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给我介绍几部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战末期的好的电影反映军国主义成长与坚强意志的
《二零三高地》、《军阀》、《动乱》、《啊海军》、《山本五十六》,等等,等等。
❷ 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日本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乡村的武士老师,最后那老师参与了维新运动,死在炮火中!
《壬生义士传》。
❸ 求各位电影达人帮忙写一篇关于《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的影评,不要教给我怎么写。我要直接的范文。
士有魂兮商有才——看《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日本)》有感
今晚看《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日本)》,其中讲到:引领日本从封建帝国、从战败国的废墟中,高速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内在驱动力,就是那影响深远的百年维新。在明治维新中,除了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政治领袖的英名,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应该被记住。
因为它不但在明治维新历史上不可或缺,而且还将作为日本现代企业的精神灵魂,影响着今天和今后日本乃至亚洲企业文化建设;更重要的,它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见证中国儒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相结合的卓越力量。这个让中国的《论语》跨越时代、跨越国界、跨越思想与行为的分野,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人,名字叫色泽容一。
色泽容一,作为第一个有机会留学欧洲的日本人,带着一肚子四书、五经,饱览了西洋现代化之盛况。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对他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他在回国后,在33岁那年,正出任政府要员期间,毅然弃政从商。这对当时日本人职业价值观念,形成一次巨大的冲击。大家突然发现,原来,作个商人也是非常体面的。
作为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色泽一生创办或管理过500多家大企业,后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他一边向西方学习现代商业技术,一边不忘熟谙于胸的“四书五经”,提出:《论语》才是“工商之本”,是“商业之圣经”。
他在专著《论语加算盘》中说:《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言商求利,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还提出了“士魂商才”。“士魂”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崇尚道义之精神,“商才”是指儒者应具备的商业才干。所以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他竖立起一手持《论语》、一手持算盘的铜像。
就这样,色泽容一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在日本现代化商业发展刚刚起步的时候,成功塑造了一代商人的楷模。这个商人楷模标示了商人应有的形象、诠释了商人的标准人格。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会让人有种归属感,让越来越多的从商者有可效仿,这就是为日本现代化商业发展奠定了一块不朽的基石。
对比而言,我们中国直到今天,商人形象还是相对错乱,商人人格含混不清。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儒商”、“晋商”、“徽商”、“红顶商”(官商)等案例,但新形势发展又融进去一些更复杂的变化。比如,80年代的倒爷、乡镇企业家;90年代的股民、官倒;新世纪的网络暴发户、名人从商、艺人从商、教授从商…….这些让商人队伍日趋复杂化,让商人阶层成了一个暧昧不明的中间派。似乎除了“有钱”可以被认定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归入“可疑”之列,甚至“奸商”影子还在人们思想中或隐或现。
这些现象,对于今天我们商业化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不仅如此,而且还直接关系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比如一个小孩子,他长大想要“挣大钱”,作个“商人”,那么除了学比尔·盖茨,还能向谁学呢?难道就没有一个我们本土的仿效标本?
今天科技发展迅速,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创意化……让社会对人才有了不同的要求。我们需要新的商人形象和商人人格。比较当年色泽容一提出的“利义兼顾”,今天要变成“利、义、空间”;而“士魂商才”,要变成“士魂商才艺术”,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有利有义,还要有想象空间;
士魂商才,更需要艺术之道;
论语算盘,再加上美感创造!
总之,日本现代化商业进步之快,跟色泽容一早期建立的商人形象和商人人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今天,到了该思考构建本土化的新的商人形象和商人人格的时候了。就象政府倡导构建的“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一样,几千年来,“商人”这个排在“士、农、工”后面的小兵,早该有一个堂堂正正的位置了。这实是当前商界乃至全社会发展的一大中枢!
百年维新,百年树人。企业打造百年基业,国家建设百年大计......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教育形象开始。
❹ 推荐几部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电影
如果你想看幕末到明治维新,就该看大河剧,因为明治维新的电影很难描述完,介绍你可以看《坂本龙马》、《坂上之云》等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