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人去非洲土著拍的电影
日本人去非洲土著拍的电影是《非洲物语》。
《非洲物语》是一部由羽仁进和Simon Trevor共同执导,寺山修司和辻信太郎担任编剧的日本剧情电影。影片于1980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主演包括詹姆斯·斯图尔特、Philip Sayer、Kathy、Eleonora Vallone和Heekura Simba。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女以及几个动物朋友在肯尼亚一个偏僻小屋里定居的故事。他们在野生动物中过着田园生活,与外界隔绝,直到一架飞机在附近的森林坠毁,唯一的乘客因健忘症闯入他们的生活,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
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土著部落的生活,还通过日本电影人的视角,探讨了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影片中的老人和孙女代表着一种回归自然、简单生活的哲学,而失忆的乘客则象征着现代文明对原始生活的冲击。这种跨文化、跨地域的叙事方式,使得《非洲物语》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此外,《非洲物语》还展示了日本电影人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活跃度和创作实力。通过这部电影,他们成功地将日本电影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与非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佳作。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日本电影在世界电影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㈡ 平淡的《比海更深》,温情中带着苦涩,是如何博得众爱的呢
家庭电影《比海更深》是枝裕和作品的一贯风格,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却讲出了很多人生道理,平淡到让人落泪,人生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不要想太多不切实际的东西,活在当下,爱能所爱,生活得继续,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人生的真理。同时,温情中带着苦涩的家庭片,和步履不停有点相像,但更苦涩一点,波澜不惊的生活叙事风格,却在不经意间将苦涩和感动传递出来。
稀松平常的对话,不时就让人轻松的欢心一笑,在细微处体会着生活的无奈与趣味,或者说在温情中感受到了苦涩。越是日常生活片段的截取越有值得回味的哲思,认清了自己也认清了他人,步履不停的日常,比海更深的情感,依然是平淡如水又蕴含人间百味的是枝裕和,明明只是一只蝴蝶起舞的清风拂面,内心却像一场登陆的台风,风雨之后,把那些带走的和带不走的,全都晾晒一遍,这就是人生。老人对离世哀伤的预感,最后母子之间的对话实在催人泪下,比海更深的,反而是细水长流的感情与羁绊。
㈢ 求一部70、80年代的日本生活片
电影名为《望乡》,讲述了一个70、80年代日本女孩的悲惨命运。由于家境贫寒,她被卖至海外成为妓女。她凭借卖身所得,资助家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然而,她的家人却在她最需要支持时,因为她的职业而抛弃了她,认为她丢尽了家人的脸。
在她孤独地客死在异乡(可能是东南亚)后,她的墓碑朝向日本。这个故事反映了那个年代许多日本女孩的命运,日本人称之为“南洋姐”。这部电影的故事基于真实事件,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㈣ 《明日家族》理想的家庭生活
昨晚把大学同学推荐的《明日家族》看完了。本来以为是日剧,还纳闷怎么第一集有一个半小时这么长,看到最后才发现是电视电影。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日式家庭片,简简单单,温柔舒服,没有什么复杂的故事线,就是以两代屋为中心探讨了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
整部电影的剧情比较平淡,平实朴素的日常,完全融进了生活,没有一丝丝表演的痕迹,从最微小的角度切入家庭,轻松诙谐也不缺乏反省,像是细碎平淡的温情生活小品,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生动可爱。父女日常、夫妻磨合、翁婿互动每一条都刻画得细腻自然,情感如涓涓细流般直渗入到人的心底。
虽然故事实在太单薄,但好在剧情胜在温馨又有趣。下属变成领导又要娶自己最爱的女儿并住在一个屋檐下,实在太有戏剧性了。日剧相互理解和体贴包容的温暖家族情,也很感人,能拥有这样的父母真的是太幸运了,温情又不失有趣,一家人每个人都太可爱了。
四个人间的喜怒哀乐交出了当代日本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夫妻之间相处、以及住房问题上的最和谐的解决方式。除了最后一段父女吃饭的戏让人感动之外,父亲在让他们别住在家里那段也格外动容。看似注重仪式古板死心眼的爸爸,说出那句“这是让女儿痛苦的地方” 啊!其实心里一直都以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关心着她!
另外点头哈腰、相互给对方斟酒、撤掉跪垫庄重地鞠躬及回礼等等,日本人在对待亲人上也会是毕恭毕敬。于是挽着父亲手、和妈妈在榻上相拥、背醉酒妻子回家等身体接触就显得格外可爱且亲密,所以这电影告诉了我们,家人啊,还是多点相见多点接触得好!
演爸爸的演员简直就是日本的葛优,太喜剧了,幽默风趣可爱。题材很有趣,站在独生女一家人的角度展现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牵绊。数次落泪,和我的家庭很相似啊,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父母对孩子的依赖不舍,同时又不想成为负担。
女儿想成为妈妈一样的女性也是很新奇,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学说她从小的体验就是一定不成为妈妈那样的处境。当时看圆桌派的周轶君说女儿最不想像的人就是妈妈,深有感触。但是随着年龄成长,越来越心疼妈妈,想为父母的处境着想,也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虽然很烦,但是希望有解决办法吧。
这是一部温馨的家庭剧。主角的家庭,主角的人生,太令人羡慕,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轻松抵御挫折不悦,家能给人克服困难的力量,只要回到这样的家,就会感到,一切都不是事。即便是过于美好,过于理想的生活,也丝毫不影响传达一切真挚的东西,这种真挚表现在演员们的举手投足间,也掩藏在泪花闪闪的笑颜里,它是动人、亲切可捕捉的。
虽然整部影片说着略微有些过于童话的故事,现实中互相体谅的情况确实是有,但是很难很少,所以偶尔看看童话也挺好。
㈤ 【中外荧屏巨星】日本电影《人证》的主人公们现今如何
《人证》是1974年上映的一部日本电影,改编自日本作家森村诚一的同名小说。电影讲述了美国士兵及其儿子在战败后日本的生活,以及与日本女性的复杂情感纠葛。其中,主要角色包括电影的女主角八杉恭子、黑人儿子乔尼·海瓦特和日本刑警栋居、美国警察探长肖夫坦。
女主角八杉恭子由冈田茉莉子饰演。冈田茉莉子出生于1933年的东京,是电影世家出身,自小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她在1951年进入东宝公司演技研究所,开始了电影生涯。她曾参演过近百部影片,其中《舞姬》、《艺妓小夏》、《女演员的自白书》、《今年之恋》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恶女的季节》中,冈田茉莉子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当年的日本《每日电影》最佳女配角奖。尽管在1987年一度息影,但她在2002年后重新活跃在影坛,继续她的演艺事业。
黑人儿子乔尼·海瓦特的扮演者是乔山中。他与电影中的角色有类似的家庭背景,父亲是美国士兵,母亲是日本人。他的真实表演体现了对角色深入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生身母亲的渴望。乔山中还是一位歌手和拳击手,电影《人证》的主题曲《草帽歌》就是他演唱的。遗憾的是,2011年他因肺癌去世,享年65岁。
日本刑警栋居的角色由松田优作扮演,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明星,曾在多部影片中担任角色。他以电影《复苏的金狼》获得过日本电影学院最佳男主角提名,并在1990年获得特别奖。不幸的是,1989年11月,松田优作因膀胱癌去世,享年40岁。
美国警察探长肖夫坦的角色由美国好莱坞著名演员乔治·肯尼迪饰演。他出生于1925年的美国,曾从军十六年,在退役后投身演员生涯。他参演过《是谁让我脑死了》、《突袭贝鲁特》、《复活之日》等多部电影。2016年,乔治·肯尼迪因病去世,享年91岁。
㈥ 求反应日本人真实生活的电影或电视剧一定要反应真实
反应真实日本真实生活的电影是《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打工仔买房记》。
1、《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是由山崎贵执导,吉冈秀隆、加藤小雪、堀北真希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5年11月5日在日本上映。
2、《打工仔买房记》富士电视台于2010年10月19日首播的电视剧。由岚的成员二宫和也主演,香里奈、井川遥、竹中直人、浅野温子等合演。
(6)日本人日常生活电影扩展阅读
1、《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讲述了1958年,在东京下野有一间叫铃木的汽车修理店,店主叫铃木则文,他与妻子友枝儿子一平生活幸福和睦。一天,他们迎来了从乡下到大城市工作的星野六子到店里打工,满心以为会到大公司工作的六子来到店里之后非常失望,但她还是很虚心的留下打工。
期间则文对六子有过误会,但冰释前嫌之后4人成为了一家人。六子在圣诞节收到了铃木一家送的车票,她可以在新年期间回家,但她却哭着把票退给了铃木先生。
2、《打工仔买房记》讲述了三流大学毕业后就职的武诚治,因为无法适应公司生活、工作三个月后便辞掉了工作。一心以为自己可以找到好工作的诚治在求职路上却并不顺利,只得过着打工仔的生活。这使得严厉的父亲对他非常生气,父子俩的冲突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