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世纪90年代,西方对印度的什么感兴趣
西方对印度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很感兴趣,拍摄了以印度为题材的电影,此时期有《湿婆神之舞》和《太阳神》,在外国票房成功之后又引进到了印度。《湿婆神之舞》表现了阿西尔特尔和一个寺院舞女的爱情,女主角由法国女演员扮演;《太阳神》反映了寺院的生活,被英国观众和报刊认为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优秀的印度故事电影。
电影在印度受到欢迎是有群众基础的,此前传统民间的消闲方式都已经没落,普通民众没受过教育,电影适应了民众的需求。1901年10月孟买的福拉姆吉·考瓦斯吉学院放映了《基督传》,巴尔吉正是看到了这部电影受到了启发拍摄了印度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并于1913年5月3日于皇冠影院放映,印度电影才算正式诞生。
巴尔吉在欧洲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石刻家,结合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印度神话故事,巴尔吉拍摄的全部电影均取材于印度的神话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并取材于印度本土文化取材于印度人民熟悉的故事印度光荣的历史,唤醒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配上了英语和印地语的解说字幕,便于人们观看,不仅是在孟买等大城市,甚至在加尔各答、浦那、苏尔特等边远城市也放映了并受到热烈欢迎。巴尔吉致力于拍摄民族电影,在海报中宣传:"题材选自印度神话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由印度本土拍摄,投入巨额资金,具有印度特色,拍摄了圣城贝拿勒斯的实景,印度的观众一定会赞赏这部电影。"
帕坦卡尔三友电影公司由帕坦卡尔和两个好友组建而成,拍摄了《什里亚尔国王》、《贾米尼》和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而成的《罗摩的流放》三部商业电影,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
经过扩建,在巴尔吉的电影公司基础上形成了印度斯坦电影制片公司,在纳西克制片孟买销售,拍摄了一系列卖座的电影。取材于印度神话的《克里希纳的诞生》,电影讲述了克里希纳的诞生以及杀死恶魔坎斯等情节,制片人巴尔吉和扮演克里希纳儿时的巴尔吉的小女儿曼达基尼获得了亚历山大里亚电影公司和特罗尔城塔果尔授予的金质奖章。
1919年,拍摄了神话剧《克里希纳大神的童年》,讲述了克里希纳儿时杀死卡利耶毒蛇的故事;《拯救阿希丽雅》讲述了忠贞的阿希丽雅向罗摩施礼而得到了解救;《乌夏的梦幻》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尼鲁特劫走乌夏公主的爱情故事,三部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期巴尔吉写了《舞台》借以讽刺戏剧和电影节的内幕。
1919年,印度南部电影中心马德拉斯也开始了电影的拍摄。马德拉斯的纳特拉吉·穆达利耶尔拍摄了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电影《谋杀基切克》,电影讲述了隐居山村的班库族五兄弟之一的皮姆为了保护妻子杀死舅父的故事。马德拉斯的《邮报》评价其为:"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十分细腻动人,吸引了很多观众",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杰姆拉吉·弗拉姆吉·马登创办了马登电影公司,拍摄了电影《忠诚的苏尔达斯》,电影表现了中世纪受人尊敬的盲诗人,剧中妻子莫钦塔尼由女演员高赫尔扮演,反映了印度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习俗,在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② 《帕尔瓦蒂与湿婆》的结局是什么
《帕尔瓦蒂与湿婆》的结局:
梵天之子达刹对湿婆神不敬,湿婆的莎克蒂(性力)重生为达刹之女萨堤,与湿婆相恋。却因为达刹的各种阻挠,最后为维护湿婆投火自焚而亡,灵魂转世为雪山神女帕尔瓦蒂,经过一般周折让心已死的湿婆神再次爱上她。
相关介绍:
萨克蒂女神,印度神话中宇宙至高神三相神中湿婆大神的妻子,是湿婆的半身,宇宙太初之母。她无始无终,是一切行为与能量的源泉。创世之初,萨克蒂女神为了创造世界造福人类,且为了世界的创造供给能量。她顺应梵天的请求,与湿婆分离,从此以能量体的形态游离在三界之外。
在创世的许多年后,梵天为了自己所创造的世界能得以圆满。他又祈求萨克蒂女神,希望她可以降世成人拥有实体与湿婆结合。于是萨克蒂女神一次次的降世,开始了她的觉醒之旅。
③ 《调音师》有哪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调音师》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电影,成为了2018年印度的票房黑马,在中国大陆上映后更是获得好评无数。这部电影的故事灵感来源于2010年的一部同名法国悬疑短片,该电影讲述了心怀梦想的调音师阿卡什为了获得更深的造诣而假扮盲人,却歪打成招成为了一场谋杀案的“目击者”,最终他不得不卷入一场污浊不清的漩涡中,无法救赎自己。该电影剧情紧凑,故事激荡起伏,情节反转不断,电影中呈现的“脑洞”和让人无法预测的“刺激剧情”使本片获得各界的一致好评。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猜不中结局,更无法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摸透导演的用意,还须观影结束后细细品味才能洞察一二。影片中耐人寻味的细节比比皆是,如果细细咀嚼,你会惊叹于导演灵感的迸发和巧妙地处理。
影片中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之处更是令人深思。苏菲早已怀疑阿卡什假装失明,还将他和西米“捉奸在床”,为何却在两年后继续深信他编织的谎言?男主亲眼目睹了西米的两次谋杀,却毫不犹豫地吃下了她递来的贡品,导致自己双目失明,这如何解释?影片尾声男主和医生开车行驶的那条路上神似肝脏的大树是否预示了真正的结局?片中的神来之笔“湿婆神”是否表达了作者孰善孰恶的终极之问?这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处理注定了它是一部伏笔暗涌,跌宕起伏的经典悬疑片。毫不夸张的说,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通透饱满,鲜明立体,其中信仰与背叛的对峙,善与恶的交织,彷徨与毅然的厮杀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部优秀的影片给观众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味和思考,这就是它的无价之处。
④ 印度电影盗墓遇到三头六臂湿婆跳舞是什么名字
印度电影盗墓遇到三头六臂湿婆跳舞叫温婆之舞。2011年1月1日,发生在伦敦市区的爆炸案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一年以后同日同地,一位叫肯尼的盲人手持鲜花来到爆炸案纪念碑前悼念死者。接着,肯尼借用回声定位技术,开始执行杀人计划,受到伦敦警方和恐怖份子的双重追捕。肯尼的日常身份是在教堂弹琴人,美丽的伦敦小姐莎拉爱上了肯尼,当警方发现肯尼就是凶手时,莎拉也陷入迷茫。实际上肯尼的本来身份是印度的高级特工希瓦库玛(希瓦即湿婆),在母亲的包办下娶了多才多艺的眼科医生米娜为妻,开始了先结婚再恋爱的感情历程。在此期间,希瓦和好友沙拉思开始侦办一起秘密武器图纸失窃案,卷入了国际恐怖分子的阴谋,而好友沙拉思正是幕后黑手。就在希瓦和米娜的感情达到相爱阶段时,恐怖分子策划的爆炸案害死米娜并使希瓦失明,还导致希瓦成为武器图纸失窃案的唯一嫌疑人。最终希瓦成功复仇,夺回图纸,保卫了国家安全。影片上映后票房一路走高,在钦奈连续两周排名第一,被称为票房重磅炸弹。
⑤ 谈谈湿婆神,推荐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
这尊正在翩翩起舞的湿婆神雕像据说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纪念品。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
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
左上手托起燃烧之火,象征可以毁灭一切;
左下手斜向下垂,与抬起的左脚相对,象征着不受一切绸绊的自由;
右脚下踏一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
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升腾不息。
我认为“象征”某种程度在玩文字游戏,可是人类群体就吃这一套,越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越容易广为传播。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通俗好理解,二是因为“象征”中包含着激情,而激情恰好是推动人类群体进步的内在元素。
法国雕塑家罗丹称这座神像“充满了命力,像生命的洪流,像空气,像阳光,生机盎然”。艺术家的眼里啥都是艺术,我只是觉得男不男女不女。但得记住了,在性别上湿婆神是个“三眼四手的男神”。
湿婆神会跳108种舞蹈,其中之一是坦达罗舞,代表着旧时代的毁灭。这正是在《巴霍巴利王(上部)》中,男主角希瓦举起林伽,将其放在瀑布之后跳的那段舞蹈。
湿婆神的名字叫shiva,音译为希瓦,也就是《巴霍巴利王(上部)》的男主角名字了。
按地域特色来看,印度北方片中相对务实传统(如《摔跤吧!爸爸!》),南方电影偏重于浮夸开挂(如《功夫小蝇》)。但不论南方北方,印度电影中都有歌舞,歌舞不但承担了情绪营造的旨意,还兼具场景美化,甚至具有叙事功能。比如《巴霍巴利王(下部)》,巴霍巴利王带着公主坐船回国,3分钟的舞蹈虽然场面极致浮夸、画面极致亮丽,但确实传递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升华,观影时非但不会觉得虚假,反而为之迷醉。
《巴霍巴利王》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满城尽带黄金甲》吧,反正顶着诸多光环,破纪录的预算,IMAX 2D规格拍摄,印度首部4K高清规格泰卢固语电影,4亿人民币做特效,上下部加起来5个小时……电影中有很多在我们看来扯淡的剧情,但所服务的是一个内核非常古典的故事,叙述代表湿婆神(Shiva)的巴霍巴利王的宫斗故事,把历史融入神话。
观看这部电影的欢乐之处在于两点,其一是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画面和动作细致到位,宫斗剧情虽无特别突出,但也紧张诱人。其二就是那些开挂的画面了。最离谱的就是“人肉炸弹”,一排人站在椰子树上,借着把树干拉弯后的反弹力,把人送上天,再安然无恙落在城堡内攻敌。
(图 巴霍巴利王宫斗战争剧照,很棒的构图)
总体而言,剧情、场面、人物都很棒,但个别情节打开脑洞,完全脱离地心引力等物理定律,但又符合神话定位,并不会觉得出戏,反而强化了观影的正面感受。虽然该片没有《摔跤吧!爸爸!》那样现实主义题材的好口碑,但也是不可错过的印度电影,没有去电影院的朋友可以通过正版途径尝试一下,不会让你失望。
Ps. 抛开文化差异,印度电影比国产电影都好看啊。国产电影,别再拿景甜和周冬雨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