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为何拍《苍狼》这部电影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
就发个自已的影评吧,毕竟是我期待了很长时间的片子
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本来以为是史实片,看完后发觉也只能算是故事片吧,尽管大的方面改的不是很大.....
跟以前中国内蒙古拍的《成吉思汗》在史实上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觉的日本的《苍狼》更象是一部偶像剧,适合现代人观看???
说几个观后感:主要是跟内蒙的《成吉思汗》相比较
1、最最失望的还是这个,铁木真统一蒙古后,攻打西夏金国,花啦子模的,提都没提,跟之前的内蒙版的同一个德行,拍到统一蒙古就收兵。看来也是为了确保与周边各国的和谐啊........
2、女人的戏明显多了很多,增加了很多做为蒙古女人的无奈,不过其中的忽兰有点恶搞,居然成了“姬武将”??而且还身手不错,从片中搞定暗杀铁木真的刺客就可以看出...真是晕死.........而相对的内蒙版的女人戏就少的可怜了,除了铁木真的老妈老婆外,几乎很少.....
3、因为女人戏的增多,男人戏都少了很多,开国四杰只出现了博尔术,另外三人成了跑龙套,四狗就更不用说,连露个脸的机会也没有...真是汗死........
4、人物服饰方面,总觉的人和衣服是不是太干净了????亮丽的衣服,白净的皮肤,总让人感到这帮不是蒙古人,还是喜欢那些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几天没洗脸的蒙古勇士,内蒙版这方面休现的就很好........
5、日本的身材体形太小,而蒙古人骨架大,两者区别很大的,演员不像蒙古人这是最大问题.........而且铁木真的儿子术赤也太帅了吧...每次看到日本版的术赤,我总会想起那个五大四粗的汉子.....总觉的这个术赤也太苗条了吧,怎么打仗???历史中的术赤可是个猛将啊.......还有术赤可比他老爹活得时间长多了.建立了金帐汗国的就是他了,不过为了剧情,让他早死可以理解,帅哥命都不长的说-O-
6、为札木合不平,虽说是铁木真的敌人,怎么说札木合也是条汉子,电影中对札木合BS的比较多的,比如一开始争孛儿贴,和抢回孛儿贴跟蔑儿乞惕部开战时札木合的态度,严重是小鸡肚肠的小人...加上札木合和铁木真不和,好象都是札木合不对的一样,最过份的是连王罕居然被札木合给杀了????就札木合来说,内蒙版的就中立多了......
7、战争场面还可以马马虎虎了,最后同札木合一战,可是花了血本的,其中的最出彩的要算蒙古的骑射了,看得我眼花缭乱。估计也是这个片子的最大亮点了,在片子的结尾,万里长城的出现让我心动一番,只可惜电影就完了...
8、电影的结尾,忽兰问铁木真为什么还要继续打下去,铁木真居然说是为了什么不流血,为了通商等等一大堆道理,就差没说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了,我想就凭这个铁木真的政治觉悟,还没这么高尚吧.........“夺人财物,令其妻女侍奉帐下,吾生平之所愿也。”成吉思汗的名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就历史战争片来说,中国内蒙古拍的《成吉思汗》要远远强于日本版的《苍狼》,但在人物感情方面,《苍狼》则更好一些,内蒙古版的《成吉思汗》更象是记录片,而日本版的《苍狼》更接近商业片,偶像片??特别是那个"武术高手""姬武将"忽兰如果不是看在美女的份上,老早就严重BS她了
恶心之处
1、 蒙古建国并没有800年,非得把成吉思汗统一算进去还是有的。要不就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明初不久蒙古就分裂成许多部落了。二战结束苏联为了遏制中国,背着中国把外蒙省独立出去,大家都知道吧。
2、 1940年8月1日,在有关日本政府对外讲话中,松岗洋右说:
“……作为我国现行的外交方针,其目的在于本着这一皇道大精神首先确立以日满支为其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
主要内容是“皇国的国策……以确立世界和平为其根本,首先建成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支紧密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
当然,今天还有些人为“大东亚共荣圈”未能实现而扼腕叹息,同样有人甘当卖国贼,也同样不能否认有被日本文化严重毒化了的青年赞同军国主义……
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是有自己的民族良知的。
再看看“成吉思汗”的呓语,是不是大东亚共荣圈的翻版呢?
3、 即使,退一万步说,他的言论是正确的,就像当年《英雄》热映的时候人们说秦始皇是好皇帝,但是,秦始皇确实做到了《英雄》的事情,统一度量衡、消除国界(其实是诸侯国。不是主权国)、为中国后来的版图奠定了基础。人民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是还是被视为秦国人。
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做到:来往自由、贸易繁荣、文化和习俗得到尊重、生活变得富足
a、元朝建立之后,蒙古过还是分裂成为几个汗国,那些贵族除了享受,根本没有国家观念。这跟民族进化有关。比如,古希腊比现代的非洲丛林里的原始居民先进,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b、蒙古对待战败的国家,基本上维持了草原作战风格,屠城或者杀光男性、掠夺一切能带走的财产,毁灭带不走的财产。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生产里的发展。
c、第三点,光看元朝的四个等级制度就可以了
d、根据史料记载,南宋灭亡之后,长江以南还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经过元朝几十年的糟蹋,到明朝建立时已经大不如前了。
4、 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严重影响,让我看了非常不舒服。
电影《苍狼》是日本为纪念蒙古统一800周年拍摄的史诗性的巨片。电影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为线索进行叙事。关于成吉思汗的电影、电视剧,笔者已经看了很多,国内曾经有部电视剧名字就是《成吉思汗》,日本人拍摄这个题材会有什么新意?带着这份好奇,我看了畈汀龙史版的成吉思汗。
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畈汀龙史不像成吉思汗,一个瘦瘦的叛逆青年和一个开疆拓土的伟大君主之间,无论在气质还是形象上都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剧情的推进,这种不和谐的感觉越发明显。无论是演员的台词还是表演,我们都无法看到蒙古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看到的只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在蒙古草原上的复活。
铁木真称汗的那一幕最能体现日本人借尸还魂的意图。畈汀龙史登上宝座,向群众呐喊:“看看聚集在这里的苍狼,只要大地绵延不断,全世界就任我们驰骋。看看远方吧,让我们的意志乘风翱翔!”
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力量不断膨胀,在文化领域中他们的声音不断体现,畈汀在去年拍摄的《大和号》就是这样的东西。为什么选他来演绎成吉思汗这个人物,根本不是他与蒙古文化的契合,而是导演看中了他在《大和号》中的歇斯底里的表演,希望通过这种文化意向来教导正在“垮掉的一代”,唤醒日益被和平主义思潮影响的下一代的侵略意识。
由于在现实中,日本人无法实现开疆拓土的愿望。他们就把激情放在电影中来表现和发泄,沉醉在征服世界的文化幻梦中。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自慰!
哦,这帮卑劣的家伙!
日本名导演角川春树出狱以后,投资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男人的大和》就大获成功,造成连续三个月的观影热潮。因此,也让他担任制片与监制的第二部大片《苍狼:直到海角天涯》备受瞩目。
《苍狼:直到海角天涯》是为纪念“构筑史上最大规模帝国的男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800周年而拍摄的史诗式娱乐大片,是日本与蒙古首度合作的大片。影片由反町隆史出演成吉思汗、主要演员包括菊川怜、松山健一等日本知名演员,经蒙古总统和总理同意,蒙古方面提供了两万七千名群众演员加上五千骑兵以及大批牲畜参加为期四个月的拍摄工作,整个制作费高达三十亿日圆、宣传费达十亿日圆,由日本全额出资,堪称日本电影史上最大规模的影片。
影片今年3月在日本上映,第一周毫无悬念的拿下票房冠军,而五个月以后,我这个中国人也通过网络看到了这部影片,与蒙古人的一致叫好、日本人两极分化的口碑相比,我的态度鲜明的多,那就是这部影片不折不扣是部浪费钱财的超烂大巨制。
也难怪日本观众毫不客气的在影片网站上留言“这部电影绝对是明年电影金酸莓奖的的不二之选,尤其是反町隆史,真是演得太粗拙了!”,老实说反町隆史演的这个成吉思汗连香港《射雕英雄传》中秦沛版的铁木真都不如,后者虽然人矮又老,却仍然演出一代天骄的逼人气势。而反町隆史这个版本的成吉思汗呢?我只好说实在没有一点王者之风。不过,话说回来,反町隆史这个版本的成吉思汗演成这样,最大的毛病在于编剧与导演。这部影片根据森村诚一的文学作品改编,部分情节取自井上靖的《苍狼》,但核心内容取自成书于13世纪的蒙古史书《蒙古秘史》,两部文学著作与一部史书我都没看过,但从影片内容来看,却是通过成吉思汗如何杀兄,然后求妻,失妻再夺妻为主线讲述的故事,你可以想像一个讲述成吉思汗的电影却完全没有他怎么处心积虑扩大自己势力,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如何气势如虹,才能吞并各个部落,如何人格伟大,才能让全蒙古都拥戴他,没有了这些,所有的故事推动似乎都是因家族生乱才情势迫动的,如此被动、儿女情长的成吉思汗,哪里还是一代天骄的风范?没有了对成吉思汗政治才能、军事才能的描述,使得影片相当肤浅,而战争场面没有细节的刻画,也没有精彩的动作设计,只是毫无想象力的草原战争场面的简单展现,真是可惜了蒙古方面投入的巨大的人力畜力。没有激情的成吉思汗电影造成影片居然没有高潮,成吉思汗封汗的场面仅仅是造型做得漂亮,场景做得绚丽,对观众而言因为缺乏铺垫变得毫无意义,一点没有感受到蒙古全族人群情振奋的感觉。或者,导演是认为他与儿子的死别才是影片高潮?可惜这还是陷于家庭苦情中。几乎整部电影都是讲述成吉思汗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难道日本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吗?太可笑了!
影片的故事讲述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称汗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结尾,日本人扮演的成吉思汗举弓对准中国防护塞外外族入侵的长城射出一箭,意为此后成吉思汗就开始了进攻中国,进而成功统一中国的那段史实。以角川春树一贯的军国主义立场,这个结尾的潜台词不可谓不阴险,摆明了是在说既然蒙古人可以入侵中国建立统一帝国,那么日本人侵略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
角川春树的狼子野心通过《苍狼:直到海角天涯》中昭然若揭,幸好,这是部超级大烂片!
⑵ 满族大少奶奶惨遭日本军官毒手这绝对不一个人的悲哀内地电影名字
八旗子弟 (1987)
导演: 李翰祥
编剧: 李翰祥
主演: 陈道明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 1988-03-31
片长: 89分钟
又名: 烟壶 / Snuff Bottle
八旗子弟 (1987)
导演: 李翰祥
编剧: 李翰祥
主演: 陈道明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 1988-03-31
片长: 89分钟
又名: 烟壶 / Snuff Bottle
⑶ 电影狼袭草原在哪拍的
《狼袭草原》是在乌兰布统影视基地拍摄的。
《狼袭草原》是格日图执导,何家劲主演的战争剧情片;影片讲述了草原上一位英雄人物,虽然为了爱情与情敌多次展开搏斗,但当安静的草原被日寇侵略者扰得民不聊生、血流成河时,为了草原人民的利益,摒弃了个人恩怨,携手并肩共同与敌人进行浴血奋战。
(3)日本侵略内蒙古的电影电视剧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日本侵华,将魔爪伸向了草原,搞得民不聊生。使本来土匪出身的乌日根也唤起了民族感。
乌日根看上了娜仁花,可她却嫁给了陶克。乌日根等来闹事,吓惊了日本人的马,小田一怒之下杀了娜仁花的哥哥和父亲。乌日根等开枪将日本人引走。
日本人到处寻马,与陶克发生了冲突,陶克激怒之下骑马拖死了小田。朱田队长等到处捉拿他,陶克携娜仁花逃跑路遇乌日根。他虽然与陶克有过节,但是民族感使他搭救了陶克。
乌日根一伙有意灌醉陶克。但终于还是没有下手。因为良知的还是提醒了他:一个真正的蒙古男人是不该对醉酒的人下手的。
陶劝乌日根同他一起打日本人被拒绝。日本人也来拉拢收买乌日根被戏弄。他们一怒之下抢了乌日根的马,陶克带人伸出援手,感动了乌日根,他终于同陶克、红格尔等团结起来打得日本兵全军覆没。
不幸的是乌日根为了搭救红格尔而中弹身亡。大家还沉浸在悲痛之中,大批的日兵又进入到了草原,陶克终于决定还是到关内寻找“红色军队”。将日本人赶出草原。
⑷ 有关蒙古族抵抗日本人侵略的电影有哪些
《红石敖包》
《嘎达梅林》
⑸ 看完《悬崖之上》,我才发现《风声》是一部很优秀的谍战电影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悬崖之上》必定会被观众拿来与2009年上映的电影《风声》作比较,而一个豆瓣7.6,一个豆瓣8.3,观众更喜欢哪一部电影也就一目了然了。
那么,《悬崖之上》比《风声》差在哪呢?
不少人看完《悬崖之上》都反应一个问题,日本人为什么消失了?
哈尔滨明明是被日本占领的城市,为什么日本的元素却那么稀少甚至没有呢?
与《悬崖之上》不同,在电影《风声》里,随处可见日本人自己日本元素。
就比如电影的第一个镜头,礼炮炸开,镜头自上而下移动,观众看到:印着日语的横幅,墙上插着日本国旗,人们挥舞着汪伪政府的旗帜,庆典游行队伍里有一排身着日本传统服饰的人……
这些镜头,无一不揭露了汪伪政府与日本人媾和,狼狈为察竖弯奸!
最主要的是,黄晓明饰演的日本军官武田主导审讯,这就非常直白地告诉观众:日本侵略者是我们的敌人。
而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里,在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哈尔滨,观众却看不到日本元素,甚至看不到日本宪兵。
这是非常奇葩的事情!
要知道,不管是伪满洲政府,还是汪伪政府,这两个伪政府本质上都是日本人在华扶持代理人,它们代表的是日本人的利益。
那么,伪满洲政府统治下的东北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通过扶持伪满洲政权占领了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全部,以及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
在这个期间,日本在东北实行奴化教育,伪满洲政权管辖下的中小学生大多以日语为主进行教学,官方文书采用日语和蒙语,日语使用面越来越广,地位也越来越高。
日本的目的是:欲败闷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所以,《悬崖之上》里的哈尔滨,这座漂亮的大都市,那么多橱窗,居然没有摆放一些显眼的日本货。
也没有安排一些穿着和服的日本人招摇过市,或者安排日本艺妓表演,又或者让咖啡馆放一些日语歌曲……
这导致很多观众的直观感受是:这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城市,还挺和平与繁华的。
和平与繁华的从来都是假象!
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是抗日斗争最严峻的地区,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反抗者,制造了众多"万骨坑"和"无人区",还有731部队进行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
很可惜,日本人在东北犯下的这些的罪恶,都没有出现在《悬崖之上》的影像中。
而且,日本侵略者也仿佛消失了一般。
电影作品中的个人风格和腔调展示了导演的个性,也让观众看到了导演的标记。
比如,提起周星驰的电影我们马上想到了无厘头,而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他对影片画面之美的把控是非常卓越的,尤其是对色彩的迷恋,张艺谋可谓非常执着。
张艺谋在电影《满城尽在黄金甲》里大量地使用金黄色,代表了帝皇的尊贵与霸气;在《影》这部电影中,运用的黑白灰三色,让整部电影仿佛浸润在水墨画之中,典雅而又浓重。
而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里,张艺谋大量地使用了雪的白,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林海雪原之美、大雪覆盖下的哈尔滨美得像展示在橱窗里一样……
毫无疑问,张艺谋的电影画面做得真是卓绝,忽略掉故事的话,张艺谋的电影就没有一部不好看的。
(如果考虑到画面的美感,让日本侵略者有多远滚多远,这似乎也能说得通。)
《风声》就很实在,这部电影并没有过多地去描绘城市之美,并且两次移动镜头俯瞰或平视,展示了裘庄的全景,观众看到的是: 建立在悬崖边上的裘庄,在夜幕的笼罩下,更显阴森可怖。
形式之美只能是锦上添花,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本身,而谍战片的重点是:悬疑。
《悬崖之上》的主线纤轿是:4名地下党为了保护一名知情者离开伪满洲国,他们空降到距离哈尔滨几百公里的密林,为了避免同时被抓导致任务失败,4人分成两两一组分开行动。
支线是:由于叛徒泄密,伪满洲警察明面上是在搜捕4名地下党的同时,暗地里却要查内鬼。
首先,电影交代了4位地下党为了这次任务在苏联接受了七个月的训练。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经过了七个月的特工训练,在火车上,楚良(朱亚文)居然还频频看向小兰(刘浩存),都选择分开行动,他不知道这样做会把对方暴露?
更 搞笑 的是,小兰都暴露了,也没有人锁定小兰,居然让这个青铜耍到了最后。
还有一处,叛徒都跑到厕所改掉张宪臣(张译)留下的暗号,居然也没人锁定张宪臣?
好吧,叛徒不知道谁做的记号,也可能伪满警察想一网打尽,并借此揪出内鬼吧。
再者,张宪臣在逃跑过程中发现疑是自己孩子的小乞丐,他便以身犯险下车询问,难道他不知道,在不当的时机相认,是会将危险带给他小孩的吗?好吧, 情感 战胜理智。
好着急,论特工的职业修养哟!
青铜小兰,我敢说她绝对是拿到了王者剧本。
小姑娘在车站逃跑时都开枪打死了个落单的伪满警察,那么大的响声也招不来一个抓她的人,我也是惊呆了。
小兰的王者剧本当然远远不止这些,她成功到达了哈尔滨,成功与张宪臣会合,成功和周乙(于和伟)接头,成功完成任务。
但是吧,除了和周乙接头有相关解释,其他的情况,小兰是怎么办到的?
编剧和导演也不爱说,电影看完了,观众也不知道。
说好的谍战片,我以为观众最关注"怎么送出情报"的,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里却变得没那么重要。
再来看《风声》,《风声》的主线是:一次刺杀任务失败后,一名地下党被捕,在遭遇严刑逼供后,透露出司令部有地下党潜伏,代号老鬼。
以武田(黄晓明)为首的特务为了揪出老鬼,找到老枪,摧毁中共地下组织,他故意设下陷阱,让老鬼传出错误的刺杀情报。
然后,武田把5个"嫌疑人"关在密闭的山庄,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而老鬼要做的是送出"撤退"的情报,保护组织不被团灭。
《风声》设置悬疑的方式采用的是阿加莎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相信喜欢看悬疑片的观众都不会陌生。
武田要从这五个人中找出谁是老鬼,经过三轮的试探,被老鬼用字迹误导,把目标锁定在张司令的侍卫官白小年(苏有朋)身上,经过一番不可描述的用刑之后,白小年领盒饭。
此时,剩下四个人:李宁玉(李冰冰)、顾晓梦(周迅)、金生水(英达)、吴志国(张涵予)。
老鬼知道,可能没有人能活着走出这个山庄,送情报得用非常手段。
故事节奏紧凑,观众被带入紧张的氛围中。
观众会跟着猜:究竟谁是老鬼?他要怎么送情报?
武田一开始是怀疑李宁玉的,白小年死后,他立刻锁定了李宁玉。
武田再一次使用不可描述的刑罚来摧毁李宁玉的意志,然后安排一场饭局,最终才把目标锁定在顾晓梦和吴志国身上。
在这些反复试探的过程中,敌人聪明而又狠辣,但是,因为一开始就认定了五个人中只有代号为老鬼的一个地下党,并没有考虑到老鬼的上级领导老枪也在其中,这才让地下党们有可乘之机。
最后,编剧和导演也解释了送情报的两个途径,一个是保住老枪(张涵予),让老枪传递情报,另一个老鬼自我牺牲,用自己的尸体运送情报。
《风声》在悬疑的设置上,做到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观众被剧情带着走,跟随着武田去揣测老鬼究竟是谁,参与感十足。
而《悬崖之上》的参与感就显得比较弱了,尤其是当特务科科长高彬(倪大红)在怀疑周乙是内鬼时,观众就已经知道周乙确实是地下党了,这还怎么玩?
最 搞笑 的是,结局时,高彬属下问他还查不查内鬼,他说:"到时候让他自己跳出来",一个特务头子竟然那么善良,要找足证据才抓捕内鬼?
好吧,反正我看周乙拿了小兰的毒药,可能编剧和导演要安排周乙再玩一票大的,最后才让他服毒自尽吧。
悬疑片要蒙的就是观众,如何让观众参与到解疑的痛并快乐中,这是悬疑片首要考虑的。
假如大多数观众过早猜对答案,这部悬疑片基本就失去了魅力。
《悬崖之上》还能拿到7.6的豆瓣分数,这实属占了画面精良的便宜,当然了,画面美也是一个不能否定掉的优点。
关于谍战片,除了讲清楚怎么完成任务之外,有两个问题也必须讲透彻:
1.我们在和谁斗争?
2.我们为什么斗争?
《风声》在这两问题上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第一个问题很清晰明了,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藏在顾晓梦(老鬼)的遗言里。
当李宁玉看到秀在衣服上的摩尔斯码遗言,当周迅用她轻柔的声音说出这段台词时,我相信打动了观众。
《风声》里的敌人强大而又狡诈,残忍又无情。
要打败这样可怖的敌人,需要钢铁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而《风声》用顾晓梦的遗言来完成这个主题的升华。
老鬼、老枪,他们不是某一个人,他们是一种精神!
反观《悬崖之上》,结局处,拿着王者剧本的小兰伤感地说:"……我还没和他(楚良)好好道告别,没想到火车上远远看一眼,就是最后一面了。"
这段台词把观众带进了个人的小情小爱中,以至于不少观众看这一幕的感受是:确实有无限感慨,眼睛也有湿润,但是,眼泪愣是没能滚成珠子掉下来。
不过,老谋子把浩存妹妹拍得真美呀!我见犹怜,楚楚动人!
总之,如何不刻意煽情又能表达崇高,这也是《悬崖之上》要向《风声》取经的地方。
不管怎样,期待下一部谍战片的悬疑与形式齐美。
⑹ 求一些90年代讲述日本侵华的电视剧或者电影
《黑太阳731》、《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满洲里》、《南京南京》、《拉贝日记》、《一级恐惧》(电视剧)、《731女体实验》、《帝国军妓》、《地狱究竟有几层》、《夜幕下的哈尔滨》(电视剧)。。。。。。。
⑺ 三进山城剧情简介
电视剧《三进山城》是一部根据50年前同名电影改编的红色经典之作。故事发生在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狼牙山根据地实施扫荡,八路军刘连长(由王新军饰演)带领队伍冲出包围,为破坏敌人军火供应,他们决定三度深入山城,与唐沸潮饰演的炭头展开内外夹击,共同攻打齐阳城,最终成功消灭了敌人。
此次改编保留了原作的核心情节,即连长刘宏志带领战士们对抗日寇,但在剧情中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现代元素。除了生死考验,剧中融入了爱情、谍战、奉献与背叛等元素,通过激烈的动作戏和枪战戏,以及智斗场面,成功将红色经典与时代气息相融合,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和具有时代感。
导演卫翰韬以其多部经典作品如《绝代双骄》等知名,将原作人物与新角色巧妙结合,如地下交通员红牡丹、八路军女侦查员等女性角色的加入,使得故事更加曲折丰富。宁静饰演的客栈老板娘更是为男性角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成为剧中的亮点之一。
在演员阵容上,梁音和王新军分别扮演老一代和新一代的刘宏志,两位演员在剧中的表现都突破了以往的形象,梁音的智慧朴实与王新军的机智英勇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演绎了跨越时空的经典英雄故事。此次合作,两人默契度不减,尤其是在《三进山城》中再续前缘,令人期待。
编剧赛曙光和其母为剧作献上特别祝福,同时剧中还邀请了牙山战役的老兵到场,这些感人瞬间使得这部剧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英雄精神的致敬和传承。
(7)日本侵略内蒙古的电影电视剧扩展阅读
《三进山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导演张凤翔执导,赛时礼编剧,梁音、张继强、王建华、石天等人主演。该剧是一部抗日题材的黑白电影,描述了八路军某部连长带领战士们三进山城,打击敌人的故事,刻画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八路军指战员的形像。
⑻ 《紫日》中导演为什么要让秋叶子死去啊
参考:
紫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经过艺术加工拍成的。“秋叶子”的原型目前在中国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大代表乌云其格格,她生父母是日本在海拉尔的侨民。1945年她父亲被日本关东军征入成为“文职人员”后来被飞机炸死,她母亲和她妹妹与她在逃难路上失散她被一个蒙古族的牧民所救改为为乌云其格格。乌云其格格一度回日本后来又回中国,现在住在海拉尔。《紫日》的女主角前田知惠采访过她。
看来楼主也特别喜欢《紫日》嘛,连八音盒也给大家介绍了,呵呵。整部电影从八音盒的音乐开始就注定它是一部悲剧,确切的说是一部震撼人们内心深处的悲剧!这个八音盒的曲子来自于贝多芬的 <第111号奏鸣曲>,非常动人的旋律,本人也正在寻购这个八音盒(多年了-_-!)
至于更多的话不用多说了,把这部经典的电影收藏在心里吧,让它成为永久的回忆,关于秋叶子的死,就像TITANIC一样,死了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