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怪谈》怎么样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讲讲
《怪谈》走扬长避短之道,既然惊悚长片的故事讲不好,那就不讲一个长故事,而是把影片变成3个惊悚短片的拼盘,从而提高剧情的紧张和紧凑程度,充分发挥惊悚元素的张力,以此来保证整部影片的惊悚品质。
三个故事虽然彼此独立,但讲述的都是由情爱和情感矛盾引发的惊悚事件,主演也都是由李治廷、文咏珊、朱珠等一众青年演员组成,无疑是想通过情感这一点起到接地气的效果。
第一个故事里一个白富美在校园泳池暴毙,貌似死于意外,但三个闺蜜其实都有杀人嫌疑,于是在“头七之夜”,三个闺蜜来到游泳馆祭拜亡友,结果白富美化身厉鬼而来,附身在泳池管理员身上,三个闺蜜不得不一一吐露实情,真相最终浮出水面。
但是,美梦成真的代价是死神的降临,写下愿望的人一个个意外身死,宅男想到自己写下的希望跟那个女孩拍拖的愿望,顿时心惊肉跳,处处躲着女孩来避免厄运上身。但最终还是情不自禁,大难临头时突然惊醒发现是一场噩梦。但现实生活中,他真的与“心跳女孩”再次相遇。
Ⅱ 如何电影《怪谈》值得一看吗
电影《怪谈》是一个多意思的词,取名为怪谈的电影有中国2015年李治廷主演的大陆惊悚片,也有2007年日本尾上菊之助主演的恐怖爱情片,还有日本1964年拍摄的恐怖奇幻电影。作为恐怖片,这三部电影的水准参差不齐,都值得一看。
故事往往用这样惊悚的结局收尾,耐人寻味又细思极恐。总的来说,日本《怪谈》的恐怖感、诡异感都非常恰到好处,细致如斯,难怪是能够造出框架不同的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Ⅲ 一篇文章读懂:为什么日本的恐怖片那么可怕
我们的近邻日本,是这个世界上拍恐怖片拍得最好的国家。(有之一吗?)
不同于欧美血浆四射带来的“生理”冲击,日式恐怖片更多是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精神震撼。
它为何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在我看来有三大因素↓↓↓
一:“怨灵”,“复仇”
其实日本电影在诞生之初,便与“恐怖片”这个电影类型结缘。
现存的最早的日本电影——1897年拍摄的 《赏红叶》 ,讲的便是一位富家千金化为恶鬼复仇的故事。
到了20世纪中期,一部电影的出现更是把日式恐怖片推到了业界最顶尖的水准。
这就是1964年上映的—— 《怪谈》 。
《怪谈》改编自日本怪谈文学鼻祖 小泉八云 的小说。
小泉八云把当地居民口中所流传的神怪故事,辅以自己不幸的人生经历,经过加工改编成这部著作。
在小泉八云的故事中,他并没有着墨于鬼怪的狰狞面孔,而是更注重于营造意境和氛围。
这对日本恐怖片的后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怪谈》里的故事,并非为了吓人而吓人。
而是充满着对恶的劝诫和对善的向往,每个怨灵背后都有自己可悲的故事。
如故事 「黑发」 ,就是讲述了一个为了出人头地的武士抛妻弃子,最后遭到妻子的黑发缠绕致死的故事。
而后世那些知名的“怨灵”基本都是延续这种设定。
《午夜凶铃》里的 贞子 ,因自己的超能力遭到世人的嫉妒与唾弃,最后被养父谋杀。
《咒怨》里的 伽椰子 , 因被丈夫怀疑出轨,最后被拧断脖子而死。
《富江》里的 富江 ,因为美貌让人妒忌和迷恋,最终被残忍分尸。
《鬼水凶灵》中的 美津子 ,得不到父母关爱,就连溺亡于水塔中也无人问津。
《鬼娃娃花子》里的 花子 ,在学校里找妈妈时被坏人杀死在厕所里。
这些可怜的人,生前无不受到至亲、朋友、家人的背叛,惨遭横祸。
最终怨念不灭,制造出一系列的恐怖事件进行复仇。
这就是日本的 “咒” 文化。
在遭遇侮辱或失败的情况下,报仇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文化在日本传统中占有很高的位置。
复仇行为在日本封建社会是被理解和提倡的,早期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亦有大量复仇情节。
三浦绫子的著作 《冰点》 ,就是复仇文学的代表。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健全,诉诸武力的复仇开始被“诅咒”所取代。
这是现代日本人法律意识和迷信思想的杂交产物。
二:“场景”,“物件”
我们回想日本恐怖片令人感到恐惧之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发生恐怖事件的环境多为民宅、学校、公共场合,而且经常在大白天发生。
这样的设定,置观众于熟悉的环境中,增强了代入感。
而那些生活中随处可以见的物件,如:
《午夜凶铃》中看了就会离奇死亡的 录像带 ;
《鬼来电》中发送着死亡讯息的 手机 ;
《美发尸》中怨念不散,吞噬活人的 头发 ;
《鬼水凶灵》中水龙头流出的,诡异恶臭的 黑水 。
这些日常可见的物件,都在给观众植入一种“危机无处不在”的意识。
你想想——
能冲出头发的水龙头,兀自咯吱作响的房门,无意间看到的镜子,突然响起的铃声.....
这些都让人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你大脑就会产生看什么都像“鬼”的反应。
恐怖元素生活化,是日本恐怖片的重要标签之一。
这与日本人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压抑的社会现状有直接关系。
特别是经济衰退后,随着失业率攀升,日本民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犯罪率,自杀率每年都在升高。
民众经常处于上班节奏紧张,下班心里空虚的状态中。
这种不安定,随时面临崩溃的恐怖之感,被导演们当做“符号”提炼出来。
造就了一批批知名的变态角色和经典恐怖电影。
三:“鬼形象”
既然是鬼片,“鬼”才是最重要的元素。
日本恐怖片刻画的“鬼形象”,总是充满神秘感。
就像《午夜凶铃》,96分钟的电影,贞子真身出现还不到2分钟。
她们含怨而死,成为厉鬼,无差别的报复所有生者。
她们变成鬼后,就被赋予狰狞的面孔,怪异的声音和扭曲的肢体。
这种模式化的“变丑”,被定格为恐怖来临的符号。
那一瞬间,你就会忘记她们生前到底有多好看。
她们喜欢以黑白的形象出现,乌黑的长发遮满整个脸庞。
她们披头散发,从远处慢慢向你爬来。
随着步步逼近,那种阴冷和濒临死亡的气息越来越强烈。
其中,《午夜凶铃》贞子爬出电视;
《咒怨》伽椰子爬下楼梯;
这两幕最为吓人。
两位是日本恐怖片史上的一姐二姐。
大家在争论到底谁最恐怖时,片方甚至让她们在《贞子VS伽椰子》里打了一架。
虽然恐怖的外表下呈现的都是一个个悲剧性的人物。
但在被这种画面刺激后,我想大多数观众还是很难再去悲天悯人吧。
总而言之,日本恐怖片依托传统文化背景,用其独有的电影语言,通过对观众心灵感官的双重刺激,触及人内心最真实恐惧。
它有独特的魅力,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欢迎点赞、评论、分享,更多精彩陆续有来。
也可以来我的公众号【人生电影公司】找我呦!(〃'▽'〃)
Ⅳ 电影《怪谈》影评:微恐之渐入鬼境
由于内地审查制度限制颇多,不少电影人在创作恐怖题材的时候,会考虑尝试短片集的方式。倒不是因为短片更容易创作,而是可以利用短片之间的嵌套,让前一个短片能回避一点儿风险是一点儿。《怪谈》也是一个短片集,由三个短片组成----《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OMG,这不都是智能手机时代的特产吗?看来在顾长卫把文艺爱情带入微时代后,另一领域的名导叶伟民也要把恐怖惊悚带入微时代了呀。《怪谈》会定义“微恐”吗?
从时长上来看,短片的确有“微”的感觉。我在编剧惊悚长片的时候,很大的一个工作量通常都放在了如何设计几个主人公遇到恐怖事件的先后顺序上。可是在微恐界,不需要那么多人接二连三的遇险。只需要一个人死掉就足以了。比如《怪谈》中的第一个故事《附近的人》里,死掉的只是一个女孩儿,可是另外三个女孩儿却在泳池更衣室里一口气经历了将近20分钟的“恐怖”。头七、鬼复仇、鬼上身、凶手的崩溃,都集中在了这一大场戏。凝练、节奏快、气氛窒息,成为了“微恐”的一大特征。就像顾长卫的“微爱”节奏达到了网络剧一般,《怪谈》也通过短片集的方式让局部的恐怖氛围达到了相当高的密度。
由于短片之间可以进行嵌套,“微恐”也许可以设计得更狠一点儿。尽管还是没能出现真鬼,但是《怪谈》第二个故事《摇一摇》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审查的红线实现了小小的越界。如果说第一个故事还有内地青春惊悚片的那种香艳气质,那么这第二个故事更接近好莱坞杀人魔惊悚片的残暴。从内容上说,凶手的杀人动机极其阴冷,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倡导的三观。这么极端的思想,广电能放心扔到影院里荼毒老百姓心灵吗?哈哈哈,好在这是第三个故事中的电影片段,姑且放一马吧。随之而来,第二段故事的视觉表现也大胆起来。断肢、刑具、鲜血,这些可以与血腥&暴力划上等号的视觉影像,在这个段落里充斥银幕。《怪谈》已经开始刺激观众的直观神经咯。
既然要渐入鬼境,那么第三段故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保证效果,这最后的《漂流瓶》是叶伟民亲自出手执导,带着浓郁的港产恐怖片的气质。尤其是港产恐怖片标志性角色“龙婆”的代言人罗兰出场,瞬间就打响了招牌。泰国恐怖片多涉及宗教、日本恐怖片多涉及诅咒、韩国恐怖片多涉及相爱相杀、欧美恐怖片多涉及连环杀人魔,香港的恐怖片则多涉及民风民俗,往往有一种摆脱不掉的悲剧色彩。
通过前两个故事的铺垫,叶伟民的《漂流瓶》无论是主演阵容,还是场景特效,都把《怪谈》推向高潮。能让人心想事成的许愿纸,看上去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东西。可是看 到为之付出的代价,你还期待自己 写在纸上的许愿成真吗?当你动了妄念的那一刻,你已堕入鬼境。。。。。。
Ⅳ 日本好看的恐怖题材电影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受到冠状病毒的影响,大家都在家“修行”,头哥和大家一样,迟迟不得复工。在家里无聊将以前看过的电影翻起来重新来过,有的甚至都看了好多遍了。
恐怖电影一直是我喜欢的一个类型,可惜国产恐怖电影一直不给力,香港80/90年代上映的还不错,如今也没落了,现在亚洲恐怖片突出的就数日本和韩国了,各有特色,看起来非常过瘾。今天我就为大家推荐一些高分的日本恐怖片,其中不乏一些60年代的老片。希望你们能喜欢。
1、《怪谈》(1964年)
1964年日本导演小林正树指导拍摄的恐怖片,本片是日本电影早期的一部经典佳作。故事的内容主要就是讲那些日本流传的“怪谈”(鬼故事),类似于我们国内的《聊斋志异》,如果你要吐槽影片的画质特效,请记住这是1964年的电影。
日本恐怖电影《怪谈》海报
2、《摄影机不要停!》
本片是一部超小成本的丧尸类型的恐怖片,据说只花了3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也就几十万),结果却获得了2017年日本票房前十名的好成绩,简直不要太牛。
电影一开始,一群看着不怎么专业的剧组,在废弃的厂房拍摄电影,女主角稀松的演技让导演暴跳如雷,可是这群演员完全不为所动,在助手的建议下,导演决定休息一段时间,在这休息的间隙有个人讲起了这个厂房的故事....原来这里曾经是个恐怖的地方,正说着,外边传来异响,一个浮夸的丧尸出现了,顿时剧组人员吓的四散开来,可是导演这时候却眼前一亮,这TM不正是要拍的电影吗,而且是真枪实弹,于是他大喊“摄影机不要停”......
摄影机不要停 海报
3、《世界奇妙物语 电影特别篇》
四个导演,四个短片,制作而成的一个电影,短片虽短但非常好看,四个短片分别是《雪山凶灵》《手机将军》《棋幻人生》《模拟结婚》,只有第一个是恐怖类型的,第二个喜剧,第三个悬疑片,第四个还是带点喜剧的剧情短片。
小编看那个《雪山凶灵》的时候是半夜,也觉的怕怕的,幸亏有后面几部缓解气氛,要不晚上都睡不着了。
这个影片同系列还有很多《世界奇妙物语 2019秋之特别篇》《2018年春季特别篇》《2019雨之特别篇》《2017年春季特别篇》《25周年秋季特别篇 电影导演篇 》《2012年秋之特别篇》《2016年春之特别篇》《2010秋之特别篇》《2007秋之特别篇》《10周年特别篇》《06秋之特别篇》《2018年秋季特别篇》
世界奇妙物语 海报
4、X圣治 又名 CURE
日本导演黑泽清1997年指导拍摄的影片,看完该片后思考其中的情节让人怕怕。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日本的一宗连环杀人事件,每个被害者身体上都被刻上了“X”标志。是宗教的某种仪式?还是精神变态杀手的刻意为之?这一切都为案件蒙上上了恐怖神秘的面纱......
电影《X圣治》海报
5、《鬼婆》(1964年)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日本南北朝内战事情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婆媳,她们所处的地方正直战乱,婆婆的儿子也出去参战了,两个妇孺为了生计干起了截杀的勾当,她们隐藏在浓密的芦苇丛中,伺机杀害路过的战士,完事后拔下盔甲变卖换取食物。这天从战场归来的八告诉婆婆她的儿子已经战死了,并且开始不断的挑逗这个媳妇,得知丈夫已死的媳妇终于在一天晚上被欲望支配着和八滚了床单。婆婆害怕媳妇因此离开自己,便想办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