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当年10万日本关东军到西伯利亚劳改是什么电影
《登陆之日》
该影片于2012年7月10日上映,讲述了日本殖民朝鲜时期,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与贫贱子弟金俊植因为奥运会选拔赛跑,却被诬陷违规。
引发民众与军方发生冲突,最终金俊植被充军,后因为金俊植与战友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
一次骚乱之后,金俊植和好友(辰雄)角斗,结果金俊植宽容了对手。此后,德军疯狂反扑,金俊植和好友(辰雄)在敢死队同历生死。他们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岭,来到德军占领地。两人失散,再见竟是诺曼底的德军阵营,辰雄再次见到了那个奔跑着的身影。
该影片以二战为背景,由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
(1)日本要开战中国电影韩国拍的扩展阅读:
1945年8月8日晚(亚洲东部时间已到8月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递交了宣战书。此刻集结了150万重兵的苏远东军已利用夜幕掩护在边境,天亮前便向满洲、朝鲜北部和库页岛南部同时了进攻。
在5500辆坦克(含自行火炮)的掩护下,乘着近10万辆美制卡车的苏军在辽阔东北大地多方向开进,头顶上有3000多架飞机掩护。
在烟尘滚滚、马达轰鸣的地空协同交响曲中,苏军的远东战役成为其现代化闪击战最典型的样板,在内蒙古方向突击的装甲集群6天内便开进了600公里而到达吉林西部。
基本由步兵构成的日军除了少数依托永备工事顽抗外,其余大都望风而溃而无法招架。关东军总司令部在开战第三天便由长春撤到通化的山中,准备放弃北满,所属各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当时的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也说,关东军再打下去连两个月也坚持不了。苏联出兵,使日本最后失去“媾和”希望,天皇裕仁从美国得到不追究他战争责任并保存国体的许诺后(由此而论日本投降并非完全无条件),于8月15日令电台播放了“终战诏书”录音。
② 韩国电影《钢铁雨》中的中国外交官,在剧中的表现怎么样
表现确实不错,影片中驻韩大使“李老师”扮演的是中国立场的代言者。
坚守国家利益和道义,我是侨胞但我最先的身份是中国人,我爱我的国家!民族主义团结。在影片中,中国人一直对朝鲜产生强大影响力。外交官很正义,不危害国家利益。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值得敬佩。
大家觉得呢?
③ 有什么抗日战争的电影推荐下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讲述中国反抗日本入侵的故事。这些电影不仅提醒着我们历史的惨痛,也展现了我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在抗日电影中,开场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个优秀的开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为故事铺垫二三。我今天就为大家选出了两部抗日题材的电蠢橡影,来给大家分享:
推荐电影1:《大路朝天》
《大路朝天》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抗日故事。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东北抗日战争的情况下,一班机枪连及其官兵,为了坚守岗位,不屈不挠地进行了英勇斗争。主要角色中有张云雷这个勇敢的机枪手,他不畏困难、不怕流血,发挥最大的勇气,保卫祖国。电影将观众带入了一幕幕的激战场面,用最真实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语境和时代背景。影片通过历史的视角呈现了这条英雄的大路,它既是历史的真实章节,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永恒的代表之一。
推荐理由:
1.引人入胜的剧情:
本片以官兵们临危不惧、钢铁般坚韧的品质为主线,把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战带扰旁斗场面带给了观众。电影主角张云雷英质勇敢,能在战争的惨烈环境中心态稳定,保护战友、抵御日军的攻击,最终为祖国壮烈牺牲,观影者能真切感受李稿抗战时期的悲壮和困难。
2.人物性格鲜明:
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塑造饱满,功夫在此一役中,每个角色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对角色形象与性格的鲜明塑造,让人印象深刻。如解放军旅长赵超鹏,他是一个他在战场上显露出与顽固的精神,把他的脚已经烧伤的名字刻在铁作逆得复仇一般的旗杆上,勇士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观众的脑海;另外还有演员李幼斌饰演的机枪手张云雷,在战斗中临危不惧,成了观众心目中的英雄。
3.情感铺陈恰到好处:
影片中不仅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还描绘了官兵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他们与家乡因战争相隔的遗憾。这种置身于生死一线时,牵挂家人、祖国的情感细腻表现,让人心生感慨,使影片豁然开朗。
总结:
《大路朝天》是一部精彩的抗日主题电影,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惨烈时期的艰辛与困难。它不仅仅是一部表明我们对历史回忆的影片,更是对人类内心专注于争取自由、尊严的沉思。
推荐电影:《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讲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一系列真实故事。影片以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士兵和平民的遭受,同时也表现了一些日本士兵在这个时期的恶行和并非所有人民都渴望开战的事实。影片氛围更接近一种铁血战争的震撼和压迫感,通过大规模、庞杂的情节与多维的角色以及黑白画面的特效营造出沉重的气氛。
推荐理由2:
1.突出历史的真实性:
《南京!南京!》让观众直面历史的残忍和不堪,通过生动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日军入侵之后的惨状。片中交织众多角色,有中国士兵、日军士兵,还有许多无辜的民众,让人感受到战争难以言喻的失落。
2.情感叙事真挚感人:
影片通过感性的表现方式把观众带入了战争中,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其中的多位演员表现出色,出色地演绎了中日两军之间的生死无恋。一些场景使人感到异常沉重和触动,犹如掉入了那个悲惨的年代,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和铭记是必要的。
3.良心之作,反思战争:
影片并不把日本军队简单地塑造成反人类、反文明的形象,而是以日军步兵组长——飞鹰为代表人物良心若存的形象展现出百姓间仍具有共情的人性。电影的另一侧面,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民的坚韧和迎着战争而尝试反抗的毅力,使影片更加具有思考的价值和被人们该当铭记的意义。
总结:
《南京!南京!》在演员阵容、剧情、画面等多方面都十分出色,用最真实的方式重现了历史,让观众更加真实地了解抗日战争的惨痛与艰辛,反思历史,随之得出的生命的告诫是对这部电影的重要贡献。
④ 这部日本电影叫什么名字
《2009失去的记忆》
影片《2009失去的记忆》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09年以日韩政治为背景的故事,这个备受争议的剧本历时两年才得以出炉,又花费三年时间进行筹备工作,横跨韩日中三国取景,最终耗费高达50亿的制作费才得以完成。
《2009 迷失记忆》是一部科幻片。采用的是现在西方流行的“虚构历史”的体裁。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朝鲜就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朝鲜人民不断地反抗日本统治。1909年12月26日,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了日本的第一任朝鲜总督,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电影的故事就从这一刻切入。在电影中,安重根的刺杀行动完全失败,伊藤博文躲过一劫。之后日本联合美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整个东亚。到2009年,朝鲜已经牢固地成为日本帝国的一部分。汉城成了完全日本化的日本第三大城市。
但是朝鲜的反抗运动并未停止。一个名叫“朝鲜自由”的地下组织不断发动恐怖主义行动袭击。韩国裔的坂本是日本调查局的探员,着手调查“朝鲜自由”袭击井上美术展的案件。结果他发现“朝鲜自由”牺牲了十几个人只是为了抢夺一件来自石器时代,由朝鲜先民制造的新月形石刀。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他逐渐发现原来整个他所生活的历史都被日本人篡改了。真正的历史是日本在1945年战败,朝鲜获得了独立。但是朝鲜随即陷入了内战。到2008年,南北朝鲜同一,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朝鲜立刻对中国的东北提出了领土要求,理由是朝鲜的先民最早在此立国。于是中国,朝鲜和日本三方组织了考古队,调查东北是否为朝鲜的故土。在考察中,日本人抢先在东北发现了由朝鲜先民制造的石刻,具有穿越时空一百年的能力。而那把新月形石刀就是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日本派人回到一百年前救下了伊藤博文,避免了与美国开战,然后占领了亚洲。在经历了种种危险之后,坂本终于也穿过时空之门,回到了一百年前,杀死了日本派去的特务,把历史重新导入了正轨。
这部电影的制作相当出色,反映的思想却让人不寒而栗。本来,南北朝鲜统一是朝鲜人民的夙愿。但是从这部影片来看,朝鲜人对统一之后的发展有相当的野心。影片作者不但认为中国的东北是朝鲜的固有领土,连山东(东夷)都是朝鲜的固有领土。对照某些韩国“历史学家”把古代朝鲜的疆域定为直到中国的长城,影片中的统一朝鲜对中国的东北提出领土要求也许只是第一步吧。
当然,如果我们现在到韩国做一个民意调查,未必所有的韩国人都会认同这部电影中的扩张思想。但是这部电影在韩国受到极大的欢迎,而且还得到第39届大钟奖中的最佳导演新人,最佳男配角,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音像技术等四项大奖。说明影片所反映的这种扩张情结在韩国人中间是普遍的。现在回想世界杯上韩国人打出的“天下一统,大韩民国”的大幅标语。可见韩国人其志不小。
⑤ 韩国电影《新世界》,如果丁青没有死的话,结局会是怎样的
假如丁青不死,他要是还有点兄弟情分,会让他本人选一条路,是继续黑道还是警察。回到警察队伍,不会说什么,不过丁青手下人不会放过他的。也就是说默许干掉李子成。回到黑道,他会做掉一切相关的人员就是这最后李子成做的那些,不过换成丁青来做而已。
李子成可能本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依照剧情人设,丁青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本人的思索的!他对李子成有兄弟情,愈加再各方面需求李子成这个左膀右臂!在选择把卧底材料放进保险柜时分,其实结果曾经出来了!
⑥ 找一部9几年看到的国外电影,电影名字好像有“高地”2字
二零三高地
该片拍摄于1980年,讲述的是日俄战争时旅顺战役中决定性的203高地攻防战(203 高地现名后石山,位于旅顺石板桥村西北)。日本第3军为争夺该高地先后发动了三次总攻,损失1.7万人。旅顺口战役的成败是整个日俄战争的关键,而203高地之战又是整个战役的重中之重。203高地激战过程中,俄国守军拼死防守,把日本第3军的攻击部队杀得尸横遍野。203高地血战被形容为:“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的石油、炸药与尸臭之间的斗争。”当日军以数万人伤亡为代价攻占了血染的203高地时,阵地上只剩一个活着的俄国人。
影片以两线展开,背景是沙俄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大肆扩张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利益,产生了争端。一线从日本决策层开始,围绕是否发动战争,产生争端。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以国力相差太大(按照影片中的描述沙俄年收入20亿日元,日本2.5亿;常备兵力沙俄300万,日本20万)日本战不能胜为由,力主谈判解决争端;而以元帅山县有朋为首的军方则以战争不开避免为由,力主开战,双方争执不下。后参谋本部次长儿玉源太郎中将夜访伊藤,承认与俄作战无胜算,胜利只有一种,就是以有限的国力达到最大效果,与俄打成平手,从而争取国际干涉,以保证日本在东北和朝鲜利益,而且一语道出关键,指出若现在安于现状,则俄国西伯利亚的铁路支线将越来越多,百万俄军调到远东,日本连战争跟胜算都不用谈了。即今日不动手,他日就没机会。伊藤最终被说服。明治天皇在召见伊藤后,同意了元老们的决议,以日本国运赌此一战。
战争开始后,日本节节胜利,三个月后,碰上了有东亚第一军港之称的旅顺难关。日本将俄国旅顺舰队封锁在旅顺,但是无法歼灭,俄国则从欧洲调波罗的海舰队增援。因而拿下旅顺,消灭旅顺舰队,使日本联合舰队获得休整、补充的时间以应付波罗的海舰队成为战局胜败的关键。日本第三军的任务也临时改为攻占203高地,主角第3军军长乃木希典出场。
开战伊始,日军对攻占旅顺信心十足,但俄军在旅顺经营多年,构筑无数碉堡、炮台,并采用了机关枪、手榴弹等新式武器。日军两次总攻均被击退,士兵死伤惨重。其中一幕是俄军在一个高地后面挖了一个巨大的壕沟,壕沟上下布满尖刺、枪眼,日军在夜晚冲上阵地后,不及停步,纷纷掉入壕沟中,被刺死、被射杀,简直是人间地狱。随着战局的僵持,大本营和海军的压力越来越大,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先后战死,士兵们怨声载道,国内民众纷纷要求追究其责任。最后在北方与俄军作战的乃木好友儿玉源太郎偷偷南下,对乃木晓以利害,接管第3军的指挥权后调整部署,最终占领了203高地,歼灭俄国旅顺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在休整后最终在对马海战中歼灭了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最终取得了儿玉所说的胜利。
二线则以仰慕托尔斯泰为代表的俄国文化的日本小学老师小贺为中心,他因搭救被激进分子攻击的呼吁反战的女孩佐知而相互产生爱慕之情。开战后,小贺被征召入伍,以后备军官的身份任小队长。其小队下的官兵士兵有所描述。有担心孩子而欲逃回国的,有想自伤以避战的,当然更有浴血奋战的。小贺开始对俄国充满尊敬之情,后因在战争中目睹战况之惨烈和战友的先后死亡,而对俄国充满了满腹仇恨。最后在要塞白刃战中亲手掐死一名俄军后伤重死去。佐知则以其未婚妻的身份前往小贺的学校担任老师。
影片也对俄军进行了一些正面描述。停战期间双方相互交换礼物,被旁白称为武士道与骑士道的出现。中国人则都以日军驻地的平民身份出现,基本无描述。最后,乃木在皇宫向明治述职,回忆官兵伤亡惨状,泣不成声,跪倒在地。片尾曲随即响起,小队幸存士兵的战后生活一一呈现。
以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和俄国军队争夺中国旅顺口之军事重地“二百三高地”为题材的日本战争巨片,耗资15亿日元、历时3年拍摄完成,1980年上映,日本著名导演舛田利雄执导,巨星三船敏郎、丹波哲郎和仲代达矢主演。
从明治37年2月开始到38年7月为止,大约长达一年半之久,日俄之间围绕朝鲜和中国区域的控制权展开了“日俄战争”,展开决战的人是乃木希典率领的第七师团,跟强大的俄军对抗,双方围绕着“二百三高地”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攻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