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时苏军为何要用喀秋莎这个女孩名字来命名火箭炮
在电影金刚川里有这样一幕,志愿军使用喀秋莎火箭炮,瞬间摧毁了美军的M155远程榴弹炮阵地,为工兵架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看过这个电影的朋友都在感叹喀秋莎火箭炮那恐怖的威力。喀秋莎火箭炮可以说是苏联在二战中研发的最成功的武器,没有之一,甚至我认为它超过了T34坦克。
喀秋莎以特有的管风琴声带着苏联人复仇的怒火向德军阵地倾泄,让德国法西斯吃尽了苦头。火箭炮作为一种杀人利器,为什么会用一个女孩的名字来命名呢?
⑵ 最后的前线里面的炮是什么炮
最后的前线里面的炮是喀秋莎火箭炮。因为根据电影剧情,苏军使用战场新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炸毁了德军后方基地,有效延缓了德军的进军速度和打击强度,所以最后的前线里面的炮是喀秋莎火箭炮。
最后的前线是由瓦季姆舒梅列夫VadimShmelev执导,瓦季姆舒梅列夫,IgorUgolnikov编剧的战争电影。
最后的前线的剧情设定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基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