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斯巴达300勇士>电影的古希腊的故事是真的吗讲述了怎样的战争历史中斯巴达人打败了暴政的敌人了
是真的。
温泉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狭窄通道,一边是大海,另外一边是陡峭的山壁。这个村庄附近有热涌泉,因而得到温泉关(Thermopylae)这个名字。这是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勒隘口(直译为温泉关),纪念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一尊狮子状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温泉关之战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锋,也是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希腊军队在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
㈡ 雅典与斯巴达战争的电影名字
结果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击败以雅典为首的联盟,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被迫失去大部分权利,但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大大消耗了希腊城邦的国力,不久就为外来势力所征服
㈢ 斯巴达的战争过程
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伯罗奔尼撒战争(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ός πόλεμος)
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实行对外扩张。公元前590年,斯巴达进攻提吉亚,经过30年战争,提吉亚终于被迫成为斯巴达的“盟邦”。如遇战争,提吉亚必须向斯巴达提供兵力参战。公元前546年斯巴达进攻亚哥斯,夺取了塞里亚提斯平原,迫使亚哥斯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霸权。从此在斯巴达武力威胁下,除亚哥斯、阿卡地亚北部和阿卡亚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温和麦加拉。
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达在这个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虽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充当了维护希腊贵族政治的堡垒。
波希战争(μποέμ παράδεισος πολέμου)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垫后。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垫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有关300士兵战胜波斯大军的历史,华纳电影公司在2007年将有关历史改编拍成了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不过为了顾及电影效果的关系,和史实会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一部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已经拍成电影,2007年3月9日上映,已公布预告片。影片片名叫做《斯巴达300勇士》,国内翻译作《300斯巴达勇士》。故事讲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士兵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血战。波斯人大兵压境,斯巴达将士泰然自若,浴血会战3日后,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斯为首的勇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预告片开始时候斯巴达国王吼出的那句话并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个国王当然不可能在鼓舞战士的时候说我们今晚会死在地狱里。他说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们在地狱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国3》里面人类对机器的进攻进行防守前机械队长说的一样: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ese bastard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萨拉米斯海战(Σαλαμίνα ωκεανό πολέμου)
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战役。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鲁士统一伊朗高原。并灭亡了刚刚兴起不久的新巴比伦王国。虽然后来波斯发生内乱一度衰败,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在大流士一世强有力的王权下,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终发展到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包括埃及,西北到达欧洲巴尔干。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统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对手,也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希腊。从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终梦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征——希腊。于是就有了漫长的希波战争。
波斯人的进军并不顺利。波斯帝国第一次对希腊的远征,在马拉松战役中被希腊雅典击败。使大流士一世抑郁而终。而作为他事业的继承者的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他父亲的未尽事业。发动了第二次远征希腊的战争。
波斯的第二次远征希腊
作为波斯统帅的波斯王薛西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波斯人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同时,和当时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另外,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修建了两座浮桥。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基地。在波斯帝国强大的武力威慑下,众多希腊城邦国家投降了侵略自己的波斯帝国。更派兵派船参战。公元前480年,薛西斯自小亚细亚起兵50万,经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开始远征希腊。
作为交战另一方的希腊,当时处于城邦格局状态。当时慑于波斯的强大武力,大部分北方希腊城邦国家纷纷投降。只有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和其他少数城邦决定联合抵抗波斯的入侵。
在陆地战场,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亲自率领本国精兵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线——温泉关。列奥尼达和他的希腊勇士们面对数百倍与自身的敌人毫不畏惧,拼死抗击,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没有丝毫进展,而且伤亡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的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列奥尼达的后方,而防守后方的希腊城邦盟军未做任何抵抗就逃跑。导致列奥尼达腹背受敌,面对如此危局,列奥尼达下令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军队先撤,而自己则和300名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斯巴达全军覆灭。斯巴达勇士虽然战败,但他们英勇的事迹流芳千古,被历代希腊人所传颂。而更重要的是,希腊军队在温泉关对波斯军队顽强的阻击为盟军雅典的海军展开和后方希腊民众的撤离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因此,没有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对波斯的顽强阻击,很难预料后来战局会是如何。
斯巴达勇士的殊死抗击为盟军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温泉关战后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当他们进入雅典城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得焚城以泄愤。
希腊陆军虽然失败,但海军主力没有任何损失。公元前480年9月,在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斯指挥下,雅典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萨拉米斯岛位于希腊半岛和波罗奔尼撒(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当时属于雅典领土。
公元前480年9月,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薛西斯谎称雅典舰队内讧,应即时出兵,薛西斯当即上当,下令波斯海军全部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准备亲眼目睹这伟大的时刻。当时的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属于大型战舰。而希腊海军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战斗时收帆放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装备弓箭和标枪,希腊海军战舰追求的是高机动性。通常远用弓箭标枪射击,近则以舰艏冲角撞击敌舰。这成为其后几百年中海战的主要战术。
交战地域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被萨拉米斯岛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巨型战舰由于体积庞大笨重,一次只能通过几十艘,这使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军事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涨潮,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巨型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波斯战舰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腊联军有三百七十艘战舰,形成以众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战舰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撞沉,这样后面的波斯战舰才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战舰,交战双方都很难移动,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运用接舷战战术,纷纷爬上敌舰和波斯士兵格斗。波斯战舰上的士兵基本是弓箭手,根本无法抗击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没有被占领的波斯战舰纷纷掉头逃跑,但都被接踵而至的后续舰队堵住回路。而此时海峡外面其他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海峡里面的战况,依然争先恐后地向海峡里冲击,希望在他们的国王薛西斯眼前表现一番。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波斯海军在海峡里被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再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全军覆没。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联军海军损失约四十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史学家普遍认为超过六百艘,而人员伤亡数万。而当时波斯帝国参战的舰队一共只有六百艘。这就表明波斯海军已经全军覆没!战后,波斯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让人触目惊心。此战以后,波斯海军一蹶不振,将爱琴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
波斯军队在萨拉米斯海战中的失败,使波斯彻底丧失了在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是远离本土的跨海远征,波斯王薛西斯极其害怕被希腊海军切断他与本土之间的联系造成全军覆没。于是立即率领波斯军撤离希腊。至此希腊取得第二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最后一次远征希腊,斯巴达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在希腊普拉提亚进行决战,此战希腊联军击毙了波斯大将,波斯军大败,最终撤回东方。同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入小亚细亚,攻占了地中海进入黑海地区的咽喉拜占庭。原先臣服与波斯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波斯帝国由此走向衰败。
公元前480年爆发与波斯和希腊之间的萨拉米斯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以前,希腊方面始终处于防守地位。此战后希腊转入全面反击。并最终将波斯击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
斯巴达人信仰的神是赫拉之子战神阿瑞斯,阿瑞斯也被称作是军神,这也和斯巴达人好战、残忍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斯巴达人和马其顿人都认为自己有大英雄赫拉克罗斯的血统,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也出现过讲述这个血统的台词。在PS2游戏中《战神》阿瑞斯被斯巴达人“奎托斯”杀死而成为了新的战神,所以在现代的很多斯巴达迷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把“奎托斯”当作是斯巴达的神。
㈣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取材于历史上哪场战役
主要是取自波斯和希腊的玉泉关之战。
㈤ 求斯巴达与波斯那产战争的真实历史
波军胜利。
公元前500—前449,波斯对捍卫自己独立的古希腊诸城邦(都市国家)进行的征服性战争。
公元前500年,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位于埃维亚岛)举行起义(米利都人起义得到小亚细亚诸城邦的支持)反对波斯统治的小亚细亚都市国家提供援助,是希波战争的起因。
直至公元前493年,波军镇压起义后,才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于公元前492年春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入侵希腊。舰队行至阿索斯角(爱琴海)时,遭到暴风袭击,大量船只遇难(达300艘),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波军被迫停止进军,仅占领色雷斯。
(5)斯巴达战争电影扩展阅读:
斯巴达战争过程
争霸希腊
波希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伯罗奔尼撒战争(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ός πόλεμος)
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实行对外扩张。公元前590年,斯巴达进攻提吉亚,经过30年战争,提吉亚终于被迫成为斯巴达的“盟邦”。如遇战争,提吉亚必须向斯巴达提供兵力参战。
公元前546年斯巴达进攻亚哥斯,夺取了塞里亚提斯平原,迫使亚哥斯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霸权。从此在斯巴达武力威胁下,除亚哥斯、阿卡地亚北部和阿卡亚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温和麦加拉。
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达在这个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虽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
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充当了维护希腊贵族政治的堡垒。
希波战争(μποέμ παράδεισος πολέμου)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
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垫后。
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垫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
有关300士兵战胜波斯大军的历史,华纳电影公司在2007年将有关历史改编拍成了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不过为了顾及电影效果的关系,和史实会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㈥ 斯巴达的三百勇士观后感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在大二的下学期里我曾经在暴风影音里看无意地观看了《斯巴达三百勇士》这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认为这片子可能就是一般般的那种,因为从没有同学跟我推荐过它。但是随着情节的深入,我深深地被它里边的人物精神震憾了!
可能由于我们女生不怎么喜欢战争类的影视,从而使我从它2007年上映到上学期一直错过了它。现在我们学习了《影视欣赏》这门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更进一步地懂得了影视中的内涵,提高了我们对影视的欣赏素质。于是我利用从老师那所学的影视欣赏知识再次观看了《斯巴达三百勇士》,下面是我再次观看后的感悟和一些看法。
《斯巴达300勇士》是扎克·施奈德执导的一部战争影片,杰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和多米尼克·威斯特等担当主演。这部电影描述了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温泉关之战。
我相信熟知历史的同学一定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Greco-Persian Wars 或 Persian Wars),在这场长达半世纪,因屡屡以少胜多被传为美谈的战争中最著名的几个战役当属: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海战。其中尤以温泉关战役为甚,堪称西方历史上最悲壮、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得近乎绝望得情况下,300斯巴达战士在国王里奥尼达斯的统帅下,利用有力地形,让了波斯王薛西斯统帅的数十万人的46国联军在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不能前进一步,甚至薛西斯的“御林军”(imortal)一万多人前去攻打也是死伤枕藉,连他的两个兄弟也被骁勇的斯巴达战士取了性命。
后来由于一个叫埃彼阿提斯希腊奸细出卖,波斯联军绕道德摩比勤隘口后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方,布防的佛西斯城邦守兵连日没有战事疏于防范被击溃,斯巴达人腹背受敌,面对强敌且大势已去,为保存部队主力,里奥尼达斯毅然决定撤走仅有的几千其他城邦士兵,与自愿留下来的700名塞斯比亚城邦战士并肩抗敌。面对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的攻击,斯巴达人拼光了所有的武器直至全部战死。温泉关战役对于薛西斯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不仅付出了两万余人的代价,而且在里奥尼达斯等人的慷慨赴死的感召下,原本分崩离析的希腊人空前团结起来,更因为此站为希腊联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凝聚力量的希腊人最终在萨拉米海湾一举击溃波斯联军,取得了希波战争的最终胜利,波斯此后一蹶不振后为马其顿所灭。希腊人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在温泉关立起了石碑,上刻着:“过客啊,去告诉我们的斯巴达人,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影片《斯巴达三百勇士》就是根据上述的历史所拍摄,据说这部电影是2007最纯爷们的电影,也因此2007年电影已经进入男色时代。首先是很多肢体被砍、鲜血四浅的场面,其中更是多见“砍头”情节,从没发现砍头都能做得这么唯美;其次是在银幕上出现那么多宽阔的肩膀、突起的二头肌健壮男性躯体,让我疑惑这些演员都是选自于世界各地的健美先生;最后依然是血腥的死亡,当士兵的尸骸垒成了一堵高墙,你只能喟叹古时的人命轻如蝼蚁。如此血腥让我头皮发麻,但总的感觉依然是唯美的。整个影片的色彩都是运用古典,油画的色彩。服装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不再有沉重的盔甲,斯巴达国王以及他的部下身着猩红战袍,半裸着精壮的身体,那些战袍看起来活像皮甲制成的泳裤,精壮的肌肉非常性感。
影片开头是讲述斯巴达人的孩子们,从一出生,无一例外,都要经过苛刻的挑选,新生婴儿从外观体格上看起来如果不健康或者残疾儿童,直接扔到山谷谷底,喂野兽。一开头就冲击眼球,因为满山谷的婴儿尸骸。接下来,看起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来健康的新生婴儿,要从父母身边抱走,带到专门的地方,养育10天。这10天里,没有专人像亲生父母一样细心看护,只是按照婴儿生存的所需提供必要的奶,所有新生婴儿,不会有特别的保暖措施,所有婴儿都一样简单的包着。 在这10天里面,如果有任何一个婴儿生病,等待他的命运,和生下来身体就有残疾的婴儿一样,直接入到山谷,喂野兽。所有婴儿,必须经过这两关,才能真正的活下来,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被父母抚养。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巴达的勇士,永远只有很少的数目。古代,在这种挑选方法下,能活下来的,只能说是“天生丽质”了!所有斯巴达的男性,7岁开始,参加正规的军事训练,一直要到60岁以后,才不需要。
首先要训练对首领的绝对服从,再就是要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训练也越来越严格。受训者经常举行演习和表演,国王还亲自到场观看。有一种演习是分成两队进行搏斗。在搏斗的前一天晚上,孩子们要用小狗来祭神,据说是因为狗又机灵、又勇猛。祭完神,还要同公猪搏斗一次。第二天,开始正式的搏斗。双方赤手空拳,没有护身的披挂。搏斗的时候,可以拳打、脚踢、用嘴咬,甚至允许挖对方的眼睛。经过残酷的搏斗,打倒了对方的孩子就能获得荣誉。
斯巴达人到了20岁,开始军营生活,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斯巴达的战术是方阵。这种战术不仅要求每个战士能勇敢作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组织和纪律的严密。为了保证方阵在战斗中进退熟练,接应机敏,长期操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20岁到30岁,每个青年都要接受这种训练。过了30岁,斯巴达人才能结婚成家。但是,集体的军事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参加一种叫做“斐迪提亚”的公民社团,每团 15人,平时一起聚餐,一起扎营,在战时就是一个作战的小队。他们还必须每天出操,直到60岁。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也是因为斯巴达人这样的成长,这样的训练,才出现那么多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把历史先放在一边不说,我佩服的是斯巴达人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优胜劣汰的方式留下最有用的人,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但是注意这部电影虽然不是全部都依据史实编导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一部反映300勇士的漫画编导的。真实的历史中,波斯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壮男人和怪人,薛西斯也不可能这样装扮,像个怪兽。死人墙也不可能达到那个程度。
虽然整个电影中有些地方是显得有些过于夸张了,但是斯巴达300勇士的那种战斗精神,那种永不言败,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我们今天的同学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寻求父母的帮助,我觉得我们应该看看斯巴达300勇士,看看他们在战场上那种无所愄惧的精神。
再有就是斯巴达勇士们从小到大的那种训练的艰苦方式,想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刻苦学习,不愿吃苦工作,一心就想着父母为自己找好好工作,为自己买好房子等。我们应该学习斯巴达勇士们成才所付出的代价,他们一出生就要离开父母经受考验,7岁时就要独自到山林中生活10年再回来,当我们羡慕他们那强健的肌肉时,可曾想过他们的代价!所以今天的我们理会要刻苦学习和工作,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愄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像斯巴达三百勇士那样的勇士!
㈦ 求电影名、内容300个斯巴达勇士战胜几万侵略者的影片、战争之王之歌是描述他们的逆天故事吗求故事、
片名:斯巴达300勇士,导演:扎克·施奈德,主演:琳娜·海蒂。好片!暴风评分9.6!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亲率本国精兵三百人,加上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四千人据守此关。他们与数十倍的波斯陆军厮杀,波斯军轮番进攻两天不得前进一步,死伤惨重。第三天,在叛徒的引导下,波斯王遣精兵绕人迹罕至的山道抄后路。列奥尼达下令让四千伯罗奔尼撒半岛军撤出了战场,自己带著三百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直到全体阵亡。
㈧ 斯巴达三百勇士有几部
截止至2019年11月19日,斯巴达300勇士出了两部,第一部为《斯巴达300勇士》,第二部为《斯巴达300勇士2帝国崛起》。
斯巴达300勇士改编自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作品,由扎克·施奈德和柯特·约翰斯塔德编剧,杰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大卫·文翰、多米尼克·威斯特、文森特·里根、迈克尔·法斯宾德、汤姆·威斯多姆、安德鲁·普利文等主演的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波斯希腊温泉关之役。
(8)斯巴达战争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罗德里格·桑托罗饰)统率50万大军大举进攻希腊,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杰拉德·巴特勒饰)亲率希腊联军扼守住地势险要的温泉关;
但希腊守军很快就被击溃,列奥尼达斯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自己亲率300名斯巴达勇士殿后,与数万波斯军展开了血腥的殊死搏斗。最终,这300位勇士全部战死,但同时也让波斯军队在攻破温泉关一战中付出了2万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㈨ 雅典与斯巴达战争的电影名字
《300勇士:帝国崛起》
《斯巴达300勇士》
《罗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