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老师电影观后感
扩展阅读
最新的有关猩猩电影大全 2025-08-24 04:00:41
经典霸气电影精彩片段 2025-08-24 03:40:01

老师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5-16 02:01:58

『壹』 《老师,你别走!》观后感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一):

《教师好》这部讲青春学生时代的电影,有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助、贪玩、嫉妒、小摩擦、师生矛盾等平淡无奇的桥段。自我的高中时代第一要务是学习,在学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循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的读书、钻研、习题、试卷、模考。每半个月回家一趟,带足伙食费和干粮,父母叮嘱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那时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时光,连风也吹不起任何波澜,安静的汲取知识的养分。

往往电影里演绎的桥段,总觉自我也似以往历,然而仔想并无此事,这也许就是电影的魅力吧!

个人觉得目前国内的电影,真正算作是好电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娱乐至上的电影,越来越让我对电影失去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好》是一部不错的怀旧电影。每个人都不一样,从不想试着说服别人,只想试着说服自我。让自我开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二):

《教师好》这部电影由于谦、汤梦佳等主演,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可是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自我的学生在能今后的道路上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足够了。

艺术基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我觉得不必斤斤计较影片中所有细节的可行性。每一个人物,我们身边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经过“脸谱化”、“戏剧化”的加深,最终在“梦想”和“真实”间拿捏尺度,这是戏剧。

教师是平凡人,他们也会追求学校分的福利房,会在意一年又一年评比的“优秀”荣誉,也会在妻儿的落魄中动课外辅导挣钱的心思。我们显然不能苛求他们,要求他们全知全能。他们在我们之前出生,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给青春的我们以指引,已经足够让人尊敬了。感激在最完美的时光,有他们作伴。

愿天下所有教师身体康健,能有幸看到自我的桃李满天下。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三):

在《教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饰演的苗宛秋是一位紧抓学习的班主任,他把“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那种教师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演技实在是没得说。可是,他饰演的这位班主任还是比较悲哀的,这一点还是从他考上北大文学系被取消资格说起,当时也是因为家庭缘故,而取消成绩后,他只能选择做一名教师,可是他的杯具还是伴随着它,电影中的苗宛秋是一位优秀教师,获得过很多的奖项,不仅仅为学校,还有为孩子做出的贡献都十分的多,可每年的分房,都没有他的,对此他也只是无奈,并没有放在心上;除了这些事情呢,那就是他的班级了,本是一身殊荣的他,遇到这个班级后,好像他的政治前途就受到了影响,校长的批评,教育局的处分,被停课的危机等,最终因一件事背负了一生的愧疚,他的命运实在是坎坷,他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悲惨剧情所在,令人不禁落泪。

这是一部以1985年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教师为核心人物,以苗教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学校日常为线索,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的怀旧学校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苗宛球教师与三班学生高中三年内发生的事情。学生高一刚接触苗教师时对他是怕,之后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大战以苗教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影片里的插曲《让世界充满爱》和《谁》响起的一刹那,我瞬间热泪盈眶……当看到苗教师临走时在黑板上写下“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我控制不住泪如雨下……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四):

身为教师,影片中的许多镜头在我的育人历程中也真实出现过,我与学生间也发生过“自行车”故事,我也有过如苗霸天般的强势、专制,也凭借一己之力努力为贫困生拉资助,也与学生上演过聚聚散散的故事。这些,不是一两个词,就能够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应的。以“每个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当然也有离别的痛苦......”(大意如此,记不准了)开头、结尾。

影片最让我感动之处,是片尾将所有参演人员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没有一句台词的演员。这应当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点是吴京、张国立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业研究外,还有对教师这一群体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传达的:不是幸运遇到好学生,而是与学生相遇,让彼此完美。如果师生的每一个相遇,都是幸福的,那么当教师,真好!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五):

于谦主演的《教师好》这部电影,体现了三代教师的故事,苗宛秋在他教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我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年代不一样,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

片中苗教师一出场就展示了一个严师的形象。痛斥化妆、烫发的学生,与问题学生正面刚,一言不合就没收……这怕是每个学生都似曾相识的场景。影片以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形象为矛盾的起点,讲述了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三年来与这位班主任间发生的往事。

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让所有的观者于岁月的不一样时点产生共情,于别人的故事中完整自我的过往。正如故事的最终回忆了苗教师身为学生时的场景,师生情是一代传于一代的,时代会变、故事会变,但那份无以为报的情分却生生世世不曾有变。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六):

《教师·好》这部电影中,苗宛秋爱护学生,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让洛小乙回来上课;为了让替同学补习的安静不耽误个人复习时间,他晚上免费替同学们补习;在安静面临保送和参加高考的抉择时,他没有代替她做决定,而是告诉她“人生有好多个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么一两条,要选一个最适合你自我的”。苗宛秋无私奉献也最终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教师好”,这三个字,简单、平凡,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绚烂与奢华,我每一天都会听见学生对我说无数遍,但我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觉得它是如此神圣与高级。

“教师好”,这三个字,不仅仅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礼貌和一声问候,更是一个教师付出毕生心血和代价之后赢得的尊重与殊荣。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七):

《教师好》的整体叙事并没有禁锢在感情层面,而是在剧情上紧紧围绕着师生们日常发生的琐事而展开,影片呈现出的人物也都几乎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典型”,桀骜不驯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静、新潮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礼貌建设、爱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实的人物刻画让观影现场的不少观众连连赞叹:“我们那时就是这样”。

你有过教师吗我说是真正的教师,前不久,“学术圈的师生关系”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频频被人讨论,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好教师好教师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当“育人”,而好教师的教育应随风入夜,潜移默化地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应对如今逐渐淡薄的师生关系,《教师好》逐渐唤起了人们对80年代师生情谊的回忆与渴望。

教师好观后感300字(八):

《教师好》这部电影犹如岁月凝成的珍珠偶尔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里却炙热烫手,那份温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记忆串联的每一个故事。

《教师好》是学校青春片中少有的以“教师”为视角展开的故事,讲述了由于谦饰演的教师苗宛秋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趣味故事,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整部电影对刻意的戏剧冲突进行了消解,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教师好》中于谦饰演的教师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着朴素的白衬衫,手腕上带着手表,一身复古装扮完整还原了八十年代教师们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课堂上正言厉色,私下却展现了慈祥、和蔼的一面。

『贰』 我可敬的老师电影观后感一年级学生要如何写

我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余老师,我非常喜欢她,因为她有一双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随时随地得看着我,仿佛在跟我说:“琦琦,好好学习,余老师相信你。”
余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很淘气,上课时喜欢往后转,有一次,我正准备往后转,余老师一下望过来,我看着她又黑又亮的眼睛,心中有些内疚,然后我立即转过身来,面向黑板,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余老师的眼睛不但炯炯有神而且看得很远,有一天,我在教室外与同学玩耍,突然,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腿上被划了一大道口子,我当时又疼又怕,生怕流血过多而死,结果余老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教室中冲了出来,把我抱到了医务室。过了几天,我发现余老师手上有一道小口子,我问余老师:“余老师,疼吗?”余老师笑着对我说:“不疼。”我看着余老师的眼睛,微微的笑了,余老师把我们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整整的三年时间,有许多感人的事,让我讲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现在余老师没有教我们了,但是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始终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忘记!

『叁』 我的教师生涯电影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由梁家辉和秦海璐主演的电影《我的教师生涯》,电影讲述的是1963年夏天,主人公陈玉由于出生的原因,来到远离家乡,远离初恋爱人,远离师范学校的老师,来到大山深处的月亮湾小学教书,从而开始了他坎坷的教师生涯的故事。电影情节感人至深,让我再一次被乡村教师的伟大所感动!也回忆起了自己的读书时光。
主人公陈玉是个治学严谨,不被世俗所同化的优秀教师。在60年代的农村,正规师范毕业的老师并不多,但陈玉却是其中之一。他由于给学生传授生理卫生的知识,而引来非议。其实,就是在现在的农村小学能够给学生讲授和性有关的知识的老师也是凤毛麟角啊!可以说电影中的陈玉应该是一个思想新锐的人物,所以他招到人们的非议。
在80年代,当陈玉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年轻人劝他副科让主科,但陈玉却说“我按照教学大纲上课,有错吗”。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能顶住压力让学生全面接受教育的老师并不多,更不要说是老年教师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执着,他的一个学生成了歌唱家。
主人公陈玉还是一个体恤农民,热爱学生的老师。在学生们需要演出服,而家长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陈老师带领孩子们自力更生,编竹筐,卖钱来买演出服。他为了自己喜爱的音乐,喜爱的教育事业,想尽了办法。终于使得演出成功举行。当面临经济大潮的冲击,学生们辍学打工的时候,他四处寻找,甚至把孩子领到自己家里住。这体现了陈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乡村孩子的热爱,体现了一名乡村教师伟大的人格。
当陈玉退休之后,他回到了开始他教师生涯的月亮湾小学,用尽毕生的继续,办了一家青少年活动中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乡村教育,献给了农民的孩子。
看了电影《我的教师生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能够敢于平凡,能够甘于一辈子平凡,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在主人公身上我没有看到轰轰烈烈,我看到的只有平凡二字,但在这平凡的后面确有一种大山一般的厚重。对!主人公虽然有些文弱,但给人的映像就是一座大山!
在主人公陈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优良的师德师风,可以看到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的崇高品格。而今,像这样歌颂乡村教师的,弘扬主旋律的影片并不多见,我们看到的经常是媒体对教育的曝光!教育和教师需要关注,但是更需要关怀。教师本来就是新兴的弱势群体,希望我们的全社会予以关怀!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这部电影拍得真实、朴素、感人,表现出了平凡中的伟大,表现出了创作者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肆』 班主任电影观后感800字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电影《班主任》,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电影中的贾丢丢是很可怜,他的母亲与他的父亲离了婚,随后,又找了一个新的男朋友。贾丢丢为此感到伤心。也因为这样他开始不再爱学习,不再和同学交流,还经常逃学,经常不做家庭作业。
自从学校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许晓雅,她发现了贾丢丢这一系列的情况。她先去贾丢丢家家访,又和贾丢丢的妈妈谈论,最后还把贾丢丢接到自己家去住,用心去开导他,慢慢教育他,最后让他从新做回原来的自己,又开始努力的学习,又开始与同学交流。
贾丢丢他真可爱,虽然他开始做的不对,但是他可以重新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这一点让我百般佩服。社会上许多的人不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一旦错了,便不会改正,只会一错再错下去。他们更不会领悟到自己的错误,也更不会去改正。贾丢丢他只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却可以做到这一点,真令我们感到佩服!
电影中的班主任许晓雅老师,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许晓雅老师的父亲是文雅集团的董事长。按理说,她可以在自己父亲的公司去上班,那样比当老师强上不知多少倍,但是我们的许老师却要在学校教学,她说,这是她的启蒙学校,她要在这学校当老师。许老师才上任的第一天就收到许多学生的热烈欢迎。她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总会想办法让课堂更有趣,还经常想办法去开导大家。
许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我的理想也是做一位好老师,受所有学生的喜爱,我也会接受学生对我提出的意见。不光如此,我还要用心地去教育学生,我也会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我不会打骂他们,也不会惩罚他们,我会让他与我一起找出自己的错误,并逐步去改正,让他们不再犯这种错误。
班主任这部电影让我深处感动,你呢?

『伍』 《老师您别走》观后感作文300字

电影《老师,您别走》观后感
电影《老师,您别走》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周歆瑶是古溪村的大学生,其父是山村里唯一的老师,因家父病逝回家,看到山里的孩子没了老师,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成了小学的自愿者老师,她把青春年华和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山村小学和孩子们的记忆里。她向我们真实地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爱!
老师,您别走,我们的学习需要您,我们还有许多知识没学,我们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不懂。电影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暗暗发誓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关爱别人的人民教师。

『陆』 《春泥》最美乡村教师微电影观后感

01

由中共准格尔旗委宣传部、中共准格尔旗政法委、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准格尔旗司法局、准格尔旗教育体育局出品的微电影《春泥》的开机仪式于今日顺利举行,鄂尔多斯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贾昌兵,准格尔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万世斌,准格尔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晨霞、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恩克吉日格勒,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龙、准格尔旗教育体育局局长靳斐云、准格尔旗司法局局长杨介钧等领导出席了开机仪式,并为摄影机揭彩。

『柒』 我的老师观后感怎么写

《我的老师》观后感
近日,我观看了“善美石家庄”系列微电影。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数《我的老师》了,看完这则短片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从主人公——何彦丽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何彦丽老师是元氏县南佐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一年3万多公里,这是何彦丽来往于北京和南佐的路程.一边是双目失明,渴望母爱的大儿子,一边是离不开的学生,无奈,何彦丽只能选择“在路上”。何彦丽老师为了自己双目失明的孩子以及班里的学生,不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她也放弃了在繁华都市生活的机会。她就是为了孩子们不辞辛苦的奔波于北京与元氏县之间,她走过的路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然而她每次回想起这些岁月,想到自己没有因为耽误孩子们的一节课而感到欣慰,但又总觉得对于自己的亲人有亏欠。但是想到自己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何彦丽老师的嘴边还是会露出一丝微笑。
这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上,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里,一切都以工作为中心,对学生始终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这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心上,她对学生倾注了她全部的爱;这位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对生活的知足上,她工资收入不高,但她从不抱怨。通过观看这则短片,我认为何彦丽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不仅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今后工作道路上的前进动力。

『捌』 《老师好》这部电影的观后感400字

您好,这是老师好的观后感.
看到“老师好”这三个字,心想,不会又是一部高大上、伟光正的作品吧。

不自觉脑补了很多情节和套路,老师如何不辞辛劳,如何默默付出,如何爱护学生……

看完《老师好》发现果不其然。

无论是免费给学生补习功课,还是为生病的学生募捐,抑或拯救一个差生。

剧情多少显得中规中矩,无外乎一篇平淡的流水日志。

但看完还是忍不住写写这部电影。

除了数不完的打酱油明星——张国立、吴京、何冰、胡军……

可以全程代入刘昊然的男二外,最重要的当然是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和处理——把主角还原成一个人来讲述,这是一个好老师,但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甚至还有诸多问题。

老师也是人,也有诸多无能为力

苗宛秋考上了清华,却因家庭成分的原因,无缘大学,便去了南宿一中当老师。

连续多年被评选优秀教师,直到遇到了电影中的一帮孩子。

孔子说,有教无类。

苗宛秋多多少少是带有色眼镜的。

『玖』 感恩老师电影观后感350字

《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 “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拾』 《老师》纪录片观后感400字,急求!!!!!!!!!!!!!!!!!!!!!!!!!!!!!!!!!!

《老师》一片给我们展现的首先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具有人类的朴质情感。四川红白镇小学的方全旭老师,在地震中他的儿子遇难了。他本想早早让儿子入土为安,但迟迟不忍松手。一句“我舍不得”,让人不禁心酸。湖南保靖县的何美基老师,在讲到他儿子不愿意在农村家里久呆,因为已经不能适应农村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时,他是多么地失落;在讲到儿子已经二十五岁,还没有找到女朋友的时候,他又是多么地操心。这难道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有的舔犊之情吗?
也是这个县的舒老师,讲到安排年轻老师一起工作,就是为了创造机会,让未婚的男女老师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时,让我想起了所谓的“组织安排”。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如果不能在农村成家,乡村老师就不安定(谁又不是呢?),农村教育工作就没有人继承,怎么办?就像是主持人说的,听着舒老师风趣的话,我们都笑了,但笑不一定意味着快乐。
还有那位在贵州从江县工作的已经不再年轻的朱维娇老师,40岁的人了,还没有结婚。老师的岗位让她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社会接触面不多。而同时因为经济拮据,走到社会上还有一定的自卑感,就更找不到对象了。实际上,我们在去采访之前,就被告知,关于婚姻的事,朱老师不愿多谈。所以影片中关于她的个人生活也只是一句带过,但这确确实实是朱老师和其他众多乡村老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乡村老师也都希望改善生活条件,渴望更富裕的生活。《老师》中采访的每一个老师几乎都提到了收入的微薄和经济的拮据。甘肃省年轻的潘凤美老师面对镜头动情地哭了,因为她“想多挣点钱,给妈妈治病”;山西临县的王秀平老师不舍得给外出打工的孩子打电话,因为“费用高”;何美基老师去年升职“小高”,每个月1,700多元的工资,就已经让他很满足了;贵州从江县打秀乡的韦老师,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四处借钱;甘肃古浪的马治宗老师甚至说“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感觉没有别的奢望了”……我们从老师们的言谈中,从他们的表情里,甚至看到了些许的无奈。我想,每一个面对这样艰苦物质条件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无奈的。关键是无奈之后是什么,是乐观、是奋斗、是坚韧,还是消沉、是放弃?
而令我欣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并没有丝毫影响乡村老师对孩子们的爱。《老师》就是一部爱的宣传片,影片中充斥着老师们的爱,那是对孩子们的爱,对自身工作的爱。甘肃古浪的严泰山老师,带着仅有的2个学生,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他教的是用“心”字和其它汉字组合形成新的字,似乎是想告诉孩子们“心”的重要。尽管孩子少,他教得还是那么认真。山西临县的那位李福莲老师,因为校舍破旧,就把孩子们接到家里来上课。每天放学,她一定要目送孩子们安全地离开。短短的一段路,“慢点、慢点走……”不知道讲了多少遍。还有那位让主持人感动的打秀韦老师在吃饭时,看着孩子们的眼神,那是慈母才有的眼神。
更不用说四川汤鸿老师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传递的那个爱的故事。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汤老师的音容笑貌,但从被她救出的女孩冯雅的真情独白中,我们不难想像汤老师生前的大爱。只有始终怀着一颗“爱”的心,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舍身救人,才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感召这个开始慢慢冷酷的世界。
(注:2011年11月12日,在成都我见到了汤鸿老师的女儿,影片中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她还只有四岁,天真活泼,似乎并不知道这个世界在三年前发生了什么,以及那一刻对她人生的影响。但就在地震的那一刻,她突然面向汤老师所在学校的方向,大声喊出了生平第一声的“妈妈”;而在采访的时候,又独自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唏嘘不已。同时我还见到了冯雅,一个小个子的坚强的女孩。我想汤老师的大爱,彻底地改变了她的一生。若用自己的生命,能够感召一群人,改变一群人,是不是已经足够了呢?)
乡村老师在付出爱的同时,得到的是满足和快乐。我们听到韦老师笑眯眯地回应为什么不外出打工时说:“这些孩子需要我,山里的孩子需要我”;“那没人叫我老师了,我就爱当这个老师”,然后是她爽朗的笑声。我们不能忘记何美基老师在讲到他教的众多的孩子最终走出山区,在外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时脸上那自豪的表情。说到其中一个孩子外出打工一个月挣1万多元,何老师显然不是嫉妒,而是骄傲。甘肃严泰山老师一生第一次“下馆子”,是因为他教的班考出了好成绩,这是他“最高兴的一次”。
在我走访的河南保靖和贵州从江几个小学,我见到的乡村老师都是快乐的。他们的笑容,是那么地真切;他们的笑声,是那么地爽朗。是的,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更有他们的理想,但是他们并不好高骛远。他们知道,他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他们很满足。
在影片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
“这就是我的工作”;
“没有人强迫我在这里干”;
“种几亩薄田,平平淡淡过日子就成了”;
……
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句“高工资教的是书,低工资教的也是书”。这需要怎样的胸怀,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啊。而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只有两个学生的“低工资”老师。我从中没有听出任何的抱怨,反而有一点自豪。
这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这是一种淡定和平和。
在城市中生活的你我,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后或者回家与家人团聚,或者外出放松一天的辛劳,能不能想像在遥远的农村,有一批人,白天讲课、抽空还要给孩子们做饭、打扫卫生,更要种地养猪;晚上要备课、批改作业。他们就是“乡村老师”。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面对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个人婚姻生活难以完满……但他们得到了巨大的回报,那就是孩子们的信任和爱(冯雅所说的,如果汤老师能够听到,她一定会无比欣慰的)。所以他们满足而淡定。
在采访中,我们没有听到任何的抱怨。当然,我想乡村老师也一定是有抱怨的。面对这样的生活条件、面对日益减少的学生(意味着事业没有发展),怎么可能没有抱怨呢?然而,即便有抱怨,在我听来,也比城市中无病呻吟的“抱怨”要顺耳得多。因为乡村老师在不满现状的同时,并没有放弃。
这些乡村老师们实在是可爱的,也是值得令人尊敬的。但是,我们对乡村老师的关注实在太少了。他们不是新闻的焦点,不是家长里短的话题,也不是城市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到的群体。他们是那样的普通,却又是那样的不平凡。
当然,我们应该记住的,不是影片中讲述到的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哪怕是出于最无私的精神,去打破他们平静的生活。然而,我们却不能忘却中国乡村老师这个群体,是他们的坚强和执着,为中国的下一代默默奉献着。他们每一个人,或许只是教会了孩子们几个汉字,或许只是让孩子们知道怎样进行简单的计算。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财富。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还有那么一群人在坚守他们的职责;还有那么多人用爱传递着爱;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会了从容、满足,和淡定! 我们一定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