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小学生励志教育微电影观后感
扩展阅读
黄金宝藏电影完整版下载 2025-08-16 23:19:02
泰国电影起跑线主题曲 2025-08-16 23:17:13

小学生励志教育微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5-10 13:15:30

❶ 小学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

小学生电影观后感1
星期三我们看了《暖春》这个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小花是个善良、孝顺、懂事、知足的小女孩。同时也是了孤儿,是爷爷救了她并收养她教育她。小花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爷爷对她好,她就爷爷更好。小花也是个懂得宽容谅解他人的人,婶娘对她很凶,曾多次赶她走。她却一心一意为婶娘着想。感动了许多人。小花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付出,而总把自己想在最后一位。
比起小花我们就幸福多了。小花的鞋是爷爷用他所有是积蓄买来的,她舍不得穿。而我们一年四季不知道有多少双鞋。小花七岁才穿一次新衣服,我们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小花又要上学又要帮家里干活。我们不干活,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和玩耍。而且小花家境贫穷,我们现在的生活家家户户都很富裕。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大声喊出:”我是幸福的。“人应该学会满足,这样幸福才能庇护你。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振奋精神勇敢地区面对前进路上的挫折、困难。因为只有在风雨过后,你才能更深刻地体味幸福和满足。
人不应该带着憎恨活着,这样只能让我们带着沉重的精神痛苦万分。因此我们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化解那些伤害你的人。在爱的道路上前行;在享受无尽的快乐的同时,真正理解情义的可能。我们要向小花学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孝顺的心、懂事的心、满足的心和宽容美德。关心、孝顺那些对你好的人,对现在的一切满足、不挑剔,宽容、谅解那些伤害你的人。

❷ 《夺冠》小学生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电影《夺冠》观后感:
女排姑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吸引了无数国人和世界球迷的眼光,网民们直呼“女排精神,振兴中华,激励中华儿女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女排的胜利不是偶然,是什么支撑女排笑到最后,是一种不畏惧、不服输、百折不挠的中国精神,尤其在最困难的时刻,表现的最顽强,女排的精气神值得国人好好反思和总结。
要学习她们百折不挠的坚定。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一路走来虽然摇摇晃晃,但她们依旧眼中坚定,摔倒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擦擦脸上的汗水继续大步向前,这就是她们的信仰。共产党人最讲坚定,讲信仰,要讲党性、讲政治、讲纪律,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牢记党员身份,在党言党,才能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和应有的敏感度,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学习她们扎实精湛的功底。任何一个人,做工作、干事业都需要精湛的职业技能,这是取胜的基本保证。缺少精湛的技能,再多的精神鼓励也不可出现奇迹。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不畏强手,挑战自我,产生自信。这种职业操守需要日常的付出,要吃得了苦,吃得了亏,把基本功练扎实,关键时就管用。比赛绝对不能想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个热馒头,没有平日的基本功是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共产党人要学习她们兢兢业业工作,认真细致处理好每一件事,追求严谨,最求过硬基本功,真正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学习她们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姑娘们能排除一切困难最终登上荣耀顶峰,这是团结的力量。场上她们时刻相互提醒补位,真正做到扭成一股绳,产生让对手畏惧的强大合理。这种团结是真正的团结,是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团结,是为荣誉而战、国家而战的伟大团结。没有团结就没有今天的女排成绩,赛后当问道女排姑娘如何逆境中取胜时,她们说的最多也是团结。其实一个团队取得骄人战绩时一定是这个团队作风正,能团结才能战斗,一盘散沙,不注重相互补位、互相保护怎能挑战强大对手。当下,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国人最需要这种民族大团结,团结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团结就是力量,中华儿女要以此发扬女排的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

❸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

最新电影《中国合伙人》正在热映中,《中国合伙人》电影的背景是在大时代即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人物是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三个年轻人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青春励志故事。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个年轻的人的分别为邓超、黄晓明、佟大为。一个香港导演与三个内地实力演员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通过电影《中国合伙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而三个实力演员又因一个女人而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后宫大戏《甄嬛传》中熹贵妃的扮演者孙俪。有人曾这样总结过,她虽然没有现身影片任何画面,却是《中国合伙人》背后的女人。黄晓明+孙俪=新上海滩,佟大为+孙俪=玉观音, 邓超+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霸气的女人。而这个不仅霸气而又成功的女人后的男人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将更上一层楼。

电影《中国合伙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典型的人物:土鳖、海龟、愤青。这样三个人物身上有着他们特有的人物性格与特质,而即使是不一样的人物,但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梦想,都会有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也会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而我们拥有为梦想而执着而奋斗而坚持的勇气和动力都一样。

小编也特别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寻梦想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否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共鸣的地方,是否也会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还没有观后电影《中国合伙人》,那你可以通过大家对《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先感受一个电影《中国合伙人》带给大家的触动与思考。——其他励志故事、名言、感悟在“918励志网”上看

❹ 小学生励志微电影(雨蒙蒙)观后感200字

我要把所有的青涩的情感都收敛起来,将过往种种纯真的思想成熟起来,顶着巨大的压力,要将压力变成动力!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车孑晃晃悠悠,在不断晃动中,产生了灵感!

❺ 励志电影观后感100字

最新电影《中国合伙人》正在热映中,《中国合伙人》电影的背景是在大时代即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人物是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三个年轻人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青春励志故事。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个年轻的人的分别为邓超、黄晓明、佟大为。一个香港导演与三个内地实力演员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通过电影《中国合伙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而三个实力演员又因一个女人而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后宫大戏《甄嬛传》中熹贵妃的扮演者孙俪。有人曾这样总结过,她虽然没有现身影片任何画面,却是《中国合伙人》背后的女人。黄晓明+孙俪=新上海滩,佟大为+孙俪=玉观音, 邓超+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霸气的女人。而这个不仅霸气而又成功的女人后的男人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将更上一层楼。

电影《中国合伙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典型的人物:土鳖、海龟、愤青。这样三个人物身上有着他们特有的人物性格与特质,而即使是不一样的人物,但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梦想,都会有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也会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而我们拥有为梦想而执着而奋斗而坚持的勇气和动力都一样。

小编也特别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寻梦想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否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共鸣的地方,是否也会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还没有观后电影《中国合伙人》,那你可以通过大家对《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先感受一个电影《中国合伙人》带给大家的触动与思考。

❻ 少儿励志电影少年英雄杨靖宇观后感

杨靖宇是爱国革命家,他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杨靖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战斗之中。1927年4月豫南农民起义,杨靖宇被调到河南省委工作,其间曾在洛阳、开封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又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冬天,由于汉奸告密,日本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将军,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敌人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腹中竟有棉花、树皮、草根等物,原来将军在断粮后的一个多星期,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渴了就以地上的积雪当水喝。听说当时日军惊得目瞪口呆,然而他们又对将军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禁全体脱下军帽向将军告别。
杨靖宇将军生前恪守党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杨靖宇将军一生勤俭节约,在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就靠树皮、草根等充肌;杨靖宇将军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依然顽强地坚持对敌斗争。在杨靖宇将军的带领下,战士们打了许多胜仗,他的名字令日寇胆寒。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虽然富裕了,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在学习上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将军那样藐视困难,顽强拼搏。
【篇二】
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在晨风中飘扬着,在这土地上洒过多少英雄烈士的鲜血。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胜利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包含着太多太多......一想到杨靖宇,就有一中感情涌出来,是愤怒?是悲伤?是惋惜?还是崇敬?各种歌曲交织在一起,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杨靖宇烈士那感人的情景把我整个心都牵了进去。
1938,日寇为巩固其战略后方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并以伪蒙军替换作站不积极的伪满军。加强对南满的“大讨伐”。一些非党的山林武装经不起艰苦考验纷纷瓦解和叛变,杨靖宇率部突围进人长白山区建立密营。日寇在诱降碰壁后。于1939年大雪封山时又展开封锁和“讨伐”。因敌追踪雪地脚印和炊烟,部队又衣食无着,杨靖宇决定分散突围。最后,他自己带60余人东进。因有一个参谋叛变使行踪暴露,激战后他身边只剩两人,被日寇封杨靖宇锁在伐木场附近的山中。1940年2月18日,两名警卫员下山找粮殉难。日寇从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估计他就在附近的山上,于是加紧封锁各条道路。五天后的下午,杨靖宇只身到路边,碰到几个大柴人,便请他们带买粮食,棉鞋。这几人中有一个是伪满的“排长”,回村告密。讨伐队迅速开到。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2月23日,他孤身下山也被围,战至最后,壮烈就义。日寇根据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五天以上,能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在场的中国护士禁不住流下热泪。
多么可惜呀!——一个年轻的生命。多么顽强啊!——一位勇敢的战士,一位伟大的英雄。我在想,难道他是神仙?在这这么长的时间里只靠草根和棉絮充饥下能坚持下来。不,他是人是要吃饭的人。我想到这泪水从眼睛里夺眶而出。
杨靖宇他本人以草根草根棉絮充饥战至一人的气概在我心头树立不朽的精神丰碑。

❼ 小小心愿国产儿童励志片——观后感

电影《小小心愿》中讲述的是李小媛想给妈妈买轮椅的心愿。

李小媛只有11岁,她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她的爸爸得了重病去死了,妈妈下肢瘫痪不能劳动,家里的担子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有一天,李小媛放学回家看见一位老爷爷坐着轮椅在马路上来去自如,她心想:要是妈妈也有一辆轮椅,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可是,轮椅要450元钱,家里仅靠社会低保金和妈妈做手工活这点钱为生那有钱买轮椅啊。于是,她决定捡易拉罐攒钱,好不容易攒到了450元,她高高兴兴地坐着公共汽车去给妈妈买轮椅,可是到了商场钱丢了,李小媛伤心地哭了,她想给妈妈买轮椅的心愿破灭了。

李小媛的成绩很好,特别是画画,还得过市一等奖。暑假的时候她决定办一个小蜗牛画屋,想尽快挣钱给妈妈买轮椅。小蜗牛画屋一开办,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她白天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画画,下课后捡易拉罐,心里甜滋滋的,可好景不长,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办学资职,政府不让她办学了,李小媛的心愿又一次被破灭了,她伤心、难过,禁不住潸然泪下。但是,李小媛与残疾妈妈相依为命的感人事迹经电视台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家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 完成了李小媛的小小心愿,她的妈妈坐在轮椅里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看了这个故事,让我受益非 。我要向聪明懂事的李小媛学习,学习她孝顺、好学的优良品德;学习她“弱势”不“弱志”,坚强自信的精神;也要向社会的好心人学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丽的人间!

❽ 微电影,励志篇,青春无悔,观后感,作文

《青春无悔》观后感

一个人看完致青春,重新回味了青春的美 好与现实的残酷、爱情的有始无终。我哭 了是因为朱小北和郑微,朱小北敏感真实 ,有极强的自尊心,完全是一种士可杀不 可辱的个性。郑微勇敢热烈,敢爱敢恨, 爱一个人可以爱得无所顾忌甚至有些厚颜 无耻。阮莞只能用可惜来形容,就像郑薇 说的,是全世界最蠢的傻瓜,委屈自己继续 错爱一个曾经犯错而又懦弱的小男人,最后 还因他而枉死真是太不值得了,不过值得 庆幸的是还有那么个人一直默默的真爱过 她那么多年。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青春都 已经一去不回,以前谁都有过那么开心那么 浪漫那么幸福的一段青春,又到后来又那 么悲催那么疯狂那么伤心。看来这些有关 青春的往事,那仅仅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 部分回忆而已!现实生活中应该有两种人, 一种是爱自己胜过爱爱情,另一种爱爱情 胜过爱自己,不管哪一种人只要最后能拿 得起放得下,那都会有个美好的未来,其 实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现在孩子一天天的 长大,我们都一天天的老去,暮然回首才 发现每个人都青春过,在我们青春期出现 的那个他(她)只是一个过客而已,而一 个完美的人生就必须经过这个山岔口,虽 然我们都多走了个弯,其实只有走了这个 弯路,才会让我们逐渐成熟,才让渐渐老 去的我们有个怀念青春的机会。对这个剧 本没有更高的评价,我还是喜欢《我们无 处安放的青春》,这部电视剧看了好多次 以后,才能真正理解李然对爱的抉择,也 渐渐的原谅了李然的背叛和杜晓彬的乘虚 而入,不管蒙蒙和李然有多么相爱,但他 们的爱纯得像空气一样,是容不得被任何 外界的污染,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结局才是 最完美无瑕的。

❾ 看完 旋风女队这部儿童励志电影的观后感怎么写 谢谢大家50到100字急

《旋风女队》主要讲从小有着足球梦的女主人公因为身高不够无法做职业球员后,一心想把足球技术传给下一代,于是她去了农村小学给学生们教足球,成立足球队并赢得最终比赛的故事。
整个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主人公在误解别人意思后坐车回城,孩子们都来追她坐的车,一个个痛哭流涕,女主人公向他们挥手告别……这让我看到了她和孩子们的情谊有多么深厚,她给孩子们带来技术和知识,孩子们当然不肯让她离去。
在前面输了两场比赛后,孩子们更是有了要学好足球的决心。他们练习了几个月,用了各种方法。同时女主人公磨练他们的体质、毅力、自信和决心。他们的球技大涨,令人无法相信。最后,村里出钱给每个人买了球衣、球鞋、球袜,在最后的比赛中,以1:0的成绩赢得了比赛!
这部电影告诉我,团体的事情要团结,要配合,每个人都要坚持不懈,对自己有信心。就像乡村的孩子们,他们原来甚至不知道足球是什么,在经历了那么多困难之后却与专业球队比赛取得胜利。这个道理会让我受益终生!

❿ 励志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不要太多300字就行了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结束的时候,我清晰的记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纪念艾伦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赎》编导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经纪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于AIDS的并发症。生前的他和无数的女人在一起过,也有过子女,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结婚,据说他的欲望强到离开伊藤猛鬼就没法活的地步,我想这也是他过于混乱的的生活才会死于艾滋吧。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强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国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