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较两部相似题材电影:《蚯蚓》和《一个母亲的复仇》
据统计暴力霸凌每年会杀死13000000名儿童,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尤其女孩保护自己?
01
《蚯蚓》讲述的是得了脑瘫的父亲和女儿子若原本在江华岛相依为命,女儿考上首尔的贵族高中后,父女二人很开心搬家到首尔。
谁知道噩梦也从此开始,子若因为嗓音好,很快在学校展露头角,引起一位学长旅巧注意,同时受到其他女生的妒忌。
学长得知子若的真实家庭情况后,找上门羞辱子若,子若开始坚强地反抗着校园暴力,但势单力薄,反而不断遭到更加残酷的回击,最后受不了无休止的羞辱和折磨而选择自杀。
子若生前把自己所经历的全部记录到了自己日记本上,父亲发现并看了日记,首先想到是去警察局报案,但警察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了他;找去学校,学校说子若的事丢了学校的脸!
脑瘫父亲发现自己得不到社会的帮助,就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惩治那些欺负过女儿的人们。
父亲先是找到了敏京,询问事情的真实,从自若被强暴的那件事开始,敏京每天都活在自责中,觉得最对不起子若,将一切都告诉了父亲~
自若将长期压迫的女二号骗到屋顶,让她们给子若道歉,但是她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气焰嚣张,结果被父亲用硫酸泼的面目全非。
接着又将学长还有强暴子若的几个男生,全部绑到了老家,一一杀死,而对付学长的手法最为“残暴”,直接用鱼钩勾住学长的嘴,当鱼饵放到水里淹死(电影名字《蚯蚓》的来历)。
02
《一个母亲的复仇》在国内的上映时间是2019年5月,比较新的片子,高度还原印度社会现状,英国汤森路透基金会有个调查,评价标准涉及女性保健、经济资源、传统习俗、性暴力以及性侵、人口贩卖等。
结果显示,在女性社会资源获取、虐杀女婴、石刑、性奴役、性暴力等方面,印度被评为对女性最危险的国家。
至今,印度每天都有约百起性侵案发生,本片就取材于2012年12月, 新德里的一个23岁医学院女大学生,在一辆公交车上遭到六名男子轮奸,最终伤重不治的案件。
本影片里,戴维琪是艾莉亚的后妈,尽管她待艾莉亚如亲生女儿一般,但后者并不接受她,不叫她母亲,还经常和她顶嘴闹矛盾。
艾莉亚在一次派对活动中因为先后拒绝了同班男孩和他表哥,遭到他们的报复性强暴和暴力伤害,差点丧命,后来凶手重金雇佣了律师,被法庭判为无罪,求助无援的戴维琪只能依靠私家侦探,以及自己的生物学知识还有高智商,步步谋划,以一己之力,惩治了四名罪犯。
03
两部电影内容上相同点:
1 女孩受到伤害,且都改编自真实案例。
《蚯蚓》是改编自真实案例;《一个母亲的复仇》改编自2012年印度德里公交车案。
2 警察或法官或学校不负责任,导致犯罪者得不到严惩。
3 家长自己设计报复。
不同点:
1 国家不一样, 一个是韩国,一个是印度
2 女孩的家庭背景不一样,一个是脑瘫父亲,特别贫穷;一个是中产家庭,家境富裕,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
3 受伤害的方式不一样,《蚯蚓》是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二者兼有,《母亲的复仇》是暴力和性侵害。
4 报复手段不一样,脑瘫父亲用泼硫酸,和暴力,基本上是以暴制暴,而生物老师的妈妈属于用私人侦探加高科技负罪。
04
看这类电影很痛心,一方面是为年轻女孩的遭遇,在花样年华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毁了一生或留下终生遗憾,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冷漠,丑来自暴力,身体和语言上的,冷来自教育和司法执法部门的渎职或枉法。
最让人痛心是,当你想到,究竟是什么把之前那么善良怕事拆笑键的人,变成了大罪犯。
在这两部电影里,是因为教育和司法失责,没有“包青天”为他们及时主持公道,意难平而选择自己来,结果是几乎同归于尽的命运。
05
通过比较这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养育孩子,比学习好更重要的四点:
第升毕一,父母要努力保障孩子一个好的经济基础,虽然有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太贫困,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潜能都不容易发挥出来。
第二,人格品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是重中之重。班上那些嫉妒心强的女孩,那些暴力倾向的男生,应该多被老师关注和教导,防微杜渐。
第三,提高生存技能,让孩子读活书,不能读成书呆子,现实中,品德优秀的孩子被一群差生或人渣欺负的新闻屡见报道,没有婚姻爱情和生活方面常识的学习,很多女孩因单纯而被被骗钱偏色,有的女大学生被骗到山沟沦为生育工具,这些都提醒我们,考试分数高,不一定能应对好这个人性复杂的世界,社会是大学校,也是需要学基础的应对术的。
第四,教会孩子,不好奇心太强,不被诱惑引诱,不被利益驱使,不盲目冲动,不得罪小人,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从小在孩子内心建立起是非黑白的分辨。
第五,我们不提倡以暴制暴,每个人遇到不公正待遇,就自行去惩奸除恶,但呼吁必须保持教育和司法的纯洁性和公正性,这是社会的良心所在,根基所在。
第六,很多新闻里,受害者各阶层都有。无论是脑瘫贫困户,还是高智商中产,都可能遇到不公正遭遇,比如《母亲的复仇》里,印度女孩的家庭就比较富裕,结果还是遇到了不幸,因为对方更有钱,有更好的律师。
每个人都不能冷漠,不能妥协,否则,下一个无能为力的受害者,受害者被逼成施暴者,可能是我们中任何一个。
② 有没有类似《绿皮书》的电影值得推荐
电影《触不可及》值得推荐。
但是比起《绿皮书》,美版《触不可及》的票房和口碑都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这并不影响《触不可及》依旧值得一看。
原版《触不可及》是口碑很高的经典之作,它是一部法国电影,2011年在法国上映。
美版翻拍后,大致情节相同,细节处做了改动,可能这也是最终口碑相对没那么好的原因。但是,不论什么电影,翻拍总归会和原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翻拍的是经典作品,难度也就更大些,观众也会更加挑剔。
11月22日上映的这一版《触不可及》,之前不少朋友也在网上看过了,但大家依旧对这部片子充满兴趣,大约是它本身的故事,足够吸引人吧。
电影讲述的是瘫痪的富商菲利普(Phillip),阴差阳错招来街头黑人混混戴尔(Dell)做看护,背景天差地别的两,经历了嘀笑皆的系列故事后,成了令动容的莫逆之交。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两位主角的感情渗透、心态转变,是最值得叫好的,这也是前面提到,《触不可及》和《绿皮书》的一致之处。
如今,市场上很多电影被大家批评,就是因为演员在演绎感情的变化时,特别没有说服力。一见面就爱得死去活来的戏码,见面是仇人接触几次后却爱得深沉,此类情节层出不穷,类似我们常说的:导演想让你去哪,马上镜头就显示你在哪,导演让你突然死,电影里你就突然死了,非常之莫名其妙。
《触不可及》在这一点上,让很多电影“触不可及”。戴尔起初对坐轮椅的菲利普很无好感,因为两人的阶层实在差得太多,一个穷的房租都交不起,一个富的一天就能赚几百万。但戴尔在照顾菲利普的日子里,逐渐改变了对菲利普这样的富人的看法,最后两人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③ 2019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都是哪些
2019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是《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大黄蜂》、《熊出没之原始时代》、《白蛇:缘起》、《新喜剧之王》、《死侍2》、《神探蒲松龄》、《密室逃生》。
一、《神探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是由严嘉执导,刘晓光监制的古装奇幻喜剧片,由成龙、阮经天、钟楚曦、林柏宏领衔主演,林鹏、乔杉、潘长江、苑琼丹、luu brothers、姜嫄联合主演,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代文豪蒲松龄执阴阳判化身神探,与捕快严飞联手追踪少女失踪案,从而牵扯出一段旷世奇恋的故事。
二、《白蛇:缘起》
《白蛇:缘起》是由追光动画和华纳兄弟共同制作的动画电影,由黄家康、赵霁执导,张喆、杨天翔、唐小喜等配音,于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在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基础上有所创新,讲述白素贞在五百年前与许仙的前身阿宣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④ 适合中学生看的励志电影推荐
这篇文章给同学们推荐几部适合学生看的励志电影,在学习之余可以看看,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激励斗志,一起看一下具体的电影内容吧。
《摔跤吧爸爸》
很喜欢开头女儿埋怨爸爸的那段歌舞,叙事和歌舞互相映衬,流畅至极。而在动作场面上吉塔初战男跤手和半决赛两场,人物已经和灵魂融为一体,看得热血沸腾。为平等奋斗的主题和父女情都感人至深。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男女权,就两个女儿来说,有这么一个父亲已经很值得她们骄傲。里面有一句台词,和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所说的话如出一辙:“我要让她们成为冠军,我要让她们以后有权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人挑拣。”不由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成长,是父母一步一步带着走过来的
《极地特快》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始终坚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但周围的大人和玩伴都认为这只是他天真的一厢情愿。圣诞前夕,小男孩终于因为他的坚持而得到了回报,睡梦中的他忽然感到屋子颤抖起来了,一列长长的火车停在了他的家门口。当他战战兢兢打开房门时,和蔼的车长邀请他参加北极的圣诞派对。惴惴不安的克劳斯踏上了火车,发现很多和他一样的小伙伴们。于是,兴奋不已的小男孩开始了他的北极狂欢之旅。
《飞跃巅峰》
这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在这部影片中,史泰龙饰演一位长途货车司机,为了重新得到儿子而拼尽全力,并且意外地获得扳手腕冠军。这是他个人表演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不但是一部励志动作片,同时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亲情片,远远超出了动作片的惯定范畴,尤其是他与小演员亨利配合默契,父子感情的真挚让无数影迷流下了眼泪。
《风雨哈佛路》
《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出生在贫民窟的小女孩在母亲吸毒,精神分裂继而死于艾滋,父亲进入收容所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考入美国最高学府哈佛大学的故事,相信这个电影一定会震撼到你。
《永不妥协》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的事件,影片描述了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的故事。
⑤ 哪部电影的哪一幕让你直接泪崩了
《小鞋子》
妹妹的鞋子拿去补,让哥哥不小心弄丢了,家里妈妈生病,没钱买新鞋。因为怕被爸爸打,所以也不敢告诉爸妈。
于是兄妹只能合穿一双鞋。妹妹放学后,才能把鞋子脱给哥哥,哥哥因此经常上学迟到,两次遇到主任,后主任不给他进学校,让他爸爸来学校见他。
小男孩不敢说出鞋子丢失的事情,只能不断央求主任原谅。
如一记重拳,打中屏幕前观众的心脏。
那一瞬间让我的眼泪跟着一起流了下来。
这部电影太多泪点,如果你也经历过一个拮据的童年,那几乎关于兄妹的每一帧镜头都能够让你落泪。并非影片有过分渲染悲情,而是镜头里传达的真实,美好,悲悯,无奈等情绪交替袭来,每一幕都让人鼻酸。
鞋子是善良的具象,在我心中,这是一部最伟大的「儿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