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本萨夫的演艺经历
1933年4月,山本萨夫通过了松竹蒲田摄影所的副导演考试,随后在成濑巳喜男执导的电影《双眸》中担任第三副导演进入电影圈。
1937年,山本萨夫被松竹影业公司提升为导演,执导了处女作《女儿》,受到关注。
1938年,执导了由高田稔和原节子主演的剧情片《田园交响曲》。
1943年,山本萨夫应政府的邀请,以“铁的增产”为主题,执导了所谓的“斗志电影”《热风》;随后,被征召入伍,到中国随军拍摄纪录片。
日本投降后于1946年6月回国,到东宝公司担任导演。1947年,与龟井文夫、今井正合作,拍摄了剧情片《战争与和平》,揭露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948年,东宝制片厂大罢工遭到镇压后,积极参与斗争的山本萨夫被勒令退出东宝公司。
1952年3月14日,编导了由河原崎长十郎、中村翫右卫门主演的古装动作片《箱根风云录》;12月15日,执导的由加藤嘉和木村功主演的剧情片《真空地带》上映,影片描写了军营里鲜为人知的内部情况,被日本影评界誉为批判军国主义的佳作。影片入选日本名片200部。
1954年,山本萨夫执导了表现日本工人阶级斗争历史的影片《没有太阳的街》。
1955年初,山本萨夫创建了山本独立制片公司,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独立制片运动的旗手之一;11月15日,执导的由东野英治郎、东山千荣子主演的喜剧电影《浮草日记》上映。
1959年,拍摄了由左幸子、三国连太郎、西村晃主演的剧情片《板车之歌》,影片根据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自明治后叶至昭和战争结束以后,将近半个世纪之间一直忍受苦难和顺从的女人的一生。该片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作品奖第四名。
1961年,山本萨夫根据1949年发生的真实事件拍摄了剧情片《松川事件》。
1962年,所谓“消除赤色分子”的命令失去时效,山本萨夫得以进入大映公司拍片。
1963年10月,山本萨夫为首的日本电影代表团访问中国。
1965年,执导了由奈良冈朋子、吉行和子主演的剧情片《证人的椅子》,影片入选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作品奖。
1966年,执导了由田宫二郎、东野英治郎主演的揭露医学界内部派系斗争的剧情片《白色巨塔》。
1970—1973年,连续拍摄了三部总结侵华战争历史的剧情片《战争与人》,影片通过亲身参与过侵略中国的五代一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完成了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史。山本萨夫因此荣膺每日电影奖最佳导演。
1974年,根据山崎丰子的同名长篇小说拍摄了电影《华丽家族》,影片以20世纪70年代金融重组时代的动荡为背景,揭露了金融界的丑恶内幕。
1975年,山本萨夫根据轰动日本政经两界的真实事件“九头龙川水库贪污受贿案”拍摄了电影《金环蚀》,揭露官商勾结行贿受贿。
1976年,执导了反映飞机买卖中贪污受贿行为的影片《不毛之地》,该片在洛克希德事件之前已写好剧本,事件揭露出来的时候,影片正好上映,引起轰动。
1977年,拍摄了由三国连太郎和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剧情片《皇帝不在的八月》。
1979年,执导了揭露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的影片《啊,野麦岭》,影片获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作品奖第九名,山本萨夫也因该片获得了第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
1981年,拍摄了由乙羽信子和奥田瑛二主演的剧情片《阿西们的街》。
1982年,执导了《啊,野麦岭》的续集《啊,野麦岭·新绿篇》。
1983年8月11日,山本萨夫因胰腺癌去世,享年73岁。
❷ 能介绍一下《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吗
姜文1994年执导《阳光灿烂的日子》后,又回到幕前工作。不过他并未放弃当导演,他早就看中了一篇名为《生存》的短篇小说,并且亲自动手编剧,创作了这部《鬼子来了》
剧情:
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花屋小三郎……
电影其他信息可以参考:
http://www.allmov.com/movie/10722/main.html
影片评论:《鬼子来了》的黑白岁月:
http://www.allmov.com/movie/10722/review,13568.html
希望你喜欢:)
❸ 值得一看的日本二战电影二十七部点评
日本二战电影,是一部历史与情感交织的艺术画卷,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其中的光影世界。以下是我精心挑选的二十七部经典之作,每部都以独特的视角,揭示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 《原爆之子》(1952) - 5/5 - 纪录片般的震撼,直面广岛原爆的恐怖,真实记录历史的痛。
- 《太平洋之鹫》(1953) - 4/5 - 海军将领的命运沉浮,反思战争的代价与抉择。
- 《二十四只眼睛》(1954) - 5/5 - 反战主题下的师生情深,触及心灵的柔软与坚韧。
- 《人间的条件》(1959-1961) - 5/5 - 长篇史诗般的反战画卷,揭示人性在战争中的黑暗面。
- 《太平洋之岚》(1960) - 4/5 - 中途岛战役的深刻剖析,战争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接下来的电影,以反战与小人物命运的交织,呈现出战争的冷酷与温暖:
- 《啊!特别攻击队》(1960) - 3/5 - 小人物的牺牲与抗争,反战精神的微弱光亮。
- 《啊!零战》(1965) - 3/5 - 零战飞行员的悲壮故事,战争下的个人命运悲剧。
- 《赤色天使》(1966) - 5/5 - 战地情色与反战交织,护士的奉献与牺牲。
- 《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 - 4/5 - 昭和动荡时期的缩影,历史的动荡与人心的剧变。
这些作品中,不仅有海军名将的风采,还有对军国主义与战争反思的深入探讨:
- 《山本五十六》(1968) - 展现海军将领的复杂形象,战争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 《啊!海军》 - 军国主义的崛起与右翼批判,历史的沉重反思。
- 《军阀》 - 昭和动荡的缩影,自欺与自毁的警示。
继续深入,我们看到了战争史诗中的鲜为人知,以及瞎指挥与末日情绪的碰撞:
- 《战争与人》 - 深入挖掘历史事件,战争对人性的深刻影响。
- 《血战冲绳岛》 - 指挥失误与绝望情绪的交织,战争的残酷无情。
- 《决战航空队》 - 特攻作战的历史回响,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抉择。
从二·二六兵变到全面侵华的影响,每部电影都以独特的方式讲述历史:
- 《动乱》 - 二·二六兵变的混乱与侵略的连锁反应。
- 《联合舰队》 - 沉船与反思,历史的荣誉与哀歌交织。
- 《大日本帝国》 - 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对美化战争的质疑。
技术与人性的碰撞在:
- 《激情燃烧的零式战机》 - 飞行员的英勇与技术的反思,战争的双重面相。
- 《落阳》 - 军国主义的挽歌,英雄的落幕与历史的沉思。
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也在部分电影中得以展现:
- 《间谍佐尔格》 - 间谍悲剧与牺牲的意义,战争中的道德抉择。
- 《赤月》 - 战争与爱情的交织,情色元素下的深刻探讨。
每部电影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它们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更揭示了我们在历史洪流中的位置。让我们在光影之间,感受战争的冷酷与人性的温暖,寻找那些被历史铭记的故事。
❹ 二战电影。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情感篇
钢琴战曲The Pianist (2002)
起义Uprising (2001)
诺曼底大风暴Ike: Countdown to D-Day (2004)
直入虎穴Straight Into Darkness (2005)
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 (1969)
父辈的旗帜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冲出封锁线冲出封锁 Sti mahi tis Kritis (1970)
雄鹰飘落/猛鹰突击兵团 The Eagle Has Landed (1976)
冷眼杀机
和平的代价Price for Peace(2002)
山本五十六Admiral of the Grand Fleet: Isoroku Yamamoto (1968)
苏杰斯卡战役Sutjeska (1973)
欧洲机动战线"Guerra è finita, La"(20020
远东战争(上)HORROR IN THE EAST
远东战争(下)HORROR IN THE EAST(年代不详)
硫黄岛的来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
巴鲁特攻防线Nimed marmortahvlil (2002)注:一战电影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灭亡篇
希特勒的男孩Napola (2004)
悲情火绒草/小白花海盗帮/雪绒花海盗 Edelweißpiraten (2004)
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79)注:一战电影
墨索里尼的末日Mussolini: Ultimo atto (1974)
魔王降世
大君王
第二战线
战略大作战
当年三巨头
伟大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东京审判
二战烽火线(上)
二战烽火线(下)
烽火惊情
烽火惊情-2
满洲帝国崩溃
敢死突击队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陆战篇
碉堡
百战雄狮
绑架丘吉尔
沙漠之鼠
Z字特攻队
巴坦战役
1942东部战线
巴顿将军
桂河大桥
红一纵队
虎虎虎
铁路敢死队
大敌当前/兵临城下
红色警戒
虎口脱险
燃烧战场
坦克大决战
紫日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空战篇
空战英豪
壮志凌云
盟军作战
铁翼豪情
伦敦上空的鹰
空战部队
空袭德累斯顿
空袭德累斯顿2
浴血火海
晴空血战史
飞行之翼与祈祷者
反攻班丹岛
空降兵
歼灭任务
黑色轰炸机
飞狮战机
隐形轰炸机
不列颠之战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抗日篇
(脑残的碟商有问题,这一篇明明宣扬JG主义,美其名曰抗日……)
大日本帝国
青岛要塞大爆炸
八甲田山
欢迎来到战争天堂
海军进行曲
二零三高地
特别攻击队
联合舰队
男人们的大和
阿江田岛
上海陆战队
决战航空队
太平洋之战
战争与人之一
战争与人之二
战争与人之三
山本五十六
野火
夏威夷大海战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红军篇
活下来
敖德萨的功勋
空降兵
热雪
攻克柏林(上)
攻克柏林(下)
深入敌后的奔驰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上)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下)
易北河两岸
山中防哨
山地大战
特殊使命小分队
智截战俘营
莫斯科保卫战(上)
莫斯科保卫战(下)
侦查员的功勋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经典篇
风语者
雷霆战将
杀戮时刻
辛德勒名单
珍珠港
拯救大兵瑞恩
大不列颠之战
大偷袭
沙漠之狐隆美尔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之岚
北非沙漠行动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海战篇
海狼好U-429
猎杀U571-2
全速返航
潜艇秘航大作战
南太平洋大捷
U-571风暴
海底喋血战
头号劲敌
中途岛之战
海军与悍妇
复活岛
海狼
魔女潜艇
蛙人海底战
太平洋战争
紧急下潜
珍珠港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胜利篇
遥远的桥
百战荣归
冲出封锁线
胜利大逃亡
反攻缅甸
突击魔鬼岭
最后的突击
从海底出击(上)
从海底出击(下)
星星特攻队
拂晓出击
黑色轰炸机
战场
解放战争(1-4)俄罗斯电视连续剧
他们为祖国而战
猛鹰雄风
二战经典巨作系列-残酷篇
大屠杀
大屠杀2
大屠杀3
太阳之血
无名高地战役
血战之突击敢死队
731杀人工厂
72K秘密武器
最漫长的一天
全金属外壳
诺曼底大风暴
实尾岛
偷袭珍珠港
烽火猎焰
太阳帝国
麦克阿瑟
67天
光荣岁月
最后的哨兵苏
杰斯卡战役
❺ 近年来,日本都拍摄过哪些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
日本电影中,关于战争题材的佳作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画和真人故事,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作品:
《起风了》:宫崎骏的告别之作,通过描绘主角堀越二郎设计零式战斗机的历程,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个人对战争后果的反思。
《在这世界的角落》:一部以动画形式展现战争残酷的平民视角,揭示了战争的双重伤害,强调战争没有赢家的主题。
《广岛》:通过原子弹轰炸事件,展示了战争的毁灭性,以及战争对无辜人群的无情冲击。
《林斤四半鬼子》:以直接的自白,通过导演松井稔的亲身经历,呈现了日本兵的罪行,带有强烈的反思和赎罪意味。
《战争与人》:这部影片突破了传统,直面日本兵在战争中的罪行,以直观的方式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导演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
这些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向观众揭示了战争的多面性,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❻ 日本拍过哪些著名的关于二战的电影
最近有个男人们的大和
{京}彩人生
前路由我创,前程满希望,白云蓝天,斗志飞扬!
搜索
最新日志
历史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还能多送她这一度的温暖
下辈子....
最浪漫的故事
我买卖毛片的经历......
对于幸福,其实也只需要不到17厘米和4摄氏度就够了
日本最新战争电影推荐-《男人们的大和》
[推荐]看完后没有一个女人不感动
女孩问,男孩答
介绍一些凄凉的音乐!很感人的那种!
最新评论
奶油刺猬:抛开对日本人的仇视,...
访问统计: 273
<< [推荐]看完后没有一个女人不感动 | 首 页 | 对于幸福,其实也只需要不到17厘米和4摄氏度就够了 >>
日本最新战争电影推荐-《男人们的大和》
如果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说,《男人们的大和》影片规模宏大,场景感人,不愧为一部力作。放映时,放映厅内静悄悄,只听见低低的啜泣声。放映结束后,不少观众离座时脸上仍挂着泪痕,而外面的走廊早已站满了等待下一场放映的观众。
剧情中有几幕镜头特别得到了观众的共鸣,大和号最后一次出征前,大和号的船员们被允许在出击前上岸,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上岸了:母亲仍强忍眼泪让儿子赶快吃自己做的牡丹饼;几位士兵拍照留念,并嘱咐照相馆的主人一定把照片送到各自家中;小艇上的士兵看到了岸上的妻子,发出了忘情的叫喊。
电影的最精采之处是大和号被命令到冲绳执行特攻任务。当时大和号既无飞机护航,也无返程燃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神风突击队式的特攻作战。当时船上的船员也为是否值得出击发生了冲突,但是最后都统一“为了国家和天皇”应该牺牲的旗帜下,船员们开始了死的准备,一名船员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妈妈”的呼喊,令全体船员为之动容。两天后,大和号遭到美军大批飞机攻击,开始了最后的战斗……战争场面宏大。
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大和,不仅是日本海军的象征,而且是所有日本人憧憬的对象和骄傲。评论家阿川弘之指出:“建造大和的技术转移到造船领域、光学领域、新兴的索尼和本田技研等企业的研究所,给战败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我们不了解战争的年轻一代,看了这部电影,也会感觉到死者发出的呼喊。新时代的21世纪的年轻男女,恢复日本人固有的美德,用正确的方式保持和继承传统的优秀技术,将日本再次建设成为值得自豪的国家,是对战殁将士的最好纪念。”
日本网络上有评论说:“他们只是想保卫自己的爱人、家人、朋友和祖国。”甚至有日本人据《大和号》的剧情认为,“日本在战争中也死人了,为何中国老揪住日本不放。”从这些言词来看,似乎《男人们的大和》在日本国民中起到的作用并非如导演所说“追求和平”,而是更多地颂扬了皇军忠君爱国的精神。
❼ 一部二战电影,讲述日本留学生在美国当兵,后来打回日本!
日本电影《望乡》就是反映二战期间日本安慰妇的电影。《山本五十六》二战时的《将军。参谋。士兵》,到战后的《啊,海军》、《战争与人》等。其中少数对二战进行反思并认错,大多都是有右翼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