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电影众筹的最新套路
扩展阅读
陈冠希刘德华主演的电影 2025-08-17 05:07:27
长城刘德华电影完整版 2025-08-17 05:02:42
法国电影乔纳斯剧情 2025-08-17 05:02:40

电影众筹的最新套路

发布时间: 2025-08-16 19:35:16

1. 电影众筹是什么电影众筹成功要素有哪些

【电影众筹定义】

电影众筹,即电影项目筹资发起人在众筹平台发起项目众筹,在预设的时间内达到或超过目标金额即是成功。没有达到目标的项目,支持款项将全额退回给所有支持者。筹资项目完成后,网友将得到发起人预先承诺的回报,或是电影票,或是作品刻碟等都可以。


【电影众筹成功要素】

  • 第一步:依靠IP/明星效应

冯小刚导演可以说自己不懂IP,但混影视投资圈儿的不能不懂IP。国内市场有名的众筹项目背后几乎都有IP支持,《大圣归来》消费的是中国超级IP“齐天大圣孙悟空”,《十万个冷笑话》消费的是自家动画IP。

IP最大魅力,在于跟潜在的消费者的相连性。《暮光之城》、《饥饿游戏》、《分歧者》锚定美国最年轻的电影消费者,《小时代》等青春片锚定80、90、00后们。众筹平台衡量IP大小,也就能预估项目上线后的火热程度。

其次是明星效应,也算是IP的一种变化。好莱坞电影众筹史上有这么几部片子比较著名:大卫?芬奇监制的动画片《亡命暴徒》、斯派克?李众筹的黑人电影《耶稣的甜血》(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捐了一万刀)、?瑟夫的动画短片《梦幻英雄》(SideKicks,拉来安妮?海瑟薇当主演),以及克里斯汀?贝尔的《美眉校探》。这些电影一经走上众筹平台,立马被各大媒体一通宣传,几乎不用众筹平台操心,保证能超额完成任务,甚至能突破众筹纪录。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明星跟票房直线挂钩,要知道其身价也不难,直接查明星历届作品票房就能毛估出来。举个例子,好莱坞当红喜剧女皇梅丽莎?麦卡锡北美的票房价值是八千万美元,即便是质量再烂的《妈咪》也有这个收益;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北美身价三到四亿,换普通角色五千万左右,《法官老爹》的北美表现4800万上下。在好莱坞,除非特别不靠谱、只认钱不认剧本的明星投起来有风险外,普通明星还是愿意通过电影抬高自己的,本身也表示对项目的一种肯定,属于隐形背书。


  • 第二步:多立名目

在Kickstarter上面投资众筹项目,一般是不会得到金钱回报的,大部分众筹人都是对项目出于真爱。而国内电影众筹更像一种新式金融理财产品,有收益率和外加福利,会有人单纯冲着收益率而来购买众筹而不考虑项目本身的价值,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没有金钱回报,是否不利于项目众筹?其实答案未必。许多众筹项目在玩法上相当用心,比如说破了Kickstarter百万美元募集最短时间纪录的《美眉校探》,分了26种玩法。其中,前几种跟国内某宝实物众筹的套路相类似,比如:

资助10美元:可以获得该片剧本的PDF版本(有一万左右的投资人买了该项目)。

资助25美元:可以获得剧本及纪念T恤一件。

资助200美元:能得到额外的主角签名海报一张。

花样主要集中在大额玩法上,比如:

资助400美元:你可以让主演们专门为你录制一问候视频,或者让导演托马斯及主演在推特上关注你整整一年。

资助1000美元:影迷就有机会上《美眉校探》的电影拍摄片场,充当群众演员,并绝对会有出镜的机会,比如跟主演一起在路边吃个午饭什么的,不过这些镜头有可能会被剪掉,而且参与者的来回路费必须得自己报销。

资助6500美元:就能获得一次被主角大声喊出名字的机会,而且导演保证这个镜头不会被剪掉。如果再多花一些钱,还能在电影中获得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角色。

资助10000美元(最高金额,只有一个,上线即被秒杀):资助者将会在电影中出演一个有台词的角色。不过这个角色和场景已经被定好,人人能胜任,且只有一句台词。

对国内的投资者来说,既有金钱回报又有额外福利岂不两全其美。设想电影版《旋风少女》搞众筹,让小鲜肉杨洋跟迷妹们微博互关哪怕一天,有没有人要?


  • 第三步:创意为王

不得不承认,在创意方面,从电影、电视剧到真人秀,国内各种短板。好莱坞情况好得多,尤其在独立电影方面。Kickstarter跟美国最重要的独立电影节圣丹斯和翠贝卡都有合作,2014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展出影片是通过众筹模式融资的。扎克?布拉夫和凯特?哈德森的《心在彼处》从Kickstarter众筹了拍摄成本的一半,送到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后,第一天就被焦点影业买走了北美发行权。

另一个特点就是,Kickstarter选片并没有固定标准,在电影列表上,很多先锋和实验电影都在其列,但它有筛选机制。普通项目要获得进场资格,至少要向Kickstarter证明影片“情节有趣而不落俗套”。这种筛选机制,不但保证了影片有40%以上的成功筹款率,或者说符合Kickstarter“有趣”标准的项目能够突出重围。

筛选机制最成功的例子在2012年,一部讲述15岁的非法移民少女坚信自己能成为画家的真人短片通过网站的筛选制度,被推到了Top位置,并荣获奥斯卡奖,填补了众筹史上的一个空白。

另外,小编之前介绍过一部瑞典史上最神经病、奇葩、炫闪、?炸天的电影《功之怒》,同样得益于Kickstarter。筛选机制准确来说没什么固定标准,只要你能征服别人就行了。


  • 第四步:情真意切

如果你说,你的电影既拉不到明星大腕,又没有IP背景,创意似乎也就那么回事,但还是想做一把电影梦,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真情实感打动投资人了。

Kickstarter创立五年时间,帮助超过3000部短片,5000部电影众筹成功,其中大多数片子是籍籍无名的。网站能够促成其众筹成功的原因,卖的是情怀。Kickstarter上非常好玩,讲述独立游戏制作者开发游戏的纪(搜索微信公众号“投黑马”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 )录片《独立游戏大电影》的拍摄只需十万美元,1600位支持者的平均支持金额为62.5美元,还不算太大负担,但是感觉自己是在支持那帮有梦想的年轻人开发游戏,成就感爆棚。

真人纪录短片《泥巴种》(Mudbloods)故事也很简单,一帮喜欢看哈利?波特里魁地奇比赛的高中生发明了一个陆上魁地奇游戏,纪录的就是平时训练中的小摩擦小故事,以及最后两队比赛的过程。几乎是自娱自乐的众筹项目却受到540位路人的支持,可以说是魁地奇情怀战胜了一切。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投资人的参与感。在众筹网站上,投资人所参与的每一个项目每当有进展,都会第一时间在网上通知投资人,即便是电影已经下档,随便出个小型影展,做个蓝光碟也要“骚扰”一下投资人。被支持的影片也能通过iTunes进行观看,绝不会给投资人石沉大海之感。

最终,每位众筹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位投资人都能收到理想的收益,就是电影产业发展最美妙的事情。

2. 如何辨别电影投资骗局

纵观影视投资行业兴起至今小羊我遇到的一些影视骗局今天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希望想要做影视投资的朋友能够方便快捷的分辨出当下自己遇到的影视投资项目是否正规合法。

下面就为了简单直接表现序号了。

1.app电影投资骗局

小广告推送下载app进行电影投资骗局,承若日返利、周返利等各种返利方式进行分红的全部都是假的。投资者千万不要通过app进行投资,有去无回,最后血本无归!这种返利模式其实就是拿后人的钱返利给前人,最后平台100%跑路。典型的依影视投资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app承认可以投资电影的一律不要相信!可能分红方式不一样或者套路不尽相同。但是一部影片一个出品公司,一个小小app怎么能统筹所以出品公司电影版权进行出让?仔细想来就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一件事情。

影视投资唯一途径只能是通过电影出品方进行版权认购,拥有版权股份才是王道。只有版权才能正规想要影片所以收益。

2.公众号进行影视投资骗局

通过公众号进行影片选择,然后进行几百或者数千小金额投资,然后进行返利分红。这个和app电影投资骗局类似。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3.联合出品方出让影片收益权骗局

这种欺骗模式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投资人来说也是不可防范的。他们证件齐全,对公账户,纸质合同也都有。对于电影投资不够熟悉的朋友可能看不出任何问题。很容易降低投资人的防备心理,投资人和联合出品方签订投资合同后。其实猫腻尽在合同中,非专业人士很容易中招!目前投资人进行影视投资正规的做法就是和出品方直接进行对接,第三方是没有出让影片版权权利的(非出品方都可以定义为第三方)。

4.高富帅,多金女感情聊天让你头脑发热分辨不清

微信、QQ、陌陌、探探等只要是社交软件都有这些抠脚大汉或虎背女郎的潜伏。看一下动态那真是有知识,有涵养,成功多金集万千宠爱。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和你无微不至聊天,是不是感觉很开心。感情自然就容易向对方流露。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培养感情,这样人会向你推荐影视投资。七大姑八大姨的总会说认识的人可以在影视公司拿到份额。这种电影千万不要去投,如果影片真的靠谱就不会用这种方式来拉投资了。

5.影视投资周期4-18个月,没有短期获利的可能

任何影片项目都是从国家广电局备案到开拍就需要经历1-14个月的时间,开拍到上映也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电影只有上映后才会开始计算收益分红,不要想着投了就可以快速享有收益。

大家好,我是小样说电影,辨别影视投资是否正规,寻找正规的投资渠道,成为真正的影视投资人!请认准第一出品方。

近期,电影投资作为黑马占据了投资市场大半江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影视投资为什么能在众多投资中独占鳌头,成为投资市场主流呢?其主要的还是影视投资当下有着政策的大力支持,不管任何的项目,只要能得到政策的支持,那必定是发展畅通无阻的!

影视投资行业是发展正在旺盛时期,但是,很多人参与影视投资都是第一次,不免会出现不明白的,不知道什么是正规的影视投资,这时出现了浑水摸鱼的人,打着影视投资的旗号,抓住投资人的心理,制造一些影视投资骗局,

(1)网站形式的app、公众号、股票群、相亲网,这几种都是常见的骗局,利用周期短,高额利息诱惑,博人眼球进行行骗;

(2)资金盘的形式:影视投资不同于常规的股票等金融项目投资,所以不会出现资金盘的形式;

(3)联合出品公司:很多的人听到是联合出品便信以为真,正规的联合出品是没有权利转让电影的版权份额,这种一定不能相信;

(4)微信美人计:美女介绍电影项目,还说自己投很火的电影,肯定是赚钱的,能有份额也是内部有认识的人,这种是典型的投资套路;

以上几种是常见的影视投资的骗局,希望今天分享给大家带来帮助我是小样说电影,专注于影视文化行业,拥有多年丰富的影投经验以及行业和人脉资源。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可以帮助到在影视投资道路上迷茫的你!?投资电影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投资渠道,如果不能分辨真伪持续关注小样说电影,学习更多的影视投资的知识,电影新资讯,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影视投资的第一点:你投资的电影在网上的信息要能查到,而且要属实,如果在网上查到的和你投资的机构了解的不一样,那可能是骗子机构,,一般正规的制片公司在网上都能查的到信息 。

第二个:投资的电影会在广电局备案,如果没有备案,那断定他们就是骗人的。正规的公司都会有备案证明

第三点 :上映过的电影让你再去投资,这个就不用说了,那肯定是假的。

第四点:正规公司都需要审核你的投资能力,毕竟投资金额也不小。大多都是几万一份的份额。

第五点:打款一定是打给出品公司或者对公账户上,并需要签订纸质合同。

第六点:最重要的是确定影视公司向你颁发版权收益证书。再一个就是你投资的电影题材一定要好,看准他的升值空间。

要想知道如何规避影视投资的风险?首先我们要知道影视投资都有什么风险:1上当受骗,影视投资行业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是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行业暴利,所以难免会有一些人铤而走险,非法牟利;2正常的项目风险,影视特别是院线电影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院线票房,而影响票房的因素有很多,最大的题材,宣传,档期,同档期竞争影片的质量等等。

1预防上当受骗方面:

1-1)合作要认准电影的第一出品方

因为只有第一出品方才是电影版权和收益的拥有方和分配方

1-2)没有在广电总局通过备案的电影不要投

因为只有通过电影总局备案在能拿到电影拍摄许可证

1-3)已经上映的电影不要投

因为拿着已经上映的电影作为投资项目的人一定是骗子

1-4)已经拍摄完成即将上映的电影慎重考虑最好不要去投资

因为这样做的基本上都是溢价转让对冲风险

1-5)不签订纸质合同的不要投

因为签订合同是双发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如果合同都不签如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6) 不提供实地考察面签的不要投

因为没有一家正规的影视公司会拒绝客户的实地考察要求

1-7)网站、app、微信朋友圈的电影投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

因为,一般情况下正规的影视公司是不会和网站、app这样的平台签约的

2在正常的项目风险方面

2-1)选择受大众喜欢题材的项目:例如喜剧类和军事类

2-2)选择有好的档期项目:例如暑期档和贺岁档

2-3)选择有政府支持的项目:例如重大事件改变

2-4)选择宣发团队实力强的项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宣发团队

这个实际包含很多细节技术问题,因为你根本想不出对方会以哪种可笑的骗局来套你,很多是从项目书和合同以及和对方交流的细节中识别出来的,而很多劝告比如不要投APP,要查备案号,走纸质合同其实只能刷掉一部分骗局。

一个看出品方的资质,另一个是看项目的备案,另外要把投资金打到对公账户,最后记得签立是纸质合同

拍电影只是说是融资的一个借口。既然是一个借口,那么就是说拍电影这件事情就是不存在的。或者是借别人拍电影说成是自己公司拍电影。

这个谎言只要你认真的去网上一查就会有漏洞。在查的时候不要安照他提供的思路去查,如果按照他提供的思路去查只能证明他就是真的。

选择正规出品公司,参考演员,导演,剧本,制作团队等综合指标,确保电影有广电总局备案,以拿到龙标,投资是否有合同等一些问题。拒绝众筹,谨防被骗!

我们必须具备辨别电影真假的能力:

一、首先,从资金流向来看,电影投资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用于电影的制作与宣发,然后获得相应的票房分红。因此网上那些以投资返利吸引客户的投资都是伪电影投资。

二、其次,平台开展电影项目投资,是必须具备电影主办方相关授权的,或者平台公司本身为影片的主办方。

你记住一部电影不会去拉小赞助的

3. 480亿市值跌到10亿还没完,竟然是被大股东“赌”没了

文/树高

国英观察专栏作者

时间一到,印记传媒这部轰轰烈烈的“电影”就可以强制“收场”,而观众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结局。

还记得《建国大业》、《钢铁侠》吗?一部是让中国人一度扬眉吐气的电影,一部甚至开创了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结合的先河。

今时今日,这两部电影已经鲜有人回顾,因为行业的属性注定了内容是会“过气”的。但更可怕的是,电影背后红极一时的“影子公司”也要消失了。

480亿市值的印记传媒,跌到10亿仍旧还没“交代”明白,因为,它还想在资本市场拍一部终极大片——“娱生不再有你”。

01

“上市让我们变得富有”这是印记传媒两位高管吴冰和丹·密茨的原话。

这样的话太过真实,印记传媒上市的“初衷”昭然若揭。价值2500万美元的庞巴迪挑战者850,和价值3000万美元的庞巴迪全球Global Express,还有多辆豪车,包括宾利、法拉利、劳斯莱斯。这些都是印记传媒上市后给大股东们“助力”的战利品。

这些钱哪来的?我们并不难想象。上市后,印纪传媒大股东融资资金逾上百亿。其中最大的两处来源是股权质押融资资金超过80亿元,以及以1:4或者1:5的配资方式融资了18亿。

印纪传媒曾披露称,2017年7月之前的股权质押,除质押给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东阳支行的2450万股票用于为本公司融资担保外,其余质押股票均用于肖文革权益性投资和理财投资。

所谓的“权益性投资和理财投资”,大概是实控人肖文革参与西部证券定增和中银国际4.99%股权的两桩交易,但最后的结果,也是草草高位套现跑路。

除了质押,还有层出不穷的大股东高位减持,满满的套路,不绝如缕。

这就是印记传媒上市后的运转轨迹,太“典型”的自掘坟墓,就等着把自己全部埋进去。

02

有人说,DMG这好好一传媒公司,为啥上市后就做的这么差?是经营管理不善,还是沆瀣的大环境所迫?

要我说,都不是。当年的DMG没问题,是在认认真真做本行,错就错在它变成了印记传媒。错就错在它跻身了资本市场。

在传媒行业,有春风得意之时选择上市的,这些多半是为了募资加码主业,而印记传媒不是,它的上市,是为了资本运作而去做主业的典型。而肖文革,吴冰等股东,就是印记传媒《我上市了》系列电影最好的导演。

这也是印记传媒必然失败的原因,带有强目的性的上市,最后的结果无一善终。

你不能否认印记传媒出品了好些优秀的作品,《钢铁侠3》、《建国大业》、《无人区》、《杜拉拉升职记》、《暮光之城》等电影里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你也注意到这些卖座的电影,印记传媒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联合出品人”。

作为“联合出品人”参与份额多少?票房收入如何?是否对当期业绩有突出影响?印记传媒只字不提,因为蹭热度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只要参股股东认定你是影视界新晋“黑马”,那就够了,有他们一拍即合,给股票保驾护航,其他的,都让听风是雨的散户去猜吧,who care?

远超同行的毛利率和“精准达标”的业绩承诺同样是在“花式表演”。只要财报好看,公司的股票不乏机构、基金追捧,股价登峰造极,方便大股东未来质押与减持,这才是对于肖文革和吴冰等人最“实际”的。流量为上,至于“剧情”合不合理,“导演们”可能并不在乎。

遗留下来的问题,肖文革们都一股脑儿塞给财务报表去解决。由于合格的财务投资者并不多,首先过滤掉一部分“财盲”,这部分通常会是在最高位看着概念追风买入的接盘侠,然后再过滤掉一部分有点初级水准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通常会是趋势投资者,会被一两个形成“成长性”假象的指标所迷惑。例如借壳后印记传媒影视及衍生的营业收入飙升,从 2014 年的 29695 万元飙升至 94211 万元,而影片业务支出,却呈现背离的减少趋势,这一点正是非常有诱惑性。

最后最难“搞定”的,就是专业投资者了,这也就是今年股价崩塌的原因——专业投资者发觉公司积重难返,无力回天,只能认怂集中撤离。其实即便是专业投资者,并不总是专业,他们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安信信托,事发只能以减值损失自认倒霉。没办法,看错一个公司也许可以挽救,但看错一个人就可能难以收场。何况当你面对的是一群同心同德善于忽悠的戏精老外高管时,所谓的专业素养能帮助你保持几成定力?

印记传媒的大股东们,也许从上市的一开始就笃定要拍一部吸引资本市场男女老少的电影,一直“拍”到众筹的经费用完才肯罢休。

03

“经费”用完了,债务也还不上了,和解也遥遥无期,这样的“剧本”怎么收场也是个问题。于是乎,大股东又抛出了到美国“就医”的苦肉计,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雾里看花的愚者了。大家都很清楚,印记传媒的债券违约,已经没法再进行新的融资。而之前的融资,也已经没了下文。不管是肖文革“涉赌”把钱输光了也好,还是搞利益输送进了谁的口袋也罢,哪怕是真的洗钱去了海外,接下来的事情都无关散户,无关中小股东了,最多也只是少数债权人和司法机关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于资本市场一样行得通。

对于肖文革和吴冰等人来说,现在的这个“珍珑棋局”,已经被人点破了。再揣着明白装糊涂,恐怕有点不合时宜。

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员,在气氛有点尴尬之时能够打圆场是必须的。印记传媒的最后“圆场”就是高管集体出来维稳,证明自己“没跑路”,但此时此刻,跑与没跑又有多大区别呢?

问询函不按要求回复,一切都以“无声言证”方式进行。这是印记传媒最后的缓兵之计。因为,股价已经伴随着自己三缄其口而失速坠落了。只要被“依法”退市,后续大笔债务被免除,自己来资本市场“走一遭”并不乏收获。

时间一到,印记传媒这部轰轰烈烈的“电影”就可以强制“收场”,而观众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结局。

04

濒临退市,除了踩雷的机构基金,还有叫苦不迭的散户。

也许踩雷的你此时此刻杀人的心都有,但是如果你是看了“印氏电影”去做长线投资而踩雷的,那真的说明,你太入戏了,带有鲜明“印记”的电影要的就是这样忠实的观众。

如何去评价肖文革,吴冰其人?笔者在此确实非常难以言述。作为同时混迹于传媒江湖和资本市场的大作手,他们早已经浸淫了真真假假,将这一套从银幕复刻到了资本市场。之于一介“准导演”的身份,他们也许真的算“有两把刷子”,因为他们做出了太多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在追捧的东西:中西合璧,国产电影……也炒出了中国人最爱回味的概念。

而作为企业家,必然是不合格的。因为资本市场并不是赌客以合法名声捞金的地方,“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也在慢慢改变,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需要承担的责任,需要履行的义务,从印记传媒的大股东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那么,放任你到这个市场来的意义何在?难道资本市场拓宽上市通道的意义,就在于放任一批有备而来的投资者利用规则优势去制造假象,完成对基金、散户等对手盘的猎杀?

仔细拷问下印记传媒,如果你一开始的上市就是为了演这么一场电影,那么还有多少股东会耐心地陪你看到今天?过往饱满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全都拜肖文革、吴冰等人“演技逼真”所赐,这不得不说,对于当年传媒这头人人看好的“风口上的猪”是个莫大的讽刺。

可怕的是,这样的“导演”,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步森股份的赵春霞,也是一样的应对债务选择了异地“就医”,而金立的董事长,身为肖文革的“赌友”,把金立手机多少年打下的的江山给输了个一干二净。

如果上市只是一部电影的开头,你还敢看到结尾吗?印记传媒的退市可能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资本市场里从不缺乏好“演员”和好“导演”,但如果你丧失了应有的谨慎而变得太“入戏”,那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