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韩国电影《熔炉》让人痛心也让人反思,大家对于这部剧作何评价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句来自韩国电影《熔炉》的经典台词曾经打动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看完《熔炉》之后,总觉得有一股闷气郁结在胸口,有愤怒,有悲哀,更多的却是沉重的无力感,是手中虽然有剑,却也斩不开黏腻浓重的黑暗那种无能为力的绝望。
之前看印度的《真理访谈》庆幸印度有阿米尔汗那样的天王巨星愿意冒着风险扛起改变国家的大任,现在看《熔炉》又羡慕韩国有孔刘这样社会自觉的好演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也能有。
B. 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电影《告白》。(片段就可以)
我个人喜欢配乐,蛮好的,轻快的,下雨的时候,那雨珠落地的过程是那么美,最后的时候,修哉看到时光倒流时是视觉冲击,也是一份感动。整体来说,我觉得电影里面的亲情都太过激啦,以至于有点变态的感觉!情节很跳跃性!很好!我喜欢!
C. 法国电影<敢爱就来>的结局是什么
他们两个没在一起。小男孩朱利安在这部校车前碰到了被人欺负的小女孩苏菲。就是这样,命运注定你在这里碰到了你现在都无法预料以后在你的生命中占据多大位子的人。没人能够提前预料。
苏菲一家刚从波兰搬来,所以遭到了所有人的欺负。可是苏菲的眼睛特别明亮,里面是天生的桀骜。朱利安就是从那时侯被吸引的,他说他喜欢苏菲,苏菲问他:“那你证明给我看,敢不敢?”
朱利安趁着司机不在车里,推上手闸,汽车冲下斜坡,司机在后面猛追。这成就了两个人的友谊,但代价是朱利安被老爹暴打。
在影片伊始前,于混凝土中永生的主人公便自嘲道:“这个游戏千万不要去玩”。
这是一个很美妙的伏笔。
两个人开始了乐此不疲的游戏。“你敢不敢?”那个糖果盒子被抛来抛去,落到谁的手里,谁就象被巨大的魔咒所捆绑住,一定要说出“敢”。
这是个“挑战胆识”的游戏,至少在两个人眼中看来是这样。朱利安和苏菲的骨子眼儿里在童年就萌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而宣泄不满的唯一途径就是这种方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生活下去,即使在别人眼中惊世骇俗不一般。
他在校长办公室小便、她开老师的玩笑、他骗得一个女生的珍珠耳环、她内衣外穿去考试、他们搅乱姐姐的婚礼、他们把体育老师抽得晕头转向。
从儿时的两小无猜到刚成人时的冲动叛逆,在这些恶作剧里,那个童年的糖果铁盒作为游戏的规则贯穿始终,也是他们友情到爱情的见证和信物。
直到最后,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终于被朱利安开始质疑。两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混淆着爱情与游戏的杂味,纯彻的情感反而两人都不敢承认。
他们都不敢承认“我爱你”。
在图书馆时,苏菲对着他说了一大堆的话,那么多那么多,她说:“我不敢先说出我爱你,你呢?”镜头打过去面向对面的男子,我们却发现那个满眼泪花被一大段告白感动的并不是朱利安。
苏菲害怕,真正的说出时,朱利安会怎样想,这真的还是游戏吗?
最后还是选择离开,她能够和陌生人上床,他能够和别的女人接吻,两个人对彼此间潜滋暗长的感情矢口否认,仿佛这游戏容不得谈情说爱。
这种要付出真心的游戏,本来就违反了游戏的本质。
终于,朱利安选择和别的女人结婚,而苏菲大闹婚场也是因为“新娘不是我”,这是一种妥协,可朱利安没有明白苏菲这一次的游戏规则。他也开始生气了,两个人这一次的挑战内容是“你敢不敢十年不见?”
这个游戏的代价,最后的消逝
十年是什么概念?
十年一帆风顺的全新生活,十年小资产阶级式的理想生活,朱利安厌倦了,厌倦了没有游戏和激情的平淡生活。这也是当代社会人们的普遍困惑。
这是影片的第三个章节,也是故事的内核和精髓所在。可以说前两个青春懵懂的章节完全为此处铺垫,前者仅仅交代了游戏的规则而已,而第三个章节则走出幻想紧紧地和现实媾合。
而这里描叙的也许正是对幸福的错过,才使朱利安真正领悟到幸福的本质。
朱利安的十年生活,在他而立之年几乎得到了他想拥有的一切:3652个白天和3653个夜晚、1个老婆、2个孩子、3个老友,4个帐号,影片以一组数字谱写人生的寡然无味。
这也正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数字来说明生活的价值,而自己被牢牢困住。
两个孩子的童趣刺激了朱利安退化的激情,爱情的乏味可陈使他深深厌倦。他怀念起那个游戏,“你敢不敢?”这个挑战胆识的游戏使他再度在生命中燃起了火焰。
苏菲已经身为人妻,但她与朱利安一样同样不自在
D. 怎么评价韩国电影熔炉
现实的令人心痛。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对那么可爱的孩子下手,还披着一层老师的伪善面孔,这是何等的令人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