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穷动的电影《无穷动》
片源格式:rmvb
码流速率:400
播放时长:120 洪晃.... 妞妞
刘索拉 .... 拉拉
李勤勤 .... 琴琴
平燕妮 .... 夜太太
章含之 .... 张妈妈 这是四个成功女人的情感故事。时尚杂志出版商妞妞发现丈夫有外遇突然离家出走,于是请三个最值得怀疑的女友到家里过春节。先后到来的有年轻浪漫的时装模特亲亲,房地产经销商夜太太和才貌双全的艺术家拉拉。妞妞知道她们三个都在不同层次上与丈夫有过情感瓜葛。
随着女友们的故事逐渐展开,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真实的自我。她们因为同一个男人,互相成为朋友又互相背叛。在她们成功自信的外表下,是那些过去年代遗留下来的不可拟补的情感欠疚,是那些内心深处无穷动的欲望体验。 洪晃(扮演:妞妞)著名媒体人,出版人,广播、电视主持人。著有自传体畅销小说”我的非正常生活”。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总裁,该公司出版的刊物有《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和《名牌世界》。被评为2004年亚洲最著名的四个媒体人之一,是大陆唯一入选人。该片是她第一次参加电影表演。
刘索拉(扮演:拉拉。同时任本片作曲及演唱)著名作家、音乐家。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8年至1993年前后移居伦敦与纽约,2003年后回北京。主要文学作品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行走的刘索拉》、《语音画》《女贞汤》等等。主要音乐作品:《形飞形1&2》、《缠》、《六月雪》、《中国拼贴》、《兰调在东方》、《春雪图》等等。她的文学作品被译为多种外文。曾获中国中篇小说奖等文学奖和英美世界音乐排行榜前十名等音乐奖。自1997年,成立由国内外精英音乐家参与的“刘索拉与友人”乐队,并在世界各大音乐节演出。现任德国世界文化议院的国际顾问成员。新现代舞蹈音乐作品《觉-基因》于2004年6月在柏林首演。该片是她第一次参加电影表演。
章含之(扮演:张妈妈)70年代中国杰出的外交官之一,参与了中美建交会谈、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她同丈夫乔冠华(中国前外交部长)一起,曾活跃在联合国外交舞台上。章含之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四部著作。该片是她第一次参加电影表演。
李勤勤(扮演:琴琴)主演过电影“北京故事”,”“卡拉是条狗”等多部影视作品。是当今中国最活跃的影视演员之一。
平燕妮(扮演:夜太太)主从事国际商务顾问。第一次参加电影表演。 备受国际影坛关注的中国大陆女导演宁瀛在成功拍摄了“北京三部曲”之后,带着她特有的黑色幽默和激情,在新近完成的电影“无穷动”中大胆深入地触及了变革时期中国社会成功女人的内心世界。
一贯她独特的讲述风格,打破纪实与虚构的界限,影片对当下“崇尚精英,追求成功”的大众心理是一次颠覆性揭示。
这是四个成功女人故事。主演除李勤勤是最近正在走红的著名影视演员以外,其他均由社会名流出演。影片主演是著名媒体人、出版人洪晃,著名现代派作家和音乐作曲演唱家刘索拉。中国七十年代著名的外交家章含之女士也被特邀出演。
一个女导演拍摄的女人的故事。四个女主演包括导演宁瀛有着一些明显的共同点:她们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留洋归来的海龟派,同时她们也是近几年在影视、文化、大众传媒和经济领域均获得社会承认的成功女人。
影片人物极具个性,语言幽默生动,演员表演催人泪下。传统概念中柔弱、顺从、压抑的东方女性形象被这部影片砸得粉碎。全新展现了当今中国女性视角。影片将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由名女人主演和导演的《无穷动》在国内上映获得关注,票房口碑均反响不凡,形成“无穷动现象”。仅北京地区自2006年3月2日上映以来,已经持续排片到四月底,是近年来艺术片少有的商业发行成功现象,同时也引起社会上较大争论。先锋女导演宁瀛面对争论显得平静: “一部比较大胆的小众电影在和主流观众进行对话,所以影片中比较激进的女性主义观点引起争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观众受到触动了。”
无穷动现象已经由国内动向海外。《无穷动》自从去年审查通过以来立即获得国际电影节的关注,已经参加的电影节有威尼斯、多伦多、韩国釜山、东京银座、哥登宝、阿根廷银海等国际电影节。4月4日《无穷动》又受邀参加香港、旧金山、比利时、新加坡、台北、日本福岗、德国慕尼黑,印度等国际电影节。 在《无穷动》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其间,宁瀛也成了香港文化界的热点人物,同时被三所重要大学邀请。香港大学举办宁瀛影片展,放映她的《北京三部曲》和纪录片《希望之旅》,并请国际著名学者阿克巴·阿巴斯发表关于宁瀛电影的演讲。同时香港中文大学也邀请宁瀛放映她的纪录片《希望之旅》并做会后研讨。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iovanna Fulvi)
大胆而且有说服力,宁瀛的新片《无穷动》注定要颠覆观众对中国女性的看法。这部影片是一部迷人的、轻快的,混合了压抑的欲望、过去的创伤和紧扣当今大陆上层社会时政力量的影片……自信并且老练,她片中的难以抑制的女主人公大声地讲述着她们的性和她们记忆中的革命史。影片令人兴奋并且感到不安。《无穷动》是新中国电影中女性的里程碑。
The Festival Daily, Toronto (Shelly Kraicer)
性和革命:是宁瀛电影中暗示的真正内容。宁瀛的新片《无穷动》标志着这位享有国际声望的女导演做出了显著的变化。自她雄心勃勃的“北京三部曲”(1992-2001)之后,她转向一个关于当代成功职业女性的表面的浪漫故事。尽管故事外壳极其通俗,但是结局却揭示出出人意料的深刻内涵。
(J. Robert Parks)
犹如伯格曼的室内剧或奥尼尔的戏剧,《无穷动》中的人物从轻松愉快的闲聊到残忍直率地探讨她们的失败和痛苦……一部伟大的电影。
(Heike Hurst)
宁瀛导演又进了一步……《无穷动》是一部“为了女人并向女人挑衅的电影”,一部相当有趣的关于四个女人的研究,她们之间彼此了解……宁瀛用黑色幽默和喜剧感呈现出新旧中国,并且宣布女人农奴身份的结束,以及她们对男人的那种被夸张了的爱——那个曾经是她们生命中唯一真正重要的爱——的彻底结束……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娜妲莉-葛兰吉”相似的是宁瀛所展现的女人一样能说会道,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女性人物,更有甚者,她们坦率直言开诚布公。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今日中国现代女人画像。
Il Manifesto (Cristina Piccino)
威尼斯地平线单元放映了宁瀛的新片《无穷动》,镜头焦点直射上层社会、丈夫和新式烹调之间……我们最后一次知道宁瀛,是因为她的影片《希望之旅》,一部没有任何花言巧语讲述经济建设活力的影片。四年之后我们再次在《无穷动》中看到她同样的活力,女性再次担当影片的主角……宁瀛新电影的话题不再重复“北京三部曲”中通过关注底层人物而得到的自我确认,也不再是关于传统和怀恋过去,我们从《无穷动》所得知的是在中国电影中第一次出现的上层社会。这些女人虽然没有被市场所吞噬,但她们也是全球化下丧失价值的破碎的人格。传统不是关键,实际上这些主人公适当地革新了曾经使她们惧怕的革命思想,并且她们在否定女人的“中国传统”中为自己创造出空间和身份……《无穷动》是一次抵抗。
FilmUp (Pierre Hombrebueno)
《无穷动》设定在中国的2005年,但是其场面调度是如此精练以至于令人直接联系到中国的古典主义,和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禅哲学非常相近……影片类似《罗生门》的架构,展现出每一个表面上无辜的人,但是悲伤的事实真相又令人得出相反的答案:没有人是无辜的。或者这是阴阳的两面:没有无罪的无辜也没有无辜的无罪。
FrameOnLine (Fabrizio Colamartino)
如果没有年代的参照,这个故事就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无穷动》的导演换成了宁瀛,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四位职业女性,显然她们是独立的,不再是依附于同一个男性的妻妾。《无穷动》毋庸置疑是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转折点……影片非常有说服力,这都要归功于导演抓住并最佳表达了演员表演中最扭曲、最感人和最个性化的瞬间;也要归功于剧本成功地吸引观众从影片开始展示的残酷游戏,到随后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的那些隐私的、充满真情的坦白之中;更因为影片留给女演员们巨大的即兴表演空间而使之更加真诚。
Cinefestival (Gianluca Capaldo)
令人想起热门的电视连续剧《欲望都市》和《绝望主妇》,有趣的对话直指政治事件、家庭悲剧和情感纠葛,反映出在革命神话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的理想和被压抑的欲望。
Internazionale (Francesco Boille)
导演宁瀛在影片《无穷动》中大胆纤细地调查生活在中国转型时期的人物……每一个人都因为过去和现在的对话揭示出诸多问题,也是因为在傲慢的现代和贫穷的过去对比的缘故……让我们留住过去的记忆,为的是更好地指引现在——这是宁瀛所要传达的信息。
La Nuova Venezia (Marco Contino)
《无穷动》以经典电影中的情景开场,一个受到情感欺骗的妻子的故事,然后通过四个女人的忏悔,影片最终上升到存在主义和对政治的思考……导演抓住主人公经历的悲剧和觉醒,致使影片达到一些令人难忘的段落,例如午餐吃鸡爪,或是妞妞讲述中国男人引诱之术……
Alias (Cristina Piccino)
宁瀛的定义是关注当代。她的电影超越了常规电影的边界,充满诗意和政治激情,有着罗西里尼式的掺杂现实和虚构的热情。锋利雄辩但没有丝毫花言巧语,残酷无情但又痛恨冷漠,在一个强有力的场面调度下强调影像、及其富有洞察力的美,但又忠实于生活。在此意义上宁瀛是贾樟柯等一代人的导师。 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源于一种不满——对现有的中外银幕上的东方女性形象不认同,对当下时尚文化中对女性、对审美标准的不认同。
女人永远和审美联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标准女性”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社会价值观所期盼的形象。大街小巷,电影电视,时尚报刊都充斥着一种从美国文化带来的审美导向:青春即美丽。超市货架上越来越多的妙龄少女投向我们千篇一律的妩媚,银幕上的东方女性也随着世界潮流越来越年轻化、弱小、细嫩、简单外加几分神秘东方色彩……连说话的腔调都变得港台化了。
看看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女人,尤其是那些成熟的中国女人,她们身上凝聚了几代人的历史和经验,经过了面对封建势力的反抗,男女平等的革命,时间上甚至超前西方的女权运动。忽然间,“半边天”的后代们已经完全自觉地投降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审美标准,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回到小心翼翼地追求男性心目中的女性美,否则就是丑的。
跟生活中我们熟悉的女性相比,中西方银幕上营造的“东方神秘女性”显得那么苍白,那么令人失望,几乎让人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引导着大众文化的审美。
丑与美的区别难道那么轻易地被确定了?谁有权利界定我们的丑与美?
我希望通过电影写出我更认同的一种女性。写她们的爱与恨,她们的乐与苦,她们的友谊与背叛,她们的现在与过去……透过表象去写她们内心深处那无穷动的情感欲望。
用全新的审美意识去展现中国一代成熟女人独特的个性魅力。通过镜头见证她们的故事,她们的言谈举止和她们的性感……
美可以是丑,丑也可以是美。混淆美与丑的界限。动摇流行文化的审美观念。在时尚的潺潺溪流中扔进一块坚硬的石头。宁瀛写于2005年4月18日
⑵ 求这部片名
更多中文片名:
透明人
隐形人
更多外文片名:
Hollow Man - Unsichtbare Gefahr .....(Germany)
影片类型:
惊悚 / 科幻 / 恐怖
片长:
112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德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SDDS Dolby Digital EX DTS-ES
评级: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language and some sexuality/nudity.
制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Global Entertainment Proctions GmbH & Co. Movie KG
拍摄日期:
1999年8月 -
1999年4月26日 - 1999年6月25日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3132 m (Spain)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保罗·范霍文 Paul Verhoeven
编剧 Writer:
Gary Scott Thompson .....(story) and
Andrew W. Marlowe .....(story)
Andrew W. Marlowe .....(screenplay)
演员 Actor:
伊丽莎白·苏 Elisabeth Shue .....Linda McKay
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Sebastian Caine
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Matthew Kensington
Kim Dickens .....Sarah Kennedy
Greg Grunberg .....Carter Abbey
Joey Slotnick .....Frank Chase
Mary Randle .....Janice Walton
William Devane .....Dr. Howard Kramer
罗拉·迈特拉 Rhona Mitra .....Sebastian's Neighbor
Pablo Espinosa .....Ed, Warehouse Guard
Margot Rose .....Mrs. Martha Kramer
Jimmie F. Skaggs .....Wino
Jeffrey Scaperrotta .....Boy in Car (as Jeffrey George Scaperotta)
Sarah Bowles .....Girl in Car
Kelli Scott .....Mom
Steve Altes .....Dad
J. Patrick McCormack .....General Caster
Darius A. Sultan .....Gate Guard
Tom Woodruff Jr. .....Isabelle the Gorilla
David Vogt .....Helicopter Pilot
Gary A. Hecker .....Gorilla Vocals (voice) (as Gary Hecker)
制作人 Proced by:
Stacy Lumbrezer .....co-procer
Alan Marshall .....procer
Marion Rosenberg .....executive procer
Kenneth J. Silverstein .....associate procer
Douglas Wick .....procer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国]
Global Entertainment Proctions GmbH & Company Medien KG [德国]
发行公司: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美国]
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发行公司 Columbia TriStar Film Distributors International [美国] ..... (Argentina)
Columbia TriStar Films [法国] ..... (France)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Argentina)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España S.A. [西班牙] ..... (Spain)
哥伦比亚三星家庭视频公司 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美国] ..... (USA) (DVD)
Columbia TriStar [美国] ..... (video)
ECT [挪威] ..... (Norway)
Skífan ..... (Iceland)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 (Iceland)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国] ..... (Iceland)
特技制作公司:
Banned from the Ranch Entertainment (BFTRE) [美国]
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美国]
Tippett Studio [美国]
其它公司:
Michelson Food Services Inc. [美国] ..... catering
Picture Mill [美国] ..... main title design
Varèse Sarabande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细节)
美国
USA
2000年8月2日 ..... (premiere)
加拿大
Canada
2000年8月4日
美国
USA
2000年8月4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0年8月24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0年8月24日
西班牙
Spain
2000年8月30日
新西兰
New Zealand
2000年8月31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0年9月1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0年9月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0年9月7日
香港
Hong Kong
2000年9月7日
以色列
Israel
2000年9月7日
马来西亚
Malaysia
2000年9月7日
秘鲁
Peru
2000年9月7日
波兰
Poland
2000年9月8日
瑞典
Sweden
2000年9月8日
土耳其
Turkey
2000年9月8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0年9月13日 ..... (Manila)
埃及
Egypt
2000年9月14日
芬兰
Finland
2000年9月15日
比利时
Belgium
2000年9月20日
法国
France
2000年9月20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0年9月21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0年9月21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0年9月21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冰岛
Iceland
2000年9月22日
巴西
Brazil
2000年9月29日
爱沙尼亚
Estonia
2000年9月29日
希腊
Greece
2000年9月29日
挪威
Norway
2000年9月29日
英国
UK
2000年9月29日
丹麦
Denmark
2000年10月6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0年10月11日 ..... (Davao)
克罗地亚
Croatia
2000年10月12日
德国
Germany
2000年10月12日
意大利
Italy
2000年10月13日
日本
Japan
2000年10月14日
俄罗斯
Russia
2000年10月15日
委内瑞拉
Venezuela
2000年11月1日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2000年11月4日 ..... (Jakarta)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2000年11月9日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2000年11月9日
印度
India
2000年11月24日
科威特
Kuwait
2001年5月19日
相关评论
Think You're Alone? Think Again.
There's more to fear than you can see
You trust your eyes. You rely on your senses. You think you're alone. Think again.
Open your eyes
Think Invisible, Be Invisibl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ew you couldn't be seen?
If you can't see him, if you can't find him, you can't stop him.
《透明人魔》只是一个空洞的借口。
——《纽约邮报》
伊丽莎白·苏竟然同意出演这部垃圾片,实在令人诧异。
——《旧金山纪事》
尽管影片中有丰富的特效,并且由保罗·范霍文执导,但从任何方面都不值得推荐。
——《洛杉矶时报》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
1989年,制片人道格拉斯·威克(Douglas Wick)产生了拍摄隐形人电影的想法,他解释说:“在当时,特效技术正在开始发生变革,借助先进的技术,可以将隐形人前所未有的描摹出来。所以,除了对隐形人的普遍关注之外,视觉技术的可行性也日帧完善起来。”
直到威克找到了《空军一号》的编剧安德鲁·W·马洛(Andrew W.Marlowe),影片的剧本才开始逐渐成形。和保罗·范霍文一样,马洛因故事对解除社会制约的心理暗示而深深着迷。另外,他对特效世界也很感兴趣,是特效试验室和制作公司的常客。
范霍文回忆说:“在安德鲁创作剧本时,他要求的有些特效在当时还是不可能的,他希望在影片的筹备期间内新的技术会应运而生,他的前卫构思推动了特效技术的发展。”
后来,道格拉斯·威克将剧本交给了名导保罗·范霍文,威克说:“我一直希望由保罗来执导《透明人魔》,拍摄这部电影的真正难度不在特效,而是找到一位出色的电影人用特效来演绎剧情,让特效成为情节的一部分。保罗不但在特效方面表现出了数学和科学天赋,还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叙事者,观众会因他的影像而着迷。”
在谈到对科幻片的热衷时,范霍文说:“当我来到美国工作时,我知道自己对美国文化并不十分了解,我不想因唯恐打破美国社会规则或者犯错而担忧,所以拍摄科幻片是最安全的选择。”
范霍文在好莱坞的处女作是《机器战警》,其所取得的成功是众所周知的,随后是同样科幻题材的《全面回忆》、《星河战队》以及别样类型的《本能》和《艳舞女郎》,可以说全都不同凡响。在这些影片中,范霍文融入了自己的爱憎和对生活的看法。
看过《透明人魔》的剧本后,范霍文说:“影片人物形象很清晰。在隐形主题中,影片的情节发展得很巧妙。我喜欢空间、时间和情节的极度统一,这个剧本给我一种感觉,用对邪恶的精密研究来形容这个故事再恰当不过了。故事开始于一个慈善的科学冒险,还夹杂着些许幽默,但当我们看到阳光、温和的塞巴斯蒂安·凯恩蜕变成疯狂、邪恶的怪物,他真的变成了魔鬼。”
范霍文是在二战期间的欧洲长大的,他认为影片故事仍在探讨古老的道德话题。几千年前,柏拉图就曾写过隐形人,他认为,我们自身没有道德,道德是他人的认知和期待所形成的。柏拉图说如果隐形人存在,那么隐形人会沉迷于自己的能力,滥用这种能力,他会偷窃、抢劫、强奸甚至杀人,总之一切随心所欲。柏拉图提出,根本不存在引人向善的道德标准,因为我们惧怕监狱,所以才不会作奸犯科。
除了道德主题外,范霍文还非常看好将英雄变为恶魔的故事构思。在影片开头,观众会支持塞巴斯蒂安这个英雄人物,但随着他在自己身上展开试验、成为隐形人之后,他人性中的邪恶一面开始显现。观众将面临选择,还会支持塞巴斯蒂安多久,会完全否认他吗?还是残存一些对他的赞同?范霍文认为,影片从最初的科幻悬念惊悚片变为了最终的恐怖片,它阴冷、深刻、恐怖,堪称当代哥特。
在影片开拍前,主创人员都认为应该避免同类影片的陈词滥调,不仅仅要让铅笔和水杯在半空中浮动,还要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人物。范霍文坦率的说:“我完全不知道制作这部影片所需技术的复杂和难度,一切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
事实上,每个人都低估了影片制作的难度,影片的特效总监斯科特·E·安德森(Scott E. Anderson)说:“我们当时毫无经验,不得不将本片同《星河战队》相对比。”特效方面的难度在于表现塞巴斯蒂安逐渐透明的过程,以及隐形之后的奇异动作。
范霍文说:“从科学的角度讲,隐形似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曾经一度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你接受了存在隐形的前提,那么这部影片就相当真实。”
在说到物色影片演员时,范霍文说:“我知道,在影片制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技术难题,但如果扮演塞巴斯蒂安的演员不适合,这一切也就毫无意义了。尽管他是隐形的,只有在水中和火中才会显形,但他的表演仍很重要。我们不能使用替身,我们需要一位颇具天赋并愿意吃苦的演员,他必须能忍受很多不适。”
最终,凯文·贝肯得到了这个角色。范霍文非常佩服贝肯表演风格的多面性,范霍文认为贝肯是个脚踏实地的演员,他曾经出演《阿波罗13号》,影片的拍摄过程格外艰苦,必须处于失重状态并忍受强烈的眩晕。范霍文回忆说:“在第一次会面时,我告诉他扮演透明人会如何困难,大多时候,他会被浑身涂成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涂上和去除涂料都很不舒服。有时,他的脸上还要粘上橡胶面具。另外,会有隐形眼镜罩住他的整个眼球,对他的身体存在危险。”
贝肯说:“我之所以被这个故事所吸引,除了因为能与保罗·范霍文合作的宝贵机遇之外,还对塞巴斯蒂安的角色很着迷。他是一个自我陶醉、渴望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和被宠坏的孩子,他散发的魅力足以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当他成为了隐形人,他被这种奇异的能力所迷醉,从而成为疯狂的怪物。”
伊丽莎白·苏在片中扮演塞巴斯蒂安的前女友琳达,她说:“琳达是个既浪漫又敬业的女子,她生活在塞巴斯蒂安强大的阴影里。最终,她必须控制并制服她曾爱过的男子。我对这个超级女英雄很感兴趣。”苏不想扮演一个彪悍的女强人、女斗士,她更乐于扮演敏感、普通而智慧的女人。
【关于拍摄】
在演员就位之后,制片人艾伦·马歇尔(Alan Marshall)将范霍文的长期合作伙伴艾伦·卡梅隆(Allan Cameron)请到洛杉矶任影片的制作设计师。在索尼公司位于加州斑鸠城(Culver City)的15号摄影棚中,剧组搭建了实验室、观察室、恢复室、医疗器械区和迷宫般的隧道等等。作为世界最大的摄影棚,15号摄影棚长近360英尺,宽160英尺,高40多英尺,巨大的空间让片中的秘密地下实验室得以充分体现。
卡梅隆说:“我希望打造一种封闭的氛围,在影片开头,就像安全的科学家之家,然而随着塞巴斯蒂安的蜕变,实验室越来越危险和恐怖,而当隐形人开始猎捕时,场景又变得有趣,这里成为了鬼屋的理想布景。”
马歇尔回忆说:“在剧本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应该是冷战时期的地下掩体,在30年前被弃置。在灰色的外表下,美国政府现在建起一座高科技的机密实验室。”在艺术部门设计而成的掩体中,包括几十年前的古老空调和空气滤过系统,生锈的机器和老化的电力系统。掩体中陈旧的部分被不锈钢墙体和巨大的平板玻璃所分隔,从而形成鲜明的新旧对比。卡梅隆设计了一条巨大的S形走廊,由于曲线复杂,所以你无法发现拐角处的情况。在顶蓬上,还铺设了大量管道,塞巴斯蒂安可以借此藏身。
片中曾有这样一段场景,地下的喷淋灭火系统让主要通道泛滥成灾,隐形人在水流如注中现出部分原形,卡梅隆和特效协调人斯坦·帕克斯(Stan Parks)为此设计出一种大型循环系统,不但可以循环用水,还能保持一定水温,从而避免令演员产生不适。
电梯是地下实验室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剧组决定借助制片厂附近的大型立体停车场搭建电梯布景,这样每隔10英尺都有一层,而且取景角度也特别自由。
在加州摄影棚完成拍摄之后,剧组赶往华盛顿取景。制片人马歇尔说:“我们的目的是找到首都的地标,为了避开旅游业带来的限制,我们选择在8月拍摄。”经过长达9个月的协商,剧组终于得到了拍摄五角大楼的许可。在过去的10年中,只有两部影片获准在五角大楼拍摄。
【关于特效】
影片中的一些特效并没依赖于任何数字特效,而且总共560个特效都远比预想的复杂。其中首先需要使用特效技术的是塞巴斯蒂安的身体逐层透明过程。现今的观众早已不会满足于想象,而是要亲眼目睹和体会这一过程。于是,导演范霍文用尽了当今最具突破性的特效技术,并招募了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特效总监斯科特·E·安德森说:“很幸运,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曾经资助有关人类运动、生理和动画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恰巧有助于本片的特效制作。”
范霍文说:“影片中共有三次转变。一次是在大猩猩身上的试验,其余两次是在塞巴斯蒂安身上发生的,其中的一次是变为隐形人,一次是失败的复原。塞巴斯蒂安的隐形过程是多层次的渐进性转变,当放射性液体进入机体,他的身体似乎被液化,肌肉系统随后消失,现出了骨骼、血管和脏器,然后内脏、血管和骨骼依次相继消失。”
Imageworks的技师们花费大量时间通过医疗器械和医学院了解人体的真实构造,参加了解剖课,亲眼目睹了尸体解剖,并拍照、绘图。范霍文说道:“通过我的女儿,我们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惊喜的发现了一个博物馆,馆中的藏品都是蜡雕的解剖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血管、肌肉、脂肪、骨骼、肌腱和内脏。这些模型完成于16世纪至17世纪,全都出自一个女子,可见当时的解剖学相当精湛。我们研究了她的作品,3、400年前的她竟成为了我们的技术顾问。”
为了完成转变的场景,制片方使用了全新编写的软件。这种软件名为“Volume rendering”(立体渲染),可以模拟出肌肉的收缩、骨骼、关节和其他身体内部结构的活动和细节。
影片的两位解剖学顾问高度盛赞影片的贡献,他们相信Imageworks为拍摄本片所进行的研究会推动医学解剖的发展。作为教育家,他们一直在寻找细节丰富而精确的人体模型,不过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完成如此耗资巨大的项目是不可能的。这项研究的初衷是让影片中的特效精彩动人,而现在却有潜力成为最有价值的教学工具。
除了打造隐形人之外,影片中的其他工作也非常繁重。范霍文解释说:“当拍摄隐形人与其他人出现身体接触的场景时,我们先是拍摄演员的表演,然后去除掉隐形人,隐形人遮挡住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充填。”范霍文有过拍摄《星河战队》的经验,他深知这项工作的难度。
为了让特效技术人员将画面中的自己去除掉,凯文·贝肯在很多时候都会被浑身涂成绿色、蓝色或者黑色,还要戴上隐形眼镜和假发,遮住牙齿并穿上紧身衣。
精彩花絮
·影片中巨大的秘密地下实验室的布景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一布景之一。
·影片拍摄曾因伊丽莎白·苏的跟腱撕裂而延误。
·塞巴斯蒂安的3D模型在拍摄完成之后被捐赠给科学研究部门。
·片头用的麻醉枪其实是早期的漆弹枪。
·塞巴斯蒂安残暴强奸邻居的场景后来被删剪,因为在影片试映会上,观众认为塞巴斯蒂安如此表现出罪恶一面还为时尚早。
·为了片尾的高潮场景,剧组一共搭设了四架电梯。
·在将半透明的塞巴斯蒂安搬回手术台的场景中,使用了一副金属骨骼,以制造搬运身体的重量感。
·本片是保罗·范霍文在好莱坞的第一部R级片。
·同在《异形2》、《异形3》和《异形4》中一样,生物特效总监小汤姆·伍德鲁夫(Tom Woodruff Jr.)在本片中客串了角色,扮演了大猩猩伊莎贝尔。
·由于出现了杀狗镜头,导演保罗·范霍文接受了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SPCA)的调查,原来最后死掉的狗是个假狗。
·为了激起演员的真实反应,保罗·范霍文将很多扬声器放在片场的不同位置,让凯文·贝肯的声音出现在各个位置。在大猩猩隐形的场景中,扬声器中传来的猩猩叫声是范霍文模仿的。
·为了使用影片片名,制片方买下了丹·西蒙斯(Dan Simmons)同名小说的改编权,小说与隐形人毫无关系。
穿帮镜头
·隐形人的很多特性被忽略,比如当光线穿过视网膜时塞巴斯蒂安会失明,脚上带的灰尘会现出足底,他吃的食物会立即消失不见。
·在监控器中可以看到塞巴斯蒂安躺在床上,而床垫上却没有凹痕。
剧情简介
在美国的一个高度机密的军事实验室中,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揭开了隐形术的秘密。他们以动物作实验获得了成功之后,傲慢的研究小组的头目塞巴斯蒂安不顾危险,坚决决定要在自己的身上做隐身术的实验。
小组成员成功地将塞巴斯蒂安变成透明人,但却不能再将他恢复原形。于是大家决定一定要找到揭开这个难题的"解药“。然而,塞巴斯蒂安已经渐渐对自己隐形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能力而陶醉不已,他可以为所欲为而不被别人发现。他开始觉他的同事们正在做的挽救他的工作是对他的威胁,他已经失去了人性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