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部关于人和妖怪(动物精,植物精)的日本真人电影
1.《gegege的鬼太郎》领衔主演:温兹瑛士小雪/加藤小雪中村狮童井上真央田中丽奈西田敏行大泉洋
本片是根据水木茂老师在1959年发表于《周刊少年》上的同名妖怪漫画改编,该漫画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鬼太郎》在日本动漫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鬼太郎这个角色也被评为日本最受欢迎的100个动漫角色第65名。它的故事很简单,《犬夜叉》有些地方跟它很像。鬼太郎本身就是幽灵的后裔,他的父母在他出生时就死了,但鬼太郎爸爸的眼珠却活下来(也就是眼球老爹,鬼太郎的父母本身就是幽灵后裔),他带着鬼太郎,然后展开一连串的冒险,并且维持妖怪界的和平。作为幽灵族最后幸存者的少年“鬼太郎”,施展妖术,和干尽各种坏事的妖怪们作战。这位穿黄黑横纹背心、传统日式木屐的小男孩,以头发、背心和木屐当武器,和一群住在神秘森林里的妖怪朋友们,一起解决妖怪与人类两个世界的许多问题。鬼太郎的木屐可以踏上彩虹(还能飞踢),他的头发有妖气针能够感应到妖怪,另外他的背心也有保护作用,他的必杀绝招是"体内电击",但是此招数是极大消耗其生命能源的.
漫画家水木茂老师原作的人气漫画《鬼太郎》,其写实电影第2弹《鬼太郎——千年的诅咒歌》的公映日,日前决定为7月12日。博得好评的Wentz瑛士所扮演的充满奇怪魅力的鬼太郎,和大泉洋扮演的鼠男,田中丽奈扮演的猫娘等群星荟萃的演出阵容,在新作中也得以承继。
去年4月公映的第1弹电影,票房收入达23亿4000万日元,在松竹公司发行的日本影片中成为位居第2位的大人气电影。此次预计将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所以被预定在7月上旬上映,让人充满期待。
电影剧情是描写在雨夜丑三时,发生了听到“捉迷藏歌”的年轻女性失踪的奇怪事件,为解开这个谜底,鬼太郎们与在千年之时复活的恶鬼进行战斗。同时,一场超越了时空的妖怪和人的悲哀恋爱故事也夹杂着上演。
2.《gegege的鬼太郎:千年咒歌》主演:田中丽奈……猫女
温兹瑛士……鬼太郎
大泉洋……鼠男
首映:2008年7月12日日本
发行:松竹映画
又名:GeGeGe的鬼太郎2
剧情:
近来发生了数起离奇的失踪事件——在雨夜听到笼目歌谣的女孩相继行踪不明。鬼太郎发现失踪者是中了蛇女的诅咒。女高中生比良本枫也中了此咒,生命濒危,鬼太郎以及同伴们和她一起踏上了解咒之旅。在妖怪图书馆的掌管者文车妖妃的帮助下,众人查知只有集齐三件上古乐器,举行护人囃子之仪才能封印蛇女。于是,一行人分头前往古地图上记载的“天”、“地”、“海”三处,寻找乐器。鬼太郎和枫去“天”——箱根的神山;猫女和鼠男去“地”——高尾山;撒沙婆婆和子泣爷爷去“海”——三浦半岛的海面。
旅途中,随着咒语发作期限的逼近,枫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绝望,自暴自弃起来。她和鬼太郎大吵一架,两人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撒沙婆婆从妖怪界的贤者井仙人那里得知了诅咒背后的真相。原来蛇女并不邪恶。一千年前,人鱼族的妖怪蛇女和人类青年海人相爱。蛇女请井仙人帮忙变成了人,和海人结为夫妇。然而村里人却容不下蛇女,请来鬼道众封印了她。如今蛇女不知为何化成了恶灵,开始加害人类。
正当鬼太郎等人为蛇女的遭遇唏嘘时,法力高强的妖怪夜叉突然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夜叉是滑瓢的手下。长生不老、道行深厚的滑瓢认为傲慢愚蠢的人类无可救药,他利用蛇骨婆、夜叉、蛇女,准备消灭人类。滑瓢告诉了鬼太郎幽灵族的内幕,令他无所适从。
鬼太郎能否破解蛇女的千年之咒?枫以及人类能否得到拯救?!
❷ 如何评价《多罗罗》
《多罗罗》是一部日本鬼怪类型电影,一部由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写的漫画。这位大师可能好多人不知道,但是说到他的铁壁阿童木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这部电影很生动的展现了日本的鬼怪类故事文化,而且里面的特效和怪物造型,比较忠于手冢治虫大师的原著,是一部很有趣的日本电影。可惜,只有一部,明明故事情节上,百鬼丸只找回了一半的身体,应该还有第二部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十几年了,一直没有拍第二集。
❸ 《杀戮都市》里都出现了哪些日本妖怪
其实我真心好奇滑头鬼之孙和这个的关系
以下内容转载的
滑头鬼
首先是片中的大Boss滑头鬼,它又叫做“滑瓢”“飘然妖”,这原本是日本人对于那些爱耍小聪明占便宜的人的蔑称,后来却演变成了一种妖怪。滑头鬼外形酷似没有头发的老头儿,后脑勺非常的突出,它的衣着相当的考究,看起来就像有钱的大老爷一样。
这种妖怪经常在黄昏时分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户人家的客厅里面,或是拿起屋主的烟斗悠然的抽起烟来,或是喝着茶水,举止端庄自然,任任何人都会以为他是主人请来的客人,不好意思上前询问身份。再加上黄昏时分是准备晚饭的时刻,仆人们忙碌起来更无暇顾及它了。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滑头鬼早已经消失不见了。滑头鬼也会出现在新婚夫妇的喜宴上。由于喜宴来的双方亲友总是非常多,不可能人人都互相认识,滑头鬼便趁着这种空挡混进去蹭吃蹭喝。这时候男方的人以为它是女方那边的亲友,而女方那边的则以为它是男方的亲友。
《滑头鬼之孙》里的滑头鬼
就是这样一种没啥惊天动地的大本事的妖怪,却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当上了百鬼夜行的总大将,可能也是由于它钻空子的功夫十分了得吧。
牛鬼
这个妖怪一登场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会惊呼:“这不是《火影》里面的八尾吗?”但定睛一看,就会发现它和八尾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就是:八尾的下半身长着八根章鱼一样的触手,而这个妖怪的下半身却如同蜘蛛。它的原名叫做“牛鬼”,是一种水怪,上半身为牛身,下半身为蜘蛛或者螃蟹的身体,岸本齐史在创作《火影》的时候将它改造成章鱼的身体。
日本岛根县石见地方传说牛鬼会和濡女一起出现在海岸边。濡女首先出现,看上去和普通女人别无二致。她会请路过的人帮她抱婴儿,一旦抱了婴儿,濡女就会转身回到海里去。接下来换成恐怖的牛鬼上岸,看见的人当然想要逃命,却发现此时手里的婴儿变得无比沉重,压得他抬不起脚,想扔掉婴儿,手却像和婴儿黏在一起了,结果只能站在原地等着被牛鬼杀掉。此外,牛鬼还会攻击海上的船只。
牛鬼
大天狗
大天狗又叫做“鼻高天狗”,以长长的鼻子而闻名,它们的法力和鼻子的长度成正比,鼻子越长意味着法力越强。也有人说大天狗的长鼻子代表它自负的个性。除了长鼻子以外,大天狗还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通红的脸和皮肤,以及背上长有一对大翅膀。其打扮和日本修验道的山伏僧人一模一样。
《先代旧事本纪》说,须佐之男呼出的刚猛之气变成了天逆每女神,这个天逆每也长着一个突出的大鼻子,所以有人认为她是天狗的祖先。
但是天狗的传说更多的和佛教联系在一起。一则传说说来自中国的天狗是害坊和比叡山延历寺的主持斗法失败,逃到爱宕山脱下一层皮,这层皮变成了有名的爱宕山天狗。另一则传说说爱宕山天狗的原型是日本真言宗的僧人真济,他和天台宗僧人慧亮斗争失败,死后化成天狗不断骚扰天台宗僧人。爱宕山和比叡山分别是真言宗和天台宗的大本山,柳田国男认为天狗的传说其实反映了这两个教派斗争的历史。
大天狗
除了大天狗以外,天狗中还存在一种低级的小天狗,脸上没有长鼻子,而是长着鸟喙,叫做“鸦天狗”或“鸢天狗”(参见《天狗:和尚死去变成的妖怪》)。
一本蹈鞴
一本蹈鞴(bài)是一种居住在山里面的巨型妖怪,它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脚。这种妖怪大概是从中国的妖怪山精演化而来的,更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里面的独脚神兽夔(参见《这只神兽,黄帝扒了它的皮来做战鼓》)。
然而有另外一种观点也不容忽视,一本蹈鞴与铁匠有莫大的关系。铁匠的工作要求呆在炙热的火炉旁锻造金属,眼睛长时间注视着刺眼的火光、忍受干燥的空气,所以很多铁匠都会出现一只眼睛视力严重受损变成独眼的情况。铁匠还要经常用一只脚踩动鼓风用的风箱,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双腿肌肉发育失衡,一只脚看起来比另一只脚粗。风箱也叫做“鞴”,一本蹈鞴便是由此得名的。而且早期铁匠还要承担寻找开采铁矿的任务,所以经常出入深山。按照传说,一本蹈鞴出现的地方往往有铁矿。这也证明了一本蹈鞴混合了铁匠的影子。
一本蹈鞴
肉人
这坨跑起来浑身肉都在颤抖的丑萌怪物叫做“肉人”,顾名思义,它浑身上下就是一大块肉,长着短小的四肢,没有五官和毛发,也有的说长有眼睛。庆长四年,德川家康居住在骏府时,家中曾经出现过这种妖怪。当时德川家康觉得它实在太恶心了,就命人将它抬出去丢掉。后来有一个人到了德川家康的府上询问,得知它被丢掉后,感叹道:“这乃是仙药,吃了它可以获得神力。因为德川家康和其身边的人无知,才导致仙药被白白扔掉。”
这种肉人其实就是我国所说的太岁,出现在地里。据说吃它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而且它被吃掉的肉过一阵子还会自己长出来,也有说挖出了太岁会招噩运。而实际上,太岁只是一种真菌,根本没有什么使人长生不老或招来噩运的法力。(参见《吃它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
肉人
网切
网切又名“网剪”,这种像龙虾一样的妖怪其实根本没电影里表现的那么恐怖,只不过是一种喜好恶作剧的妖怪。在旧时还有人使用蚊帐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蚊帐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一个洞,这就是网切干的好事,它最喜欢剪破蚊帐和渔民的渔网。有一种和网切非常相似的妖怪叫做“发切”,后者专门偷偷摸摸的剪掉别人的头发,尤其是女人的头发。因为网切和发切干的事情太相似了,有人会把它们混淆,把网切当成是剪断头发的元凶。
网切
除了上述几种妖怪以外,片中还出现了洗豆妖、轮入道、生剥、辘轳首等许多妖怪,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附一个贴吧地址,里面有不少呢 https好://像tieba.不.能com/直接p/4687307848发
❹ 妖怪大战争的影片评价
耗资13亿日币拍摄的「妖怪大战争」,是日本今年暑假票房最被看好的鬼怪片,该片由「鬼来电」的导演三池崇史执导,并请来一票知名演员参与演出,扮成妖怪魔头,负责吓人、使坏。三池崇史坚持不用夸张的CG特效,仅运用特殊化妆增加真实感,苦了饰演妖怪一票演员,上戏前总得花许多时间才能变身成功,除了小男主角神木隆之介之外,栗山千明和丰川悦司还稍认得出是本人外,其他像是竹中直人、冈村隆史、忌野清志郎都难逃特殊化妆的折磨。 描写总是被同学欺负的怯懦少年,因缘际会下,和一大群善良的「妖怪」联手打倒大魔头加藤,途中却遇上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体验,改变了他胆小如鼠的个性。
在《妖怪大战争》中登场的妖怪约180种,分开“在家里出现”、“在町和村出现”、“在山上和海里出现”、“潜藏在山里”、“给世间带来灾祸”等几类,这众多妖怪的造型坚持不用CG特技,而是人工化妆完成。剧组人员坚持用最返璞归真的手法来冲击观者的视觉,事实上效果更好。在特技满天飞的电影王国里,人们看到这样的片子反而有种原始的感动和信仰。
演员阵容方面, 加藤保宪这个反复无常的大恶人由老戏骨丰川悦司扮演,性情暴烈变态,丰川很好地抓住了角色一眉一目的神韵,电影上映后,孩子们看到地铁、公车站旁的人物海报都恨得咬牙切齿的,足见其“恶”深入民心。主角神木隆之介自不必说,一部大热的电视剧《义经》让他的风头有超泷泽秀明赶柳乐优弥之势,年仅十二岁的他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可与哈利?波特一较高下,连在《杀死比尔》、《百人斩少女2》有出色演出的栗山千明也甘为其做嫁,不红都难。
颠覆传统的妖怪论
本片导演三池崇史堪称日本的Cult片大师,以往的《切肤之爱》、《盒葬》和《以藏》等作品,暴力、血腥、色情四溢,带种清淡的迷幻却足够吓人的惊悚,继承了冢本晋也“非人性暴力”的衣钵,却比后者把作者导演的异色发挥得更加淋漓尽兴。
一部票房大卖的《鬼来电》,证明他也可以玩转通俗和市场化的电影。 过去《杀手阿一》、《全金属暴徒》肚肠横飞、血柱喷溅,冷酷到常常习于视人体血肉为金属或与猪狗无异。《妖怪大战争》里三池收敛了暴力的锋芒,转而用儿童的视角来放大现实的写照与扭曲的梦想。
“妖怪”在传统的字典里都是“万恶不赦”的代名词,但本片里的妖怪样子龃龉,却性情纯良。反而佯装成慈悲心肠官员的恶人内心腐烂败坏。片子利用妖怪的可怜遭遇影射了当今充斥在经济发达社会的环境问题,一如从前的将哲理幻想化、魔幻化,《妖怪大战争》浮现导演一种天马行空的思绪:孩童在万花筒里看到的世界,其实丑陋得如同披了一层光鲜画皮的恶魔,如马雅可夫斯基说言:给社会趣味一记狠狠的耳光。
画面肯定会紧紧吸引观者的眼球,但心情也许要负荷的更多,当世界和孩子们想象得不一样,我们该如何去圆这个弥天大谎?本片在日本公映后反响强烈,甚至被家长们认为是一部“电影式的教科书”,不同于宫崎骏漂亮唯美的动画,《妖怪大战争》有一个标签:三池崇史监督。
❺ 日本 电影
日本恐怖电影带有日本独特的民族性,而这种特性在其他国家的电影中则很难见到,尤其与欧美系的视觉恐怖系大相径庭,甚至同样是心理惊悚电影,日本电影也与好莱坞电影泾渭分明。
《咒怨》那可是经典啊
好莱坞恐怖片主要以视觉恐怖为主,其中主要类别包括以《生化危机》为代表的僵尸电影、《德古拉》为代表的吸血鬼电影、以《德州链锯杀人狂》为代表的血腥杀戮式电影。这些影片中往往没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元素,但充满了大量的血浆、残肢飞舞、以及丑陋的面孔和肮脏诡异的场景。基本都是靠感官刺激来取悦和惊吓观众,少数电影如彼得·杰克逊的《群尸玩过界》还带有浓烈的黑色幽默,不过整体感觉还是以恶心的场面为主。好莱坞的少数心理惊悚电影,比如《小岛惊魂》、《第六感》等,在悬疑方面已经超越了僵尸片,能够营造出恐怖的氛围来,而且结局玩的悬念往往出人意料,但即使是《女巫布莱尔》这样和日系恐怖电影风格已经很接近的片子,其恐怖的气氛的营造方面恐怕比起《午夜凶铃》来还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恐怖电影的理解与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文化差异就表现在宗教方面,对于信仰上帝的西方人来说,魔鬼永远是邪恶和黑暗的,而天使则是正义和光明的象征,因此在《驱魔人》等影片中,恶灵是邪恶到底的,不似日本电影中鬼中也有好的。而对宗教信仰的颠覆比如魔鬼统治世界,被视为异常恐怖的主题,是因为这突破了人们心目中的宗教底线,因此让人难以接受,而日本人则似乎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底线可言。而且日本由于吸收了各文明的多元文化,因此始终很难给日本恐怖片的善恶画出一条明显的界线来。
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神怪,然而与亚洲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人只有在提及神话的时候,才有神的登场,而在绝大多数民间传说里,无论善恶都是以妖魔的形态出现的,而且在日本的历史上,无论褒贬都会把妖魔的名号加诸在某人头上,而不会用神的名号。比如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就被称为“第六天魔王”,以讽喻他火烧比睿山延历寺的残暴罪行,而以“鬼孙市”的名号加诸大将铃木重秀,形容其枪法精准,堪比鬼神。
日本的鬼怪文化庞博而复杂,主要是因为随着日本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各国的鬼怪都改名换姓在日本重获新生。从平安时代开始,日本就出现了“阴阳师”的职业,而以当时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为主角的系列小说《阴阳师》,就被导演泷田洋二郎搬上了银幕。平安时代的《古事记》中除了神话外,还记载了许多志怪故事,其中应该很多是取材于中国的《山海经》以及《搜神记》等民间志怪书籍。后来的《日本书纪》、《今昔物语集》、《太平记》等重要文集中都对各种妖怪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和整理。还有《新耳袋》这样纯粹收集灵异故事的文集,其地位应该相当于我国晋朝干宝所著的《搜神记》。日本早期的怪谈电影以及后来的恐怖电影,都是取材或改编于文学作品。
除了文学之外,日本的诸多艺术形式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恐怖文化的发展,比如歌舞伎,歌舞伎本来起源于镰仓幕府时期,当时是草根的民间歌舞形式,后来在德川幕府时期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被认可为官方演艺事业,由官家开办歌舞伎学校,而受认可的演员也就相当于国家级演员。歌舞伎的兴盛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而故事取材又多来自于民间,因此一些鬼怪传说经过剧作家的包装就登上了大雅之堂。如多次被拍摄成电影的《东海道四谷怪谈》,就是根据竹田出云的同名舞剧改编的。
可能因为从唐朝开始就深受佛教影响,日本文化中非常讲究因果报应,在恐怖电影中也有体现,大多数日本电影是以鬼怪和怨灵为主角的,那么最终结果也大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怨灵在平反了死时的冤屈就会超度,这一套路和早期的香港恐怖电影非常相似。而且在剧情中往往会交代怨灵的来历和解决的方法,比起欧美恐怖电影中一味的血腥杀戮来说,剧情要合理的多。
类似于《午夜凶铃》和《鬼水怪谈》之类的日本恐怖片之所以非常成功,除了成功的营造了诡异的气氛,以及剧情编排的悬念迭起,让人心惊胆战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故事看起来都是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身上,看过之后让人对本来平凡的事物也心生恐惧,看过之后也无法忘记,日本的鬼怪传说之多,的确是处处有灵怪,时时有妖魔,因此也为恐怖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而且自从七八十年代“都市怪谈”兴起以来,恐怖电影的主题也是与时俱进,和科技共同发展,这类电影的特点容后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