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印度小男孩和妹妹的电影
扩展阅读
2020年励志电影有 2025-08-18 08:27:10
泰国电影守护灵 2025-08-18 08:19:15
爱之女巫电影神马 2025-08-18 07:54:14

印度小男孩和妹妹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8-18 06:50:48

Ⅰ 如何评价电影「德九덕구」

电影「德九」以亲情为主题,讲述了隔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成长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德求,他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留下德求和五岁的妹妹德姬。他们的母亲瓦妮莎卷走了保险公司赔偿金,爷爷一气之下赶走了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德求内心对爷爷的决定充满怨恨,而爷爷则坚信德求能够成为金家的长孙,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面对生活的压力,爷爷只能努力工作,包括在市场刷盘子,来承担家庭的开销和两个孩子的教育。这个过程中,德九的自卑感逐渐加深,他需要母爱的温暖。而德姬则因平日饮食不足,导致出现反应性依恋障碍,语言能力停留在三四岁的水平。

在一次家庭冲突中,爷爷对德求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很好地抚养两个孩子。为了寻找解决之道,爷爷前往印度尼西亚寻找德求的妈妈,却发现她是为了救治女儿而拿走赔偿金。最终,爷爷找到德求的妈妈,希望她能回来照顾两个孩子。

在这一过程中,爷爷也做出其他安排,如寻找适合领养孩子的家庭。孩子们得到了玩具和喜欢的食物,但爷爷却不再出现在他们面前。德求开始独自寻找妈妈,为了完成爷爷的心愿,他也明白了自己对家族责任的理解,以及对母爱的渴望。

电影通过一系列情感冲突和成长经历,展现了隔代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以及家庭责任与个人梦想之间的矛盾。同时,它也反思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爱的需求。

「德九」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催人泪下的剧情,引发了观众对亲情、成长、责任与梦想的深刻思考。电影通过德求与德姬的成长故事,传达了对家庭、亲情以及个人身份认同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在生活压力与家庭责任面前,亲情与爱的力量如何引导个体成长与实现自我。

Ⅱ 求一部印度电影名

印度往事 (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
剧情介绍
1893年英国军队入侵印度时期,英国军队以保护印度各省的统治者拉甲为由,派兵驻扎各地,收取印度各省农民高额的租税。
在印度的一个小乡村里,人们都期盼着雨季的到来,雨水滋润土地有个好的收成。但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晒得土地都龟裂了。村里的小伙子拉凡悄悄的躲在林中,阻碍驻扎在他们那里的英国军官罗素打猎。不久罗素发现是拉凡惊扰动物们逃跑,抓住他后,罗素见拉凡是一个乡下农民又傲慢地放他走了。
拉凡同村的女孩高利在树林边找到他,向拉凡暗示了自己对他的情意,拉凡捉弄高利,装着没有听懂,笑着跑开了。
罗素请该地区的拉甲到他驻扎的城堡吃饭,饭桌上,拉甲请求罗素在今年干旱的情况下,减免一些租税。罗素坚持要吃素的拉甲吃一块肉后,他就减免今年的租税。拉甲芫�院螅�匏啬张�匕亚耙荒昙趺獾淖馑凹拥搅苏庖荒辍?br>拉凡所在的村里知道这个消息,都惊慌起来,他们就是卖掉家里所有的东西,也付不起罗素加收的租税。村长带领拉凡和村里的一些男人们,到罗素的城堡里去找拉甲,请求他恳请罗素减免租税。拉凡一行到达城堡,看见罗素和他的军官们正在打棒球,拉甲也在一边观看。为了不打扰他们,拉凡他们耐心的在一边等候着罗素他们打完球。球赛打完后,拉甲召见了他们时,拉凡不经意的说出罗素他们打的棒球跟他们小时侯玩的板球差不多。罗素听见拉凡的话,提出只要拉凡他们跟罗素的球队比赛,拉凡一方赢了的话,就减免他们全省三年的租税,输了的话就加收他们一倍的租税。拉凡不顾村长的劝阻,答应了下来。
回到村里,众人都埋怨拉凡,不愿意加入他的球队。毫不气馁的拉凡带着少数的几个人,到罗素的球场边,偷学他们打球。罗素的妹妹依丽莎发现了他们,依丽莎对哥哥罗素不公平的比赛不满,她带着印度翻译找到拉凡他们,说愿意教他们打球。在依丽莎的帮助下,全村有专长的人都团结起来学习打球。依丽莎教拉凡他们打球时,高利发现了依丽莎对拉凡的情意,开始暗暗的为自己和拉凡的事情担心。
罗素和拉凡的比赛开始了,邻近村落的人们都来观看,为拉凡他们加油。比赛时,拉凡他们在众人的提心吊胆中,时好时坏地打过了一天,比赛快结束时,拉凡他们还连损几员大将。晚上,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为明天最后的比赛祈祷。
第二天,比赛开始,拉凡和仅剩的几个人坚守到最后,艰难地赢得了比赛。比赛刚结束,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比赛后不久,英女皇觉得有损颜面,撤除了

宝若(Paro)和戴夫德(Devdas)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感情益深,彼此缘定终身。但青年的戴夫德斯被父亲送到英国求学,宝若一直痴心地等他回来。十年以后,戴夫德斯学成归来,满以为可以娶宝若为妻,但是自己的母亲卡萨亚却拒绝接受宝若做儿媳。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由于卡萨亚在公开场合辱骂了宝若的母亲,她一气之下把女儿嫁给意味富有的鳏夫。戴夫德斯与宝若决定私奔,但是被戴夫德斯的父亲发现,宝若再次受辱。戴夫德斯离家出走,并且给宝若留下一封信,劝她忘掉他,伤心欲绝的宝若听从母亲的安排远嫁他乡。与此同时,戴夫德斯走向了自我放逐和自我毁灭。他沉浸在酒精的麻醉当中。但是始终无法消除失去宝若的痛苦。名妓山德拉姆对戴夫德斯一往情深,但是始终无法取代宝若的位置,获取戴夫德斯的心,甚至不允许触摸对方。就这样,戴夫德斯怀着对昔日恋人的爱情走向了生命的终结。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死在了宝若的家门口。

先推荐你两部~嗯。。。。你说的范围太广了哦,你说的是几几年拍的?有什么特别的剧情吗?

Ⅲ 一部外国电影,好像是印度的。讲述的平民窟里一个家庭的两小兄妹,妹妹的鞋子破了,哥哥拿去修,结果鞋

天堂的孩子

8.8豆瓣评分
导演:马塞尔·卡尔内
主演:让·路易斯·巴劳特阿莱缇皮埃尔·布拉瑟
类型:剧情/爱情地区:法国时长:100分钟

Ⅳ 急求一部印度电影,主人公是个叫阿里的小男孩,为了妹妹的鞋子而努力的拼搏,求片名

它是伊朗的电影,叫做《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非常的童真,让人看了很感动。

Ⅳ 求一个印度电影片名

《小鞋子》

Ⅵ 有一部印度电影讲的是鞋子的事叫什么名字

《小鞋子》小哈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哈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哈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哈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哈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哈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哈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就是伊朗电影《小鞋子》。二十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的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这部电影都被当作一部儿童电影来看待,这是一种误读。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但是这种分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极其完美动人。

最感人的是电影里的人文关怀气息,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这种温情反映在导演以蹲下来的姿势在平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倾听他的声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语言是幼稚的,思维是幼稚的,行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实的,这种自然使他们的梦想呈现出最纯净的色彩,也使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双鞋子时,有一个念头会突然闯进你胸膛:我们不都在不同的境况下丢失过不同的“鞋子”吗?我们这样渴望过吗?我们这样不懈过吗?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哈里这样一个在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在哈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有一种倔强的光芒,这种倔强使哈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诠释着他的许多品质,他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热爱,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无不发乎内心,出于自然。这种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结尾,导演可以大胆地把失望留给哈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哈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哈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诗地赞美上,在哈里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决定这个故事发展的人文背景:他们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围老师和其他人的宽厚,都使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换鞋过程中的奔跑,导演也选择了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使你有时产生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的幻觉。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而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电影无疑都是一种启迪。

当然,电影的成功更离不开扮演哈里的小演员的出色表现。他的那双丰富的大眼睛俨然已经成为伊朗电影的一个经典性标志。

关于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我把它作为世界一流的电影来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骄傲地对好莱坞电影说:对于真正的电影来说,那些炫目的特技实在不算什么。

Ⅶ 电影《雄狮》观后感

电影《雄狮》观后感

印度电影《雄狮》一个村庄警长的反腐故事,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败坏的体制。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是我看了印度电影《雄狮》以后的最大感觉。能够回到家,回到妈妈的怀抱,是每一个人最原始最朴素的感情。

影片开头,小男孩萨罗生活在印度贫苦的家庭,和妈妈,哥哥古杜和妹妹卡拉吉,相依为命。生活虽然很贫困,可是他们全家健康而快乐地生活在贫民窟,有阳光,有快乐,有满满的幸福。妈妈在工地上干着重体力活,靠搬石头,养活全家。妹妹还在襁褓之中,年纪非常幼小。五岁的萨罗十分懂事,勤劳善良,和十多岁的哥哥,间或捡一些破烂和垃圾,贴补家用。在萨罗的苦苦要求下,有一天夜里,哥哥带着萨罗来到火车站,准备一起去捡些东西贴补家用。哥哥要去捡东西,但是年幼的沙罗抵挡不住睡眠的侵袭,实在太困,在哥哥的肩膀上睡着了,没有办法,哥哥就把他放在火车站月台的靠椅上。离开之前,哥哥反复叮嘱萨罗,哪里都不要去,就在靠椅上等待哥哥回来。哥哥其实没有想到,把一个年幼的孩子放在一个地方,让他待着不动,可能性不是很大。五岁的孩子少不更事,怎么可能固定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呢?这就为电影的下一步发展埋下了种种的伏笔。

一觉之后,萨罗发觉已是深夜,月台上静寂无声,空无一人,他放眼望去,哥哥不见踪影。一条狗悄悄地过来,对面的水塔看上去阴森恐怖,无穷无尽的铁道延伸到黑暗中,远方是什么,完全不知道。萨罗非常害怕,他要找哥哥。但又不知道去哪里找,他到处奔跑着寻找哥哥。后来他来到了一辆列车上,还是没有找到哥哥,无肯奈何之下,他疲倦了,就在列车上睡着。可是凌晨时分,火车突然启动,驶向远方。情急之下,萨罗使劲用手开门,甚踹踢列车的车厢门,但门锁得死死的,他出不去。就这样,萨罗离开了他的哥哥,被列车带往不知道的目的地。路上,途经一些地方,他隔着列车窗户铁栅栏,向外面喊救命,可是外面的人茫然无助。火车不知疲倦,日夜兼程,最后驶向印度的加尔格答。

一到火车站,工作人员打开列车门,小萨罗趁乱逃出,就这样他来到了大城市。在火车站里,他试图告诉工作人员,想回到他的故乡,可是他把家乡的名字喊错了,加之也没有人理他,就这样他开始了流浪生活,成为了一名流浪儿童。家乡虽然贫穷,但在他心中永远是最温暖的,他非常想念他的家人,爱他的妈妈,想他的哥哥,可是他似乎再也回不去了。口渴了,找一个自来水龙头喝喝;肚子饿了,路边上随便找些垃圾翻拣着吃掉。诺大的加尔格答,人潮汹涌,拥挤不堪,五岁的沙罗就像一条小船漂流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孤独无助地一个人到处流浪。

在铁道边的一个贫民窟,曾经有一个好心女人收留了他,让他吃到了可口的饭菜,喝到了冰凉的饮料,他似乎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但是第二天,那个女人喊了一个男人来,男人非常友好,仔细捏捏萨罗的腿和脚,说很健康,正是他们想要的人。这句话的含义,似乎要把萨罗领走。萨罗不想被陌生人带走,内心充满了恐慌。他感觉不妙,趁那个女人在化妆的时候,见机逃开,那个女人焦急地追赶他,可是无可奈何。沙罗动作十分敏捷,又奔跑在铁路边,跑啊跑,一直不停地向前方奔跑。就这样,他又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在一家餐厅外,他模仿一个有钱人吃饭,引起那个男人的注意,后来男人把他领到警察局。警察后来把他的信息登报,进行寻人启事,没有任何回复。在这种情况下他被送到了孤儿院,后来阴错阳差,他被澳大利亚一个白人家庭收养。就这样,他坐飞机来到异国他乡,进入了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家,成为了这个人家的孩子。在优渥的家庭条件下,在养父母的精心抚养下,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20年,他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大男孩。

后来他考入大学,在与印度籍的学生聚会时,他见到童年时在车站上见到的小吃——糖耳朵。一下子勾起他内心的回忆,童年的往事一幕一幕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他的记忆复活了,小时候的事全都能清晰地记起来。虽然他已经是一名正儿八经的澳大利亚人了,可是骨子里他觉得自己还是印度人。他想念他的生身母亲,他想回去,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不可遏制。在女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几经周折,利用互联网谷歌地图的高新技术,加上他越来越清晰的童年回忆,他成功找到了他童年生活的地方。血溶于水,亲情在召唤他,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他要回家,见到自己的生身母亲。在养父母的支持下,他坚定地踏上了回往印度的航班。

凭着记忆,他清晰地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村庄,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别人找到了他的母亲。在一大帮人的簇拥之下,头发花白、面目憔悴的母亲缓缓走过来,母亲一眼就认出了他,他也认出了母亲,家人终于团圆。他也见到自己的妹妹,妹妹已经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随后他问起自己的哥哥,村人告诉他,他的哥哥已经不在了,与神在一起。原来,他走失的当晚,哥哥在寻找他的过程中,在火车站不幸被列车撞死。虽然受此打击,她的母亲却仍然坚强地活下来,坚持不搬家,一直居住在原地方。她相信,只要她们家不搬走,他的儿子萨罗一定会找回家来。果然如此,经过26年的时光转移,冥冥之中,似乎在上天的召唤下,小儿子萨罗终于回到她的身边。

事后他才知道他的名字不叫萨罗,而是叫萨鲁,在当地语言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雄狮。影片起名雄狮,也正是这个含义。看到这里,我才知道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雄狮,原来萨罗就是雄师。

该部影片反映了印度的社会状况,每年印度都有8万儿童走失,通过电影的演绎,呼吁社会引起重视,关注走失儿童。

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几次流泪,哽咽不已。一些场景换起了个人的一些童年往事,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第一次,萨罗和哥哥在火车站时看见有人卖糖耳朵,他想吃,可惜他们兜里没钱。哥哥告诉他,以后买给他吃,还开玩笑说,以后要把整个糖耳朵商店都买下来。第二次,沙罗在火车道上奔跑时,在贫民窟奔跑时,紧握拳头,手朝上,不断上下挥舞手臂奋勇奔跑的姿势,让人想起了很多贫穷少年。从他的身上,我依稀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第三次,萨罗在上大学后,进入印度同学家,与人一起品尝印度食品,看见童年时候的糖耳朵,他触景情深,仔细品尝,泪眼婆娑,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这部电影是非常不错的电影,讲述的是亲情,不管是萨罗童年时流浪在外,对家人的思念;还是他长大成人后,对于亲生母亲的怀念。小童星演绎得很好,而成年后的演绎更是精湛。这样的电影催人泪下,对亲情的阐述非常充分,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也是非常好。看完之后,我甚至想看第二遍,我个人评分9.0分。

反观现在的电影,评分超过9.0分的并不多。我很不满意现在大部分的电影,很多都是垃圾电影,看了之后完全是感觉就像垃圾。前两天某电影导演和观众“打架”,导演怪关注观众没有欣赏眼光,观众怪导演没有好质量。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电影制片方的身上,编剧、导演、演员、投资方、制片方等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就是再问一句话,有哪一部电影让人想看第二遍呢?

有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下影院公布的影片信息,那些电影的内容千奇百怪,完全提不起人的兴趣。都是些什么电影啊,不怪乎就是科幻、恐怖、搞笑、炫富、历史等题材,我想不明白,他们导演出这些电影有什么价值呢,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完全是浪费资源。我们应该学习一下印度电影《雄狮》,把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发展的重点,民生聚焦的难点,变成电影题材围绕的中心点,唤起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弘扬一种真善美。只有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这样的电影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票房,博得观众的好感和好评。


;

Ⅷ 《何以为家》:相比之下,我们很幸福

电影是2019年五月份看的,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个名字是没有去看电影的欲望的,尽管评分还是很高。后面选来选去,好像这个是印度的电影,在我印象中印度的电影都比较感人,又贴近现实敢于揭露和批判,体现出了底层人民的痛和渴望,所以和小伙伴约着去看了。

然而,后面才知道,这个是嫩巴黎电影,我说印度女人怎么都没了他们最爱的纱丽,还有,印度信奉佛教,不允许打胎,小男孩却希望妈妈肚子里的孩子不要生下来……

因为我们赶过去的时候迟到了好几分钟,错过了前面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后面丝毫不肯错过一点剧情的心,随着主角的心痛而心痛。

主角是个小男孩,他不知道自己多大了,十一岁?十二岁?因为他们一家都没有证件,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因为他们最底层活的最低贱的人,活着就是大幸,小男孩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家人租住在杂乱的小房子里,睡觉挤在一张床上,只不过中间有一个帘子隔断了父母和孩子,孩子们晚上都能听到父母晚上在那边做爱的声音,他应该是不喜欢这种声音的吧,因为这个声音把他带到了世上,小小年纪就受尽苦难和折磨,这个声音,还带来了底下被生得起却被养不起的小家伙们。

小男孩是个小大人,男子汉,有担当,善良温暖,倔强懂事,有个性有脾气有骨气。

穷人家的小孩是不用读书的,浪费钱,每次看到校车经过,他的眼中有羡慕有愤恨,他和父亲提起希望上学,母亲从小男孩如果去学校读书能管吃管住还能把学校发下来的被子食堂的美味带回家的角度劝说父亲说没什么不好,父亲说下周一再说,结果就没下文了。

小男孩在一家小卖部打工挣钱,替老板跑腿打杂,还要拖着比他大的笨重煤气罐在马路上穿过艰难地给客户送去,然后熟练有力地替客户安装好。

为了赚钱,他甚至和医生骗取药方上的药谎说要给妈妈治病,实际上拿回家后倒在一个大桶子里兑成一瓶瓶三无饮料卖钱,那个药应该是有致瘾成分的药。这是剧中小男孩第一幕说谎。

在我眼中,他压根就不像十多岁的孩子,太成熟他承受的太多了。

这里面有很多泪点,我推荐室友去看说这部电影我都有两次泪点,然后室友说你哭了啊我说是啊,她说你真的哭了啊你还会哭啊你这种人,真无语╯﹏╰

第一处泪点是小男孩拼命阻止父母把妹妹送出去。小男孩和大妹妹的感情最要好,看到她第一次来例假弄脏了床单,他知道这是个不好的标志,决不能让父母知道,悄悄地把她领到一个少人来的洗手间,让妹妹把裤子脱了,然后在洗手台给她搓内裤,一边搓一边告诉妹妹,让她不要告诉任何人她来例假了,并且要和小卖部的老板离得远远的,妹妹问为什么小卖部的老板对她很好每次免费请她吃东西(有时候小卖部老板让小男孩转交给妹妹的零食都被小男孩扔进垃圾桶了),哥哥说你忘了上回谁谁谁来例假了然后马上就被卖到谁谁谁家,每天吃的都是粪便和坏掉的面条,妹妹一半天真一半惶恐。

小男孩把洗完的裤子递给妹妹,让她穿上,然后想了想脱下了自己的上衣,卷好递给妹妹说给你,还示范给妹妹说塞到下面,然后妹妹屁股后面顶着一大坨就回家了,这个地方有点搞笑,但是又很暖。后面小男孩偷了小卖部的卫生巾,说会告诉妹妹每次用完卫生巾应该藏到哪去,并且再三叮嘱妹妹说一定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妹妹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答应着,嗅不到这中间的危险味道,这也就预示着妹妹还是被发现了。

很快,小男孩某天回家发现家里多了几只鸡,就问更小的妹妹这是谁买的鸡,家里根本买不起鸡,他立马猜到了,跑到楼上发现小卖部老板和自己的父亲在谈论事情,妹妹还化着妆涂着口红坐在他们身边。

他跑到厨房问母亲怎么回事是不是要把妹妹卖给小卖部老板那个畜牲了,母亲说什么也没有的事让他别瞎想,他知道这是谎话,于是又急又气地要去阻止,母亲恶狠狠的警告他不要坏事,男孩气鼓鼓的却只能作罢。

第二天早上他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拿了一个垃圾袋收拾了一下自己和妹妹的衣物,把妹妹轻轻悄悄推醒,附耳说要带她去一个地方,妹妹说哪里,哥哥说你等我一下,我先出去一下马上回来带你去,然后就马上出去了,他来到小卖部里偷了几包零食,然后放进装衣服的垃圾袋里,然后和店里的其他垃圾袋一起拖着装模作样拿去丢,然后趁机拿着装衣服的垃圾袋子跑到车站,询问好去哪里哪里的价钱然后跑回家找妹妹。

谁想在楼下就听到妹妹的哭喊声和母亲的训斥声,妹妹要成为恶心的小卖部老板的新娘子了,大事不妙,他赶紧跑上楼,和母亲争执,护着妹妹不让母亲交出妹妹,妹妹也哭着说不要走要和哥哥在一起,但是母亲恶语相向对哥哥拳打脚踢,最后父亲也加入进来揍人,直接把妹妹抗走下楼了,妹妹被父亲放在摩的上离开,男孩还在阻拦,祈乞求父亲不要送走妹妹,但是丝毫阻止不了远去的妹妹,他拉着妹妹的手追着,最终没有追上。

看到这里我觉得都要崩溃了。后面他质问母亲是不是这样她就满意了,然后换来母亲的暴力,然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他来到一个游乐场寻找着什么,游乐场都没孩子,他自己操作着坐上了娱乐设施,然后眼中朦胧睡了过去,吃完了袋子里的东西,他开始找工作,认识了一个游乐场附近糕点店打工的单亲妈妈,想让她给自己弄分工作,后面他就成为单亲妈妈的“月嫂”了,单亲妈妈白天上班的时间就把儿子托付给他带,小男孩待单亲妈妈的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

单亲妈妈也是个善良的人,相处也愉快,但是爱儿子如命的单亲妈妈因为护照过期身份无证明会被打压,奴隶儿子也会成为黑户,被作假护照提供商软磨硬泡之下,急于凑钱办护照,谁想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留下小男孩和自己的儿子相依为命。

看到单亲妈妈没回家,他带着小弟弟去找单亲妈妈,找到了作假护照商那里,护照商给了他们点吃的,坐在外面吃东西的时候小男孩遇到了卖花卖日用品的一个和他一般大的小女孩,他谎报了个姓名,这是他的第二次说谎,后面再次碰到女孩时,得知可以找护照商办理护照,帮着逃离这个苦难的国家,去一个站在自己家阳台上尿尿都不会有邻居瞎比比的国家。

但是随着单亲妈妈的消失和房子被业主的关锁,日益艰难的他为了让自己和小弟弟不饿肚子又一次故技重施骗取药物(第三次说谎)制作三无饮料,但是也没维持多久。第四次说谎,去救济站骗取吃的。反正偷,抢,骗,都做了。

后面熬不下去,找到护照商,让他把单亲妈妈的儿子找一个好人家养着,他得到了一笔钱,还可以去另外一个国家,但是还需要证件,需要证明身份的东西,于是小男孩终于回家了,但是父母对他的回归并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冷言冷语的,于是小男孩直说拿走证件就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地方了,但是父亲火冒三丈地翻出一罐东西从里面拿出各种纸,告诉他残酷的真相,一家人估计都都没有证件,父亲说这里有可以让我坐车的证件,有医院通知书,你要觉得哪个有用你就拿走。

争吵中他得知妹妹死了,没错,就是他最牵挂的那个妹妹,他一切理智都没了,抽出一把刀就冲下楼去找小卖部的老板算账,小卖部老板没有死,只是受了伤,小男孩被抓进了监狱。

在开庭受审的时候,他得知妹妹是怀孕了后面又流血死亡的,还没进医院大门就死了,他父母大概是这么说的:我们家没有吃的有没有像样的睡得地方,也没有电视看,我们也是想着她找个好人家,没有这样苦,但是没想到是最后会变成这样,他们都说结婚生子了就好了,有孩子会缓解困顿穷苦的处境,但是现在自己的孩子死了另一个孩子还捅了别人,早知道就一辈子不结婚就好了。

小卖部老板也辩解,法官问他你认为十一岁的孩子她真的明白结婚的含义吗,小卖部老板说他不知道会这样,她都已经开花了,言下之意就是指标志着可以传宗接代的例假来了,就可以结婚成为女人了,还说他的祖母当初也是这个年龄结婚的,现在照样活的好好的。简直没救了。

后面男孩在监狱和单亲妈妈重逢。后面小男孩的母亲探视自己的时候告诉后面小男孩她又有小baby了,母亲觉得很高兴,她觉得她可能又会有一位像死去的妹妹一样的孩子,但是也会重复一样的结局吧,小男孩一点也不高兴,他直言不希望孩子生下来,并把母亲给他带的饼干扔进了垃圾桶,估计母亲也是想补救,可惜她伤透了男孩的心,晚了。

一个偶然,小男孩在监狱热线联系上了一个类似心声的节目,那个节目为小男孩接上了直播,于是小男孩就把自己的父母起诉了,他把所有的委屈不公和渴望全部倒了出来。

结尾是社会呼呼了关注小孩的健康快乐成长,维护底层公民的权利。护照商类似的黑暗组织被打压,单亲妈妈和孩子重逢,小男孩拍摄了第一张证件照,拍照的人见他嘴角向下眼中仍是散不开的忧郁,就对他说,笑一下,这是你的第一张证件照,不是死亡照,男孩终于笑了,我也如释重负地笑了。

结局是好的,故事是真的。

其实中国真的是很安全的一个国家了,比比其他国家真的很了不起了,比起动不动在地铁上携带炸弹还有的直接弄个人肉炸弹的恐怖分子好多了。

比如说这个电影,因为躲避战乱,身份不明来到异国他乡,没有人尊重脏贱的他乡人,还要老是被问你是谁你是哪里的,没有人权,小孩子也受到迫害,你说,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幸福的国度,我们是生活的困苦,他们是生而痛苦,生下来就要受苦,活着就是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