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八百怎么样好看吗
对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来说我觉得好看亮逗,我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更应该从这部剧里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剧情怎么样,开头日本军队用喷火枪(不知道专业名字)在向类似两个集装箱的金属箱喷火,我感觉里面押的应该是士兵,开头已然很惨烈。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尊重历史的电视剧,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不可磨灭的。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是在大前方,而中产党那时还不够强大,是敌后根据地,所以抗日战争前期几乎都是国民党在发挥功劳。简键悉而且影片中每个士兵,不都是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中国人么!(共产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军力大增,因为积极发动群众,走农民路线),所以我看拦乎有的说拍国民党是反革命题材真的是无知,当今的国民党是反革命,而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联合抗日,国民党虽有消极方面,但绝不可磨灭他的功劳,为的不是国民党,而是中国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为国赴死的将士们)
我国需要这种题材电影,曾经有《集结号》,从那之后近代战争题材电影时至今日才出现《八佰》,我们国家在和平的岁月里需要这种回顾历史的题材,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强大。对于里面人物的刻画,我觉得里面每个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像为国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样很重要,单独刻画他们才能让大家更能振聋发聩,而不是单纯单独英雄人物的刻画,小人物的英勇有时更能突出其伟大的爱国精神。脱离电影来看,我们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吗?国家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像片里的爱过民众那样表现吗?如片中一个一个普通壮汉l为了送电话线而付命,谁都知道那是回不了头的桥。
前阶段才查了资料,国民党虽有德械师,但打到后来那还有什么德械师,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后来的其他兵不冲上来,国民党的装备被神剧吹爆了,当时国民党的军械装备其实比日本差的太远太远了,从网上看来一句“这哪还是打仗,简直就是屠杀”。国民党的飞机飞一个少一个,而日本的飞机却源源不断的制造。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国民党真实的机械装备,就是这样,一发子弹一上膛,这功夫日军的子弹都可以扫射多少,中国人是以命相博啊!军事力量悬殊,使我们很难有赢的机会。
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应该以该不该看,拍的怎么样来定夺,总之这是我在集结号之后看的最让我振聋发聩的历史题材电影了,这是一部纪念壮士的电影,我们应该从中感到的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小时候总觉得是共产党打天下,长大了知道了历史,因而对那些抗日神剧嗤之以鼻,现在看来真的是太不尊重历史。而这部电影不管是国民党士兵,还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知识分子,还是小资产阶级,还是外国人………最后都为这场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牺牲或者捐赠。总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经是为民族解放而战斗,如今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贰』 八佰中的飞机是怎么拍摄的
最近,战争题材影片《八佰》正在国内热映,该片讲述的那段历史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当年在汉口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就把这一英勇悲壮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这部82年前在炮火中拍摄的影片名为《八百壮士》,其中导演应云卫、主演袁牧之都是宁波人,另一位主演陈波儿后来也成为宁波媳妇。
《八百壮士》工作照.webp.jpg
《八百壮士》工作照2.webp.jpg
影片《八百壮士》拍摄时的工作照
82年前宁波电影人就拍摄了“八佰”
“《八佰》热播,引起社会各界对那段历史的回望与缅怀。事实上,第一版《八百壮士》是在淞沪会战的第二年(1938年)拍摄的,是由甬籍电影人应云卫担任导演、甬籍电影人袁牧之饰演谢晋元陵雹团长、后来成为宁波媳妇的陈波儿饰演杨惠敏。”8月26日一早,宁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江伟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感叹道。
“之前听说电影《八佰》的部分场景是在宁波拍摄的,后来梳理历史材料才发现,原来在82年前,宁波电影人就已将这段历史搬上了大银幕。”据黄江伟介绍,中国的电影发展史至今已有100多年,早期的中国电影在上海,而上海的早期电影,大多是宁波电影人创作的。
“《八百壮士》拍摄时,正值武汉会战,影片是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下完成拍摄的。”黄江伟通过历史材料介绍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电影界的精英陆续从上海会集于武汉。在这一支影视人才队伍中,就有电影《八百壮士》的编剧阳翰笙、导演应云卫和主演袁牧之、陈波儿。
剧照1.webp.jpg
剧照3.jpg
剧照5.jpg
电影《八百壮士》 剧照
导演1.jpg
宁波籍导演应云卫
陈波儿扮演的童子军杨惠敏.jpg
《八百壮士》中的陈波儿
袁牧之扮演的谢晋元.jpg
《八百壮士》中的袁牧之
袁牧之1.jpg
袁牧之
陈波儿.webp.jpg
陈波儿
合影222.png
袁牧之与陈波儿合影
阳翰笙,著名作家、编剧,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尺键帆起义军南征,任起义军政治部秘书长;应云卫,190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慈溪,著名左翼电影导演和制片人,1935年被单线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袁牧之,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40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波儿,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37年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与袁牧之结为夫妻。
1938年1月,阳翰笙在武汉提议电影界应成立全国性的组织,得到电影、文化、戏剧各界的一致同意,推定应云卫等35人筹组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阳翰笙等4人起草宣言。当年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当时,中国电影制片厂是由汉口摄影场改组而成的,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第三厅由周恩来分管,主要负责宣传文化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来自上海的进步艺术家纷纷参加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电影的拍摄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张,迅速壮大抗日阵营的宣传队伍,推动全民抗亮枝战运动的广泛开展。
在敌军的飞机轰炸下拍摄出经典之作
淞沪会战打响后,上海军民英勇抗战。1937年10月下旬,日军围困了上海闸北四行仓库,守卫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即“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坚守阵地、寸土不让,英勇顽强地抵抗日军。上海广大市民被八百壮士的英勇气概所感动,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援守军。
当时,宣传文艺界被八百壮士的伟大事迹深深感动,迅速创作出一批反映八百壮士英勇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二幕剧《八百壮士》、歌曲《歌八百壮士》等。阳翰笙则迅速写出了电影剧本《八百壮士》。此时,谢晋元等守军仍被困在上海租界。阳翰笙希望通过《八百壮士》这部影片,表达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愿望。
电影《八百壮士》由应云卫导演,袁牧之饰演谢晋元团长,陈波儿饰演女童子军杨惠敏。当时,应云卫、袁牧之和陈波儿一度被人称为电影界的“三杰”,他们三人“合作的影片虽不多,可是没有一部不是著名作品”。
《八百壮士》的拍摄条件十分简陋,器材匮乏,也没有摄影棚,拍摄组就在汉口杨森花园布景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武汉保卫战打响,日军飞机经常对武汉进行轰炸。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全体人员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不到半年的时间,即完成拍摄任务。
影片不仅表现了军队的抗日士气,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热情。正如阳翰笙所说:“在这个剧本中,我不单写八百壮士的英勇战斗,而且还写了工农商学兵、各人民团体对八百壮士的支持,这就是群众支持抗战,是全民的抗战。”
“这是事实的再现和血泪的结晶”
1938年7月,电影《八百壮士》拍摄完成后,立即安排电影放映队在各地进行放映,并决定将放映的全部收入,悉数购买书报等慰劳受伤士兵。
在“八一三”抗战周年纪念前夕,影片首先在武汉连映5天。此后,全国各地对这部影片的热情持续高涨。1938年9月6日,影片在香港平安影院放映。1939年2月,影片在上海新世界连续放映4天后,应市民要求,又在公共体育场连映2天。1940年,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摄影队在陕北榆林放映该片,观众达万余人。同年7月,影片在云南昆明南屏剧院放映。1941年4月,谢晋元夫人去世后,重庆唯一大戏院连续放映四场该片以示悼念。同年11月,电影放映第六队受邀在西安欧美同学会大礼堂放映该片。
《八百壮士》还在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法国、瑞士的反侵略者大会上放映,反响也极为强烈。1939年初,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会同中国电影制片厂将《八百壮士》译成法文,在法国各地影院上映。
作家郁达夫看过《八百壮士》后,评价说:“这影片的价值,是不可以和好莱坞或英德诸制片厂,在和平空气里所创制出来的诸种幻想的战事影片来相提并论的。因为一方面的作品,是技巧的搬弄和科学的运用;而另一方面的作品,却是事实的再现和血泪的结晶。”郁达夫号召广大华人在抗战中,“以八百壮士的孤军苦斗,来作我们的模范。我所以敢推荐这一个影片,希望我黄帝的子孙,都能一看此片,而来尽他们或她们对国家民族所应尽的责任。”
1996年,电影《八百壮士》荣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新进杯奖。
影片《八百壮士》拍摄结束后,阳翰笙与应云卫即赴重庆大后方,继续以影视作品鼓舞民众士气、支援全民抗战。袁牧之与陈波儿则前往延安,在延安,他们主要从事摄影工作,为抗战时期延安军民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影像资料。
“作为宁波人,感到非常自豪!”
“1938年的《八百壮士》,是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快速完成创作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
“当时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国防电影’,爱国将领与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是一致的,大家有着共同的民族性。”
“当时的拍摄条件是现在人没法想象的,上面有敌机轰炸,下面炮声隆隆,大家仍在坚持拍摄,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同样可歌可泣。”黄江伟在解密这段历史的同时,感叹不已。
谈及这部82年前的抗战题材影片,黄江伟个人感受很多。 “首先,这么大的一个历史题材,在当年是由宁波团队来完成的,家乡人民的这种自豪感是非常强烈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非常感慨,感慨这些早期中国电影人的家国情怀,感慨于他们的这种使命感。用记录时代、呼唤民众的思路进行创作,非常的了不起。”第三个方面,回望宁波近现代文化艺术创作,尤其是在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的文艺精英在影视、音乐以及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对当下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希望这样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励大家继续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让更多的宁波声音、宁波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呈现在更多民众的眼前。”
黄江伟回忆,2017年,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在中山公园逸仙楼举办了一场“甬籍近现代电影名家成就展”,袁牧之的女儿袁小牧专程来甬参加了活动,之后她又赶往天一阁查阅袁氏家谱,进行寻根。“袁小牧老师给我们提供了100多件有关袁牧之生前的珍贵史料,供我们进行历史文化研究,这些珍贵物品一直保存在中山公园逸仙楼中,为我们研究近代影视宁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鲜活、翔实的材料与依据。”
『叁』 涓閮ㄦ棩鏈鏍规嵁椋炴満澶变簨鎷嶅嚭鍙戠埍鎯呯數褰
<瓒呰秺宸呭嘲>
鐗囬暱 145鍒嗛挓
鍥藉/鍦板尯 鏃ユ湰
涓婃槧鏃ユ湡 鏃ユ湰 Japan 2008骞7鏈5鏃
85骞村叏鏃ヨ埅绌哄叕鍙123鍙疯埅鐝(B747-300)鍥犲熬鍨傜考鎹熸瘉鑰屾挒灞卞け浜,鏈轰笂524鍚嶆満缁勫拰涔樺浠4浜(鏈轰笂鏈鍚庢帓鐨4浜)鐢熻繕,杩欐$┖闅惧垱閫犱簡浜虹被鍘嗗彶涓婂洜鍗曟灦椋炴満澶变簨鑰屾讳激浜烘暟鏈澶氱殑璁板綍.鍏ㄦ棩鑸绌哄叕鍙歌嚦浠婅繕娌℃湁鎸藉洖鏃ユ湰浜烘皯瀵瑰畠鐨勪俊浠.
『肆』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获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电影。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影片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界面新闻》评)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新华网评)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程波评)
『伍』 怎么看待电影《八佰》中护旗的片段呢
《八佰》里描绘的护旗没有发生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肯定是照搬1975年的中国台湾版《八百壮士》里的情节,而《八百壮士》里的这段,要么是编的,要么是把在租界被软禁期间,旗子被租界士兵抢走的事情改写的。
这段对于当时的台湾当局有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在日本和美国相继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之后,来个又长又大的特写,再描绘国军士兵浴血护旗,自我安慰一下,台湾当局是不会屈服于国际压力滴!
还有一种可能是把1938年8月11日在租界内的护旗事件改写到保卫战时期。
『陆』 电影八佰最后为什么过桥时日本人开枪
在看《八佰》的时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比如当时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冲桥?日本人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开枪?
(一)撤离四行仓库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
所以说,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
『柒』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管虎执导的战争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影片已于8月21日正式公映。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抗击外敌浴血奋战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导演强调:“战争中的人的个体体验是最重要的,我更关注人。”影片聚焦战争中的“小人物”,他们不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国人,在残酷战争的面前,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惊慌、绝望,但是战争也激发了他们的血性,他们用最英勇的行动来抗击外敌,即使过去70余年,“八百壮士”也依旧值得记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导演管虎给了每个主要人物足够的戏份空间,所以大部分角色都立体、丰满、真实。姜武饰演的老铁一开始外强中干,只知道逃命,但是经过几场战斗下来,他经历了生死,也看到其他战友的无所畏惧,他被感动了,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英勇,这样的人物前后反差巨大,但合情合理,但也必须是发生在战场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欧豪饰演的端午,这个人物的成长就更有层次,一开始就是个少不更事的人,别说打仗,打架怕是也经过的不多。初入四行仓库的恐惧不言而喻,但是几场战斗下来,以及山东兵(李晨饰)的帮助和影响,端午的血性被唤醒,逐渐成长为一名勇猛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