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部动漫电影,是一群人在星舰上打一种他们叫做 虫子 的外星生物,还有些黄黄的,,请问叫什么名字
星河战队:入侵
动画/动作 日本 2012年
3张
同义词星河战队入侵一般指星河战队:入侵
《星河战队:入侵》是荒牧伸志执导,Leraldo Anzala等主演的动作片。
该片讲述了某小行星上一座地球联邦军队的基地遭受虫子军团的袭击,强袭舰雅丽莎号的官兵奉命前往小行星营救幸存者,但是他们到了基地却发现这里已经一片狼藉。
2. 星船伞兵改编电影
1997年,国际知名导演保罗・范赫文执导了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商业战争大片——《星河战队》(Starship Troopers),这部电影凭借一亿两千万的票房成绩在当时取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它源于罗伯特・海因莱因的经典科幻小说《星船伞兵》,但电影和原著在核心内容上有所偏离。
小说《星船伞兵》虽是星际战争背景,但作者的真正关注点并非战争本身,而是主人公通过严酷考验获取公民权的个人成长过程。海因莱因作品中常见的严父形象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角色承载着作者对西方政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然而,在范赫文的电影改编中,这些深层次的主题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直观的战斗场面,特别是人类与“臭虫”种族之间的激烈冲突,使得电影在思想性上有所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星船伞兵》推出了动画电影新作《星船伞兵:入侵》,这部作品计划于2012年7月21日上映。日本著名动画制作人荒牧伸志被任命为本作的导演,为这部作品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无疑为《星船伞兵》系列增添了新的篇章,尽管与原著的差异性仍然存在,但动画形式无疑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和受众群体。
(2)日本电影星河战队扩展阅读
《星船伞兵》是美国科幻小说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英文原版于1959年出版,曾荣获1960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星船伞兵》是一部令人动情的成长小说,一个富家子弟经过严酷的训练最终成长为强悍英勇的星船伞兵,参加到地球舰队与邪恶外星虫族的惨烈星战之中。海因莱因的不俗之处在于:他能够在游刃有余地保持小说故事强大吸引力的同时提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与观点。本书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既是一部火爆的情节小说,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思想小说。该小说后来改编为同名电影,并对以后的科幻题材的电影、游戏等产生深远影响。
3. 也许是史上最“表面三观正,骨子里三观不正”的电影
保罗范霍文导演的1997年科幻电影《星河战队》,也许是史上最“表面三观正,骨子里三观不正”的电影。
那么,这是一部充满个性的非主流艺术片吗?nonono,这是一部投资一亿美元的主流商业科幻大片。当年在中国,它是无数商场用来展示最新型电视视觉效果的御用大片。这才是它最牛逼的地方: 用极炫目的视觉效果,让你明知有毒,愣是不愿去多想,或者不愿意揭穿,以便自己心安理得地看下去 。
至于导演是不是在反讽,咱们后面再说。
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与阿西莫夫、克拉克并称的”科幻三巨头“)的代表作《星船伞兵》,不过小说和电影差别相当大。主要讲述了几位年轻有为的主角,大学毕业后参军,为了保卫地球,与外星虫族殊死搏斗,成长为英雄的故事。
故事开头是一系列电视节目,做各种宣传。
比如鼓励儿童参军:
你有没有想到这个:
错了错了,我是说这个:
主角们大学生物课要练习解剖虫子——别忘了,这里的“虫族”可是有智慧的生物。
有没有想到7、3、1这几个数字?
军中,是男女平等的。而为了让演员们打破羞耻心,导演在拍摄时是亲自全裸和大家一起洗澡——是之谓”羊群效应“:群体观点碾压任何怀疑,所有人失去理性判断。
男女平等还体现在,提问“现代化战争为什么要练仍飞刀”的男兵被教官扎穿手,女兵在搏击训练中被教官打到离死差十秒。
亲手杀死被俘的战友
接任士官长,立马忘掉半分钟前战友被杀,面露愉悦的英雄
这些奇葩理念都是从何而来呢?片中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是电视台标志:
这是军人:
他们,就是他们:
在网上看到充满斗志、恨不得把对威权——极权崇拜刻在脸上的小青年,我一直都是敬而远之,决不回应。现实总会慢慢教育他们,如果没有制约,极权政治决不会如他们想象的:对外,特别流氓让你放心;对内,放任你自由自在地吃喝玩乐。
权力机器终究有一天会碾压到自以为不是被专政对象的你。
比如,你为什么参军?
因为你并非出生就有‘公民权’,你只是“平民”。
确定了这只鹰的归属后,很多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既然“虫”是劣等种族,那么干掉他们,并像货物一样堆起来摆放,就不需要有良心的谴责。
甚至,一枪暴掉这些天生丑陋低级的家伙还不够:”打断虫族战士一只脚,它仍能保持八成战斗力“,必须把它们弄得稀巴烂才能解恨。于是,在初战失利更换元帅后,人类对虫的居住星球,进行的是地毯式轰炸, 也就是说,轰炸目标并无军队和平民之分。
而虫族袭击人类城市、虐杀摩门教徒等所有“暴行”,都是挂着纳粹鹰标志的电视台告诉我们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会不会是:
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而电视台在煽情“布宜诺斯艾利斯被从地图上抹去”、“876万人死亡”这些一面之词后,
立即毫不犹豫地把逻辑切换到:开战!
那么,导演是不是在进行反讽呢?
他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那么明显地告诉你:我就是喜欢纳粹喜欢暴力喜欢嘲讽社会基石。
于是,你看到了用于承担责任的男主角——演习失误导致一名战友死亡后,承担完鞭刑才打算退役
为亲人报仇的战士
为了上战场不惜降职的教官
但是,作为一个童年在德国占领时期长大的荷兰人,导演曾多次直言不讳地承认纳粹美学让少年时的自己多么崇拜。
在展现暴力时,大多数影片都是通过这些镜头的转换来表现,比如:张三把刀掷出去,镜头切换,下个镜头里李四已经被刀插中。而在《星河战队》里,展示暴力都是采用一镜到底的手法:张三把刀掷出去,刀在空中飞 然后镜头一秒不落毫不避讳的记录下刀子刺穿李四身体的过程。
有这么津津乐道地反讽的吗?有把所有违反道德底线的行为放在英雄们身上来反讽的吗?
好一个鸡贼导演!对爆米花观众,这部片子当然三观很正,为人类勇战外星人嘛!对深究的评论者,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反讽啊!然而骨子里,他在哈哈大笑:我就是这么拍最爽,儿时的纳粹梦,终于在反讽掩护下圆了啊!
太严肃了吧?我们来看看片中的”爱情“。捎带脚扫一扫“处处三观不正”。
男主的女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绿茶婊”。
比如,情比金坚的她在橄榄球比赛中给男朋友加油。但当对方核心人物(帅哥)在比赛间隙向她搭讪“你比赛后打算干嘛去?”
她的反应是这样的:“大家都要去参加舞会,你去吗?”
五秒钟后,她再高声为男朋友加油。
十秒钟后,再当着暴怒的男朋友面,和搭讪者做愉快之交谈。
男主终于怒了,决定去当兵。为了告诉她这个好消息,不得不很有风度地在毕业舞会上,把她从搭讪者身边拉走,她还不忘回头说一句:
然而她爱男主啊,于是听到男主要去当兵的好消息以后,立刻做出决定:
男主一直坚持写信,她呢,虽说这隔着几百光年的异地恋,受不了了分手也正常,正如一切”善良“的姑娘们,她说”我们还是做朋友好“。
但是,原来她的长官就是刚才那位搭讪者啊:
前男友和现在暧昧对象长官打起来之后,她不失时机地站到两个队伍之间,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俩男人是为她打架。
其实,我不喜欢用一个模糊的流行词来形容,比如”绿茶婊“,这只会让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她的行事,是有内在逻辑的:
只有强者能得到我!
可不止这一处,男主的父母在得知独子要去参加军队时,玩命劝阻,然而不久后,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他们,就葬身火海啦!
只有强者配生存!
当然,抢男主女友的,总不会有好下场。脑浆被虫子吸干不算,还会被戳穿某个部位:
但很快,美丽开朗的女人,被前男友救出,并和已经成为高级军官的同学三人再次碰面。看,她笑得多开心啊!
友谊天长地久!正如刚毕业参军时的约定!
但是,请注意,军衔较低的男主,只能露半个脸,而遇到老哥们的军官,也是先和军衔较高的哥们前女友说话。
最后一个问题。
如果你看了前面,大概会知道我对极权的厌恶。
然而也许你也读出了我看这部片看得有多爽——不然哪能注意到各种细节。
然而,令我讨厌的极权和让我喜欢的《星河战队》之间,真的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不同的美学感受,就让我不知不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立场,仅此而已。
这部电影,真的,有毒。
————————
用《我爱我家》当背景,回顾90年代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拙作《当明天成为昨天——“我家”冷暖二十年》(上),已经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电子书,各网上渠道均可购买。
书里掐了不让播和新写的,都在知乎id&头条号&公众号:nk丢丢
4. 星际,异形入侵动画电影,日本出片的是一群人打虫子,还消灭了虫后,那是什么电影
根据所述剧情,这部影片应该是《星河战队:入侵》。
导演:荒牧伸志(Shinji Aramaki)
编剧:罗伯特·A·海因莱因/Flint Dille
主演:Leraldo Anzala/Luci Christian/Melissa Davis
类型:科幻/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