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印度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扩展阅读
电影加字幕格式 2025-05-20 16:01:21
风流女房东新电影天堂 2025-05-20 16:01:19

印度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发布时间: 2024-07-11 06:53:56

1. 有声电影是时候开始有的

电影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了,而最初的电影是无声的称为默片时代,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就身处那个时代,默片采用配字幕或者后期录入简单声音的方式丰富影片观看效果。在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但是较为成熟的同步声音技术是在之后的十多年后才商用,1923年,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上映。

2. 有声电影哪一年产生的

有声电影机的诞生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有声电影发明者--爱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迪生耗费了两年精力,才研制成功有声电影机。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3. 谁能解析一下为什么印度电影那么发达

印度电影的确挺好看的,它保留印度传统的歌舞元素,剧风独具一格,剧情美妙绝伦,更何况他有东方好莱坞之城的宝莱坞,电影事业规模庞大,具有很强大的商业后盾。
而日韩中泰等国的电影风格基本上已被西方的电影潮流给颠覆了,失去了自己本身的民族魅力。
宝莱坞简介:
宝莱坞是以孟买为中心的以印地语为主的电影工业的统称~后来因为地位重要被引申为整个印度电的代称。但是实际上,狭义的宝莱坞只是印度电影工业的一部分,印度还有其他的电影中心。
印度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13年的Raja Harishchandra,是Dadasaheb Phalke
20世纪30年代印度每年可以产200多部电影。第一部印度有声电影是1931年的Alam Ara ,是Ardeshir Irani.,这电影大获成功。电影中对白,歌舞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
然后30年代-40年代陷入低谷。印度受到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独立运动印巴分制影响,电受到冲击。
1937年又是Ardeshir Irani凭借Alam Ara的成功,制作了印度第一部彩色片Kisan Kanya。彩色电影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晚期才成为主流。此时那种很奢华的爱情主题的歌舞片就开始风靡。之后40年代-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
印度精彩电影:
《三个白痴》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black 》
《chakde india 》
《new york》
《宝莱坞生死恋》
《 阿育王》
《未知死亡》

4. 为什么印度电影必须有歌舞情节

歌舞是印度的文化习俗,所以会经常有这个情节。

印度电影指印度的电影及印度的电影产业,其开始于19世纪末。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印度的电影产量是世界之冠,主要应付印度国内庞大的需求。同时印度电影在住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国家也很受欢迎。

印度电影开始于19世纪末。1896年,在孟买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以后10年中,外国制片人不断带来各种新影片,在孟买和印度其它大城市放映。

这些放映活动激起了一些印度人的制片兴趣,萨达达以两位摔跤家的表演和训练猴子为素材拍摄了印度最早的两部短片,被誉为印度电影的先驱。

5. 有声电影产生的年代是

有声电影是指有声音同步播映的电影,和无声电影相对。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后可靠的同步声音技术才逐渐成熟并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发行,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19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成为一个全球现象。美国,有声电影使好莱坞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欧洲,很多电影制作人和批评家对新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过多的对白会削弱无声电影特殊的美感。日本,流行电影通常是无声电影加现场表演,因此有声电影发展缓慢。印度,声音成为该国电影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6. 电影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它有哪些由来

形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