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佰中的飞机是怎么拍摄的
最近,战争题材影片《八佰》正在国内热映,该片讲述的那段历史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当年在汉口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就把这一英勇悲壮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这部82年前在炮火中拍摄的影片名为《八百壮士》,其中导演应云卫、主演袁牧之都是宁波人,另一位主演陈波儿后来也成为宁波媳妇。
《八百壮士》工作照.webp.jpg
《八百壮士》工作照2.webp.jpg
影片《八百壮士》拍摄时的工作照
82年前宁波电影人就拍摄了“八佰”
“《八佰》热播,引起社会各界对那段历史的回望与缅怀。事实上,第一版《八百壮士》是在淞沪会战的第二年(1938年)拍摄的,是由甬籍电影人应云卫担任导演、甬籍电影人袁牧之饰演谢晋元陵雹团长、后来成为宁波媳妇的陈波儿饰演杨惠敏。”8月26日一早,宁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江伟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感叹道。
“之前听说电影《八佰》的部分场景是在宁波拍摄的,后来梳理历史材料才发现,原来在82年前,宁波电影人就已将这段历史搬上了大银幕。”据黄江伟介绍,中国的电影发展史至今已有100多年,早期的中国电影在上海,而上海的早期电影,大多是宁波电影人创作的。
“《八百壮士》拍摄时,正值武汉会战,影片是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下完成拍摄的。”黄江伟通过历史材料介绍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电影界的精英陆续从上海会集于武汉。在这一支影视人才队伍中,就有电影《八百壮士》的编剧阳翰笙、导演应云卫和主演袁牧之、陈波儿。
剧照1.webp.jpg
剧照3.jpg
剧照5.jpg
电影《八百壮士》 剧照
导演1.jpg
宁波籍导演应云卫
陈波儿扮演的童子军杨惠敏.jpg
《八百壮士》中的陈波儿
袁牧之扮演的谢晋元.jpg
《八百壮士》中的袁牧之
袁牧之1.jpg
袁牧之
陈波儿.webp.jpg
陈波儿
合影222.png
袁牧之与陈波儿合影
阳翰笙,著名作家、编剧,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尺键帆起义军南征,任起义军政治部秘书长;应云卫,190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慈溪,著名左翼电影导演和制片人,1935年被单线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袁牧之,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40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波儿,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37年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与袁牧之结为夫妻。
1938年1月,阳翰笙在武汉提议电影界应成立全国性的组织,得到电影、文化、戏剧各界的一致同意,推定应云卫等35人筹组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阳翰笙等4人起草宣言。当年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当时,中国电影制片厂是由汉口摄影场改组而成的,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第三厅由周恩来分管,主要负责宣传文化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来自上海的进步艺术家纷纷参加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电影的拍摄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张,迅速壮大抗日阵营的宣传队伍,推动全民抗亮枝战运动的广泛开展。
在敌军的飞机轰炸下拍摄出经典之作
淞沪会战打响后,上海军民英勇抗战。1937年10月下旬,日军围困了上海闸北四行仓库,守卫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即“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坚守阵地、寸土不让,英勇顽强地抵抗日军。上海广大市民被八百壮士的英勇气概所感动,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援守军。
当时,宣传文艺界被八百壮士的伟大事迹深深感动,迅速创作出一批反映八百壮士英勇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二幕剧《八百壮士》、歌曲《歌八百壮士》等。阳翰笙则迅速写出了电影剧本《八百壮士》。此时,谢晋元等守军仍被困在上海租界。阳翰笙希望通过《八百壮士》这部影片,表达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愿望。
电影《八百壮士》由应云卫导演,袁牧之饰演谢晋元团长,陈波儿饰演女童子军杨惠敏。当时,应云卫、袁牧之和陈波儿一度被人称为电影界的“三杰”,他们三人“合作的影片虽不多,可是没有一部不是著名作品”。
《八百壮士》的拍摄条件十分简陋,器材匮乏,也没有摄影棚,拍摄组就在汉口杨森花园布景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武汉保卫战打响,日军飞机经常对武汉进行轰炸。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全体人员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不到半年的时间,即完成拍摄任务。
影片不仅表现了军队的抗日士气,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热情。正如阳翰笙所说:“在这个剧本中,我不单写八百壮士的英勇战斗,而且还写了工农商学兵、各人民团体对八百壮士的支持,这就是群众支持抗战,是全民的抗战。”
“这是事实的再现和血泪的结晶”
1938年7月,电影《八百壮士》拍摄完成后,立即安排电影放映队在各地进行放映,并决定将放映的全部收入,悉数购买书报等慰劳受伤士兵。
在“八一三”抗战周年纪念前夕,影片首先在武汉连映5天。此后,全国各地对这部影片的热情持续高涨。1938年9月6日,影片在香港平安影院放映。1939年2月,影片在上海新世界连续放映4天后,应市民要求,又在公共体育场连映2天。1940年,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摄影队在陕北榆林放映该片,观众达万余人。同年7月,影片在云南昆明南屏剧院放映。1941年4月,谢晋元夫人去世后,重庆唯一大戏院连续放映四场该片以示悼念。同年11月,电影放映第六队受邀在西安欧美同学会大礼堂放映该片。
《八百壮士》还在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法国、瑞士的反侵略者大会上放映,反响也极为强烈。1939年初,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会同中国电影制片厂将《八百壮士》译成法文,在法国各地影院上映。
作家郁达夫看过《八百壮士》后,评价说:“这影片的价值,是不可以和好莱坞或英德诸制片厂,在和平空气里所创制出来的诸种幻想的战事影片来相提并论的。因为一方面的作品,是技巧的搬弄和科学的运用;而另一方面的作品,却是事实的再现和血泪的结晶。”郁达夫号召广大华人在抗战中,“以八百壮士的孤军苦斗,来作我们的模范。我所以敢推荐这一个影片,希望我黄帝的子孙,都能一看此片,而来尽他们或她们对国家民族所应尽的责任。”
1996年,电影《八百壮士》荣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新进杯奖。
影片《八百壮士》拍摄结束后,阳翰笙与应云卫即赴重庆大后方,继续以影视作品鼓舞民众士气、支援全民抗战。袁牧之与陈波儿则前往延安,在延安,他们主要从事摄影工作,为抗战时期延安军民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影像资料。
“作为宁波人,感到非常自豪!”
“1938年的《八百壮士》,是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快速完成创作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
“当时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国防电影’,爱国将领与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是一致的,大家有着共同的民族性。”
“当时的拍摄条件是现在人没法想象的,上面有敌机轰炸,下面炮声隆隆,大家仍在坚持拍摄,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同样可歌可泣。”黄江伟在解密这段历史的同时,感叹不已。
谈及这部82年前的抗战题材影片,黄江伟个人感受很多。 “首先,这么大的一个历史题材,在当年是由宁波团队来完成的,家乡人民的这种自豪感是非常强烈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非常感慨,感慨这些早期中国电影人的家国情怀,感慨于他们的这种使命感。用记录时代、呼唤民众的思路进行创作,非常的了不起。”第三个方面,回望宁波近现代文化艺术创作,尤其是在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的文艺精英在影视、音乐以及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对当下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希望这样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励大家继续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让更多的宁波声音、宁波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呈现在更多民众的眼前。”
黄江伟回忆,2017年,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在中山公园逸仙楼举办了一场“甬籍近现代电影名家成就展”,袁牧之的女儿袁小牧专程来甬参加了活动,之后她又赶往天一阁查阅袁氏家谱,进行寻根。“袁小牧老师给我们提供了100多件有关袁牧之生前的珍贵史料,供我们进行历史文化研究,这些珍贵物品一直保存在中山公园逸仙楼中,为我们研究近代影视宁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鲜活、翔实的材料与依据。”
㈡ 日本电影 关于飞行员和空姐的 在90年代播出 1998-1994
该剧的名字很直接,就叫"空中小姐"(空姐物语).主角是个叫松本千秋的姑娘.
日本TBS电视台1984年拍摄,共23集. 国内是1988年首播的。
里面那位飞行员教官的女友及其BT,动不动就用牙摘手套,表情吓人。
我想你一定记得里面她们常唱的那首歌吧:
“他在训练所里数第一,
生气勃勃的好教官。
性格活泼又开朗,
男子汉气魄。
谁能射中那颗心哟?
我!我!我!”
演员:
松本千秋-(主人公/478期)堀ちえみ
村沢浩(478期担当教官)-风间杜夫
新藤真理子(教官的前未婚妻)-片平なぎさ
柿野竜太(客室训练部课长)-石立鉄男
火山さと子(479期担当教官)-秋野畅子
石田信子(同期训练生)-高树澪
木下さやか(同期训练生)-山咲千里
中岛友子(同期训练生)-白石まるみ
池田兼子(同期训练生)-春やすこ
落合克美(同期训练生)-松冈ふたみ
松本诚治(主人公継父)-长门裕之
松本弓子(主人公生母)-吉行和子
剧情:
日航公司为培养优秀的空中小姐,把经验丰富的事务长村泽浩 (风间杜夫饰)调来做教官。他很不愿做这个工作,恰巧在招考空中小姐的当天,他发现一个考生晕倒在路上,好心赶上去相救,凡被误认为是流氓,被对方抓破了脸。在考场上,村泽浩才知道这个倔强的姑娘叫松本千秋(崛千惠美饰)。
第一堂课,班主任村泽教官就撇下大家去和未婚妻——失去双手的真理子约会。同学们向训练所的负责人告了状。村泽教官得知后,用强迫她们微笑的课目来整治这帮姑娘。松本千秋因为不肯服从,被村泽教官当场开除。
松本千秋的父亲原是位飞行员,早已去世。继父是个性格暴躁、贪图小利的汽车推销员。千秋在这样的家庭里一点温暖也没有,一心想当空中小姐,于是她找到村泽教官恳求不要开除她。但村泽强硬地拒绝了她,千秋决心以死来抗争。村泽为千秋的倔强所震撼,不由得对她产生了敬意,并在课堂上公开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当村泽教官教学员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千秋竟然说出她喜欢村泽教官,大家被千秋的举动弄得瞠目结舌,忍不住哄笑起来。
真理子虽然失去了双手,但还是买了汽车开,她要村泽随时陪着她。村泽因有工作在身没有答应她,真理子开始产生怀疑。
在航路知识课上,村泽嘲笑兼子说话带着大阪腔,批评清佳不礼貌的用语,又把千秋骂成“笨蛋”,学员们对村泽这种行为很反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刚骂完千秋的村泽竟主动为她作课外辅导,并且用音乐来解除千秋的紧张。这个举动引起了真理子的嫉妒,她决意要报复千秋。
千秋在岩崎教官的训练中显得笨手笨脚,在一旁的村泽气坏了,下课后村泽找来千秋,骂她意志不坚定,思想不集中。千秋气氛地打了村泽教官一个耳光,村泽没有生气反而鼓励她拿出打耳光的勇气学下去。结果救难训练中,千秋得了满分。正当她兴高采烈地去向村泽报喜时,发现村泽已经被真理子逼着去了巴黎。
在巴黎,真理子把村泽拉到她从前钢琴比赛得奖的地方,幸福地回忆着,并请求村泽不由回日本,和她在法国生活。但村泽十分惦记他的478期学员,没有同意真理子的要求。此时千秋也来到这里,真理子盛怒之下发誓要报仇,随后拂袖而去。
村泽对千秋讲述了真理子的经历,原来真理子与他一起滑雪时摔断了双手,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心爱的钢琴,性格也变得暴躁。于是,千秋与村泽约定,在训练的三个月内两个人可以交往,等千秋一毕业,村泽就和真理子结婚。
学员班训练的饮食服务课内容非常丰富,光各国的干酪名称就够大家背一阵子。村泽为了帮助千秋记住这些名称,就把干酪的名字变成歌词。千秋被深深地感动了。一天补完课后,村泽在千秋的恳求下吻了她,正巧被追逐村泽的真理子遇到,真理子生气地要村泽立即辞掉教官职务,跟她去法国。
村泽的母亲冬子受真理子的指使,找到松本千秋,说村泽的父亲是真理子父亲公司的雇员,为了前途着想,村泽只能和真理子结婚。村泽知道这件事后,气愤地找到真理子和她的父亲,表示要解除婚约,并表明自己真正爱的人是千秋。真理子坚持不同意解除婚约,要村泽马上陪她去法国。村泽无奈,只得决定去法国与真理子进一步讲明真情。临去法国时,再一次叮嘱松本千秋,鼓起勇气好好学习,等着他的好消息。
松本千秋焦急地等待着村泽的消息。村泽在来信中要千秋作一个永不气馁的小乌龟。千秋遵照村泽的嘱咐,认真地学习紧急抢救训练,把每一个步骤都牢牢记在脑子里。在飞机场,千秋看见村泽和真理子手挽着手走下飞机。这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因此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课堂上故意不回答教官的提问,结果被罚从楼下到楼上跑六个来回。
村泽耐心地向千秋解释,说他与真理子已经达成协议,最后再来往一个月,然后友好地分手。真理子把千秋骗到村泽的宿舍,告诉她,自己天天晚上都和村泽住在一起。村泽听到真理子不知羞耻的谎言,心中恨透了她,而真理子却满不在乎。
真理子告诉村泽,她已经怀孕三个月了。村泽怕千秋受不了打击,耽误了学业,决定不告诉千秋,等她毕业再说。他希望在最后一个月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她学习,然后违心地与真理子结婚。
真理子通过精心安排,故意让千秋见到村泽和她接吻。千秋对村泽教官的话产生了怀疑,又一次出走了。村泽的劝告、学员们真挚的友谊感动了千秋,她终于回到训练所,决心克制住自己对村泽教官的爱情,一心一意努力学习,勇敢地迎接这最后的冲刺。
真理子背着村泽给训练所里所有的教官和学员发了结婚通知书。学员们对村泽教官产生了不好的看法。松本千秋忍着内心的痛苦,为村泽教官解释。此时,千秋感到为了专心迎接最后的考试,必须调换班级,离开村泽教官。柿野科长和村泽教官答应了千秋的要求。村泽给松本千秋做最后一次辅导,千秋从村泽诚恳的态度和耐心的教导中,明白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她决心和478期的学员一起在村泽教官的教导下,当上真正的空中小姐。
真理子以打掉孩子要挟村泽,不准他接近千秋。她用在寒冷的天气里游泳和从楼梯上滚下来的办法,终于人为地造成了流产。真理子的父亲找到了村泽,请求他不要抛弃真理子。村泽同意了真理子父亲的要求。
村泽教官告诉千秋,真理子流产了,她已经没有再约束他的东西了。他虽然爱千秋,但出于道义上的责任感,他不能抛开真理子不管,他还是要和真理子结婚。千秋理解村泽的心情,也更加敬重教官的为人。
最后的考试开始了,松本千秋由于过度紧张,在英语对话中,她误把乘客要看跳舞,听成要自己跳舞,结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考试结果出来了,全班二十个人,只有千秋一个人不及格。19个同学转到飞机上实际训练,搬到成田机场去,只有千秋一人留在训练中心。真理子幸灾乐祸,村泽怒不可遏,打了她一记耳光。村泽将千秋的优点一一列出,向她说明她是由能力通过补考的。全体同学也专程从机场赶来,鼓励千秋奋起直追。
机上实际服务训练开始了,千秋登上经卡拉奇、哥本哈根到罗马的客机,这是决定她能不能当上空中小姐的一次重要飞行,也是她与村泽教官同机服务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飞行。如果及格了,她就会去乘务人员中心当空中小姐;不及格,她将被送回训练中心。
松本千秋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在最后一次机会中格外用心,终于顺利到达罗马。几个朋友在机场相会,大家为她通过考核而祝贺。正在此时,真理子来到他们面前,要千秋当众祝贺她和村泽结婚,以考验千秋是否死了心。千秋含着泪言不由衷地祝福了他们。
罗马大教堂里,真理子身着结婚礼服,等着村泽的到来。村泽到了,提出结婚前要仔细看一看教堂里的壁画。在观看壁画上的宗教故事时,他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婚姻是错误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他向真理子承认了对千秋的爱,毅然决定不与真理子结婚。狂怒的真理子暴打了村泽,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村泽已没有爱情,只是报复和憎恨而已,她终于表示不再需要村泽,两人解除了婚约。村泽解放了。
从罗马返回东京,松本千秋的机上训练合格了。在毕业典礼上,她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村泽教官和同学的感激之情。在千秋即将与村泽教官分别时,她当面表达了自己对村泽真挚而热烈的爱。村泽终于接受了这段爱情。他们俩将一同乘着飞机飞遍全世界,遨游在爱的天空。
㈢ 电影八百怎么样好看吗
对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来说我觉得好看亮逗,我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更应该从这部剧里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剧情怎么样,开头日本军队用喷火枪(不知道专业名字)在向类似两个集装箱的金属箱喷火,我感觉里面押的应该是士兵,开头已然很惨烈。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尊重历史的电视剧,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不可磨灭的。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是在大前方,而中产党那时还不够强大,是敌后根据地,所以抗日战争前期几乎都是国民党在发挥功劳。简键悉而且影片中每个士兵,不都是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中国人么!(共产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军力大增,因为积极发动群众,走农民路线),所以我看拦乎有的说拍国民党是反革命题材真的是无知,当今的国民党是反革命,而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联合抗日,国民党虽有消极方面,但绝不可磨灭他的功劳,为的不是国民党,而是中国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为国赴死的将士们)
我国需要这种题材电影,曾经有《集结号》,从那之后近代战争题材电影时至今日才出现《八佰》,我们国家在和平的岁月里需要这种回顾历史的题材,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强大。对于里面人物的刻画,我觉得里面每个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像为国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样很重要,单独刻画他们才能让大家更能振聋发聩,而不是单纯单独英雄人物的刻画,小人物的英勇有时更能突出其伟大的爱国精神。脱离电影来看,我们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吗?国家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像片里的爱过民众那样表现吗?如片中一个一个普通壮汉l为了送电话线而付命,谁都知道那是回不了头的桥。
前阶段才查了资料,国民党虽有德械师,但打到后来那还有什么德械师,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后来的其他兵不冲上来,国民党的装备被神剧吹爆了,当时国民党的军械装备其实比日本差的太远太远了,从网上看来一句“这哪还是打仗,简直就是屠杀”。国民党的飞机飞一个少一个,而日本的飞机却源源不断的制造。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国民党真实的机械装备,就是这样,一发子弹一上膛,这功夫日军的子弹都可以扫射多少,中国人是以命相博啊!军事力量悬殊,使我们很难有赢的机会。
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应该以该不该看,拍的怎么样来定夺,总之这是我在集结号之后看的最让我振聋发聩的历史题材电影了,这是一部纪念壮士的电影,我们应该从中感到的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小时候总觉得是共产党打天下,长大了知道了历史,因而对那些抗日神剧嗤之以鼻,现在看来真的是太不尊重历史。而这部电影不管是国民党士兵,还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知识分子,还是小资产阶级,还是外国人………最后都为这场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牺牲或者捐赠。总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经是为民族解放而战斗,如今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㈣ 抗战时期 外国男孩与父母被人群冲散 流落中国难民营的电影 当自己国家飞机飞过时 他大喊使我们的飞机
你说的是太阳帝国吧。Empire of the Sun
剧情介绍
斯皮尔伯格电影之一,根据J·G·巴拉德的小 说改编,影片在向我们讲述一个英国少年在二战日占区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向观众表达了一种对和平向往和追求的过程。
吉姆出生在上海一个英国商人的家里,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吉姆有一个心愿就是梦想成为一名战机驾驶员,驾着心爱的战机飞上云霄;二战爆发,日军占领上海,吉姆虽然和家人离散被送进了日军的集中营,但他却在这里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零”式战机,三年多的集中营生活使得以前天真的吉姆平添了几分老成,不但学会了“为了吃饭什么事都能干”的集中营真理,而且对人处事也变得比前圆滑多了,以至于连日军军曹也对他另眼相看,就这样吉姆伴着他的飞行梦慎核渡过了集中营最艰难的日子,最终伏扒战后和深爱他的父母团聚。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观赏的影片。《太阳帝国》剧照一(20张)
导演斯皮尔伯格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了这场战争,虽然在影片中并没大量地渲染战争场面,但战争这台恶魔机器对整个人类的影响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位观众的心里,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一个太阳初升的清晨,在集中营旁边的机场上一群“神风”敢死队员正在举行驾机升空的仪式,整个悲壮的仪式仿佛触动了在机场外铁丝网旁目睹这一切的小吉宽厅掘姆,这时他也跟着行起了军礼,嘴里大声地唱着一首威尔士语的赞美诗,清脆童声传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一九四一年岁末的上海,抗日战争已历时四年。吉姆一家坐的轿车行至租界哨卡时,他们惊异地发现,数小时前还是中英警察把守的哨卡,此时已落入日本人手中。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他们决定暂时搬到旅馆去住。天色将明,黄浦江上日军战舰忽明忽暗地闪着信号。飞机呼啸而过,爆炸声大作,火光四起,吉姆一家从睡梦中惊醒,随着惊恐万分的人群逃出旅馆。这时,大街小巷已挤满了逃难的市民。吉姆在前拥后挤的人流中被挤昏在地,从此与父母失散了。吉姆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踽踽独行。两个名叫贝希和弗兰克的美国青年把无家可归的吉姆送到了拍卖市场。他们与一个中国商人没能做成这笔买卖,于是,又带着吉姆想再碰碰运气。就在他们去吉姆家时,不想吉姆家已住满了日本兵,三人全都被抓。三年以后,吉姆十四岁了。三年的集中营生活使天真的吉姆平添了几分老成,吉姆曾经跟着贝希学会了从死囚手里掰开饭盖,多领一份日渐减少的口粮;但他也从兰大夫那里懂得了为什么要活下去。幼小的吉姆怀着这种信念与死亡搏斗。每次吃饭,吉姆总是津津有味地吃着从麦粒中数出的象鼻虫,象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有一次当他一口气吃下了八十七条象鼻虫时,文太太坐在一边不寒而僳,痛苦不堪。吉姆常常从贝希那里看到一些美国生活杂志和读者文摘。他非常喜欢美国人那豪爽幽默和放荡不羁的性格。有一天,吉姆来到贝希的小屋,见贝希和丹迪正在看着指南针和地图,吉姆知道他们在商量越狱的事。正在这里,上等兵友田来到贝希小屋搜查,吉姆机敏地把指南针藏过了友田的眼睛,使贝希幸免。这以后的一天,贝希为了探明铁丝网附近是否有地雷,谎骗吉姆去铁丝网边抓雉鸡,吉姆差点儿被日本兵发现。贝希证实了铁丝网附近没有地雷的判断,暗自得意。 一天清晨,几架美国野马式战斗机在集中营周围的田野和机场投下了黑压压的一片炸弹。日军高射炮无力地呻吟着。就在这天夜晚,夜光下有两个黑影从铁丝网下钻了出去。翌日,吉姆发现,日军正集队待发。他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在他想去告诉贝希的时候,弗兰克哭丧着脸告诉他,贝希已经走了。贝希和丹迪带着吉姆弄来的指南针,沿着吉姆探过的路逃走了。吉姆好不伤心啊。一天,一团奇异的火光划破了黎明的寂静,一个白炽的火球闪着玖瑰色的光晕把天空照得泛白。火光中,吉姆看到文太太紧阖双眼,安祥地寻找她的上帝去了。吉姆醒悟道,为什么山姆大叔会在长崎扔下一片太阳,那是因为天皇曾经陷害过上帝,把他关进竹笼,只让他吃米饭喝白水,现在她又自由了,所以世界毁灭了,人们走进他们的坟墓。随着“哐哐当当”的声音,共产党游击队打开了集中营的大门。吉姆又与久别的父母重逢了。他们悲喜交集地拥抱在……
㈤ 《とんぼ》什么电影里的
你好,这个是日本电影《啊,陆军》中的日本民谣。电影内容其实是和陆军关系不大,而是描写日本航空兵一位优秀军官的故事。
电影里居然有一段中国军官的故事,从这里的描述,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性格。日本教官最喜欢的优秀学生中,有一个姓赵的中国学生,一天穿着中国军装赴宴。在电影里,这位中国军人一身戎装,英姿勃发(完全没有丑化,相反是一位很帅的小伙子)。一位日本军官问他为何要穿中国军装,他回答:“我是中国军人”。席间,几个日本人为了争夺一位日本女服务员,闯进包间,发现了这位中国军人。日本流氓大声的呵斥这几位穿便装的日本军人“你们怎么和中国人混在一起?”。这位日本教官挺身而出,他安慰中国学生说,赵先生,你是客人,不要生气,不要紧,我以日本人的方式来解决。教官走出包间外,在院子里和几个日本流氓打斗,把几个流氓打跑啦。不久,中国学生来告别,说是要回国参加空军。日本教官在家里为他举行家宴。教官对学生说,我真的希望你可以留下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但是你是军人,我很理解。我们都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将来都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忠。哪怕会在战场上相遇,我们都尽自己的职责吧!席间,这位中国军官为了对老师表示感谢,唱了一首日本的民谣。我听到这首歌曲,很忧伤,很感动。这是著名的《红蜻蜓》。
赤とんぼ
1
夕焼け小の赤とんぼ
负われて见たのはいつの日か
2
山のはたけも桑の実を
こかごにつんだはまぼろしか
3
夕焼け小焼けの赤とんぼ
とまっているよ竿のさき
这首歌旋律很优美,很忧伤,非常能够代表日本人的性格特点。表达的是一个日本乡下的男孩子对于童年的怀念,对于小时候姐姐背着自己去看红蜻蜓,采桑果的回忆。姐姐15岁出嫁后,姐弟从此再也没有相见。红蜻蜓,其实是对姐姐的思念。难怪如此忧伤。我原来不求甚解,一直以为是孩子们在唱红蜻蜓的故事。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教官也率领日本学生参战来到中国。不久后,他的几个优秀的日本学生阵亡。据说是被一位优秀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击落的。最后,这位日本教官率队起飞,专门去消灭这位中国空军的英雄。在空中争斗中,教官瞄准了敌方飞行员的头部。就在一霎那,教官发现敌人居然就是自己的学生!那一瞬间,教官把射击目标从学生的头部移开,把准星对准飞机开火。电影的镜头中,中国空军战斗机被打中起火,中国军官也看见了击落自己的日本教官,在浓烟中下落的时候,这位中国军官在驾驶舱面朝日本教官,敬了一个军礼。电影中,随着飞机的坠落,又响起了那段忧伤的旋律,中国学生在日本教官家里唱的《红蜻蜓》。在日本的电影里,中国军官大义凛然,悲壮的为国捐躯。日本文化就是欣赏这样的行为。樱花盛开虽然短暂,但是很美。日本人主流文化推崇美丽的死亡。中国人主流潜意识中是好死不如赖活。日本文化中很尊重强者,尊重英雄,视死如归、即使是敌对的阵营。我想起,去古北口的时候,就知道当年抗战的时候,一个排的中国军人激战一天,阻挡日军的进攻。当日军冲上山头,发现几十名中国军人全部阵亡,无一投降。日军为了表示对英勇作战的中国军人的尊重,专门在古北口为他们修了一个“支那勇士”纪念碑。相比之下,我们的电影,电视剧里,日本人的形象是一塌糊涂。这个苗子其实从解放初期就没开好头。新中国的电影受到苏联的斯大林式的艺术影响很大,就是把敌人丑化和脸谱化。你找找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根本没法看!我们的抗日神剧严重违背历史事实,胡编乱造。把一个残酷,牺牲巨大,艰苦卓绝的抗战,描绘成轻松,耍酷,娱乐中就完成了抗日。这对下一代,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必须告诉下一代,真正的抗日战争是如何严酷的。真正的日本军队是如何强大的。中国军队是在如何弱小的状态下以巨大的牺牲来坚持抗战的。最近看到著名的中国将领何应钦的回忆,据说何将军曾说,抗战的时候,日本军队战斗力至强,到什么程度呢?“没有他们不能占领的地方。如果有,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打算去。”我们一直说日本人不正视二战历史,其实,我们自己难道就正视了真正的历史了吗?据说横店每天都要消灭800个鬼子!我们在戏说抗日!娱乐抗日!相比之下,日本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中国军人的描写,还是让我肃然起敬的。客观,大气,宽容,实事求是,应该是我们的态度。有时候,丑化对手,就是丑化自己。日本当时的强大,是中国国民政府不可能战胜的。日本的失败,主要是他们错误的选择“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苏联红军的力量,最后摧毁日本人的抵抗。中国的抗战,除了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外,打败日寇,更重要的是依赖美国和苏联的参战。这是历史的事实。红蜻蜓,美丽的忧伤。
㈥ 电影八佰最后为什么过桥时日本人开枪
在看《八佰》的时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比如当时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冲桥?日本人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开枪?
(一)撤离四行仓库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
所以说,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
㈦ 电影八百评价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孙爱军)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