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或韩国的电影,几对不认识的男女在一个房子里相互聊天,选中的话就去隔壁做,最后女主还留电话号码
这是日本的一个电影,我看过,这是一部具有人性化的,体现出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2. 这部日本电影叫什么名字
这片子是文革前的,够老的了,我帮不了你,不过我找到了一片文章,提到了你所讲的,如下:
花痴
陈英骥 [2007-10-14]
---花 痴---
团部来了一个“花痴”。
她是我的一位校友的妹妹,但我只听说过其人却从未见过面。关于她的事情版本很多,主要都是关于生活作风方面的。版本很多是正常的,在中国一件事的口头传播,尤其是男女之事,速度绝不亚于光速,而且传到最后一定会有多种说法,难辨真伪。但关于她的生活作风问题的传闻,最后都惊人一致的相似:她有“花痴”的毛病,把连长拉上了炕,也就把革命干部拉下了水。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心里对此类事也充满了好奇。就像从小养成的坏毛病,看见人家结婚娶媳妇,第一个念头就想看看新娘子漂亮不漂亮,这毛病到老了也没改掉,可见根深蒂固。尤其是听说为了避免她再祸害别人,把她安排在团部一间空置的家属房,还派了一个女知青二十四小时陪伴她的时候,总想找个机会一睹芳容。但好奇归好奇,以我的教师身份特意到家属区趴窗户看这位花痴,怎么能避得开遍布全团部的学生?假如被学生撞见,成何体统!
不久,又传来新的惊人消息,她竟然在陪伴她的女知青回连队取东西的时候,把住在隔壁的一个汽车连的司机给勾搭到炕上了。这一下全团部大哗。这个“花痴”可是不得了,相当于重度传染病啊!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SARS“毒王”,谁沾上谁倒霉呀!我想,这个女孩子真是的,年纪轻轻的咋这样呢?这以后还怎么做人呢?这病能治好吗?
某天,我在团部看见了被她“拉下水”的那个连长。满是皱纹的长脸,皱纹里都是灰,一口参差不齐的黄牙,叼着一支自卷的“老蛤蟆头”(东北特产的关东烟叶,抽起来劲很大,呛人)烟卷,人看上去很脏。他正和别人谈笑风生,一嘴脏话。我在一旁默默地观察他,心里暗想:这个“花痴”也太没水准了,要勾搭也要勾搭一个城市里来的知青啊,不是说“花痴”不论男女,总要喜欢比较漂亮点儿的吗?和这种肮脏的老家伙干那事儿……,想到这儿我有一种要呕吐的感觉,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后来,这事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她仿佛从大家的视线里消失了,也不大有人提起这事了。只是听说她的姐姐因为她的事觉得无颜见人,很少和大家来往。其实她的姐姐文革时在学校曾是一位风云人物,平时性格也挺开朗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惩处迫害女知识青年案件的通知,张春桥还作了批示。兵团三师某团团长、政委因为强奸女知青被枪决,团宣传处长借挑选宣传队员为名,白天下连队“选美”,晚上回来胡作非为被判刑。兵团涉及此类案件的现役军人竟有九十人之多。我看了一份材料:一位上海女知青在黑龙江省边远农村插队,被村支书、村长、仓库保管员、直至村长他爹共计七人霸占、欺侮。我是知道一些黑龙江农村情况的,很多村落地处偏僻,下火车、坐汽车,还要再坐上几个小时的马车才能到达。生活极度贫困,没有电。想想这个女知青真是可怜,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落到这步田地,真是羔羊落入猛虎口。这群披着人皮的畜生!
这时团里某些“瞎参谋”、“烂干事”的桃色新闻开始浮出了水面,但是大家并没有多么惊奇,因为这些事早在地下流传。但是紧接着竟又传出某位团领导的“风流韵事”,这使我陷入了困惑与迷茫。因为毕竟是近在身边的领导啊!毕竟经常近距离聆听他的教诲呀!后来又是一位,而这位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德高望重的。这时用困惑和迷茫已经不能概括我的心情,我无语了。每当我看到他们穿一身国防绿军装,红帽徽、红领章,总是肃然起敬的。他们是从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王杰的队伍中向我们走来的呀!他们难道也像那个连长一样么?把那些龌龊之事和他们连在一起,在我看来简直是一种亵渎。
这时我的胡思乱想的毛病又犯了,(但没敢胡言乱语)。我想起了文革前看的一部日本电影,名字忘记了。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小心放了一个屁,全班小同学一时愕然。有一个小男孩举起手,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一脸天真地说:“是人都一样,老师也会放屁。”
又过了几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见了那位“花痴”。她不认识我,使我得以多看了她几眼,她人长得很普通,不好看但也不难看,是属于走进人群就不容易被发现的那种女孩。衣着也很朴素,脸色恬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她的那双眼睛,那是一双与她年龄相符的眼睛,没有风霜,更没有风月,依然还葆有几分女孩子的纯真。
我断定,她不是“花痴”,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3. 毁三观的日本电影,被侵犯后爱上了侵犯自己的人
《再见溪谷》一部日本爱情、犯罪电影,有这样一对情侣他们因为不幸在一起,他们彼此依恋又互相折磨;他们互相施虐又受虐;他们感受到爱情的幸福时又要分开,这种症状像斯德哥尔蒙综合征让常人难以理解。
电影的开始男主俊介和妻子加奈子在房间里亲热,隔壁邻居家的女主人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一起儿童谋杀案很吸引眼球,新闻记者外加群众将现场堵的水泄不通,只有俊介和加奈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做鸳鸯,两人淡定的让人不得不怀疑凶杀案和他们有关。
这引起了旁观记者渡边的注意,渡边在电影里作为一个旁观者,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带大家探索了真相,如果儿童谋杀案是导火索,那渡边就是个引火者自然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渡边作为记者还是蛮有侦探潜质,他偷偷找来了俊介的资料,原来俊介学生时期是个优秀的棒球运动员因为参与轮奸案被开除,大好前途毁于一旦。
恰好渡边也是棒球前运动员,对于俊介的结束运动员生涯他觉得有些可惜。或许是惺惺相惜,渡边对俊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渡边下定决心探究真相。
于是整个故事就有了探索推理的成分,电影开始变得有意思了,跟着渡边的线索走就对了。
俊介被当成嫌疑人被警察带走,因为有人举报俊介和杀童的嫌疑犯有一腿,这个二次举报俊介的人就是俊介的妻子加奈子。
一开始俊介不承认和女邻居有染,他很愤怒,之后听说举报自己的人是加奈子,俊介情绪居然由愤怒变得平静,还承认了罪行。
当然光凭加奈子一面之词可不行,此时杀童女嫌疑人否认自己和俊介私通。警察找不到其他的证据证明杀人案和俊介有关系就放走了俊介,其实本来这个案件就和俊介一点关系也没有。
加奈子诬陷丈夫的行为引起了渡边的怀疑,因为加奈子和俊介平时看上去就是一对恩爱夫妻的模样,什么深仇大恨让一位妻子诬告自己的丈夫?
更离谱的是丈夫明知道这是诬陷,还硬着头皮承认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这明显不是给外人看的,于是一头雾水的渡边又翻开了多年前俊介几人的强奸案。
当年俊介和几个棒球运动员喝多了,年少无知在酒精的冲动下轮奸了女同学水谷夏美。几个男同学恶行曝光后开除,而水谷夏美受不了舆论的压力转学了。
可悲的夏美因为这件事父母发生分歧离婚了,她和母亲从此相依为命。
夏美长大后本以为能忘记过去好好生活,订婚的时候男方家里打听到了夏美的过去——被轮奸的事,男友很恼怒决定退婚并在公司大肆宣扬夏美的过去,夏美在这里生活不下去便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夏美结婚了,因为流产和丈夫知道她的过去,夏美总被嫌弃与家暴,夏美多次自杀未遂精神接近崩溃。
俊介多年后得知夏美的悲惨经历,决定去找夏美赎罪,夏美当然非常恨俊介,她认为没有俊介这群人自己不会活的如此悲惨。
夏美改了名字,她内心有恨,她恨那个弃她不顾叫加奈子的女孩,她改名为加奈子也希望改变人生。
她想要俊介生不如死,便一直折磨俊介,她要让俊介感受到自己的不幸。于是加奈子说对俊介说:“如果我死了你就能解脱的话,我是不会死的。”可见加奈怨念很深,放不下过去,放不过自己,更痛恨俊介。
俊介为了赎罪一直跟在加奈子身边,日复一日加奈子竟然对俊介产生一丝依恋。当俊介离她很远时,她要回头张望寻找俊介的身影。
加奈子说他们是因为不幸在一起的,她就是要折磨俊介,而俊介愿意承受。长久的一起生活让加奈子对俊介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她体会到了寻常夫妻的幸福她们在溪谷生活的日子平静安逸。一起买菜做饭,外人看来他们如此恩爱。
加奈子也在改变着,一开始对俊介十分排斥,后来到接纳。
比如加奈子和俊介吃拉面时,要给加奈子倒酒被拒。而后来加奈子洗澡出来,俊介给她倒酒,加奈子欣然答应了。
结局只有俊介一个人来到了,加奈子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影片结尾渡边问俊介遇到夏美的人生和没遇到她的人生你选哪个?俊介没有回答。
其实夏美也是加奈子已经融入了俊介的生命,他爱上了自己当初伤害的女孩。一开始是赎罪,到后期爱的不能自拔。而被强奸的夏美居然爱上了当年的施暴者,她难以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认。
当加奈子的鞋子掉进溪谷中时,我们知道她释怀了。被冲走的鞋子也代表了冲走的执念与仇恨,或许这是个好结局。
但加奈子内心很矛盾,她爱上了当初伤害自己人,爱上了导致自己不幸的根源的人。这段感情让人难以面对,虽然可以选择幸福下去,但是加奈子选择离开。
两个人离幸福只差一步,可是当初的那句“我们不是为了幸福在一起”却始刻在彼此心中。让两个人不承认幸福,当幸福来临时他们选择了逃避。
电影的最后给观众留下了悬念,我希望俊介能够找到加奈子,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赎罪、另一方面也是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爱情。
对于加奈子个人始终觉得她是可怜的,加奈子的人生因为轮奸案备受摧残,悲惨的不幸的经历她默默承受。心疼加奈子希望她能得到人生的温情与爱,希望她能放下过去幸福的生活。
《再见溪谷》一部让人看了揪心的好电影,被强奸者爱上强奸犯的故事,当然强奸绝对是错也是恶!但是爱情是否无关善恶与对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