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讲述日本人虐待战俘电影
扩展阅读
刘德华演长江的电影 2025-05-16 02:23:21
特种兵的电影最新的 2025-05-16 02:07:56

讲述日本人虐待战俘电影

发布时间: 2024-09-16 17:10:37

㈠ 有部特别残忍的电影里面有日本人残害人的经过

黑太阳731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沿着苏(联)满(洲国)边境建立了臭名昭著代号为731的细菌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来做活体实验,在集中营、占领区、战俘营所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兽行——大屠杀、变态的奸淫、毒气实验、细菌实验和性实验等等……致使无数生命惨遭杀戮——这里只有仇恨的震撼和国耻的警示!
看到这些,就想去捣毁 靖 国 神 社

㈡ 战争俘虏电影

《桂河大桥》
1957年出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7项大奖。影片描写了1943年在日军占领下的位于缅甸边境的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争的需要,强迫战俘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修建一座大桥的故事。

《大偷袭》剧情简介:(这部里有战俘受虐)
1941年,珍珠港偷袭得手的数天之后,日军开始攻占菲律宾群岛,五个月后,顽强驻守的美军由于军火、粮食和药品的短缺,不得不向日军投降,并被迫开始了残忍的巴丹死亡行军,幸存下来的美军战俘被投入了各岛的集中营。
1944年10月20日 ,麦克阿瑟率军在巴罗登陆,履行了当初撤离时“我一定会回来”的承诺,开始了美军的反击行动。但处于日军魔爪下的美军战俘们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1944年底,巴拉望岛上的美军战俘遭到了血腥屠杀。

《东方奥斯维新》这个不是电影,是短片
内容:
这里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中捷友谊厂宿舍区,曾经是二战时亚洲战场上日军关押盟军战俘的最大集中营。全盛时关押过美、英、荷、澳各国战俘2000余人,战俘在这里受尽折磨,是目前亚洲保存还算完好的集中营。

《胜利大逃亡》
本片是战俘营逃亡电影中的巨制,明星阵容鼎盛,故事内容丰富,气氛的处理也相当紧张刺激,堪称同类电影中的经典。剧情描述在德军的战俘营中,美国和英国官兵合作展开集体逃亡计划,但在七十多名逃出营外的人之中,最终只有几个幸运儿享受到自由的滋味。

《哈特的战争》
剧情:
汤米·哈特是法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二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靠着父亲在政界的关系被任命为中尉副官。
在战争中他被俘,关进了德国人的战俘营。战俘营中军衔最高的威廉·麦克纳马拉上校指定他为黑人战俘林肯·斯科特上尉辩护,林肯上尉被指控谋杀了一名白人战俘。哈特必须在这件事中证明他是有尊严、有自身价值的军人而不是靠父亲的庇护才有一切的。在准备辩护材料调查案子过程中,哈特逐渐发现他将被迫在国家、道德、良心甚至生命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

《战俘列车》
【简介】 莱恩上校是个刚到战俘营的美国军官,而集中营里大部分是英国军人,由于他的军衔最高,战俘们都推他为指挥,因为莱恩阻止了他们莽撞的逃跑计划,使战俘们对他表示了怀疑,集中营里疾病流行,莱恩设计为战俘们得到了药品和干净衣服,自己却被关了禁闭。意大利投降后,战俘们起义控制了集中营,但却被德军的飞机发现,于是,莱恩上校率领全体战俘踏上的逃亡之路……

复制他人答案的没品!!

㈢ 求一部二战战俘的电影名字

87年版的《死亡集中营》
具体剧情是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补充战争消耗,疯狂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他们把从东南亚各战场上俘获的战俘押送到海南岛,强迫他们从事繁重的采矿劳动。其中有英国军官斯科特;他的勤务兵小马吉;华人伍晓;印度小兵潘南迪卡和尼泊尔人哈特等人。由于身处生还无望的集中营,共同的命运,使战俘们的心凝聚在一起,在伍晓和斯科特的带动下,战俘们准备逃离这所人间地狱。经过周密的策划,他们趁日军过“盂兰盆节"的时机,抓住野岛,烧毁了配电所,集中营里一片混乱。在他们即将冲出大门时,遭到日军疯狂火力阻击,大批战俘倒下,其他人只得冒险从雷区往外冲。为了逃出“死亡地带",危急关头斯科特挺身而出,以身蹚雷,他的小勤务兵巴吉不顾一切追上前,用生命为难友铺平道路。逃出虎口的幸存者参加了国际义勇队,投身抗击日寇的战斗行列。

楼主可以去狗狗搜索下载,或者优酷在线观看。

㈣ 求一部老电影的片名。讲的中国战俘劳工在日本海军劳动备受虐待,最后在获知日奋起反抗杀死日本水兵起义。

燃烧的港湾
导演: 李歇浦
编剧: 周毅如
主演: 何麟、温碧霞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 国
语言: 国 语
时长: 99分钟
上映: 1998-07-01

㈤ 如何评价电影《坚不可摧》

坚不可摧 : 一个关于生存、抗争和救赎的二战故事

主人公是现在已经92岁高龄的Louis Zamperini(路易·赞贝里尼),美国加利福尼亚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一个曾充满精力一无是处的小男孩,一位参加1939年柏林奥运会5000米比赛获取第8名并和希特勒握手的运动员。

一个本应平静或辉煌的生命,在战争的号角下加入了美国空军。

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及其盟军同日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也就是著名的太平洋战争。作为二战的主要战场,这是交战双方在全球最广阔海域的大冲撞,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结束,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驾驶B-24战斗机在珊瑚海在中途岛在和日本零式战斗机的俯冲交战中,Louis(路易·赞贝里尼)成长了一名优秀的空军军人。然而奇妙的命运没有任由他在战场上继续飞行,而是把他又扔进了一次搜救任务中的坠机事故中。

3名成员伤痕累累地从满是油污海面爬上救生筏,在一群群鲨鱼的追随下,在烈日干渴和饥饿的折磨下,在希望和绝望的反复拉锯中,在海上整整漂浮了47天!

他和菲尔、迈克三个人在海上的一艘救生筏上漂浮,在一个几乎没有救生设备的筏子上,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绝望之中,肉体时时刻刻都在受着没有食物、没有水和暴晒或暴雨的煎熬之中,精神上也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得救。而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和菲尔的乐观却救了他们。他们虽然面对着最困难的境遇,但是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获救之后的生活,他们从来没有绝望过,而是直面所有的苦难。Louis(路易·赞贝里尼)和战友用智慧用坚持用信仰,面对了死亡一次又一次的临近。一个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是浩渺无边海上生活中,3个人形成了一个惯例,就是每天晚上听louis 详细地描述记忆中妈妈在厨房用什么样的食材如何烹饪热气腾腾的食物。就是在这种“幻想中的美食”的支撑下,几个男人坚持着生吃海鸟海鱼肉茹毛饮血的日子。

相比之下,另一个战友迈克却和他们不一样。书中写到:“尽管面临同样的困境,但是他们三人迥异的态度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命运。路易和菲尔用希望代替恐惧,坚持不懈地设法生存,而每一次的胜利都增加了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力量。迈克的畏缩情绪似乎让他变得不知所措,他越是不愿意参与其中,意志就越发薄弱。因此,虽然他的活动量最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体能反而衰弱得最快。无论是路易和菲尔的乐观向上,还是迈克的一蹶不振,其实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原著中这样写到:“Louis(路易·赞贝里尼)清晨从梦中醒来,发现世界一片诡异的宁静,海面平静到似乎是一片人类可以行走的陆地。没有一丝风。救生筏大海和世界,如同凝固在了画中。当远处的鱼跳出海面,他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海水溅起的声音。一直以来的饥饿,干渴和对死亡的恐惧,也似乎瞬间从身体中蒸发掉了。那一刻心中留下的只有愉悦,感恩和平静……”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作为普通的一个战士,Louis(路易·赞贝里尼)他们要面对被袭击、被击毁、飞机失事、坠机后绝望的漂流等各种死亡的威胁,随时会失去生命,而对于坠机人员来说,在所有这些可怕的厄运当中,他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被日军俘虏,因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震惊了全世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俘遭遇也传到了他们耳朵里,因此在他们看来被俘就是到了地狱的最底层,有一架B-24在日军上空严重损毁,所有机组成员中只有一人选择跳伞,其他人因为对被俘之后的命运不寒而栗,宁愿机毁人亡。然而不幸的是,赞贝里尼就要面对这样的地狱。

之后非常冗长的部分,就是被日军俘虏后作为POW(战俘)所经历的黑暗而扭曲的狱中生活。期间他先后被辗转关押在4座日军战俘营里,被战争扭曲人性的日本人殴打虐待。熬过了身心备受折磨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主人公经历又有点像老布什,同时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机击落,被救起,只是他没有老布什幸运,没有成为战争英雄而成了战俘,从中却体验到了常人不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

《日内瓦公约》中对战俘有相关条款规定,但以残暴著称的日军根被没有执行,在他们看来被抓获的战俘完全就是奴隶,日本政府与私人公司签订合同将这些人送到工厂、煤矿和码头,进行无偿劳动,在那里,战俘们被迫从事非常艰苦的军工生产或者物资运输工作,而且始终有人挥舞着警棍,他们也成为一些变态日军的泄愤工具。成千上万的战俘就是在这样的工作中一命呜呼的,而且死前备受折磨。赞贝里尼就是在大森战俘营,也是一个著名的奴工营,他要面对的是苦役、疾病、饥饿和变态日军的虐待,然而他坚持下来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向往让他没有放弃,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挺了过来,并且在精神受到极度摧残的情况下,已然凭借坚不可摧的意志调整过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且能够理性的讲述自己的经历,并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

特别是其中一名叫做bird的狱长,成为Louis后来噩梦中的噩梦。最后bird作为二战战犯,逃避警方追踪隐姓埋名数十年。他的故事在书中也是一个不小的亮点。直到垂垂暮年,bird决定公开身份,并向二战战俘道歉。这时Louis已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也早在内心把对bird的仇恨融化成了同情和原谅。

二战结束获救后,归来的绝地战士路易·赞贝里尼深受战争阴影纠缠,战争过去了,仇恨过不去;生活好起来了,精神却没有好转。生活险些被怨恨摧毁,然而他已然凭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度过了1800多天的救赎之路,终于从战争带来的伤害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个幸福而长寿的老人。 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传奇一生,昭示出面对叵测命运坚韧意志的可贵,以及对于残酷战争的血泪控诉。

路易在最终获救之后,曾有人问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我会受到那么多苦难,我会自杀。

这是一句实话。能够支撑一个人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明天会更好”的一种愿望,如果“知道”、或者认为明天会更差,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自杀。对于路易来说,在海上的时候他并不需要自杀,因为那时对于他来说,“死亡是最不需要着急的事”,他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是到了日军的战俘营里,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了。路易每天遭受着毒打,身体和心灵全都受到巨大的考验,而且永无天日。在海上漂浮如果不死,肯定有到岸的一天,可是在日军战俘营,他唯一能够盼望的就是胜利,可是如果胜利,他们又很可能遭到日军的屠杀。路易日复一日地遭受痛殴,对于他来说,活到明天就意味着还要多挨一天的打,活到下周就意味着多受七天的打。

所以活着反而真的需要勇气。

出于对《坚不可摧》的喜欢,我开始找原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写的别的书。我这才意识到,这么好的一个作家竟然只写过两本书-《奔腾年代》和《坚不可摧》。

她个人的故事,恐怕一点也不比她笔下的形象更不精彩。她从19岁开始就得了一种叫作“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疾病。她在很多数时间都虚弱到不能离开家,在更多的时间她甚至没法离开自己的房间。

为了写《坚不可摧》,她对Louis Zamperini做了75次采访,根据我的阅读,这些采访竟然全部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Louis Zamperini自己都奇怪,为什么这个作者不上门来谈,事后他才意识到,这个作者根本虚弱到没法离开家。他的丈夫是在她发病前6个月开始和她约会的。在她发病后很多年,她的丈夫都没有离开她,但是他们也没有结婚(他们直到2008年才结婚,劳拉得病后22年)。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离开劳拉是因为爱她,还是因为道义上的需要。

他窘迫,他疲劳,他身心疲惫。后来《奔腾年代》一炮打红,劳拉也终于开始变得富有。

她的丈夫,那时还是她的男友,终于决定向她坦白自己真正的想法,因为他宽慰自己道:劳拉现在有钱了,如果我现在离开她,我不会被人唾弃为这个世界上最坏的混蛋。当然,事情的结果是,坦白后,他意识到自己离不开她。

他们在2008年举行了婚礼,劳拉在整个婚礼中都是坐着的。蛋糕是劳拉亲自选的,但是劳拉并不知道蛋糕的味道,因为等到上蛋糕的时候,她已经太疲劳了,吃不动了。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他的一生也会是一部很伟大的书。

㈥ 电影《冲出战俘营》上映,这部剧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这部电影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拍,讲述的是一个老百姓在被日本人作为战俘关押在一个营里,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倍受压迫和屈辱。在这里他联系到了共产党人,最后一举拿下了这一个战俘营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一名党员。

电影《冲出战俘营》上映,有时间的父母可以带自己的孩子去看看这部电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让他们多了解了解历史。在那个年代,我们是怎样受到别的国家的欺负的,也让他们不要忘记国耻,牢牢的记在心中。也可以带上自己家中的老人去看这部电影,他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但是要注意一下老人的情绪,不要太过于激动了。这部电影反响是比较不错的,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电影院一探究竟。

㈦ 谁知道美国新拍的电影内容好像是说日本在二战中虐待战俘的,我记得前不久央视新闻也说到过是什么电影

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的电影《坚不可摧》 补充: 《坚不可摧》改编自美国女作家劳拉·希伦布兰德的畅销小说。这部小说以二战时期美国飞行员路易·赞佩里尼跌宕起伏的真实个人经历为主线,被誉为“感动美国的励志巨著”。 赞佩里尼是加州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从小便显露长跑天赋,19岁时代表美国参加了柏林奥运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赞佩里尼加入美国空军。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的战机不幸坠海,与两名同伴在救生筏上漂浮47天后却被日军俘虏,在战俘营中受尽折磨直到战争结束。

㈧ 日本虐待美军战俘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海与毒药 海と毒薬 (1986)

导演: 熊井启
编剧: 熊井启 / 远藤周作
主演: 渡边谦 / 田村高广 / 奥田瑛二 / 岸田今日子 / 成田三树夫 / 根岸季衣 / 神山繁 / 西田健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英语 / 日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86-10-17(日本)
片长: 123分钟
又名: The Sea and Po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