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日本复仇复爱电影
扩展阅读
韩庚新电影周始 2025-08-21 12:04:30

日本复仇复爱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8-21 10:23:27

⑴ 有没有类似于《色戒》还有《艺伎回忆录》这种故事性,画面质量比较强的电影

凯特温斯莱特的《裁缝》澳大利亚电影 画面很美的剧情片 镜头语言非常出色
03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最佳女配的《八月:奥色治郡》,配乐和摄像都很好,黑色幽默的群戏,老中青三代戏骨彪戏看着很过瘾
国产推荐一部《听风者》谍战片,节奏好剧情精彩,剪辑和配乐比较强
不给分也要看啊~~~都是我爱看的电影,希望你喜欢诶嘿嘿

⑵ 看了电影《黑暗面》觉得感触很大。没错,爱情是唯一的,不是吗男人有了新欢抛弃旧爱,我断了所有联系,

怎么说呢,首先撇开一切来看这部电影,个人认为这归根结底是一部讲述了人性中信赖的问题,女主为了测试男主究竟爱她还是不爱而不辞而别(我相信很多女性也这么做过,只是想看看自己所爱疯狂担心自己的害怕),可是因为偶然女主被锁在密室之内,找不到自己爱人的男主也只好借酒消愁,也发生后来所说的为了新欢忘了旧爱。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有这样的几点
1.男主有了新欢抛弃旧爱
如果真的很爱一个人,那么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分开,但在爱情之中往往有些事情不尽人意,两情相悦最后却天各一方,有时候最好的爱一个人的方法就是放手。电影中女主留给男主的讯息中说自己想要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从男主当时的失神和颓废甚至自责看得出两人的感情,但是不辞而别的是女主,她相当于是用了一种冷暴力的方法离开了男主,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最难受的,因为他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在哪里,而随之诞生的自责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成功的人(男主知名指挥家)是不会让情绪影响自己的日常,那他只能去寻找自己另一个寄托,另一个精神支柱。而我们以一种上帝视角得知女主的情况,自然认为男主渣(虽然他也有出轨的情况),但男主只能看清自己的生活,他想让自己的生活正常下去,就必须忘记女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这就是男主心中的黑暗面。
2.女主的不辞而别
之前也说了,女主只是想要测试一下男主,而这就是在一段感情中的信任问题,感情的基础是信赖,女主的测试显然是对于男主的不信任(在这我还是想对很多情侣说一句,这样的测试是真的不可取的,身边已经发生不幸的事情好多了),而这也导致后来两人的幸福生活完全破裂,这就是女主心中的黑暗面。
3.女二发现女主却不帮她逃脱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名词叫做占有欲,这种占有欲在热恋的关系中尤其突出,而女二对男主就有着很强烈的占有欲,她知道如果放了女主她就会失去自己爱的人,所以她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必须牺牲掉女主。这是女二心中的黑暗面
4.最后的结尾
结尾是女二打开了门,女主打晕女二并将她反锁在里面,自己却看清了生活而选择真正离开。女主打开门看出她在众多黑暗面中的一点良知,同时也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黑暗的世界中还有着一丝希望,不要被黑暗吞噬。女主反锁应该是一种复仇,复仇是人性黑暗中最黑暗最恐怖的一种,导演也用此来强烈的点明了“黑暗面”。女主最后的离开,男主又独自一人也是电影的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
最后说一下,真的爱你的人是会为了你奋不顾身的,这个世界上肯定有珍惜你呵护你的人,这个世界上的良知绝对大于心中的黑暗面。

⑶ 这部充斥着同性恋、恋童癖和异装癖的片子,拍的也太动人了吧

大学时期纯为了猎奇,接触过阿莫多瓦的片子。那部《吾栖之肤》囚禁、变性、乱伦之类的剧情曾把我雷到了,可能是文化和认知上的不足,后来就没再看这类电影。后来又爱上了看韩国电影,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金基德、奉俊昊之类,不乏重口味的情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许多事情的包容度也变强了,这段时间陆续看了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对她说》和《关于母亲的一切》,心里连续受到了感动和冲击。

讲讲《不良教育》这部片子,据说根据阿莫多瓦自身的经历所作,光故事架构都花了十年,涉及了同性恋、恋童癖、异装癖、宗教等一系列敏感元素,爱情、悬疑和阴谋层层交叠,且剧情环环相扣,戏中有戏,最终抽丝剥茧,真相大白,却给人留下无尽的叹息。

(以下有剧透)

电影的开端信息量就很巨大,出现了一个黑板,黑板上写着错综复杂的西班牙语,画着让人不舒服的简笔画,比如一个正在高潮的男性生殖器。同性恋青年导演恩里克正陷入创作瓶颈期之时,受到初恋伊多尼西奥的拜访,伊多尼西奥此时是一位不得志的演员,并带来了他写的小说。小说记录了伊多尼西奥和恩里克儿时的经历,那时他们在教会学校上学并相恋,伊多尼西奥却遭到校长的强奸,命运让他们分离,导致伊多尼西奥长大后走向堕落。

而恩里克最终发现,小说里的伊多尼西奥已经死去,来找他的是别有用心的弟弟胡安,恩里克装作不知道,并导演了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还让胡安担任主演,迷雾逐渐揭开,胡安原来是杀害哥哥伊多尼西奥的凶手……

很多没看过戏的人可能对我的剧情简介看的不是很懂,阿莫多瓦嵌入式讲故事的手法看似错综复杂,故事也看似光怪陆离,但其实有理可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一层是童年的记忆,代表纯真被玷污。童年的伊多尼西奥美丽乖巧,歌声更是如天籁,他本该是教堂里如天使一般的存在,本该受到上帝的庇佑。但是校长丑恶的行径却伤害了他对真理和教义的认知。与恩里克青涩、小心翼翼的初恋给他沉闷恐慌的生活带来了甜蜜,但是校长却一边侵犯了他,一边违背诺言开除了恩里克。人心难信,爱情逝去,给他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阴影,也让他的成长从此偏离了轨道。

第二层是成年后的伊多尼西奥,代表的是儿时伤害带来的不良高码影响。伊多尼戚掘哪西奥因为童年的阴影失去了信仰和克制,他不仅扭曲了性别,成了一个异装癖,还染上毒瘾、滥交。但是伊多尼西奥始终如一的是对恩里克的爱,他把往事写进自己的小说里,怀着深深的爱意给恩里克写信,还梦想这部小说能亲手被他导演出来。他放纵、堕落、面目全非,却对恩里克爱得痴情。

第三层是伊多尼西奥的弟弟假扮哥哥的阴谋以及杀兄的真相,代表了残酷和令人胆战心惊的现实。谁也没想到,当伊多尼西奥找到校长复仇,希望勒索到钱财做变性手术,去见恩里克的时候,本性不改的校长却爱上了他的弟弟胡安。而胡安也同样为了钱和校长厮混,因为痛恨自己的哥哥是个异装癖和吸毒者,他一手策划并让校长杀死了自己的哥哥。伊多尼西奥的小说最终落入他手,他代替自己的哥哥去见恩里克,去演电影,以图成名……

阿莫多瓦儿时也在教会学校读书,家庭贫困,且自己也是个异装癖和同性恋倾向者,如果说这电影大多取自导演的个人生活,不免让人觉得他童年经历的灰暗。

而电影中的校长和胡安,则是那种灰暗人性的一种折射。

教会学校的校长,表面上看似中规中矩,受人爱戴,实际上品行卑劣,而且性变态,侵犯自己的学生。让他站在神坛前,穿着白衣讲经布道,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而胡安的自私和残暴,也让人不寒而栗,正如结尾他对恩里克坦诚自己是毫无底线的,他可以因为对哥哥的恨痛下杀手,也可以为了成名冒充、出卖自己的身体。在演完最后一场戏的时候,他也曾失声痛哭,因为他演绎了哥哥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哥哥所受的痛苦和折磨,但是这种忏悔毫无重量,成名带给他的满足远比杀兄的罪恶感强。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伊多尼西奥这个角色。

伊多尼西奥是串起整个故事的一条线,片名“不良教育”指向的散铅正是他所遭受的一切,电影的海报也是用的伊多尼西奥童年的形象,一个双手抱在胸前满是防备地站着的小男孩。他伴着吉他声在河边唱那首《Moon River》的画面是童真的一个残影,美丽得让人落泪,回过头看又让人心碎。伊多尼西奥无疑是一个悲剧的存在,成人后的他虽然叫人讨厌,但更多的是可怜,那份对于初恋的痴情却又让人觉得可爱。他最后的遗言是:“恩里克,我想我成功了”,他以为自己终于敲诈成功,正准备戒毒,拿着钱让自己变美和旧爱相见,却没想到死于阴谋。

即使长大后的他画着丑陋的妆,挺着劣质的假胸,我依然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天真和烂漫。儿时的他一尘不染,但校长让他对人性绝望,最后随波逐流,生活失去了控制。其实越单纯的人越容易走进不受控制的境地,为了爱情他选择和恶魔谈判,也足以说明出他的天真最终把自己埋葬。

伊多尼西奥的身上我看出了我自己的某些影子,我也曾经天真倔强随波逐流,难以接受丑恶的现实,虽没有那么夸张迷失自我,但也的确给自己的精神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而恩里克则是另一种我们比较向往的更为自由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个享乐主义者。小时候他或许爱过伊多尼西奥,但这种爱肯定没有伊多尼西奥深。成年后他醉心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即使他知道眼前的人不是伊多尼西奥,他还可以和他肉体交缠,试探他,及时行乐。他成熟、稳重、利己,但是并不会伤害他人,他同情着伊多尼西奥也谴责着丑恶,但是也不会情绪化,不会被现实所左右。

时间总是一步一步把生活的真相向我们揭开,但是我们终究要学会坚强和克制,走出伤痛,成为一个稳重前行的人。

在阿莫多瓦的片子中,对性别的界定都很模糊,如果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的作品,会很难理解他要表达的东西。

最近一直循环那首西班牙语的《Moon River》,也突然发现阿莫多瓦和王家卫某些相通之处。片子的色调很像,色彩同样很浓郁,带着一种别样的浓情和韵味。阿莫多瓦在这部电影插曲也选取了《花样年华》中出现的西班牙语歌《Quizas,Quizas,Quizas》,王家卫拍过同性恋影片《春光乍泄》取景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曾是西班牙殖民地,语言是西班牙语,文化和风格也相似。大概是我想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