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经典老歌有哪些
1.《永远相信》:日剧《阿信》主题曲。
2.《草帽歌》:日本电影《人证》插曲,唱出了人世间的悲怆。
3.《杜丘之歌》:日本电影《追捕》主题曲,沧桑旋律,惊心动魄好听。
4.《北国之春》:火爆日本和亚洲。
5.《大地早上好》:经典译制片《狐狸的故事》主题曲
B. 日本电影啊海军全部 请帮帮忙
经典千人斩
C. 找一日本电影或电视剧名,1989年前后在我国上映,主要讲一个警察,可能叫什么正直
日本电影《追捕》
基本资料
原名:君よ、愤怒の川を渉れ(Kimi yo funme no kawa o watare)
译名:追捕、你啊,越过愤怒的河吧
片长:151 min
国家:日本
对白:日语/国语(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
色彩:彩色
混音:立体声
制作人:Masaichi Nagata .....procer
制作公司:Daiei Studios、Nagata Proctions(日本)
创作人员:
原作:西村寿行
脚本:田坂启、佐藤纯弥
导演:佐藤纯弥
编剧:田坂启
摄影:小坂节雄
音乐:青山八郎
主要演员:
高仓健 Takakura Ken
原田芳雄 Yoshio Harada
中野良子 Ryoko Nakano
西村晃 Kô Nishimura
伊佐山博子 Hiroko Isayama
倍赏美津子 Mitsuko Baisho
田中邦卫 Kunie Tanaka
配音演员
杜丘冬人----毕克
真由美-----丁建华
唐塔------邱岳峰
矢村------杨成纯
长岗了介----尚华
检察长-----翁振新
真由美之父远波-富润生
远波秘书—---戴学庐
公寓管理员---尚华
细江------童自荣
检查长—----于鼎
横路佳代----程晓桦
横路敬二—---严崇德
小岛上的男子--于鼎
剧情介绍
检查官杜丘为人正直,却莫名其妙被人诬告犯有抢劫、强奸罪。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杜丘一边躲避警察的追捕,一边坚持追查自己被诬告的真相。他在山中冒险救下了牧场主的女儿真由美,并和她产生了爱情。
在真由美和他的父亲的帮助下,杜丘拨开重重迷雾,冲破种种险阻,在一家精神病院找到了诬告自己的横路进二。为了弄清真相,杜丘也装病住进这家医院。原来由于制药厂经理长冈的逼迫,朝仓议员自杀身亡。
在警方断案之时,杜丘对其持保留态度,这让长冈放心不下。长冈买通横路陷害杜丘,又用药物使横路变得神智不清。杜丘逃亡途中,救了农场主的女儿真由美,两人产生了恋情。在勇敢的真由美与她父亲的帮助下,开始了从东京到北海道长达五百公里的复仇之行。上天入地、进精神病院探秘、闯制药厂问凶、奔马巷战、终于使真相大白于天下,长冈一伙也被击毙。
中国情结
电影《追捕》是根据小说《穿越激流的人》改编。改变后的电影在情节上更加跌宕起伏;该片摄制于一九七六年,在当年的日本最佳影片评比中,名列第十八;影片在中国大陆上映之后引起轰动,很多人数次进入影院观看。
当年一部日本电影《追捕》曾红遍大江南北,冷面硬汉高仓建饰演的警察,追捕中不忘使命,在红颜美女真由美的协助下终于完成破案,紧张跌宕的追捕情节和男女主人公生死与共的爱情,包括浑厚男声“啦呀啦——”熟悉的主题曲,越过岁月至今仍深留在观众心中。
在7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中国时,《追捕》是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日本彩色故事片之一,中野良子在《追捕》中饰演的真由美和高仓健饰演的杜丘等银幕形象,影响了70-80年代众多的年轻人,影片《追捕》跌宕起伏的情节、紧张急迫的音乐,《追捕》一片的电影表现语言亦影响了一代中国电影人。
至今中国观众仍忘不了影片中的这个镜头:在“啦呀啦”的优美旋律中,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在东京警视厅警探的围追堵截下,真由美与杜丘相拥在马上驰骋,她长发飘飘,英姿飒爽。
1976年,高仓健主演了佐藤纯弥导演的影片《追捕》,这部影片至今仍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高仓健的鼎盛之作,他刚毅的性格和冷酷的面容曾在当年产生过轰动效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的结构安排使这部影片大受欢迎,甚至还衍生了无数与《追捕》相关的文艺作品,检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刀削般的脸庞、竖领子的风衣、凛冽的眼神,使高仓健成为了亿万中国观众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
经典台词
“你弄错了吧?你认错人了。”
“认错了人?你抢了我从银行里取出来的二十万块钱和钻戒,还不算……你还侮辱了我!你这畜生!认错了人?亏你还说得出口!”
“你不相信我?”
“我谁也不信,你在干什么?”
“十月三日凌晨两点,我在家睡觉。”
“有证人吗?”
“我一个人住,也没人来电话。”
“那就是说没有人证明。”
“这不是我的!昨天我屋里还没有这个东西!……检察长,这是有人设的圈套,我什么也没干过,请相信我!”
“你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
“我喜欢你!”
“不仅陷害我,还想杀死我,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盯住我不放……如果是,为了断送我的前程来陷害我,就只有那件事……”
“杜丘先生,你不准备去投案吗?”
“现在就可以逮捕你!因为你包庇了一个罪犯……好一匹野马,没调教好啊。”
“那是我的手枪吧?还我就告诉你。”
“你先回答,横路在哪儿?告诉我就还给你。”
“我是被警察追捕的人……”
“我是你的同谋!”
“典型的妄想狂,是精神分裂症,被迫害的妄想特别强烈,很危险……得让他住一个时期。”
“怎么样?杜丘,你想知道昭仓议员自杀的真相吗?……他是不是真的丧失了自己的意志?……你考虑一个决定性的措施!”
“怎么了,杜丘,疲倦了吗?……不要紧,你照我说的写好了……写到哪了?我杜丘东仁根据本人的意志供述犯罪行为如下:一在横路加代家抢劫强奸,二在横路敬二家盗窃,三杀死横路加代,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追悔莫及……好,很好!接下去写!我,杜丘东仁,决定就此结束我的生命……我,杜丘东仁,决定就此结束我的生命……”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啊……走过去,你可以溶化在那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快,去吧……”
“不象话,你们干什么?”
“唐塔自杀了,酒井也死了,也许是被杀死的。”
“这些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命令唐塔制造一种夺取人的意志的药物AX,对不对?”
“AX不是那种药,它是神经镇静剂。厚生省的审查也通过了!”
“根据唐塔的记录,研究AX用人体试验死亡十一人,残废的有二十二人。你不觉得你有责任吗?”
“看来唐塔是个不成熟的医生啊。”
“人体试验失败以后,昭仓议员借此讹诈东南药厂,你就给他吃AX,逼着他自杀。”
“有证据吗?给我看看。”
“我对昭仓的死因表示怀疑,你就陷害我。让久井去收买横路夫妇做假证。”
“你把这个证据也给我看一看。”
“从这儿跳下去……昭仓不是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吧……你倒是跳啊!(开枪)……好,这下有决心了?怎么的,你害怕了?你的腿怎么发抖了?”
“不用慌!长冈是我打死的,正当防卫!”
“哪有个完哪。”
D. 日本 二战电影
美国角度:硫磺岛家书 父辈的旗帜 风语者 珍珠港 中途岛 细细的红线 硫磺岛血战 碧血长天 太平洋海战 大突袭
日本角度:男人们的大和 最后的神风 暴风女神(魔女潜艇) 我想成为贝壳 最后的早庆战 红月亮 烈血军魂 山本五十六 联合舰队 啊,海军 吾为君亡 血战冲绳岛 广岛原爆 望乡 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再见萤火虫(动画) 虎虎虎 逝风残梦 动荡的昭和史·军阀 没有出口的海
暂时只想起了这些,中国拍的就算了,要质量没质量,全是共产党的,很无聊,关键时候全部喊共产党万岁,很是没真实感
E. 译制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
简介
译制片在中国走过了漫长曲折的路程。从最初的默片到配幻灯小字幕和"译意风"在现场讲剧情,再到真正的译制片出现,观众逐渐习惯外国明星嘴里讲著流利的中国话,而如今又似乎越来越流行看"原声片",中国的译制片在这个过程中写就了它兴衰更替的历史,也抛出了一个问题:人们还需要它吗?
诞生
1948年1月8日,大上海大戏院公映了由20多个华侨译配的义大利影片《一舞难忘》。这是第一部在中国公映的"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电影。1948年9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翻版组,开创了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河。1949年5月,一部反映前苏联近卫军战士马索特洛夫英勇事迹的影片《普通一兵》译制完成,标志著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的出现。
1949年东影早期译制片人员在兴山合影袁乃晨回忆当时的情形,"一开始也不叫译制片,就找了个俄文翻译来翻译文本,等到配音时才发现不对,怎么人家一句我们却要三句,以为是翻译错了,找来翻译一看,没翻译错啊,那时才知道原来配音不能光意思对,还要注意字、词、句的转换。第二次配音,这回一行一行是对上了,可这嘴型又对不上了,才知道这译蔽脊制工作还要考虑苏联他们的口音和语气,他们的嘴型的起合,第三次配音时就注意哪里发出这段词的闭合音。还要作出修改,就比如说乌拉是万岁的意思,可我们冲锋不喊万岁啊,就改成冲啊。不知从何时期开始叫做译制片"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片中东北味十足的配音虽有些滑稽可笑,但却与苏联红军战士的工农身份很符合,让观众感到亲切。该片的译制导演袁乃晨被称为"中国译制片之父",片中的几位配音演员也因此走上译制片的道路,成为新中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奠基人。
《普通一兵》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人员。仅1949年下半年,他们就接连完成了卖并乱另两部苏联电影的译制,即《俄国问题》和《伟大的转折》。次年的产量更令人咋舌,多达31部。
从译制片《普通一兵》诞生到1965年,17年间我国译制的外国电影达到了775部。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前苏联革命题材的译制片,而这些影片中,许多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
发展
就在《普通一兵》译制的那年冬天,上海电影制片中档厂派出翻译片组到东北学习经验,队长就是后来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陈叙一,其被称为"中国译制片的奠基人" 1950年2月开始准备译制苏联影片,1950年3月,上影厂翻译片组译制的第一部作品《小英雄》完成(后译为《团的儿子》)。并决定在六一节放映给全国的孩子。只有四个专业的配音演员,三女一男,也是第一个由女生来配音男角色,配音导演又抽来高博等三名临时配音演员入组。同年6月,在上海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618号,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改成的放映间,加上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改装的录音棚,诞生了中国日后最负盛名的译制片基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片开始有了"南腔北调"的差别。如果说《普通一兵》、《小英雄》这两部对苏联影片的译制工作仅仅是实验性质,那么从那时之后,在上海、东北的译制工作就迈入了"快车道"。
1958年长影译制片拍摄小组合影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上影厂翻译片组制作出了《乡村女教师》 、《列宁在1918》等一大批上乘之作,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至今仍是常被援引的名言。
繁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外国文化的渴求和一批爱岗敬业、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配音导演和演员的努力,造就了中国译制片最辉煌的时期。 《虎口脱险》中尚华和于鼎堪称珠联璧合的配音,将法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魂断蓝桥》中刘广宁、乔榛的完美演绎让这部在欧美原本非常普通的影片成为中国影迷心中的爱情经典;《茜茜公主》中丁建华和施融恰到好处的表现让这个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童话成为许多影迷的最爱;《叶塞尼亚》中李梓的一句"喂,当兵的……"让美丽泼辣的吉普塞女郎呼之欲出;《佐罗》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无数人迷上了童自荣;《简·爱》让邱岳峰所演绎的罗切斯特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追捕》中冷峻刚毅的杜丘警长让毕克成为高仓健所有中文"代言人"的不二人选;群星荟萃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更是一演再演,成为配音教学的经典教材。
1962年周恩来总理与长影译制片全体人员合影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精彩绝伦的对白,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百看不厌的影片,那些或轻柔娇媚、或阳刚洒脱的声音,作为经典永远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和中国电影发展的史册上。
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铁达尼号》、《珍珠港》、《蜘蛛侠》、《黑客帝国》、《指环王》、《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 译制片依然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打开那扇了解异域文化的视窗。据统计,2006年译制片与原声片的比例约为10:1,每年数量有限的进口大片中,译制片仍是绝大部分影院放映的主要拷贝。
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外语学习的普及和流行,老一代配音艺术家的淡出,以及市场化环境下译制作品质量的下降,译制片似乎渐渐被纳入了"怀旧"的范畴。
"活着,还是不活?"这句《王子复仇记》的经典对白,是2006年4月中国译制片问题讨论会的主题,也是人们近来关于译制片讨论的核心,正反双方都有一箩筐理由和论据。关于中国的译制片,这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历史,未来究竟怎样,或许不仅仅取决于译制片工作者的勤勉努力,更将取决于我们--大众的选择。
分类
原声本国语言字幕
这是最基本的译制片,也是为了能最快得让观众看到国外电影,但是,因为电影是靠画面和语言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因此,听不懂外语的观众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会极大的破坏掉电影本身的完整性,这只是一种最快速最基本的选择。但对于无法体会外语文化的人来说,看了这种译制片实际上并不等于真正看懂了电影,只是了解而已。
苏联老译制片海报原声本国语言解说
这种译制片可能基本上没有人看过,这是在一边放原片时一边有人在解说,解说包括故事基本发展内容,并且解说人还要担任片中人物对白的表演。著名旅美华裔演员卢燕就曾经在上海做过这样的译意风小姐。因此这个要求很高,存在时间也很短,目前已经淘汰。
原声本国语言配音
这种译制片多用于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多为科教性质的,基本无故事性和人物,因此只需要将原声减弱并加上配音就可以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普节目就属于这种范围。
无原声音轨本国语言配音
这就是最终的译制片了,通过本国本地语言来代替别国语言,但是要符合演员表演,嘴型相同,年龄性别在声音上做到相同,这就是最难得了。这就是我国的配音演员基本都是演员出身的原因,不过近年来,也开始专门培养配音演员了。
译制片作品
简介
曾经有这样一些电影画面:瘦弱单薄的简·爱终于靠在了失明的罗切斯特先生肩头;面对一屋子嫌疑犯,客轮上的波洛探长终于说出:凶手是你,杰吉小姐!指挥家在水气蒸腾的浴室里一边绕圈一边哼著"鸳鸯茶,鸳鸯品";敢死队里的乌合之众叫着"头儿";甜美的茜茜公主清新活泼而又高贵典雅……
那时,谁没有花一毛钱看过电影,或者至少,没有抱着"匣子"在百无聊赖的午后听过录音剪辑?那些单调的岁月因为那些带点欧式腔调的中国话而生动起来。这些电影有着典雅的气质、轻松幽默或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彩的台词,今天转头再看的时候,就像品尝陈年的老酒,或者翻开泛黄的相册,遥远的记忆在一瞬间变得无比清晰。
简·爱
《简·爱》是不能不提的经典。它在国外有很多个版本,引进到国内并由邱岳峰和李梓配音的这一版并不是最好的。但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却无可替代:"你哭了?""没有。""眼泪顺着睫毛落下来了。"
苏联老译制片海报"还没有结婚?这可不太好,简,你长得不美,这你就不能太挑剔。可也怪,怎么没人向你求婚?"……"喔……那么早晚有个傻瓜会找到你。""但愿这样。有个傻瓜早已找过我了。我回家了,爱德华。让我留下吧。"
邱岳峰的声音是低沉沙哑的,许多圈内人士都认为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好。然而,他在同行和观众眼中已经被奉为神明--他就是外表潇洒、内心痛苦、性格多变的罗切斯特,而他也可以是灵活幽默地与警察周镟的小偷(《警察与小偷》)、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梦想者(《白夜》)、良心未泯的杀手(《凡尔杜先生》)、死在红军爱人枪口下的白军中尉(《第四十一》)、帅气的美猴王(《大闹天宫》),还有《大独裁者》、《巴黎圣母院》、《孤星血泪》中身份不同的各个角色。
"他配的任何一个角色都能让你服气,就认为他配小偷就是小偷,他配绅士就是绅士。"跟邱岳峰对过戏的同事赵慎之这么说。陈丹青曾写道:"当我在美国看到《简·爱》和《凡尔杜先生》,那原版的真声听来竟像是假的,我无助地想念邱岳峰,在一句句英文台词中发生'重听'"。
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被誉为明星云集、班底强劲的剧目之一。哪怕是一个只有几句话的小角色,也会有专人"代言"。苏秀配音的黄 *** 家奥特波恩太太,刘广宁配音的杀人犯杰吉,童自荣配的激进青年……而滔滔不绝用大段的台词分析案情的毕克(波洛探长)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机敏镇定的探长,声音浑厚得令人安心,语气又虚虚实实,张弛有度,将扑朔迷离的杀人案情条分缕析,语言有声有色,观众跟随着他透过层层迷雾,抽丝剥茧地弄清了真相。
说起毕克,不能不提的另一部片子是《追捕》。这部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并未产生太大轰动的影片在我国却能风靡一时,毕克功不可没。高仓健的硬汉形象因为有了毕克的演绎而更加入木三分,以至于80年代高仓健访问中国时,还特意与毕克会面;1999年出品的《铁道员》,高仓健还曾打算请毕克配音,只是因为毕克的身体欠佳而作罢。
不论是配《阴谋与爱情》中的斐迪南、《音乐之声》中的男爵还是《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张伯伦医生,毕克都是那样风流倜傥;而在《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里,他又是那样冷峻、凝重。尚华曾经说:"他的感情是即兴的,现场抓来,分寸感准确,感情又饱满,这是他的功力,没办法,学不来的。"
虎口脱险
如果说邱岳峰的符号是罗切斯特,毕克的代表作是波洛和杜丘的话,那么《虎口脱险》则成就了尚华 和于鼎。恐怕看过《虎口脱险》的人没有不被吵吵闹闹的指挥家和油漆匠逗得哈哈大笑的。略带神经质的乐队指挥出场的那场戏语速飞快,配这部戏的时候,尚华的血压一度升高到180,晚上睡觉都在回忆指挥的面部表情,想像他的情绪。而于鼎则是慢功出细活,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出众,也算不上伶牙俐齿,配过的配角不计其数,但主角却屈指可数。尚华跟他配戏的时候就一遍一遍地陪着,等到他慢慢把台词捋顺,才投入情绪。尚华说,一次录戏,于鼎说完,音效师就用力拍一下桌子。反复排练,于鼎自己却总也不满意,直到音效师忍无可忍地说:"我手都拍肿了!"
译制片宣传画于鼎的代表作还有《英俊少年》里的卡尔、《大篷车》里的莫汉,尚华的代表作还有《悲惨世界》里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里的魔鬼胡安,《加里森敢死队》里的"黄毛",《追捕》里阴险的长冈了介。
制作单位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成立于1955年,现名为"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长影是我国译制片的诞生地,前身东北电影公司翻版组,译制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之后又诞生了上千部优秀译制电影和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舞台生涯》(美国) 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舞台生涯》(美国)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永恒的爱情》(巴基斯坦)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妈妈的生日》(日本) 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神秘的黄玫瑰》(罗马尼亚) 1982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金牌》 (菲律宾) 1983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浪花之恋》(日本) 1984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弗兰西丝》(美国) 1985年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上海电影译制厂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于1957年4月1日,由近十家电影厂改组成为一个联合企业性质的公司。后经过多次改制,组建成了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好的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基地。它的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初创期的翻译片组,设在江西路福州路的汉弥尔登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基本成员只有组长陈叙一和翻译陈涓、杨范;译制导演周彦、寇嘉弼;演员姚念贻、张同凝、陈松筠、邱岳峰以及录音师、放映员十余人。
上海电影译制厂当译制片这朵艺术奇葩正待艳丽怒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摧残了文艺的百花园,译制片这朵小花自然难以逃脱凋谢的厄运。整整十年,寒流肆虐。外国影片成了"封资修的毒草",自然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侥幸的是上译人有赖于当时所谓"内参片"的渠道,依然可以默默地精心地从事著译制片的创作。《创伤》、《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广阔的地平线》、《第八个是铜像》等阿尔巴尼亚影片系列,被译制成了中文。《简爱》、《红菱艳》、《鸽子号》、《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鸳梦重温》、《罗马之战》、《音乐之声》、《警察局长的自白》、《冷酷的心》等世界经典名片的对白,也悄悄地被演绎成中文。墨西哥的《叶塞尼亚》(1977年)、义大利的《佐罗》(童自荣配佐罗、假总督)、法国的《黑郁金香》(一开始译作黑马丁花,但因欧洲对郁金香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故译作黑郁金香。童自荣配兄弟俩)、法国的《虎口脱险》、美国的《爱德华大夫》等各国的优秀影片译成中文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
历年获奖作品如下:
《追捕》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安重根击毙伊腾博文》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啊!野麦岭》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国家利益》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胜利大逃亡》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黑郁金香》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译制片奖
《斯巴达克斯》获1986、1987年优秀译制片奖
《谜中之谜》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靡菲斯特》获198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随心所欲》获1989-1990年优秀译制片奖
《追寻铁证》获1991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国际女郎》获1993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亡命天涯》获199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真实的谎言》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5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失落的世界》获第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7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诺丁山》获第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1999优秀译制片奖
《哈利·波特与密室》获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2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爱有天意》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3年度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翻译风波》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4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惊涛大冒险》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5-2006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功夫熊猫》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7-2008年度优秀译制片奖
八一电影制片厂
八一电影制片厂目前是我国唯一译制电影制作的事业单位。1954年,八一厂为配合部队作战、训练以及科研需要,开始译制以前苏联为主的军事教育片、纪录片和科研片,到目前共译制了140余部。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9年,八一厂开始译制外国故事片,至九十年代初,译制了内部参考片《翠堤春晓》、《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大海战》、《巴顿将军》、《侠盗罗宾汉》、《阿福》、《莫斯科保卫战》、《敦煌》等30余部(以上部分影片未发行)。
1994年开始,是八一厂译制片的辉煌时期,共译制了40部外国故事片,译制质量逐步提高。影响较大的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断箭》、《龙卷风》、《空中大灌篮》、《拯救大兵瑞恩》、《西点揭秘》、《U-571》、《珍珠港》、《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指环王:王者无敌》、《公主日记》、《星球大战前传:复制人的进攻》、《烈火雄心》和《国家宝藏》、《星球大战前传:希斯的反击》、《国家宝藏》、《漫长的婚约》、《小战象》、《加勒比海盗1-4》、《误入歧途》、《光荣岁月》、《女王》、《 *** 纯情》、《火线战将》、《黑客帝国2、3》、《纳尼亚传奇1-3》、《飞行者》等片。
八一厂译制片获奖的有:
《阿甘正传》1996年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
《拯救大兵瑞恩》获1998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U-571》获2000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珍珠港》2002年获第八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同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鸡奖" 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这是中国译制片史上首次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国内大奖。
《烈火雄心》获十一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提名。
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片部门
从1973年开始创作译制影片,成为中国译制片制作四大厂之一,曾译制了很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典影片,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瓦尔特保卫塞拉耶佛》、《桥》南斯拉夫 1973年、《山村女教师》、《小火车站》越南 1973年、《玛丽娅》墨西哥、《沸腾的生活》罗马尼亚 1977年、《大象音乐会》苏联 1977年等片。
2012年成立北京电影译制厂 ,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制片制作部门。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
由于成立中影集团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名存实亡,因此中影集团在2003年在北洗厂成立了译制中心,2004年译制的《亚瑟王》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十一届)优秀译制片奖。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2011年随着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洗印分公司译制中心也挂牌成立了。
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中影译制中心近年来得到中影公司分配的大量外国大片的译制任务。
其他
电影频道为纪念中国电影译制片65周年,于2014年12月31日晚22:00播出讲述中国电影译制之路的专题片《永恒的魅力》
F. 推荐好听的日本演歌
1、いい日旅立ち谷村新司
这首歌曲的爆红让山口百惠在日本综合性歌曲排行节目中获得第一名,也在20世纪,感动全日本歌曲榜排名第二位。
2、群青谷村新司
这首歌歌曲曲风轻柔,让人听完感觉微风拂面,是日本十大经典老歌第二位。
3、Far away--谷村新司
滨崎步的第15张单曲,表达了自己当时对于生活的迷茫与绝望,也开创了日本歌手演唱英文歌曲的新纪录。
4、知床旅情森繁久弥
这首日本演歌在日本是唱片界的传奇,歌曲无论在旋律还是歌词的深远意义上,都不落俗套。
5、北の旅人-—石原裕次郎
这首歌相当于我国的最炫民族风这种传唱度特别高的歌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