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学生手写励志电影观后感
扩展阅读
抗战新电影免费观看 2025-05-20 10:26:09
电影中文字幕添加 2025-05-20 10:09:19
五部最经典灾难末世电影 2025-05-20 10:09:14

学生手写励志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24 15:24:34

Ⅰ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叫我第一名观后感500字(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1

这是一个普通的梦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然而对于这个先天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却很难,但他以他的执着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他的学生非常喜欢他。妥瑞症是种罕见并且至今无任何医治手段的精神控制失调疾病。

开班之前,他把教室布置得像个小花园,从门到窗台,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面面俱到。用心做了每个孩子的名字卡片,并放着孩子们的照片,一张一张整齐排好。把自己的宠物,兔子“姜饼”也一起带去教室。多可爱的班主任啊!终于,兴奋地等到了开学的那天,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进来,门口贴着他亲手绘制的标语“欢迎来到布莱恩老师的班”。这是他梦想的起点。上课了,他让孩子们提问,关于新老师的“怪异特点”,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但布莱恩有问必答,即使孩子们会取笑,甚至被骂了“怪胎”。他只是幽默的回答,微笑,并且悉心地指引,对或是错让孩子们从内心体验。而并不是强迫他们接受任何既定概念。并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特点,鼓励,并且开导。

对于这样一个用心在教导,用心在关爱着自己的老师,无邪的孩子们很快就喜欢上了他。布莱恩说,因为孩子们的眼光不一样,他们不会觉得你不能做什么,他们会想看,你要做些什么。他的用心是肥沃的土壤,他的耐心是温暖的阳光,而他的启发是灌溉的雨水。这样的环境下,不管是怎样的小苗苗,都能以最快速最茁壮的方式成长。所以,正式任职的这一年,他就获得了年度最佳新进老师奖。然而,上台领奖时,却由于情绪激动,又开始无法克制不断地发出怪声。台下的母亲开始担心,此刻,从不看好儿子教师梦的父亲,握住了母亲的手,眼神坚定并微笑着说:“他可以的。”

没错,他是可以,不仅是他的父亲,马上也让众人领悟到了他的受之无愧。当被问及自己如何面对妥瑞症的人生时,竟然是孩子们抢着为他回答了一切。二年级的小学生们有礼貌地竞相举手发言,句句在理,语出惊人。那全是因为他们有一位这样执着于教好他们的妥瑞症老师。电影最后,布莱恩在领奖台上说,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追寻自己的梦想。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要心里有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我要把爱的阳光播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茁壮成长。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2

如果有个人一边发出狗吠一样的声音,一边做着各种奇怪的抽搐动作,然后微笑着对你说:“我的志向是要做一名教师。”你会怎么想?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哪,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不是要自取其辱吗?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他的顽强不屈,在被25所小学拒绝之后,终于成功地被第26所小学聘任。不仅如此,工作的第一年,他就获得新晋教师评选“年度最佳教师奖”。

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叫布拉德,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就是根据他的自传改编的。6岁那年,他得了妥瑞氏症——一种会无法控制地发出噪音并产生抽搐的疾病。老师讲课时,他紧紧地咬住铅笔,但是没有用,他越想集中注意力,就越控制不住自己,考试时情况更为严重。同学骂他笨蛋、怪物。

看完这部片子观后感,我一直在想,这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

从影片里可以看出,这首先要归功于他的妈妈。他的妈妈无条件地爱他,无条件地信赖与支持他,对他的沮丧总有最恰当最积极的反应,对他的痛苦也给予最及时最温暖的安抚。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3

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第一名的称号,竟然还真有人拍了一部电影,名为《请叫我第一名》,我光看这名字就很好奇,于是,带着问题,迫不及待地看了这部电影。刚看到前半段,觉得有些忍俊不禁,因为主角科恩总是会不自觉地发出一些怪声,引来周围人的哄堂大笑和异样的眼光。而到了后半段,剧情却开始令人觉得有一些伤感。看完全部影片,我思绪万千……

主角科恩很小时就患有妥瑞症,总会不自觉、不受大脑控制地发出狗的吠叫、兔子的咀嚼声和类似鼓声的怪声音。学校的老师和其它同学甚至他的爸爸都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但当他的校长在全体同学面前介绍他及他的妥瑞症后,信心重新回到他身上,他从此有了一个教师梦。长大后,他为了找一份老师的工作,去了能去的每一个学校面试。他每次都会坦然地说出自己身体的问题,不过,有人介意,也有人最终接受了,最后,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接手了山景小学的二年级。他真诚的教学方式获得了小朋友的喜爱,最后,他竟然被评为所在区的优秀老师。在获奖发言中,他很真诚地说:“你们都听见我发生的这些怪声了吧!我有妥瑞症,但我要谢谢它,他让我明白,人需要坦然,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缺陷,而不要轻易被它打败!”这句话,让我听了很有感触。

科恩有“妥瑞症”,我呢?我有“拖拉症”。干事总是很慢,拖拖拉拉地,为此事,我没少挨批评。科恩对自己的毛病是控制不了的,那是因为神经元不受他的大脑控制,可我的毛病,是可以控制的,我的每条神经都很完好,对比起来,我却没有下意识地去控制自己不再拖拉。科恩有没法医治的病在身,可他还是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好业绩,我拥有自控能力,却提高不了成绩,那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想过去克服和面对自己的拖拉。

看了这部影片,我也终于明白,其实一个人必需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陷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就像影片中的科恩,他虽然有病,可他有教学的天赋,最终,他不也成功如愿了吗?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我相信我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许会一次又一次失败,也许会一次又一次受到挫折,但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机会。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4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一部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

起初听到这个影名时,以为这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并没有太放于心间。当我观看时,就被影片剧情深深吸引,我慢慢的已经被这部电影所描述的内容所震撼,这部电影所表现的生活态度也让我的心灵静下来,而最震惊的是,这部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叫我第一名》讲述了一个患有妥瑞氏症的年轻人,布拉德·科恩,追求教师生涯梦和硕士学位的故事。主人公布拉德·科恩是一名妥瑞氏症患者,会不自觉的肢体抽搐和发出怪声,所以一直被人们另眼相看,同学们也欺负他,直到一位叫做梅尔的校长在学校音乐会上向全校说明一切,布拉德才真正开始被大家理解,而梅尔校长也改变了布拉德,他立志成为名教师,在不懈的'努力之下,布拉德终于成为了周围人尊敬,热爱,支持的科恩老师。疾病的困扰,内心的折磨,人们都不理解,布拉德战胜了一切,走向了成功。

布拉德的成功,不光是他的乐观态度和他的执着,有着和他妈妈的鼓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是没有他妈妈的开导,估计布拉德也没有死磕的成就。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我们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样梦想会离自己更近一步,相信我们都会实现梦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5

《叫我第一名》讲叙的是主人公患有妥瑞氏症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精彩故事。

主人公从小受到歧视,就连他的爸爸都无法接受他的这种症状。但是主人公很乐观,他经常说:“我最好的老师,也是我的终身朋友,我的妥瑞氏症。”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在无数次的应聘遭到拒绝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别人的否定和对他的异样眼光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最后的一所学校接受了他,凭自己的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人们尊敬的好老师。

“千万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梦想”细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都因为在中途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望而却步,路程走到了一半又回到了原点。细想,我们都很健康,身体上没有任何的缺陷,但是我们还是被自己的意志力打败了。是我们没有能力?是我们没有那个条件?不是!是我们没有那个信念!坚持到底的信念,不怕困难的信念,不够自信的信念。试想,如果是换做我们自己患有这样的症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并不是在你意气风发的时候如何自信,而是在你面对着自己“痛处”如何自信曾经在书上看到一种令人自信的方法:把记忆中令你自信的一刻记成一个片段,接着每天不停的回想起。但是如果遇到自己的“痛处”时还能自信嘛?我觉得真正的自信好比一个口吃的人,却非常喜欢说话。试想连说话他都不怕了,那还有什么能令他害怕的呢。所以我觉得要变得更加自信,首先就是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痛处”。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6

今天我看一部电影——《叫我第一名》,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叫我第一名》是一部励志电影,故事主人公布莱·科恩从小患了一种罕见的病——妥瑞氏症,因为当时这种病症并无有效疗法。于是布莱·科恩从小就被排挤,同学们称他为怪胎,老师认为他上他发出的叫声是上课故意捣乱,医生也曲解他的意思,甚至连他最亲的父亲都认为他不正常。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却一步步的克服着妥瑞氏症给他带来的不适。成功当了老师。

在布莱·科恩的成长经历中,也有许多对她好的人:一直为科恩求医问药的科恩母亲;在打高尔夫球时被人轰走时,挺身而出的弟弟。为了让同学们不再嘲笑,并把它引上正路的校长,丝毫不嘲讽科恩妥瑞氏症南希,慧眼是真金的招聘校长。正式因为他们的存在和帮助,布莱·科恩才如愿以偿当上老师。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悟很深。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就会不惧困难险阻,努力的去克服它,上帝给你关上门的时候,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妥瑞氏症让他学会了坚持不懈去做任何事情的精神。任何事情都拥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只看见他的其中一面。

在生活中,我们人人平等不能歧视他人,面对那些特殊人群,我们要学会去关爱。作为一个残疾人都那么努力,更何况我们这些健全人呢?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做出任何事情,dou要付出全身心的精力。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7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叫我第一名》,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影片说了一个小男孩,他叫布莱德。科恩。一方面,他是不幸的,从小就患了一种怪病妥瑞症侯群。妥瑞症侯群的意思是:大脑有问题,有时会发出怪声,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另一方面,他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不放弃,一直在背后鼓励他,教育他的妈妈。妈妈的鼓励让他更加自信和乐观,勇敢地面对困难,对明天充满希望。后来他遇到了睿智的校长,校长在音乐会上通过几个简单的提问“你愿意发出怪声吗?”“我们能怎样帮助你呢?”……唤起了所有人的善意,让全校师生理解了科恩,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最后全体师生站了起来,用掌声接纳了他。正是校长的鼓励和信任让科恩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教师。

科恩长大以后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做一名教师,虽然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学位,可以当教师的机会却很难得,他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学校。我们看到了他一次次被拒绝后的伤心和无助,可是依然坚持着……终于,有一个校长被他的教学理念所打动,他用自己的乐观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给孩子们知识和原则,最后他获得了学校的教师奖。

这部影片让我感动,感动科恩的乐观和自信,他总是保持着笑容;感动科恩的努力和坚持。他正是凭借着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追求梦想的执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8

在这一次暑假,我观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叫我第一名》。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布拉德科恩得主人公从小就患上了妥瑞氏症,患这种病无法控制自身的表情,时不时会抽搐,经常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他长大后决心要做一名老师,他连续在一个有一个学校面试,终于,他得到了一个学校的认可。后来,他获得了最佳教师奖。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那种努力追求、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打动了。有时,做一件事情,我要是受到多次挫折,我就放弃了,但是布拉德科恩却没有,他坚持了下去。

要拿我和作者比,我又没患什么大病怪病的,身体健康多了,我和作者,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应该向作者好好学习,像布拉德科恩一样坚持下去!在这之前,我做事情只要这件是很难,就放弃了。在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练字。有一次,“该写字去了!起床了!”老妈把我从床上拉下来,我无精打采的走向餐厅,然后只喝了一点牛奶,就走了。在那里,我一只手无力地托着下巴,另只一手写字,我这时在想:以后坚决不来了!那天,妈妈见我不开心,让我看了《叫我第一名》,我看了以后,决定坚持下去。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会觉得《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真棒,它让我学会了努力追求,他让我走向了成功之路。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9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为《叫我第一名》,给我感触颇深。这部电影改编的是真实故事。影片讲述了一位患有妥瑞式症的男童布莱德,从小受到歧视,被学校老师与同学视为怪人。但在其母亲的努力之下,才给这样的怪毛病一个正确的认识,源于一项目前无可医治的疾病。

他凭借着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追求梦想的执着,如愿成为人们眼里妥瑞症不可能从事的职业教师,他用心用情投入到他热爱的事业中,以其优异的表现,最后取得了最佳教师奖项。

布莱德的成功大部分取决于他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追求梦想的执着,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一生的梦想,一次又一次的向困难进攻,但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败,他参加面试,但是由于他自身的疾病,面试官都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尽管他的背景资料有多好,但等待他的也只是不好的结果。但他没有灰心,他几乎面试了城市中的所有学校但都被拒绝了。最终,第二十六个学校录取了他,他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教师,

布莱德的成功,不光取决于他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执着,也与他妈妈的鼓励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没有妈妈的开导,估计布莱德也没有此刻的成就。

所以,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自信心,或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还取决于自己背后的强大的支撑我们的强大的后盾!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10

要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前进。

——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部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布莱德追逐梦想奋斗史。布莱德6岁时,不幸患了妥瑞综合症,这种疾病让他饱受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以及他人的歧视,许多人都把他当作异类。但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在母亲的支持、校长的帮助下,乐观面对生活,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老师。

看完电影,我不由的惊叹!是什么让布莱德取得成功?是上天的眷顾吗?不是;是他的运气好吗?不是。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他没有被困难打败,没有因为妥瑞综合症而服输。

影片中有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布莱德说:妥瑞综合症是我最好的老师。是啊,妥瑞症虽然使他饱变歧视和嘲讽,但同时也磨炼了布莱德意志和勇气,让他拥有最后的成功和喜悦!

布莱德十分真诚、坦然,从不逃避。每当他去应聘时,都会说出自己的病症;当他教学时,也会先给孩子们说明自己的病症,并让孩子们随意提问;当他参加学生的葬礼时,他怕影响仪式的进行,迟迟没有进入礼堂……他所做的这一切,无不体现出他的坦然和真诚。

影片的结尾,布莱德实现了梦想,收获了爱情,并获取了他人的认可。布英德奋斗与成功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前行,没有什么不可能!

Ⅱ 电影《摇滚校园》观后感

摇滚校园》的一点点感悟

1.教育
美国的教育一向是以自由开发为基本特征,它们要求的是个性的发展,于是任何一部校园题材的影片中都有一个变态式的传统教育学校,一个勇于改革的老师和一群才华横溢但被学校和家庭压制的学生.从早期的修女也疯狂2中的唱诗班,到死亡诗社中的诗作小组以及这部摇滚学园追求的都对自身的解放。然而,摇滚学园与其它不同的是这群孩子真的只是孩子,他们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是听从老师家长的训教,不像以往那些影片中的孩子那样叛逆有个性,大多数都很安静,不爱说话。例如Lawrence尽管钢琴弹的很好却认为自己不够COOL;Tomika觉得自己太胖所以非常自卑,险些失去了唱歌的机会而去做Equipment Job;Zack尽管是乐队的第一吉他手在展示自己的歌时仍然表现得很不自信。Dewey老师因此就有了机会来现实他长期未能实现的梦想。尽管这些孩子是被利用的,但最后他们终于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得到家长的认可。或者说,恐怕最后的喝彩并不是给Dewey 的,而是给孩子们的。而那些并不擅长音乐的孩子却也从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负责服装设计的Billy,电脑灯光的Gordon,以及非常喜欢扮演重要角色的班长Summer (Dewey给她安排了乐队经理的位置)。在最后的家长会上,Dewey也忍不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他为这些孩子的才华个性感到骄傲,当然,这些都是在他正确的引导下才得以展现。不难看出来的另外一点就是一个人必须学会自荐,不能总坐在那里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在影片中,有几个明显的例子传达了此观点:Dewey对Tomika说的:“I can't let you be a singer if you can't sing 如果你不能唱出来我就不能让你充当唱歌的角色。”从未打过鼓的Freddy主动要求当鼓手;Billy提出不要做保安而要做服装设计,以及Summer总是非常自负,无处不展现自己的重要性。从这点看来,东方的自谦信条是绝对行不通的。这一切都显示美国教育的特点。而这些方法在东方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孩子无时不刻地在被扼杀创造力与个性,也许中国的教育体制比任何一部美国中变态式的传统学校都要变态。中国的孩子都被引上相同的发展道路。

2.工作
但是深入一想,美国的这种教育方法真的就好吗?前面看到Dewey在一个个木板式的孩子面前摇头晃脑地进行他的Rocking,有谁不会觉得有趣,可是最后这一群认真的孩子到站在舞台上整个都变了形,除了吃惊之外,难道不会觉得有些遗憾吗?他们还是往日里那些安静思文的孩子吗?本人并不赞同家长和学校用模具把学生都塑成一个样子,但是如果该学校里的学生都按Dewey教育的那种方式去发展,他们真的会有美好的前途吗?
现实中像Dewey这样热爱摇滚的人常常不能得志,分为两类:像Ned那样去找一份教师的正经工作,找一个女朋友过着正经的日子,尽管怀念但也不得不放弃,或像Dewey一样整日无所事事,做着摇滚的梦想,屡次尝试组建乐队屡次失败,大多数人毕竟不能靠摇滚来吃饭,成名的人只占少数,而那些不能出名的就出不了唱片开不了演唱会,从而无法解决生计问题。肚子都填不饱,又怎么有空去摇滚呢?Dewey开始是赖着Ned生活的,后来无奈Ned的女朋友太挑剔又苛薄只得冒名去作代课老师,在学校每天都混着日子过:给学生放假自己坐着发呆,不试图去与学生交流。试想,如果这群学生没有音乐天份或者他没有发现他们的天份,也许这段代课时间就会这样像流水一样过去,学生真的是被WASTED。
那么现在不说如果,就像电影那样发展,Dewey发现了学生们的天赋,为现实自己抱负的同时让他们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但这只是一次假期不是吗?Dewey作为一个好老师所做到的仅仅是给了这群学生一个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经历,而不是将他们引向摇滚的道路,想想以后他们中还有谁会走这条道路?他们能每个人都去做歌手唱摇滚吗?Dewey对于自己这方面的失败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弥补方法:开一所自己的摇滚学校。但是这并不是每个孩子可以选择的。在高兴地玩了一番之后,表现了自己一番之后,他们会回到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去,学应该学的,做应该做的。大多数人将来的情景将是工薪阶层,做一份人人都能做的工作,只是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会想起自己曾经加入过摇滚乐队,或是拿起乐器轻弹几下。尽管对于有些人听起来很悲哀,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那不是一种悲哀而是正常的人生。

3.摇滚究竟是什么
任何人都可以从他的疯狂痴迷的状态中看出Dewey真的热爱摇滚,同时他也把摇滚的真谛传达给大家:Stick to the Man.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恨,抒发自己的希望与渴求。

*********************************
对于摇滚,你还有多少热情,多少期待。一直热爱着摇滚,过去现在未来。今天看了一部老电影,是JACK BLACK的《摇滚学校》。在影片中,一个对摇滚无比热爱的吉他手意外成为一群孩子的代课老师。就此开始了摇滚的振兴。剧情无非于此,开始我还以为是一部夸张的喜剧片。看到后来,也让我振奋了一下。一直相信摇滚是最能打动人的音乐。一群活在规矩管制之下的孩子们,已经对生活麻木,似乎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拿到几个A,如何取得好成绩。但每个人内心都是叛逆的,没有人天生愿意服从管制。每个人都渴望摇滚。直到杜威"费恩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摇滚近乎狂热的热情打动了孩子们,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想跟着他们一起呐喊,唱出对世界的不满。为什么我们要听从别人摆布,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要做不想做的事情,少管我,少管我,少管我! 谁知道摇滚精神是什么?追女孩?醉酒?不,是对抗。如果想摇滚,就必须有打破规矩的勇气。还记得摇滚学校里那个小吉他手写的歌“我们的成绩是全校最好,但我们对世界却一无所知。牢记你的谎言并不困难,我感觉仿佛被催眠。如果你想做老师的宠物,劝你最好打消这念头,摇滚才是真理!摇滚才有意义。”摇滚就是这样迷人,一直这样迷人。因此,才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摇滚,献出自己的青春。也许有一天,我们累了,会慢慢冷下来,但摇滚精神是不会熄灭的。让我们记住,“摇滚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出风头。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业,我们是有使命的。一场出色的表演,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也许胖杜威赋予摇滚的使命有些艰巨。但只要相信摇滚的人,都要相信,摇滚精神。不是摆姿势,不是糟践自己。而是抗争,告诉世界,你活着。告诉世界,我摇滚,所以我存在。

*****************************************

当看到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以一种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沉醉于摇滚乐时,恐怕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俊不尽,尤其在影片开头他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方式,绝对令人发笑。没错,这是一部喜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摇滚电影,只不过以并不太正统的方式表现着一种摇滚精神和对它的那份执着热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一样,演员杰克布莱克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热的摇滚乐迷,他也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他去年(好像是)还拍过摇滚电影《顽强的D》。正是因为这种源自真实生活中对摇滚的那份热爱,杰克布莱克才能够恰如其分的演绎出杜威的那份热情和痴迷。

为数不多的成功摇滚乐队,是建立在大量地下乐队奋斗的基础上面的,而正是那些狂热的乐迷们组成了那些众多的地下乐队,他们渴望成功、追逐梦想。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实上他并不成功,或许他并不具备足够的才华而且他离自己的梦想遥远甚至有可能越来越远,但是摇滚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当他的室友最终选择务实而远离摇滚乐时,他似乎仍然象个孤独的斗士,独自追赶梦想。你可以笑他执迷不悟,但这就是真正把摇滚当作生命的人的精神。

最后代表着美国中产阶级的家长们跟着rock fans一起大叫school of rock的时候,我振奋了一下,感动了,我看着舞台上风光无限才华横溢的孩子们,有种很强烈的想要流泪的冲动。摇滚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蛊惑力,让我们为此疯狂为此着迷。我不会成为像杜威费恩这样终其一生追求摇滚的人,但摇滚在心中却同样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摇滚从来就不只是一种音乐,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它覆盖的可能很多很多,并不仅局限于音乐的形式。影片中的杜威教会了孩子们对老大 ---“the man”说NO,学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坚持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才是摇滚乐带给保守模式束缚下的孩子的真正改变,这也是杰克布莱克作为一名真正摇滚乐迷用表演赋予了这样一部喜剧电影不一般的东西。

我喜欢的是60、70、80年代的摇滚,正是杜威所喜欢的如“the door”、“Pink Floyd”、“Led Zeppelin”、“Black Sabbath”、“Kiss”、“AC\DC”…… 在影片里你能随处听到Kiss、AC\DC的音乐。当看到杰克布莱克这个迷人的小胖子拼尽全力唱着AC\DC的《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时,被撼动得无以复加,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you wanna rock ’n’ roll。虽然我只是停留在那个年代的摇滚世界,但那个远离的世界带给我的影响却是弥衡久远的。这个充满激情的电影能让灵魂中的某些东西复苏,我很是感谢同是乐迷的电影人们。

所以,能在看电影的同时听摇滚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

颠覆传统的励志电影,不同于以往的儿童电影,更与老牌的麻辣教师有别,主人公的精神穿插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做自己的主人,对抗周围的“老大”的势力,我们要活的自主,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完成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
杜威·芬,一个失落的对音乐对摇滚执着的人,但是由于被队友抛弃,失业在家无法再参加舞台表演,所以一直失业在家。舍友曾经同样是一名摇滚发烧友,但是受了自己女友所谓现实的“教导”后,认为参加摇滚乐队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放弃了,成为一名现实主义者,想成为一名教师,致使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著名小学来聘请自己的时候,被正失业在家的杜威冒充自己去应聘上一名教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杜威发现孩子们在上音乐课,很多孩子对表演和演奏和有天赋,所以就和自己的摇滚联系起来,让他们组成一个摇滚乐队,去参加一个本应该是大人们参加的摇滚比赛,给他们制定出了一个学习表,使他们几个星期一直沉浸在摇滚的海洋里,在一次家长会的时候,被舍友女友举报揭露,此时正值最后的表演比赛的前一天。孩子们想这个假冒的老师并不是一个可恶之人,也正是这个老师告诉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天赋,最后他们还是集体去和杜威参加了表演,这个班的家长都到校长室讨个说法,却发现孩子都已经不见了,所以家长们和校长来到了表演的地方当家长们看见台上自己孩子的表演,都惊讶不已,没有想到他们眼皮下的小东西竟然可以变得如此之令人惊讶,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杜威不能当老师了,但是摇滚校园乐队正式成立了,他有了自己的乐队,一起创作,并且成立了一个类似于兴趣特长班的地方,而里面的老师正是杜威和他的孩子们。
本片的一个亮点就是女配角,我非常喜欢的就是剧中女校长和乐队的小经纪人。他们的本色表演,给这部电影带来了一些掌声。
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带给我较大的震动,因为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更多是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这几天在看一个我弟(10岁)暑假的作业,一篇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我从我的角度看到的是现代教育的一些观察点。我看这个电影,怀着一种“不可能”的思想和看法来看,因为在现阶段的小学或者说是现阶段的学校来说,都不可能存在摇滚,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孩子们每天只能面对的是很功利的东西,好好学习,赢得小红花,小星星,小旗子,我们谁又敢说我们曾经没有为使光荣榜中自己那一栏的光荣标志更加多一点呢,只怕是希望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但是在杜威的课上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儿时不曾想过的一片大好的景象,可以“不务正业 ”,可以瞎胡闹,可以爆粗口,让我们玩转音乐,enjoy摇滚,深深体会摇滚的精神—勇于正视恶势力,强实力,不要使自己被迫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任务,要敢于对他们说出自己的心中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感受,知道我们的思想,我们愿意干什么,厌恶干什么。只有真正的自信了,才能通过摇滚爆破出自己的感情。也正是看了这部影片,才让我有机会思考这个问题,考虑到我们的未来,如何变得更加自信,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不和谐景象是这种应试化的教育所造成的,我想那么孩子们的父母就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多看看自己身后所处社会的一些元素,即便是老师教的能让他们完成学业,但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不可而知,难道非要等到一个懵懂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处处碰壁的时候才思考尝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吗?
最后想呼吁:Let’s rock! We will roc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