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征北战》这部经典电影讲的是什么
影片让人感觉很真实,这是因为拍摄时战争才过去没几年,片中有些演员当年就亲自参加过那些战斗,自然不会像现在电影那样凭想当然胡编乱造。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服装,比如乡亲们穿的黑棉袄黑棉裤,现在哪儿还有啊。战士们的军装、国军伤兵俘虏的打扮也都很有时代感。还有,片中部队行军的大场面很有气魄,1952年就能拍出这么大的场面很了不起。影片也有一些可探讨之处。比如高营长这支部队,从影片中战士们对话得知,他们是属于粟裕的华中部队,应该都是江苏兵,但部队里面却有很多山东当地兵,这就跟战士们发牢骚反攻反攻反到山东有矛盾了。不过也没办法,华野是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而成的,不反映一下山东部队也不合适。还有,莱芜战役前,华野已经打了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也就是说,华中野战军部队早已到山东打过仗了,反攻反攻反到山东之类的话也不太符合实际。有些倒是可以虚构的,比如张军长原型是张灵甫,但他最后下命令放毒气突围应该是黄维干的,而拿石头砸破自己头装伤则是杜聿明的事迹。片中老称蒋介石为总统也不合适,蒋是1948年才当上总统的,1947年时只能称主席或委员长。
B. 好看的抗日电影老电影
《地道战》和《地雷战》就很不错
C. 电影《南征北战》,解放军跟谁打仗
和国民党打
《南征北战》以内战时的山东战场上的莱芜战役为原型
是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第二绥区,李仙洲率领的3个军,在莱芜地区交战
最终消灭了3个军
D. 有莱芜战役这个电影吗
没有,地方上的战役很少有拍成电影的
E. 莱芜战役的硝烟背后
莱芜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迫使其暂时采取守势。华东野战军趁此有利时机,于1947年3月上旬,在以淄川为中心的胶济路两侧地区进行了全军大休整。3月8日到12日,华东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在淄川矿区大荒地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上,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作了《关于莱芜战役初步总结》的报告,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总结说:经过了莱芜战役这个大歼灭战,蒋介石南北会师侵占整个山东的狂妄计划变成了一场春梦。我渤海、鲁中、胶东、滨海4个军区完全打成了一片,不仅山东我军的胜利基础因此稳如磐石,影响所及,全国独立民主阵线上的斗士也得到了极大的鼓励。陈毅所述,一语中的,道出了莱芜战役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60年弹指一挥,如今,硝烟散尽,尘埃落定,翻开发黄的历史叶片,细看莱芜战役前后敌我双方的运筹帷幄与纵横捭阖,以及主要将领的悲欢遭际,不禁让人废书而叹,掩卷犹思。 莱芜战役战果红
三天两夜时间,我华东野战军以一当十,歼敌5.5万余人,随之收复县城13座……莱
芜一战,我军面对美械武装的蒋军,以伤亡不足万人的代价,取得了山东会战第一阶段的完胜。1947年2月26日,《大众日报》曾在社论中盛赞此次战役是“运动战歼敌的又一光辉范例”。
然而,胜利来之不易。时任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在《莱芜战役初步总结》中说:“此次莱芜战役,情况变化之多为前所未有。”
原来,就在南线敌人占领临沂,认为我军不战而逃后,我华东野战军正北上伺机歼敌。孰料,北线敌情一变再变,给我军的战略部署和给养供应构成了极大挑战。
1947年2月15日晚,王耀武估计我主力部队北移后,立即命令部队从新泰、莱芜等地全线北缩,眼看我军失去歼敌机会,不料,17日 ,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严令确保新泰、莱芜,我军随即恢复原作战方针。我军部署刚定,19日,王耀武发觉了我军进攻新泰、莱芜的意图,再次向新泰、莱芜守军下达了北撤命令。
粟裕早料到王耀武发觉我军动向后,将拔腿逃跑,因此,事先拟定了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以诱敌深入。其中,南线部队秘密向胶济线运动,同时又派出小股部队在山东西部运河上架桥修路,对兖州蒋军摆出包围之势,声称将进军鲁西南与刘邓大军汇合,使陈诚误认为我军不堪再战,严令李仙洲等确保莱芜、新泰,延迟了军队撤退时间,为我军全歼李仙洲兵团埋下了伏笔。
据介绍,当时的莱芜城并不大,但城墙坚固,且有李仙洲的主力部队据守在内。我军如果强攻,代价极大。为此,粟裕等在莱芜北面故意给李仙洲放开一条生路,让他决意往吐丝口镇方向逃跑。我军则在莱芜到吐丝口镇的公路两旁,集中了6个纵队的兵力,布下了一个大口袋,专等着李仙洲突围后钻入。
2月23日中午12时许,李仙洲撤出莱城。粟裕一声令下,我各路大军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在敌机疯狂的轰炸扫射之下,穿烟跃火,向拥挤在狭窄公路的敌军发起猛攻。许多战士负伤了,自己撕下一片衣襟,草草包扎一下又冲上去,跟随在部队后面的支前民工队伍,也抢过敌人丢下的枪支,杀入重围。
由于我军勇猛的近战、混战,敌人空军完全失去了作用,其地面部队亦兵败如山倒,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
延安总部发言人发表评论,“盛赞华东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及其领导者陈毅、粟裕将军。”陈毅对记者发表谈话,认为莱芜战役的空前大胜,“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粟裕在总结莱芜战役的经验教训时,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能够调动敌人,使敌人听从我们的指挥,最终歼灭敌人,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战略指导的正确和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如果没有当地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和与部队的并肩作战,莱芜战役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 一“谍”抵得几万兵
莱芜大捷,不能不提韩练成。
韩练成,宁夏固原人,祖籍山东。1925年1月,贫民出身的韩练成靠借自他人的一纸文凭考取了西北军马鸿逵部军官教导队。1943年夏天,韩练成在重庆见到周恩来,提出投身革命,周建议他“在那边为共产党工作”。一说,韩练成从此与我方建立了内线联系;也有人说,早在西北军中,韩练成就通过刘志丹和我党建立了联系。
韩练成一生充满传奇。1930年,蒋冯中原大战,冯部一度包围了蒋介石在河南归德车站的“列车行营”,后蒋在韩练成保护和营救下脱离险境,蒋介石遂颁发手谕,特许韩为军校三期毕业生,列入学籍,从此韩练成被视为蒋介石嫡系。这一年,韩练成仅20岁。1946年,韩练成出任桂系46军军长。
1947年1月,46军从海南调防山东,随后,中央把韩练成的关系转到我华东局,华东局派华野政治部主任舒同等人和韩练成接上了头,并与之签订了三条秘密协议。根据协定,我军特工杨斯德化名李一明,解魁化名刘志彬进入46军,并分别担任军部高级情报员和军长秘书。
莱芜战役打响前,46军从新泰赶赴莱芜,韩练成担心该军被我军消灭,通过杨、解二人向我军要求保全其部队。我方答复说:果不撤回莱城,可以。否则,难以保证。”随后,双方曾短暂交火,46军撤回莱城。
战斗打响后,1946年2月23日凌晨6点,杨斯德力劝韩练成离开蒋军部队,并保证其安全。韩练成带着一个警卫排离开蒋军,“不见踪迹”。此前,李仙洲已察觉我军意图,他在《莱芜战役蒋军被歼始末》一文中回忆说:“23日,他决定率部定于凌晨6时突围,各部队均按命令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完毕。但此时,一直与李仙洲同吃同住的韩练成,借口到城东高地找一个团长,离奇失踪了。整整等了两个多小时,仍不见踪影。恰恰就是这两个多小时,迟滞了国军的突围时间,李仙洲兵团上下失控,乱成一团。”战后,华野在《莱芜战役初步总结中》评价说,韩练成此举“减少了我之伤亡代价”。后来,台湾某报纸痛心疾首评论说:韩练成“对党国之害,尤甚于××之流”。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悲愤地发出:“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也成了《亮剑》中楚云飞的经典台词。
莱芜战役后,韩练成认为自己形迹尚未暴露,回到南京继续卧底。1948年10月,被人告发。蒋介石盛怒之下,亲自电令张治中押他回南京治罪,好在张治中和白崇禧都不忍加害他,用计协助他外逃。
新中国成立后,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1984年2月在北京逝世。由此,他成为我军历史上惟一拥有双党员、双中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他的不少经历,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被俘的李仙洲
韬略满腹犹败绩
黄埔一期,抗日名将,却功败垂成,受伤被俘,有此大起大落人生遭际的,就是莱芜战役中被对手陈毅呼为“豪帅”的李仙洲。
李仙洲(1894—1988),山东省齐河人,1938年3月授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战期间,先后参加长城居庸关抗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中会战等,战功卓著,被誉为抗日名将。
但就是这样一个老行伍,却在莱芜战役中一败涂地,受伤被俘。看过电影《南征北战》的人,可能对电影中那个穷途末路,狂叫“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李军长印象深刻,李仙洲就是原型。据说,这一形象曾招致视荣誉为生命的李仙洲的不满和抱怨。
事实上,莱芜战役之后,随着李仙洲对韩练成身份和我军战略部署的日渐了解,李仙洲颇有“非战之罪,天亡我也”的感慨。因为,莱芜战役之前,李仙洲已经通过我军异动的种种迹象,多次正确判断出了我军战略意图,尤其是战斗打响后,在接到王耀武命令他们撤出莱芜的密电后,亦坚持认为莱芜城高墙固,不宜撤退,即便撤退,也应神速行之。但韩练成等人按照我华野“指示精神”,极力主张到23日早开始撤退,此主张被采纳。孰料韩竟“临阵脱逃”,再次延迟了撤退时间,李仙洲败局已定。
李氏败绩,与来自上峰的“内耗”也不无关系。根据当年《大众日报》的相关报道,莱芜战役后,陈毅探望正在养伤的李仙洲,谈及莱芜战役,李仙洲说:“我们此次失败,主要是国防部战略指挥失误,而王耀武先生干涉下面太严,王先生每直接分电各军,师甚至团,我虽在前方,有时也不知道——这次到前方来,不过是高级的传令兵。”
在自怨自艾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令李仙洲百思不得其解:莱芜战役中,“我率6万大军杀不出一条出路,韩军长如何能只身突出重围呢?”为此,1973年,李仙洲获得特赦时,曾当面向周总理请教这个困扰了他26年的问题。据说周总理耸肩一笑,答道:“韩练成同志就在北京,你们可以见面嘛!”
解放区的妇女都会打枪
莱芜战役中,我军共计歼灭蒋军5.5万余人。
由于俘虏很多,女民兵也担当了看押俘虏的任务。支前模范韩玉珍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韩玉珍是常庄区西古德范村人,1946年8月担任本村妇救会长。1947年2月15日,上级党组织在西古德范村召开会议,部署了莱芜战役支前任务。韩玉珍带领女民兵班12人担负起了站岗、放哨、送给养的任务,同村里的广大妇女夜以继日地推磨、推碾、摊煎饼、烧饭汤、做军鞋。普通(村)战斗胜利结束后,200多名俘虏被押送到西古德范村。为了让部队战士得到休息,韩玉珍带领女民兵班自觉担当起了看押俘虏的任务。当俘虏看到看押他们的是几个女民兵时,便不以为然,立时生起了逃跑的念头。其中有一个姓杨的,试图借小便之机逃跑,其他俘虏见状也都蠢蠢欲动。韩玉珍见此情景,大声喊道:“站住!再跑就开枪了!”杨某不相信她们会开枪,像没听见一样继续逃窜。这时韩玉珍拉开枪栓,朝杨某开了一枪,子弹从杨某两腿间穿过,杨某顿时被吓呆了。韩玉珍趁机大声向俘虏喊话:“我们解放区的妇女都会打枪,警告你们,谁再逃跑就打死谁,只要老老实实服从看管,就给你们留条活路。”俘虏们听了,没有一个再敢逃跑。
巾帼英雄在清剿散兵游勇的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23日傍晚,陈林村妇女主任景如英和12名村干部正在村北岭王家林中放哨,发现从吐丝口镇方向逃来20余名敌军,正牵着一匹骡子奔北岭而来。景如英看准了这是一伙没带武器、狼狈不堪的残敌,当即提出截俘。同志们劝她等等看,她说:“你们先别动,看我的。”说着,她把手里纳的鞋底用小包袱一包,左手拿包,右手拉着纳鞋的麻线,一下冲到敌人面前,高喊:“站住,投降!不然我就扔手榴弹了!”敌人误以为她手里是真的手榴弹,又看到林中还有人埋伏,便乖乖地举手投降了。
据统计,莱芜战役共缴获野炮、山炮、火箭筒等各种军用物资不计其数,仅周村一地,国民党军即丢下3个满储弹药的仓库,50多万公斤粮食。值得一提的是,据《大众日报》1947年3月25日报道,战斗中,莱芜工商支局鲁西酒店店员江怀树用步枪击落美国造蒋机一架,并缴获大批枪弹,经过省工商局报告省府,评为特等功,奖特等奖章一枚,并通令嘉奖。
F. 莱芜战役纪念馆可以免费进入吗
可以,需要持证件登记入馆。
莱芜战役纪念馆(Laiwu Battle Memorial Hall)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黄山之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馆名为迟浩田题写。
莱芜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碑、展览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莱芜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由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全景画馆和缅怀堂组成。
历史背景:
莱芜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运动战的光辉范例,是世界军事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之一,电影《南征北战》、《红日》都是以莱芜战役原形拍摄的。莱芜战役纪念馆是1997年在原莱芜革命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2007年,为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原莱芜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4000多万元对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馆名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2017年以来,莱芜战役纪念馆连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以上内容参考:莱芜战役纪念馆官网-莱芜战役纪念馆介绍
G. 莱芜有哪些名胜古迹
莱芜的名胜古迹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雪野航空科技体育公园、莱芜龙山、莱芜吕祖泉、王石门天上人家景区、雪野蓝湾欢乐岛、吐丝口战役纪念碑等。
1、房干生态旅游区
吐丝口战役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莱芜城区口镇政府驻地东2华里处的橡皮坝西侧,占地20.48亩。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景色宜人。
纪念碑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设计主题是“战斗、胜利、和平、家园”。主题造型由代表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主要武器步枪变形组合而成,其四支紧靠的步枪合为一体,寓意革命先烈在吐丝口战役中紧密团结、共同战斗的精神。
登上21级台阶,映入眼帘的是纪念碑正面飘逸隽永的“莱芜吐丝口战役纪念碑”10个镏金毛体大字。碑座东面用墨色正楷大字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标志着先烈们的英灵和精神将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H. 电影南征北战是孟良崮战役吗
《红日》是1959年面世的小说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
《南征北战》: 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住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得到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高级将领陈毅、粟裕等的关怀和支持,陈毅还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
还有一点 关于张灵甫将军的(暂且说死吧)历史书怎么说 ,不代表历史怎么说 。请您还是保留意见,不要轻易把历史拉扯进来。谢谢
I. 反映孟良崮战役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红日
电影《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当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唱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片 名: 红日
主 演: 张伐 高傅 中叔皇 康泰
导 演: 汤晓丹 影片类型: 战争
地 区: 大陆 上映时间: 1963
语言说明: 国语
1946年冬,苏北连水城下,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讲述我军沈振新、丁元善部,顽强地抗击着气焰嚣张的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在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以后,为了配合整个战局需要,奉命主动北撤,广大官兵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再跟七十四师干”的杀敌决心,离开苏北根据地的故事。
······················
红日
故事片(黑白)。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1946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 动大规模进攻。人民解放军沈振新部 在苏北涟水城外,与蒋军“王牌”整 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 北撤山东。张灵甫气焰嚣张,与其他 师共二十万人,向山东临沂地区齐头 并进,盘踞济南的敌人也同时出动, 企图南、北夹击我军。我野战军司令 部决定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 分迎战北面的敌人。于是展开了著名 的莱芜战役。沈振新军奉命拿下莱芜 城北的吐丝口镇,以截断敌人的退路 。而刘胜团被留下作为军的总预备队 ,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求战心切 ,情绪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 万敌人在我军的猛攻下,妄图向吐丝 口方向突围。沈振新当即命令刘胜率 部投入战斗。刘胜用一支突击力量越 过前沿,直插敌人的师部,获得全胜 。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石东根却有 些忘乎所以,军长对他进行了严肃的 批评。蒋军以张灵甫为先锋,又向我 蒙阴、坦埠进攻,妄图聚歼我主力于 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 振新部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 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向 南溃退。沈振新部星夜飞兵抢占垛庄 ,切断敌人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 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想以声东击 西的诡计突出重围,但在我军凌厉的 攻势下,阴谋未能得逞。战斗中,团 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 时,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 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 灵甫负隅顽抗,被我击毙。我各路大 军在孟良崮胜利会师。 编剧:瞿白音(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 改编) 导演: 汤晓丹 摄影: 马林发 美术: 葛师承 作曲: 吕其明、萧珩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张 伐 沈振新 杨在葆 石东根 里 坡 刘 胜 舒 适 张灵甫
J. 莱芜战役纪念馆的景区介绍
莱芜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运动战的光辉范例,是世界军事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之一,电影《南征北战》、《红日》都是以莱芜战役原形拍摄的。莱芜战役纪念馆是1997年在原莱芜革命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2007年,为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莱芜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4000多万元对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馆名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