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
路阳导演的《绣春刀2:修罗战场》上映了,还记得三年前《绣春刀》带给我们的惊喜:张震、王千源、李东学三人饰演的锦衣卫,刻画三个小人物在明末时期为命运挣扎的故事。
阉党横行暗无天日的世道,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出出精彩帅气的打斗,让人重归武侠时代。
当然,张震也再次圈了不少迷妹。
精美的服化道,各种有趣的武器,对于日式漫画的借鉴和参考,外景和打斗戏视觉上让人更多享受,给新时代的武侠片注入了新鲜元素,又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一片续作口碑下滑的局面里,《绣春刀2》还能保持原来的口碑,甚至还有上扬,也说明观众对于这种尊重观众认真拍电影态度的认可。
毕竟,观众都不傻。
㈡ 《绣春刀》是一部怎么样的影片
电影《绣春刀》的故事的来源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冲田总司之恋》,路阳看后很有感触。原作以边缘人的普通情感为主,到了路阳的笔下,故事的核心变为边缘武者对操弄自己的命运的抵抗,爱情仍然重要,但不是核心了。
他在做《盲人电影院》同时已经写完了《绣春刀》的故事雏形,剧本写好是2010年。路阳想拍《绣春刀》时,有公司劝他将古装剧改成现代戏,尽管经费不足,但依旧没有同意。也正因为没有人投资,没有演员和发行方愿意合作。2012年底,原本不抱希望的路阳成功地说服了演员张震,也因此有了中影的3000万投资。拍摄时,路阳一开始很镇定,他自认为对整个电影烂熟于心,但真正拍起来,这笔钱还是让他崩溃。他尝试用好莱坞电影(比如《谍影重重》)的节奏而非传统武侠片的叙事来调动这部电影,这就需要大量的、快速的镜头。碍于经费他们的拍摄周期只有67天,所以一天下来必须完成四五十个镜头,最夸张的一天拍了一百个,而一个剧组正常的工作量,一天一般只完成十到二十个镜头 。
《绣春刀》在很多方面追求写实的基调,但影片更多遵循的还是武侠片迂腐的那套成规。剧情的发展还是围绕坏人陷害好人,好人另寻退路,坏人却赶尽杀绝,好人绝地反击伤亡惨重,但最终还是有仇必报杀死大Boss告终。另一方面,武侠片里最重要的动作戏虽然拍得刚猛有力,但精彩不足,尤其最后两场重头戏,张震和聂远的决战缺少新意。
尽管电影的口碑不错,但该片缺乏良好的营销策划。《绣春刀》没有找准宣传的话题点,影片上映前几乎没有做任何话题性质的宣传,就连线下主演们的全国巡回宣传也只走了北京、广州、上海和成都4站,这也是导致影片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 。
㈢ 如何评价电影《绣春刀2》
诚然,《绣春刀2》在当今的国产电影中可以算得上是良心之作,在情节、台词、摄影、动作、道具、服装上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所以大家对它赞赏有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是这么比的,我是抱着时隔三年之后想看看路阳是否能给我带来更多惊喜的心态来看的这部电影。因为我至今为止记得三年前在电影院看《绣春刀》,影片结束片尾曲出来的时候全身汗毛竖起,内心百感交集的那种颤栗感,但这次《绣春刀2》结束的时候,我并没有那种感觉。为了找到原因,我回家又把第一部详细回顾了一遍,来讲一讲两部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在我看来,《绣春刀2》是导演路阳非常努力地对《绣春刀1》的复刻之作,可惜并未超越前作。
说是复刻之作,我是有理由的。首先,两作的故事极其相似。第一部是沈炼为了钱放走了魏忠贤,反而被人追杀以求灭口,还连累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第二部是沈炼为了爱情放走了北斋,因此不小心发现了朱由检在船上动了手脚的内幕,然后被人追杀以求灭口,最后自己的两个朋友也死了。坦白讲,相似的故事讲一遍让人感慨,讲两遍就有些无聊。而且,第一部为了钱的理由显得更充分,因为不仅仅是他自己需要钱到教坊司去赎周妙彤,而且他的大哥也需要钱打点晋升百户,他的小弟也需要钱摆脱丁修。相比之下第二部因为发现要杀的人是自己一直赞许的作画先生而且还是个漂亮姑娘就和自己的同僚翻脸,还不小心把人杀了,就显得有点像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别说什么出于道义看不得姑娘被辱所以暴起伤人,我相信对逆党家眷的凌辱在当时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其次,两作的人物极其相似。两作虽然具体故事不同,但居然可以近乎于一一对应地找到对应的角色。刘诗诗演的周妙彤对应杨幂演的北斋先生,来充当张震的红粉佳人这个自不必说。张译的陆文昭和王千源的卢剑星都是胸有大志为了目标能屈能伸却也重视兄弟情义的人,而靳一川和裴纶这两个人则成了两部电影里的温情和搞笑担当。就连众位赞不绝口的辛芷蕾饰演的丁白缨,在第一部里魏忠贤身边也有一个赵姑娘。看多了武侠小说就知道,各方势力主子身边基本都有一个武艺高强又忠心耿耿的女性角色,这本身已经不是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人设了。两部的点睛角色,第一部是加钱狂魔丁修,第二部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两个人不仅人设丰满,演员也完成得非常出色。而我为什么说第二部不如第一部,很简单,在于细节,在于铺垫,在于由这些细节和铺垫组成的最终导致的人物形象的不同。说个很有意思的话:看完第一部《绣春刀》,你会觉得从道德上评判,沈炼不是个好人。但是看完第二部,沈炼反而像个好人了,这就是细节上导致的偏差。
首先,第一部开篇,沈炼冲进陈府,断了男主人弟弟的一条胳膊,同时用男主人的女儿威胁男主人,让他交出许大人的下落。至此,沈炼乃至锦衣卫残忍的形象在电影里就立住了,因此后面刘诗诗反复说“我怕你啊”就还显得比较可信。而到了第二部,唯一能显得锦衣卫只是走狗的戏就是去杀北斋先生,结果凌总管想要侮辱北斋还被沈炼打断了。所以在观众眼里,锦衣卫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身份,是很模糊的。看完第二部,人们只知道诏狱很可怕,魏忠贤很可怕,但是锦衣卫是个什么身份,完全没感觉。其次,也就是我刚才提的动机这件事上,第一部的理由更充分。前面卢剑星提醒百户大人升他的官职,百户大人一句“要么再拿点钱来,要么就闭嘴等着”,卢剑星面露难色。然后沈炼想赎周妙彤出教坊司,周妙彤说“就你那点俸禄,要攒到何年何月”,还有靳一川反复被他师兄敲诈还找沈炼借钱,都在反复说,这哥儿仨,真的很需要钱。所以后面沈炼为了一己私利拿了魏忠贤的钱放他走才很可信。而到了第二部,沈炼一眼看上了北斋就为她舍身犯险,反正在我眼里,就觉得是被迷了心窍。
再次,在兄弟情的铺垫上,第一部远比第二部要丰满。第一部有个细节,卢剑星为了靳一川补衣服,还包括三个人一起走在热闹的街市上,还包括沈炼为了卢剑星和靳一川买通别人。这些是你真真正正看到了的,所以后面卢剑星为了沈炼伏法,观众才会感慨,他们是真的兄弟情,这种兄弟情里充满了烟火气。但到了第二部,裴纶说和殷澄是朋友,沈炼说“我和殷澄也是朋友”,关键是,并没有演出来啊。而且照理来说陆文昭和沈炼应该也是朋友,但直到陆文昭为了沈炼压下杀凌总旗之前,你根本感受不到他俩是朋友。当某种情感的传递,需要靠台词而不是情景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引起观众的同理心的。这也就间接导致了裴纶和沈炼的同盟变得有点莫名其妙,陆文昭和沈炼的反目也没给人多大的震撼,虽然随后从整部电影的复盘来看逻辑上是通顺的,但是在情节演出来的瞬间,观众只是吃着爆米花,少了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来说说爱情线。大家都笑称沈炼真是万年备胎。但其实第一部的沈炼和第二部的沈炼对待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部的沈炼,不管周妙彤是不是爱他,哪怕他明知道周妙彤不爱他甚至怕他也不想跟他走,他都执意要给她赎身带她走。而他到诏狱里去救周妙彤的相好,也是因为周妙彤说“救了他我就跟你走”,本质上还是为了带走周妙彤。而后来,他可以很直白地对周妙彤说“他死了,被我杀了。”第一部的沈炼对待感情,是占有式的和抢夺式的。而到了第二部,他明明知道信王要杀北斋,居然还替他隐瞒,还对北斋说“他让我带你走,他让你随意画画,想画什么画什么”。这就真真沦为了明代好备胎。但事实上,到底哪个更有血有肉而且符合常理呢?我认为是第一个。因为第一个本身和沈炼在第一部中展现出来的残忍是前后呼应的,而且当时的男人对待女人,尤其像锦衣卫这样的男人对待女人,确实是“我爱你就要占有你,管你愿不愿意跟我在一起”。
综上所述,第一部里的沈炼,是自私的、残忍的、甚至有些贪婪的,但同时又是重情重义的,他会为了钱做错的决定,却也会为了这个决定买单,拼命改正。这才更加符合路阳所要表现的“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而到了第二部,不管是杀了锦衣卫带走北斋所显现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是后面在爱情中为了照顾北斋的情绪不想告诉她信王要杀她还谎称是信王想让她走,还是最后凭借一己之力对抗强权,都给我一种感觉路阳在尽力让这个角色显得更“高尚”。而这种高尚,到了最后就有了一点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却反而失掉了这个系列所要展现的“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这样的主旨。还是那句话,《绣春刀2》是部好电影,但如果你很喜欢它的话,建议你去重温一下《绣春刀1》,那将是更加让人久久回味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