast News)中饰演了电视台新闻制作人简·克雷格(Jane Craig)的角色而名声大噪,从此她迈上了一个明星的成长之路。片中她将那位古板、脆弱、可笑还有点自以为是的女记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这是她演艺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她开始真正走向舞台的中央。1993年,霍利主演了《钢琴课》(The Piano),在片中成功饰演了一位新西兰农场主的哑巴少妇,通过对眼神及肢体语言的刻画,充分展示了霍利那含蓄而富有暗示性的表演才能,强化了电影的思想深度。她也因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从此蜚声国际影坛。1995年,霍利改变风格,与动作片明星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合作出演惊险片《叠影谋杀案》中,片中她饰演一个走出恐惧的阴影,面对现实,并与凶手作斗争的心理学家。之后她又出演了朱迪·福斯特导演的《冤家一族》等几部影片。2003年霍利主演了《芳龄十三》(Thirteen),这是一部真实得令你不得不信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姑娘陷于毒品、性和暴力而不能自拔的故事。她也因出演此片而获本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Carnegie Mellon大学戏剧系毕业。15岁登上美国纽约的舞台,1981年在《The Burning》中获得一个小角色而进入影坛,1987年以《抚养亚利桑那》成为主角,稍后以《收播新闻》成为纽约、洛杉矶、全美影评人协会以及柏林影展影后。1993年以《钢琴师和她的情人》获得坎城影展以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钢琴教师》女主角伊莎贝拉·于佩尔诞生自一个典型的法国巴黎中产家庭,在五个孩子中,她是最小的那一个。13岁那年,她已经决定投身演艺事业。1968年,她参演了Versailles Conservatory一片,1971年出演了她第一个电影角色,即Nina Companeez的“Faustine Et Le Bel Ete”。1973年,她又在Claude Sautet的电影“Caesar and Rosalie”中扮演了Romy Schneider(罗蜜·斯耐德)的妹妹。第二年,在Bertrand Blier伟大的作品“Going Places”最后一幕中,与Gerard Depardieu(杰拉尔·德帕迪约尔)合作,塑造了一个滑稽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70年代逐渐走红,成为享誉欧洲的女明星。1977年以《编织的女孩》打开国际知名度,1978年凭《维奥莱特·诺齐埃尔》获戛纳最佳女演员奖。赴美主演大制作《天国之门》,可惜影片在市场上挫败,也影响了她进军好莱坞的星运。但迅速重新崛起。2001年因《钢琴教师》再度荣获戛纳影后奖。戏路宽广,非常多产,从天真型、性感型,到喜剧型,无所不包。把表演视作“发泄内心的疯狂”。法国顶级明星,和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尔·阿佳妮一起,成为影坛最耀眼也最具影响力的女演员。
5. 电影《钢琴教师》二十分钟时那段钢琴协奏曲的名字
法国影片《钢琴教师》原声唱片,古典音乐。
曲目:
01 Rachmaninov-- Prelude Opus 23 N° 5 -Lugansky
02 Schubert-- Sonate En La Majeur D.959 -- Andantino -Dalberto
03 Schubert-- Im Dorfe -Staier (Piano), Pregardien (Voix)
04 Schubert-- Trio En Mi Bemol Majeur Opus 100 D. 929 -- Andante Con Moto -Trio Fontenay
05 Chopin-- Fantaisie En Fa Mineur, Opus 49 -Lubimov
06 Schubert-- Der Wegweiser -Lubimov (Piano), Pregardien (Voix)
07 Schubert-- Sonate En La Majeur D. 959 -- Scherzo-Allegro-Vivace -Dalberto
08 Bach-- Concerto Brandebourgeois N° 4 En Sol Majeur -- Allegro -Il Giardino Armonico
09 Bach-- Le Clavier Bien Tempere. Livre 1- Prelude BWV 847 En Ut Mineur -Koopman
10 Bach-- Le Clavier Bien Tempere. Livre 1- Fugue BWV 847 En Ut Mineur -Koopman
11 Beethoven-- Sonata N° 3 En Ut Majeur, Opus 2 N° 3 -- Scherzo (Allegro) -Dalberto
12 Bach-- Concerto N° 2 Pour 2 Claviers BWV 1061. Fugue -Richter
13 Schubert-- Der Sturmische Morgen -Staier (Piano), Pregardien (Voix)
6. 女主角是钢琴老师一个人逼她教琴电影名字美国的
《钢琴教师》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荣获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7. 钢琴教师是哪国的电影说的什么意思
法国的。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Michael Haneke
剧情:年届四十姿色渐衰的未婚老女人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她与专横霸道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封闭保守、几乎与世隔绝的残缺家庭中,没有男人的位置,甚至影子都没有。艾丽卡感到异常的压抑苦闷,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窥和自我虐待来发泄性欲望。导致了她严重的变态性心理,有意无意的自虐、施虐、受虐已经成了她内心绷的最紧的一根弦,连变态都变的那么变态,人性的阴性的张力可见之大,令人不寒而栗。她的人生因为一个学生的引诱而改变了……
8. 钢琴教师完整版电影
影视帝国(bbs.cnxp.com)-钢琴教师cd1.rmvb
9. 钢琴教师的影片评价
《钢琴教师》(ThePianoTeacher)是我2001年看的几部最好的电影之一。因为它是改编自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兹·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1983年半自传式的原著小说,使这部着重细腻的心理、人性刻画的电影更具震撼力。
女教授的行为符合医学上的“强迫性精神官能症”(CompulsiveObsessiveDisorder)的临床解释:(病患)不断地为了重复的想法与行为所苦,他们知道这些想法或行为是过度的,是不合理的,但又无法有效地抗拒它们的出现…。常见的症状包括:…一再出现无法自主的意念…不由自主地偷窃、偷窥行为,强制性地秉持特殊规则及仪式、过度讲究对称及准确、强迫性的搜集等。…患者还有一些特殊的焦虑,其中包括担心自己重复的想法及行为被旁人察觉,…对于是否能做到“准确”的不确定性焦虑,…这个病症的患者在“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s)和受过最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以及贵族中有很大的比例。艾莉卡上色情商店观赏重口味(hard-core)色情片并嗅着别人用过的、充满精液的卫生纸、蹲在车旁偷窥车内人做爱、割裂自己的私处…都是重复自己认知的可以得到欲望满足(或者出口)的“仪式”。而她严苛要求学生弹钢琴时表现出她认为的、对舒伯特音乐表达的准确性和感觉,则可看成是“过度讲究准确”的明证。艾莉卡强迫咀嚼着这些日常生活中一成不变的秩序和理性。当男学生华特闯入她的世界,她更试图用同一套她膜拜的“规则”,企图控制他,在女生公厕里,命令热烈追求自己的他在被口交时看着自己、要求他照着她信中的规则内容对她施暴。直到这位势均力敌、操纵伎俩上甚至更胜一筹的男学生逐渐燃起艾莉卡更激烈的欲望和妒忌心,她一手建构的井然有序的世界才因此崩塌瓦解。跟随着摄影机,我们掉入了影片魔咒般的情境,被亲情的血缘暴力所驱骋,也被爱情的欲望暴力所激动,本是人与人的针锋相斗,过了理性的临界点便成了人性的残酷剧场,就是这个好看,影片唤醒了我们道貌岸然的面相下,也许浅睡也许沉睡的那只野兽。观者在伦理道德的天平上失衡摔跤,彷佛是电影害他们掉入人性龌龊的深渊,但正是人人心中都有龌龊的深渊,才会跟影片所剖开的龌龊人性连结。平时你不欲面对的黑暗面,在一间黑暗的映演厅里让你亲眼面对,你很难不被这股沉重的力量所压迫、吞噬。更深一层的是,导演并没有因为着墨在女主角身上,而忘了赋予男主角华特应有的深度和复杂性。在片中公厕的那场戏中,华特求爱受挫后,说出了他希望有公平的“游戏规则”。而在最后音乐厅里华特诡异的笑,和他走出公厕时则如出一辙。这样暧昧的面部表情揭示的是他痛苦的胜利?愉悦的挫败?还是寡情的不屑?艾莉卡怪异的性癖好和伤害女学生安娜的行为固然让人错愕,但是华特用”游戏”的态度处理这段关系似乎也违背了一个真诚爱慕者的形象,让人非常怀疑他当初的追求是否只是为了征服一个“不可征服”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早已经发出了紧急得求救呼声。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不再明确了,甚至互换了位置。华特也不再单纯是误入”歧途”的羔羊。在《钢》片的结尾,导演让我们看到了男主角的微笑,看到自己曾经(也许依然)爱着的老师的整个理性世界分崩离析之后、眼神涣散、仓皇失措的模样,所漾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伊莎贝Huppert不愧是杰出的演员。艾莉卡这样受争议的角色,一不小心,很容易被演成浮面的、肤浅的反派。在细节上,她禁欲的着装带着极强烈的自虐象征。其他细微的零碎动作,比如说,在与人群不经意的擦撞后,深怕被细菌传染般、赶紧不屑地拨拨肩头的肢体语言,或是在自己房间里被自己心爱学生拥抱时僵硬的手部动作,以及局促不安的脸部表情,精细地传达了艾莉卡割裂的内心世界,以及猥琐与高贵、冷漠与热情、失落与满足、骚动与安详并存的状态,让人叹为观止。也因为这样充满层次的演出,观众也加入了这个受虐和施虐的集团。更令人欣慰的是,此片并没有沦为Huppert的个人秀。如果导演在其他方面着墨不够,或者力有未逮,电影的整体成绩就会大打折扣。难得的是,《钢琴教师》不但是Huppert的电影,也是导演麦克汉内克的电影。因为导演一方面让观众见识到了Huppert的超水准演出,一方面却也兼顾了电影本身其他方面的精致肌理,比如说,角色方面的平行对照(母女间的操纵、男女间的操纵、师生间的操纵),男主角心理层面的复杂暧昧。最好检视《钢》片导演功力的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用影像“牢笼“来象征剧中人面临的困境。《钢》片从头至尾十分一致地以空间呈现和构图强调了因艾莉卡自己的意念、文明礼教、以及周遭环境局限所产生的无形牢笼。在第一次艾莉卡跟踪华特至球场的戏中,我们看到艾莉卡停在围杆前看着他远去;最后一幕,艾莉卡疾行走出音乐厅,一个远景,观众猛然察觉艾莉卡走在街道上的栏杆之内。她是否想挣脱这个封闭的牢笼?因为影片中没有主角的旁白,所以观众一眼似乎看不出来。但是仔细回想,影片前半部,每当艾莉卡教琴时,窗外阳光异常地刺眼,她却总是望向窗外;在口交呕吐后,艾莉卡更急着奔出门外,导演掌握了用影像说话的精髓,高明地暗示了她急欲挣脱的欲望。这些主题沉重得让人透不过来气,但影片在描述性冲突时,也有超然的幽默。对比所谓正常人与变态者之间的意外冲突常常令我捧腹大笑。在一个从未有过性生活的老处女的封闭的意识里,所有的性概念是从粗俗色情映像里获得的,她为男人进行口交,虽然是个“爱的表现”但用的却是命令的语言。她认为这才是正常的性行为。当然相对于她视为正常的行为,则刚好等于男主角的反常,因为男主角所谓的正常应该是先有接吻,爱抚,性交,而后才是更富变化的口交或是game,性虐待…等等,这就是一种冲突,认知冲突……冲突的剧烈程度不亚于当年的西班牙人见到了崇拜异教的印第安人。
10. 求一部关于老师的电影 很感人的
叫我第一名 Hallmark Hall of Fame(2008)
这片子挺励志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并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主角在小学时,因为没办法克制的发出怪声,而被学校认为是不受管教的坏小孩,不仅老师们不谅解,同学之间更是会取笑他这种行为。 到了国中,幸好碰到了一位好的校长,因缘际会下让他上台发表自己的这种症状,并且也让主角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让大家了解他并不是故意作怪,之后,他对自己就比较有信心了。
大学毕业后,他秉持著每个学生都值得被教导而很想当老师的想法,去各个学校面试寻求教职,但是,校方人员总因为他的症状而对他抱持著怀疑的态度,甚至还要求他上课中不能发出声音才会聘请他,这些种种原因让他感到挫折,但幸好有母亲一直支持他鼓励他,让他勇敢的面对生活,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他也收获了爱情。
最后,经过了大约25间学校的面试后,终於有一间小学愿意聘请他担任有一年合约的二年级导师!而他也印证了他非常适合当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都想处的很融洽,最后甚至获选为那年度的优秀新进教师。
他的一生很艰难,一直都在跟妥瑞症抗争,妈妈在旁边一直为他打气,鼓励他不要向妥瑞症妥协。痛苦之后依然是乐观的心态,依然勇敢的面对残酷的现实打击。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和阻挠,顽强的战胜了妥瑞症。父亲永远无法理解他怪异的行为,他与父亲之间永远隔着一层无法跨越的沟,是无法弥补的伤痕。可是当学期末时,父亲帮助他到学校修书架,他也在尽力帮助他。通过他的努力,被评为年度最佳教师,全班的孩子和教师都为他 欢呼雀跃。正像所说的,他此刻的心情就像这些孩子一样,面对难题不是说,我不行,而是说我可以。在颁奖晚会上,他说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我:我也要感谢我这辈子最难搞也最执着的老师——妥瑞症。此时全场投来诧异的目光,大家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感谢一种疾病。他说道:我从疾病中学到了什么?没等回答,几个孩子举手回答出他们理解的答案:坚持到底、不被困难打败,朴素的答案让人感动。他说:这种病让我学会世界上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别让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梦想,阻止你去工作或玩耍或恋爱,最后布莱德实现了他的梦想,快乐的教书,快乐的生活,并实现了在亚特兰大勇士队扮演吉祥物“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