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放牛班的春天》结尾时的字幕上所说的纪念某某,是什么意思
1、故事的结局虽然伤感,但是又有些欣慰的地方,马修走了,每星期期盼自己父母来看望的贝比诺,一个很小的孩子想跟着马修老师走,原以为老师不会带自己,没想到载老师的车子停下的那一刻很感动,高兴。这是影片的最后一幕,是感动和微笑组成的。
2、马修不仅仅用音乐塑造了可爱的孩子,更是用自己善良宽容的心灵造就了一个个生动有爱的孩子们,刚来学校,那修很是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感到头疼,对学校严酷的惩罚感到无奈,更对自己生活的境遇感到悲伤,那修感觉自己像是来到了监狱,学生不是学生,更像是犯人。但是马修并没有放弃这些看起来无可救药的孩子们,而是对他们充满信心,对自己也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这些孩子。
3、最终马修用纯净的音乐化解了孩子们因长期管教冰冻起来的心灵,马修用自己的内心解放了孩子们身上的束缚,马修更是给了孩子们更多的爱,治愈了他们长期受伤的心灵。马修对孩子们的影响绝非是学校这几年的时光,更是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他们养成了一个仁慈,有爱,友善的人,马修老师是一位伟大老师,正如影片的一开头两位学生很是怀念曾经的学校时光。
《放牛班的春天》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koZkxwsirrqoPHDb_Or4UQ
『贰』 看电影学英语的正确方法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想通过看电影来 学习英语 ,那你知道怎么看电影才能学好英语吗?a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看电影学英语的 方法 ,希望大家喜欢!
看电影学英语的方法
1.第一步:看电影,同时看字幕。
1)用笔记录下生词,习惯结构。
2)快速抢记住生词与习惯结构。
怎样看电影学英语
2.第二步:看电影,同时看字幕。
1)抢记台词。
2)用黑色或蓝色笔以一个 句子 或一个字幕为单位在 笔记本 中默写出台词,
再核对,用红笔纠正错处。
3)抢记错处的正确词、词组、句子。
3.第三步:收集台词中的优美词、句、格言。
4.第四步:看电影,遮住台词。
1)在另一笔记本中同步听写台词。
2)用红笔纠错。
3)抢记错处的正确表达法。
怎样看电影学英语
5
5.第五步:复述电影主要情节。
1)在另一笔记本中写出句子结构完整的 文章 ,只可借用影片中的单词、词组、
习惯结构和个别优美句子、格言。
2)完成后交由英语老师或学习伙伴批改。
3)理解、记忆出现的错误。
看电影学英语的正确方法
1. 选择一部有趣的电影。这或许听起来很容易理解,如果你选择一个无趣的电影,你也会感到枯燥。如果你感觉枯燥,那对你而言很难集中注意力…尤其是超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不得不看几个小时的老电影来学英语,例如《雨中曲》、《欢乐满人间》。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电影,欢迎查询一下,真的非常古老!我不是讨厌它们,但整个观影过程真的没有兴奋感。因此,我强烈建议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如果想选电影,你可以去烂番茄网站,那里有成千上万的电影,还有许多很棒的影评。
2. 选择一个符合你英语水平的电影。例如,对英语初学者而言,我通常建议你们看动画片来学英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里面的英语通常很亲切美好,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如果你尝试看《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类的电影,你会一头雾水。莎士比亚式的英语(几个世纪前使用的英语)很难通过荧幕来理解,即使是高水平的 英语学习 者。
3. 拿着你的词典。或许我要补充一点——选一个有字幕的电影!所以当你听到一个你感兴趣的单词时,用字典查一下。因为你理解它会有困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记住这个单词。
4. 重复 短语 。有时,你或许会在电影里听到一些很酷的表达。例如,有些短语或 俚语 ,比如“Hell yeah!”或者“sure thing”,或者“you betcha!”(都表示“当然,没错”)在英语中很常用。如果你喜欢它的读音,多重复会很有帮助。大声朗读一会,你能记住更长的时间!这是个很棒又让人愉悦的联系——我自己的最爱之一。
5. 不要字幕。我知道不带字幕看一部外国电影会很有挑战性。这里是我的推荐。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时,打开字幕。但如果你有机会再看第二次,尽量把字幕关掉。
这样,你已经看过一次,知道了 故事 的梗概。那么第二次你可以试着听一些上次查询过的单词。或者你可以试着看看没有字幕,自己能理解多少电影的内容。
6. 万用播放器。这实际上是我推荐用来在电脑上看电影的一个视频播放器。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工具。大部分人只用它来看电影,但是我的用法不太一样。
我的做法是,如果你从网上下载了一个电影并且播放,你知道有时候不理解英语。万用播放器可以让你慢速回放电影。所以如果有你不明白的地方,你可以慢速回放,再尝试一遍。练习听力很有帮助。
7. 错过某些词没关系,错过好了。最后一条,记得我们在开头说的话吗?看电影应该是件有趣的事……所以如果你错过一个单词,一个短语,甚至许多句子,没关系!跟着字幕学习就好了。不要让你自己灰心丧气,看电影应该是有趣的。
适合学英语的经典英文电影
一.《美丽人生》( Life is Beautiful)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由罗伯托·贝里尼(Roberto Benigni)饰演的小人物─基多,来到图斯坎尼小镇追求他的理想与爱情,全然不顾法西斯主义之下的政府管制,在这里他与小学老师桃拉坠入情网。几年后,他们拥有了一个小男孩─约书亚,而基多也开了一间书店。
但好景不常,在法西斯主义政府统治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爸爸和儿子关在一起,妈妈则被关在另外一处,在残酷无比的集中营里,爸爸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仍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最后,爸爸牺牲了自己,死于纳粹的枪下,而儿子回到妈妈身边。
《美丽人生》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以诙谐的方式看待无情的战争。在该片里,我们见识到战争的可怕,看见了人们的无助,却也看到了有人以幽默的态度自处。
二.《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维克多(汤姆·汉克斯 饰)是一个斯洛文尼亚人,为了逃避祖国的战乱,他决定移民美国,带着简单的行李买了飞往美国的机票。
当他在终点站纽约的肯尼迪机场下机准备出机场时,却被拦了下来。原来,他的祖国发生了政变,而且还成为了美国的敌对国!维克多的护照和身份证件,以及移民文件都全都失去了效用,他被扣在了机场。瞬时间,维克多成了一个没国没家的孤立的人,他成为国际政治变化的牺牲品。在被扣在机场期间,维克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返回祖国,可是他的国家政变后,已经不再承认办理了移民手续的他是国民;要么拿到有效的证件,进入移民的美国,但他的证件显然已经失效而且再也无法补回了。
站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看着来来往往陌生的人群,维克多不禁感到迷茫。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机场睡在大厅的椅子上,在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生活。他现在拥有的只有自己不自由的身体,以及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费的身份证明。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维克多认识了一名美丽空姐艾米丽娅(凯瑟琳·泽塔·琼斯 饰)。艾米丽娅开始很同情维克多的遭遇,帮他介绍些小工作和与机场交涉关系,慢慢的她爱上了这个细腻而憨厚的男人。
一场“塞翁失马”的际遇就这样上演了。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
三.《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阿甘(汤姆·汉克斯 饰)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罗宾·莱特·潘 饰),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阿甘成为 橄榄球 巨星、 乒乓球 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见面。
四.《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本片的主题是“希望”,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时至今日,本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网站的电影排行中始终稳坐前十。
五.《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 日记 ,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体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六.《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慢慢长大,显示了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
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七.《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波公布了一道困难的数学题,却被年轻的清洁工威尔(马特·戴蒙 饰)解了出来。可是威尔却是个问题少年,成天和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莱特 饰)等人四处闲逛,打架滋事。
当蓝波找到这个天才的时候,他正因为打架袭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蓝波向法官求情保释,才使他免于牢狱之灾。
八.《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 教育 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
John Keating 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九.《大鱼》(Big Fish)
一个美丽的亲情童话。父亲爱德华(亚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饰)年轻时,很爱给年幼的儿子讲自己的传奇经历,他自称在阿拉巴马旅行推销员时,经历过很多光怪陆离,魔幻荒诞的事情。威尔(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p 饰)并不相信,觉得是父亲在虚荣和浮夸,父子关系渐渐疏离。
直到父亲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了,儿子决定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儿子面对病榻上的父亲时,父亲又开始说他早年的经历:他曾经为了离开小村庄去大城市闯荡,在途中遇到巫婆和巨人,还一起去了幽灵庄,再后来,认识了一个神奇的马戏团演员,一个亚洲艺人,一条怎么也抓不到的大鱼,还有怎样跟母亲一见钟情,定下终身……
从父亲病弱的气息里,威尔仿佛领悟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受,也许父亲的叙述有修饰的成分,但在他的心中,那些经历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充满激情和想象,而父亲终于在儿子的理解和深爱下闭上眼睛。
十.《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从一部迪士尼频道的原创电视电影开始,在美播出后迅速走红,引爆了具有轰动性的跨娱乐平台、跨越国际市场的全球青年新 文化 潮流。2006年1月美国首播,随即引爆炫风,电视收视长红,缔造新纪录。获得艾美奖6项提名,并拿下两项大奖(最佳 儿童 节目、最佳舞蹈编排)。此外还获得2006年全美青少年票选3项大奖。
十一.《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是迪士尼影业2010年暑期档的巨献之一,本片除了“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担纲主演外,曾在《蜘蛛侠2》中扮演大反派“章鱼博士”的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将继续他的反派路线。故事讲述了发生在现代纽约的真人奇幻童话,围绕一个魔法师和他不听话的学徒展开。这个魔法师正准备训练他的学徒,以帮助他对抗邪恶黑势力。
十二.《三个白痴》 3 Idiots
印度电影《三个白痴》是一部可以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自我感觉良好的导演感到惭愧的电影,尽管该片无大明星,无大制作,选材的出发点居然是被认为很难出彩的大学校园主题。故事讲述了三个不同出身的大学生如何在某印度高等工科学府里"熬"到工程学学位的故事。
十三.《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玛利亚(朱丽·安德鲁斯 饰)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
院长与众嬷嬷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饰)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一家人准备逃跑。
十四.《天使爱美丽》(Amelie from Montmartre)
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童话,镜头底下的巴黎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把少女的悸动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画卷。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奇想世界。带点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穿行在巴黎艳丽的阳光底下。心地澄澈,宛若天使凡落。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于是得以在惊喜中看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守望爱的旅途中跋涉。
十五.《料理鼠王》(Ratatouille)
小老鼠雷米在嗅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不想过与垃圾堆为伴的生活,心怀成为五星大厨的梦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古斯特餐厅的学徒林奎尼,这个倒霉的学徒生性害羞,在厨艺上更是没有什么天赋,并且遭到餐厅大厨的排挤,即将被解雇。这一人一鼠结成了奇特的联盟:雷米奉献自己极富创造力的大脑。操作林奎尼前台“表演”。在雷米的帮助下,林奎尼不但成为新的“天才厨师”,获得了美女同事的爱情,还挫败了大厨的阴谋,成为古斯特餐厅的合法继承人。突如起来的成功让林奎尼有些不知所措,想摆脱自己的傀儡身份,把雷米赶出了厨房。
古斯特餐厅的成功,引起了苛刻的美食评论家科隆的注意,准备一尝林奎尼的手艺,重新为餐厅评定星级;而不甘失败的前大厨,蠢蠢欲动,想要找到林奎尼一夜成名的秘密。失去了雷米,林奎尼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十六.《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二战期间,四个小孩子随着父母来到乡下避战。这些乡村住宅古色古香,其中有一个房间里摆着一个大衣柜。
一天,几个小孩子玩捉迷藏,露西(乔基·亨莉 Georgie Henley饰)躲进了衣柜里,眼前却意外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白雪皑皑,荒无人烟。她在雪地上走着走着,遇上了人羊怪物。其他孩子也一一进入这个魔法衣橱。他们得知里面的王国叫纳尼亚,正在被一个邪恶的女巫所统治。
女巫想把这几个外来者一网打尽,同时这些孩子得知纳尼亚正在女巫的黑暗统治后,和雄狮亚斯兰并肩作战,帮助纳尼亚开始了复国之举。
十七.《艾尔文与花栗鼠》 (Alvin And The Chipmunks)
戴维·塞维尔(杰森·李 Jason Lee 饰)是洛杉矶一名郁郁不得志的词曲作者,他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创作,但作品总也得不到唱片公司老板的赏识。某天,满腔愤怒的戴维在家中大发雷霆,这时,三只来自大山的花栗鼠艾尔文(贾斯汀·朗 Justin Long 配音)、西蒙(马修·格雷·古柏勒 Matthew Gray Gubler 配音)、西尔多(杰西·麦卡尼 Jesse McCartney 配音)闯入戴维的生活。
戴维惊讶地发现,这三个顽皮胡闹的小家伙不仅会说话,而且还能和声 唱歌 。于是他和小家伙们达成协议,它们可以在家中居住,但是必须演唱戴维创作的歌曲,妙趣横生的故事也由此展开……本片荣获2008年儿童选择奖最受欢迎电影。
十八.《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十九.《新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Monte Cristo)
年轻的船长爱德蒙准备和心爱的未婚妻美塞结婚,然而副船长费南德因嫉妒爱德蒙的一切而设计使他终身被关进了位于孤岛上防守最严密的监狱,美塞也投入了费南德的怀抱。
13年的牢狱生涯,爱德蒙在狱中结识了一位狱友,在狱友的指点下爱德华制定了周密的逃跑计划,并且,爱德华获得了一张藏有巨大宝藏的地图。
终于,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爱德华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成功从监狱出逃。找到了宝藏后,爱德蒙利用金钱为自己买了一个伯爵的头衔,称为基督山伯爵。改名换姓之后,爱德蒙开始踏上他的复仇之路......
二十.《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
本片讲述一个纽约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甚至在学校被视为透明,但被证实是一个临近小国的公主,而后公主由皇后奶奶调教为举止优雅的真正公主,并最终选择担当起治理国家的责任的故事。
『叁』 介绍几部感人的外国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
片名:《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
英译名:The Choir Boys
编导: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杰勒德-尊诺 Gerard Jugnot
雅克-佩兰 Jacques Perrin
戴迪亚-费拉蒙 Didier Flamand
类型:剧情/音乐
剧情: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 Mathieu,杰勒德-尊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 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饰),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Pierre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评论: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声响雷,让法国合唱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起来,时至今日,共汇集起几十万各个年龄段的合唱业余爱好者。”这是法国本土的一篇评论。
这部片子是高二的时候,我们班语文老师课后放给我们看的,确实很感人!!!!
『肆』 译制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
简介
译制片在中国走过了漫长曲折的路程。从最初的默片到配幻灯小字幕和"译意风"在现场讲剧情,再到真正的译制片出现,观众逐渐习惯外国明星嘴里讲著流利的中国话,而如今又似乎越来越流行看"原声片",中国的译制片在这个过程中写就了它兴衰更替的历史,也抛出了一个问题:人们还需要它吗?
诞生
1948年1月8日,大上海大戏院公映了由20多个华侨译配的义大利影片《一舞难忘》。这是第一部在中国公映的"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电影。1948年9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翻版组,开创了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河。1949年5月,一部反映前苏联近卫军战士马索特洛夫英勇事迹的影片《普通一兵》译制完成,标志著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的出现。
1949年东影早期译制片人员在兴山合影袁乃晨回忆当时的情形,"一开始也不叫译制片,就找了个俄文翻译来翻译文本,等到配音时才发现不对,怎么人家一句我们却要三句,以为是翻译错了,找来翻译一看,没翻译错啊,那时才知道原来配音不能光意思对,还要注意字、词、句的转换。第二次配音,这回一行一行是对上了,可这嘴型又对不上了,才知道这译蔽脊制工作还要考虑苏联他们的口音和语气,他们的嘴型的起合,第三次配音时就注意哪里发出这段词的闭合音。还要作出修改,就比如说乌拉是万岁的意思,可我们冲锋不喊万岁啊,就改成冲啊。不知从何时期开始叫做译制片"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片中东北味十足的配音虽有些滑稽可笑,但却与苏联红军战士的工农身份很符合,让观众感到亲切。该片的译制导演袁乃晨被称为"中国译制片之父",片中的几位配音演员也因此走上译制片的道路,成为新中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奠基人。
《普通一兵》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人员。仅1949年下半年,他们就接连完成了卖并乱另两部苏联电影的译制,即《俄国问题》和《伟大的转折》。次年的产量更令人咋舌,多达31部。
从译制片《普通一兵》诞生到1965年,17年间我国译制的外国电影达到了775部。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前苏联革命题材的译制片,而这些影片中,许多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
发展
就在《普通一兵》译制的那年冬天,上海电影制片中档厂派出翻译片组到东北学习经验,队长就是后来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陈叙一,其被称为"中国译制片的奠基人" 1950年2月开始准备译制苏联影片,1950年3月,上影厂翻译片组译制的第一部作品《小英雄》完成(后译为《团的儿子》)。并决定在六一节放映给全国的孩子。只有四个专业的配音演员,三女一男,也是第一个由女生来配音男角色,配音导演又抽来高博等三名临时配音演员入组。同年6月,在上海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618号,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改成的放映间,加上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改装的录音棚,诞生了中国日后最负盛名的译制片基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片开始有了"南腔北调"的差别。如果说《普通一兵》、《小英雄》这两部对苏联影片的译制工作仅仅是实验性质,那么从那时之后,在上海、东北的译制工作就迈入了"快车道"。
1958年长影译制片拍摄小组合影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上影厂翻译片组制作出了《乡村女教师》 、《列宁在1918》等一大批上乘之作,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至今仍是常被援引的名言。
繁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外国文化的渴求和一批爱岗敬业、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配音导演和演员的努力,造就了中国译制片最辉煌的时期。 《虎口脱险》中尚华和于鼎堪称珠联璧合的配音,将法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魂断蓝桥》中刘广宁、乔榛的完美演绎让这部在欧美原本非常普通的影片成为中国影迷心中的爱情经典;《茜茜公主》中丁建华和施融恰到好处的表现让这个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童话成为许多影迷的最爱;《叶塞尼亚》中李梓的一句"喂,当兵的……"让美丽泼辣的吉普塞女郎呼之欲出;《佐罗》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无数人迷上了童自荣;《简·爱》让邱岳峰所演绎的罗切斯特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追捕》中冷峻刚毅的杜丘警长让毕克成为高仓健所有中文"代言人"的不二人选;群星荟萃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更是一演再演,成为配音教学的经典教材。
1962年周恩来总理与长影译制片全体人员合影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精彩绝伦的对白,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百看不厌的影片,那些或轻柔娇媚、或阳刚洒脱的声音,作为经典永远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和中国电影发展的史册上。
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铁达尼号》、《珍珠港》、《蜘蛛侠》、《黑客帝国》、《指环王》、《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 译制片依然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打开那扇了解异域文化的视窗。据统计,2006年译制片与原声片的比例约为10:1,每年数量有限的进口大片中,译制片仍是绝大部分影院放映的主要拷贝。
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外语学习的普及和流行,老一代配音艺术家的淡出,以及市场化环境下译制作品质量的下降,译制片似乎渐渐被纳入了"怀旧"的范畴。
"活着,还是不活?"这句《王子复仇记》的经典对白,是2006年4月中国译制片问题讨论会的主题,也是人们近来关于译制片讨论的核心,正反双方都有一箩筐理由和论据。关于中国的译制片,这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历史,未来究竟怎样,或许不仅仅取决于译制片工作者的勤勉努力,更将取决于我们--大众的选择。
分类
原声本国语言字幕
这是最基本的译制片,也是为了能最快得让观众看到国外电影,但是,因为电影是靠画面和语言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因此,听不懂外语的观众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会极大的破坏掉电影本身的完整性,这只是一种最快速最基本的选择。但对于无法体会外语文化的人来说,看了这种译制片实际上并不等于真正看懂了电影,只是了解而已。
苏联老译制片海报原声本国语言解说
这种译制片可能基本上没有人看过,这是在一边放原片时一边有人在解说,解说包括故事基本发展内容,并且解说人还要担任片中人物对白的表演。著名旅美华裔演员卢燕就曾经在上海做过这样的译意风小姐。因此这个要求很高,存在时间也很短,目前已经淘汰。
原声本国语言配音
这种译制片多用于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多为科教性质的,基本无故事性和人物,因此只需要将原声减弱并加上配音就可以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普节目就属于这种范围。
无原声音轨本国语言配音
这就是最终的译制片了,通过本国本地语言来代替别国语言,但是要符合演员表演,嘴型相同,年龄性别在声音上做到相同,这就是最难得了。这就是我国的配音演员基本都是演员出身的原因,不过近年来,也开始专门培养配音演员了。
译制片作品
简介
曾经有这样一些电影画面:瘦弱单薄的简·爱终于靠在了失明的罗切斯特先生肩头;面对一屋子嫌疑犯,客轮上的波洛探长终于说出:凶手是你,杰吉小姐!指挥家在水气蒸腾的浴室里一边绕圈一边哼著"鸳鸯茶,鸳鸯品";敢死队里的乌合之众叫着"头儿";甜美的茜茜公主清新活泼而又高贵典雅……
那时,谁没有花一毛钱看过电影,或者至少,没有抱着"匣子"在百无聊赖的午后听过录音剪辑?那些单调的岁月因为那些带点欧式腔调的中国话而生动起来。这些电影有着典雅的气质、轻松幽默或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彩的台词,今天转头再看的时候,就像品尝陈年的老酒,或者翻开泛黄的相册,遥远的记忆在一瞬间变得无比清晰。
简·爱
《简·爱》是不能不提的经典。它在国外有很多个版本,引进到国内并由邱岳峰和李梓配音的这一版并不是最好的。但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却无可替代:"你哭了?""没有。""眼泪顺着睫毛落下来了。"
苏联老译制片海报"还没有结婚?这可不太好,简,你长得不美,这你就不能太挑剔。可也怪,怎么没人向你求婚?"……"喔……那么早晚有个傻瓜会找到你。""但愿这样。有个傻瓜早已找过我了。我回家了,爱德华。让我留下吧。"
邱岳峰的声音是低沉沙哑的,许多圈内人士都认为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好。然而,他在同行和观众眼中已经被奉为神明--他就是外表潇洒、内心痛苦、性格多变的罗切斯特,而他也可以是灵活幽默地与警察周镟的小偷(《警察与小偷》)、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梦想者(《白夜》)、良心未泯的杀手(《凡尔杜先生》)、死在红军爱人枪口下的白军中尉(《第四十一》)、帅气的美猴王(《大闹天宫》),还有《大独裁者》、《巴黎圣母院》、《孤星血泪》中身份不同的各个角色。
"他配的任何一个角色都能让你服气,就认为他配小偷就是小偷,他配绅士就是绅士。"跟邱岳峰对过戏的同事赵慎之这么说。陈丹青曾写道:"当我在美国看到《简·爱》和《凡尔杜先生》,那原版的真声听来竟像是假的,我无助地想念邱岳峰,在一句句英文台词中发生'重听'"。
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被誉为明星云集、班底强劲的剧目之一。哪怕是一个只有几句话的小角色,也会有专人"代言"。苏秀配音的黄 *** 家奥特波恩太太,刘广宁配音的杀人犯杰吉,童自荣配的激进青年……而滔滔不绝用大段的台词分析案情的毕克(波洛探长)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机敏镇定的探长,声音浑厚得令人安心,语气又虚虚实实,张弛有度,将扑朔迷离的杀人案情条分缕析,语言有声有色,观众跟随着他透过层层迷雾,抽丝剥茧地弄清了真相。
说起毕克,不能不提的另一部片子是《追捕》。这部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并未产生太大轰动的影片在我国却能风靡一时,毕克功不可没。高仓健的硬汉形象因为有了毕克的演绎而更加入木三分,以至于80年代高仓健访问中国时,还特意与毕克会面;1999年出品的《铁道员》,高仓健还曾打算请毕克配音,只是因为毕克的身体欠佳而作罢。
不论是配《阴谋与爱情》中的斐迪南、《音乐之声》中的男爵还是《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张伯伦医生,毕克都是那样风流倜傥;而在《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里,他又是那样冷峻、凝重。尚华曾经说:"他的感情是即兴的,现场抓来,分寸感准确,感情又饱满,这是他的功力,没办法,学不来的。"
虎口脱险
如果说邱岳峰的符号是罗切斯特,毕克的代表作是波洛和杜丘的话,那么《虎口脱险》则成就了尚华 和于鼎。恐怕看过《虎口脱险》的人没有不被吵吵闹闹的指挥家和油漆匠逗得哈哈大笑的。略带神经质的乐队指挥出场的那场戏语速飞快,配这部戏的时候,尚华的血压一度升高到180,晚上睡觉都在回忆指挥的面部表情,想像他的情绪。而于鼎则是慢功出细活,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出众,也算不上伶牙俐齿,配过的配角不计其数,但主角却屈指可数。尚华跟他配戏的时候就一遍一遍地陪着,等到他慢慢把台词捋顺,才投入情绪。尚华说,一次录戏,于鼎说完,音效师就用力拍一下桌子。反复排练,于鼎自己却总也不满意,直到音效师忍无可忍地说:"我手都拍肿了!"
译制片宣传画于鼎的代表作还有《英俊少年》里的卡尔、《大篷车》里的莫汉,尚华的代表作还有《悲惨世界》里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里的魔鬼胡安,《加里森敢死队》里的"黄毛",《追捕》里阴险的长冈了介。
制作单位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成立于1955年,现名为"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长影是我国译制片的诞生地,前身东北电影公司翻版组,译制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之后又诞生了上千部优秀译制电影和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舞台生涯》(美国) 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舞台生涯》(美国)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永恒的爱情》(巴基斯坦)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妈妈的生日》(日本) 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神秘的黄玫瑰》(罗马尼亚) 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金牌》 (菲律宾) 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浪花之恋》(日本) 1984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弗兰西丝》(美国) 1985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上海电影译制厂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于1957年4月1日,由近十家电影厂改组成为一个联合企业性质的公司。后经过多次改制,组建成了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好的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基地。它的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初创期的翻译片组,设在江西路福州路的汉弥尔登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基本成员只有组长陈叙一和翻译陈涓、杨范;译制导演周彦、寇嘉弼;演员姚念贻、张同凝、陈松筠、邱岳峰以及录音师、放映员十余人。
上海电影译制厂当译制片这朵艺术奇葩正待艳丽怒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摧残了文艺的百花园,译制片这朵小花自然难以逃脱凋谢的厄运。整整十年,寒流肆虐。外国影片成了"封资修的毒草",自然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侥幸的是上译人有赖于当时所谓"内参片"的渠道,依然可以默默地精心地从事著译制片的创作。《创伤》、《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广阔的地平线》、《第八个是铜像》等阿尔巴尼亚影片系列,被译制成了中文。《简爱》、《红菱艳》、《鸽子号》、《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鸳梦重温》、《罗马之战》、《音乐之声》、《警察局长的自白》、《冷酷的心》等世界经典名片的对白,也悄悄地被演绎成中文。墨西哥的《叶塞尼亚》(1977年)、义大利的《佐罗》(童自荣配佐罗、假总督)、法国的《黑郁金香》(一开始译作黑马丁花,但因欧洲对郁金香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故译作黑郁金香。童自荣配兄弟俩)、法国的《虎口脱险》、美国的《爱德华大夫》等各国的优秀影片译成中文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追捕》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安重根击毙伊腾博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啊!野麦岭》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国家利益》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胜利大逃亡》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黑郁金香》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译制片奖
《斯巴达克斯》获1986、1987年优秀译制片奖
《谜中之谜》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靡菲斯特》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随心所欲》获1989-1990年优秀译制片奖
《追寻铁证》获1991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国际女郎》获1993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亡命天涯》获199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真实的谎言》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5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失落的世界》获第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7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诺丁山》获第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9优秀译制片奖
《哈利·波特与密室》获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2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爱有天意》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3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翻译风波》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惊涛大冒险》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5-2006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功夫熊猫》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7-200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八一电影制片厂
八一电影制片厂目前是我国唯一译制电影制作的事业单位。1954年,八一厂为配合部队作战、训练以及科研需要,开始译制以前苏联为主的军事教育片、纪录片和科研片,到目前共译制了140余部。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9年,八一厂开始译制外国故事片,至九十年代初,译制了内部参考片《翠堤春晓》、《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大海战》、《巴顿将军》、《侠盗罗宾汉》、《阿福》、《莫斯科保卫战》、《敦煌》等30余部(以上部分影片未发行)。
1994年开始,是八一厂译制片的辉煌时期,共译制了40部外国故事片,译制质量逐步提高。影响较大的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断箭》、《龙卷风》、《空中大灌篮》、《拯救大兵瑞恩》、《西点揭秘》、《U-571》、《珍珠港》、《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指环王:王者无敌》、《公主日记》、《星球大战前传:复制人的进攻》、《烈火雄心》和《国家宝藏》、《星球大战前传:希斯的反击》、《国家宝藏》、《漫长的婚约》、《小战象》、《加勒比海盗1-4》、《误入歧途》、《光荣岁月》、《女王》、《 *** 纯情》、《火线战将》、《黑客帝国2、3》、《纳尼亚传奇1-3》、《飞行者》等片。
八一厂译制片获奖的有:
《阿甘正传》1996年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
《拯救大兵瑞恩》获1998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U-571》获2000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珍珠港》2002年获第八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同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鸡奖" 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这是中国译制片史上首次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国内大奖。
《烈火雄心》获十一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提名。
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片部门
从1973年开始创作译制影片,成为中国译制片制作四大厂之一,曾译制了很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影片,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瓦尔特保卫塞拉耶佛》、《桥》南斯拉夫 1973年、《山村女教师》、《小火车站》越南 1973年、《玛丽娅》墨西哥、《沸腾的生活》罗马尼亚 1977年、《大象音乐会》苏联 1977年等片。
2012年成立北京电影译制厂 ,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制片制作部门。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
由于成立中影集团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名存实亡,因此中影集团在2003年在北洗厂成立了译制中心,2004年译制的《亚瑟王》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十一届)优秀译制片奖。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2011年随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洗印分公司译制中心也挂牌成立了。
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中影译制中心近年来得到中影公司分配的大量外国大片的译制任务。
其他
电影频道为纪念中国电影译制片65周年,于2014年12月31日晚22:00播出讲述中国电影译制之路的专题片《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