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经典电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比较突出,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致,能让观众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很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激起观众的义愤。影片《流浪者》中刻画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内心善良却为生活所迫而做贼的拉兹,美丽高贵、忠于爱情、能言善辩的律师丽达,善良的母亲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却到最后才醒悟的法官拉贡纳特,可恶的强盗扎卡。再加上演员成功的表演,使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顿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并停留了下来。其中,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给人印象很深,让人深感气愤,最后对这一谬论淋漓尽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电影常有的特征:关于爱情和苦难,而且很感人。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拉兹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幸福,拉兹的命运本来可以很顺利。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信奉“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将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强盗,使得扎卡为报复他父亲而绑架了他母亲,最终也改变他和他母亲的命运,使得他们陷于贫困。当拉兹重遇童年好友丽达,并与丽达真挚相爱时,本来观众是高兴的。然而,又是他固执的父亲,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并面临着被判死刑。虽然如此,丽达还是不离不弃,并为他辩护,也使得他父亲醒悟了。拉兹和他母亲的遭遇使观众流出了同情的眼泪,那么拉兹和丽达的爱情则使观众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还一个很大的特征——很多印度民间歌舞,也正是这一特征让它被很多观众记住了,给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与它成功的配乐是分不开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渲染烘托气氛、表现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还能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时,在法庭上,拉贡纳特和丽达的出场,都配有强烈而紧张的音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他俩联系起来;当丽达和拉兹相认之后,丽达的歌舞和音乐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表现了丽达的喜悦和高兴;还有丽达和拉兹在沙滩约会时的歌曲和音乐,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还有丽达生日宴会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乐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的音乐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并有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同样,那悲伤地音乐也使观众为剧中人物伤心、感叹。
虽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黑暗面的老电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为陈旧的观念所束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严谨、插曲动听、制作质朴、影像亲切,在内容和拍摄上都比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影。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兹·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兹·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女主角丽达则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纳尔吉司·杜特扮演。该片堪称印度影片经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编导: 拉兹·卡普尔
主演 :拉兹·卡普尔,纳尔吉司·杜特,普里·特维拉兹
上映 :1955年中国上映
译制 :长春电影译制厂
配音:
小拉兹:苏庭石
小丽达:张桂兰
拉兹:从连文
丽达:向隽殊
拉贡纳特:白景晟
㈡ 印度电影《流浪者》丽达的扮演者叫什么
流浪者 Awaara(1951)
导演:拉兹·卡普尔
编剧:Khwaja Ahmad Abbas/V.P. Sathe
主演:拉兹·卡普尔/纳尔吉丝 …
丽达(纳尔吉丝 Nargis 饰)
㈢ 印度电影流浪者丽达的扮演者叫什么名子
《流浪者》丽达扮演者是“纳尔吉司·杜特”
中文名:纳尔吉司/娜尔吉丝·杜特
外文名:Nargis Dutt
别 名:法吉玛·卡尼兹
出生地:加尔各答
出生日期:1929年6月1日
逝世日期:1981年5月3日
职 业:演员
代表作品:《流浪者》中女主角“丽达”的扮演者
主要成就:1957年卡罗维法利电影节最佳女演员、1967年印度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早年经历:印度电影《流浪者》早在“文革”以前就已进入中国。《流浪者》和其主题曲“拉兹之歌",在中国最轰动的时期是在70年代末,那是在一代人遭受了苦难经历之后。 纳尔吉司.杜特正是片中“丽达”扮演者。
纳尔吉司原名法吉玛·卡尼兹,公元1929年生在印度加尔各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母亲是印度著名的演唱家和电影演员,她起了艺名“纳尔吉司”(印地文“水仙花”的意思)。此后,刚满15岁的纳尔吉司即在影片《命运》中担任了主角。她那优雅的气质、富有生活实感的艺术风格,使她很快成为了印度影坛上富有特殊魅力的杰出演员。
(3)印度流浪者电影丽达配音扩展阅读:
演艺生涯——
1948年,纳尔吉司开始和男演员拉兹·卡普尔合作拍片。在长达8年的合作中,他们一起拍摄了近20部影片。
1957年在拍摄《印度母亲》中,娜尔吉丝所塑造的印度母亲拉塔,渗透着印度劳动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的正直品德以及经得起折磨、痛苦的坚韧气质。因而在印度电影节和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女演员。
1960年,她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发展残废儿童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娜尔吉丝孟买创办所能儿童学校,招收40名被般学校拒门智能迟钝儿童入学。同时,她还担任孟买残废儿童协主席等职。
1967年,在息影10年后,娜尔吉丝复出,担任影片《白昼黑夜》主角。为把握人物形象她到一所神经病院去体验生活。在这部影片里,娜尔吉丝演技更加纯熟精湛,影评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她艺术上的新高峰。娜尔吉丝又一次在印度电影节上赢得最佳女演员的桂冠,并获得了印度电影界的最荣誉——乌尔瓦西金像奖。
㈣ 印度老电影《流浪者》中丽达小时候是谁扮演的 最好给出相关资料和图片
哦,你这么喜欢她啊。
该演员叫Baby Zubeida 。从电影数据库里看她总共就拍过6部影片。1951年拍完“流浪者”之后在次年又出演了一部影片,随后就销声匿迹了。网上除了她的作品列表,没有关于她的其他任何简介了,真对不起。而且以她的年龄,现在应该可以做大家的奶奶了吧?
作品列表:
Khubsurat (1952)
Awaara (1951)
Saudamini (1950)
Duniya (1949)
Gopinath (1948)
Mela (1948)
㈤ 丽达之歌原唱注音
题主是否想询问“丽达之歌原唱是谁”?LataMangeshkar。《丽达之歌》是印度老电影《流浪者》里的插曲,该歌曲是由LataMangeshkar演唱,因为其经典性,被许多人曾进行过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