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找一部关于一对孪生兄弟发生在日本的故事的老电影
《龙兄鼠弟》
《双生儿》
『贰』 釜山国际电影节的花絮概况
第1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2009年已是第1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但“亚洲电影市场” 首次启动于2006年。“亚洲电影市场”虽以亚洲为名,但 面向全球投资者、制作人和片商。电影市场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釜山电影推广计划”,它既是成片交易市场,也充当处于构思阶段的项目寻找合作者与投资猜闭方的平台;二是“釜山电影产业博览会”,以摄像编辑技术以及摄像制作器材的交易为主。
今年的“亚洲电影市场”设有45个展位,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79家企业参与,其中包括韩国的希杰娱乐和Showbox影业公司和香港星空传媒集团等有影响力的娱乐企业。
10月16日晚,第1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落幕,主竞赛最高奖——新浪潮大奖由伊拉克导演Shawkat A. Korki(《踢走》)与韩国导演苏相民(《我在困境中》)平分,而第一次做导演的中国演员蒋雯丽则获得了KNN观众奖。简短的闭幕式红毯上,韩国本土明星甚少露面,就连当地媒体都寥寥无几,反倒中国影星李冰冰、高圆圆与蒋雯丽的前后亮相掀起了不小的高潮。
面临窘况
明星少影片生电影节本土遇冷
在近几年的釜山电影节,始终被中国的媒体以“惨淡”“冷清”这 样的字眼来形容。这也难怪,从普通网 民对于电影节的惯性理解上来讲,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节,除了能够集结众多优秀的国际作品参赛之外,自然也不能缺少国际国内众大牌明星的走马观花。然而,在这一周内,除了木村拓哉、李秉宪与乔什哈内特领衔的《我从雨中来》引起大量少女粉丝的疯狂围观外,釜山电影节便再没出现所谓国际影星的身影,甚至连本土的明星都甚少露面。
而从近年获奖的名单来看,新导演、非著名导演的作品占去大多数,被大众熟识的作品甚少,就连本土的电影都很难名列其中,使得强调学术性和艺术价值的釜山电影节,没有得到韩国当地民众的支持。
中国网民零关注
釜山电影节在中国的关注度同样并不乐观,在作为衡量互联网热门话题重要凭据的网络贴吧,釜山电影节的吧居然只有一个帖子(截止到北京时间2009年10月17日10点)。
不过由于中国电影的积极参与,使得本届釜山电影节还是得到中国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成都我爱你》剧组的高调亮相,电影《风声》压轴闭幕式、蒋雯丽的处女作品《我们天上见》赢得KNN观众票选大奖,都成为釜山电影节上不小的亮点。
表演嘉宾
少女时代、李孝利、热力兄弟、bigbang明星等。
获奖名单
新浪潮大奖:《开球》(Kick off)(伊拉克,导演:Sha wkat Amin KORKI)
《我陷 入了困境》(韩国,导演:苏尚民)
选才奖:《无法到达的地方》(韩国)
《rare fish》(印尼)
PIFF mecenat奖:《大地的女人》(韩国)
《另一首歌》(印度)
国际影评家协会奖:《开球》(Kick off)(伊拉克,导演:Shawkat Amin KORKI)
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韩国《坡州》(导演:朴赞玉)
KNN观众票选大奖:中国《我们天上见》(导演:蒋雯丽)
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2010年10月6日韩国当地时间今晚(6日)7点,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将在韩国的第二大港口城市釜山拉开帷幕。在韩国釜山电影街,釜山国际电影节嘉宾在电影节前夜庆典活动上展示演员手印。今年的釜山电影节共邀请到67个国家和地区的308部电影参展。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被选为开幕式影片。
由韩国著名演员韩禅薯智慧和郑俊浩主持,闭幕式则由被称为韩国国民演员的安胜基和姜秀妍来主持。
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式影片选中了中国导演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闭幕式影片则选中了韩国导演张俊幻的短贺兆者片电影集《山茶花》。 今年釜山电影节的海报早在2010年02月23日首次公开,该海报由釜山电影节美术监督,韩国京成大学崔顺台根据韩国著名韩服设计师,韩国东西大学教授李英爱使用棉,Jean等衣料制作的《到故事中去》为原型设计而成。
第16届釜山电影节
2011年10月6日晚,第1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张东健、苏志燮、范冰冰、小田切让等明星出席红毯仪式,让这全新建成的“电影的殿堂”星光闪耀。范冰冰6日晚先是以一头复古的发髻搭配低胸粉蓝色抹胸纱裙携手王力宏的《杨贵妃》剧组出现在红毯。
10月14日晚,为期九天的釜山电影节在韩国釜山海云台落下帷幕。闭幕式在小雨中进行,与开幕式的热闹红毯相比,闭幕式就冷清许多,连到场的韩国媒体都寥寥无几,红毯上虽有韩国国宝级演员安圣基压轴出场,但女星的数量明显减少。
新浪潮单元:
《无声的旅行》(Mourning) 伊朗
《尼诺》》(Nino) 菲律宾
未来景象单元大奖:
《那个地方》(A Criminal Ecation) 意大利
亚洲最佳短片奖:
《等待他的咖啡馆》(Thug Beram) 印度
《广告气球》(See You Tomorrow) 韩国
亚洲最佳纪录片奖:
《蝶与海》(Sea of Butterfly)韩国
《Shoji &Takao》 日本
国际电影评论家协会奖:
《无声的旅行》(Mourning) 伊朗
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
《猪之王》(The Kingof Pigs) 韩国
最受观众欢迎电影奖:
《印度马戏》(Watch Indian Circus) 印度
釜山影迷大奖:
《双生儿》(The Twin) 瑞典
第17届釜山电影节
韩国当地时间2012年10月4日晚,第17届釜山电影节在釜山海云台“电影殿堂”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女星汤唯搭档韩国演员安圣基献上主持人首秀。香港新人导演梁乐民、陆剑青执导、郭富城和梁家辉主演的香港动作片《寒战》作为开幕片举行全球首映获得好评。此外,由许秦豪执导的中国影片《危险关系》及中国导演张元所率的《有种》剧组代表华语军团先后踏上釜山红毯。
首先是电影节开幕式的主角韩国的“国民演员”安圣基和曾凭借《色戒》、《晚秋》等影片在韩国享有知名度的中国女演员汤唯。两人担任4日开幕式庆典的主持人。特别是汤唯,她是釜山国际电影节史上的第一位外国主持人。
第18届釜山电影节
2013年10月3日,第1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在韩国釜山正式拉开帷幕,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301部影片在本届电影节期间进行展播,其中包括136部影片的全球、全国首映。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当中没有华语片入围。
开幕式司仪由姜秀妍和郭富城担任。闭幕式司仪由宋善美和尹继尚担任。
贾樟柯的新片《天注定》,以及由孙红雷和郭富城主演的《全民目击》都将在“广角镜单元”进行展映。
第1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作品为是由不丹藏传佛教传人高僧兼电影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执导的《Vara: A Blessing》(即《瓦拉:祈福》)。金东炫导演的《晚餐》将作为闭幕作品上映。
本届电影节将于2013年10月12日落下帷幕。
中国评委
2011年10月7日,第1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评委、中国演员蒋雯丽在韩国釜山出席新闻发布会。第16届釜山电影节自6日开幕以来已有三天的时间,除了开幕式的红毯让人大饱眼福之外,入围釜山电影节唯一竞赛单元“新浪潮奖”的影片也备受关注。作为本届电影节评委的蒋雯丽,在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电影的看法,称好的作品不用太多争议。
此次入围“新浪潮奖”的影片共有13部,其中包含三部华语电影,分别是《星空》《回缅甸》和《空山轶》。由小演员徐娇主演的《星空》曾在电影节前夕就颇受媒体关注,对于该片是否有望获奖,蒋雯丽说还没有看到片子,也希望大家不要执着于结果,能入围这一单元就已经是好作品了。同时蒋雯丽也不忘分享自己的心得,“好的作品不用太多争议,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
『叁』 推荐一部日本黑帮电影
杀手阿一
你愿意相信的话,这是一个关于死亡,记忆,恐惧,痛楚的爱情故事。爱得要死。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我不会反对这是一部烂片,而且是典型的日本烂片。铺张浪费的鲜血,内脏,点缀少量的脑浆和精液,关键词囊括黑社会、校园暴力、虐杀、强奸,背景是将以上所述视为日常生活家常便饭的东京新宿,仿佛借此有了一点现实的厚度,但仍然抵消不了这一秒在我脑中随着车轮飞转的景象:一群自己掐着自己脖子万分恐惧的卡通纸偶,只有一个骇人听闻的姿势,恶狠狠地cult,也只是cute。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原作山本英夫,两大日式暴力美学头目御用摄影师山本英夫,特技师松井佑一,如此强悍的班底,追加一个被誉为北野武接班人,日本cult电影代表人物、拍摄AV电影出身的导演;割舌,腰斩,裂口男这些广为流传的大场面,附赠《铁男》和《双生儿》导演冢本晋也、《盗信情缘》导演萨布的友情出演,足以让期待感官刺激的猎奇者兴奋难眠而另一些人从沙发跳起落荒而逃。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而这个假设不成立,所以《杀手阿一》只是半部烂片,像一个窑变的面具,一半粗制滥造,一半鬼斧神工,扭曲,凌厉,不对称。因为丑得厉害,所以美。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就暴力美学进行新一轮的解剖……但其实,我是骗你的。
自然,某类电影接受程度在帕索里尼和大卫·克隆伯格之下的人群,瞥一眼《杀手阿一》的封面就会胆裂心寒地咒骂世风日下;《异形》爱好者在这部电影里也没有一席之地——多半会像我一样挑剔这PS这剪辑技术很不成熟啊。剩下大呼小叫的,恐怕是装样或者根本对血腥毫无概念。但作为商业片,是的,这噱头还没有到达它要迎合的观众的兴奋点。它甚至是纯洁的,在光怪陆离的外表下,不颠覆道德,不戏弄信仰,只有个体漫长的内心挣扎,镜头的跳接转换和语言的遮遮掩掩间完成了对视觉的挑战,仅有的几个血腥特写的震撼力也被琐碎的情节分薄冲淡。总体沉闷不堪,非常糟糕的结构、镜头和处理方式,不,与其说糟糕,不如说是向先锋靠拢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电影带着飞速转动的车轮进入我们的视野,高速摄影晃成繁华都市的另类侧面,破碎粘稠的叙事慢慢滑落,逐点凝聚,从中浮现一条并不清晰的线索,对后现代熟悉的朋友们会马上联想到巴塔耶和福柯:对死亡的迷恋与对界限的确认与超越。
《杀手阿一》里面每个人都在做一个不是自己的梦。不论是阿一,垣原,还是立花/KAREN。都在寻找自己灵魂栖息的所在——逃避灵魂的真正所在。当这梦开始重叠混淆,当这种自我压抑——释放——再压抑的规训到达了自我能够平衡的极限,毁灭开始了。
阿一以卡通英雄造型和惨痛过去来自我催眠,他清楚知道,在自己扮演的这个勇敢形象之下,他依然是那个卑微的,任何人都可以往他头上踩一脚的孩子。阿一的症结在于,他本身迷恋暴力,被暴力伤害反而使他更向往那种暴力,然而他不敢。他的道德感竭力反对这一事实。而他的力量是外力强加给他的,阿叔的催眠一说只是在暗示这一点,所以导演用立花/KAREN来澄清,同时给出另外的暗示:校园暴力的普遍和泛滥。立花/KAREN的再度出现,阿一仿佛从宿命中挣脱出来,但事实是,当他误杀了哥哥金子,他在那其中照见自己过去的孩子阿武对他拳脚交加,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存在看不见拯救之光,他仍在犯罪,双重犯罪。这一切,没有任何改变。
长期以来,与其说阿一在杀人,不如说他在自杀。
与阿一涕泪交加的矛盾形象相比,垣原这个角色反而不讨好,阿一卡通然而丰富可信,垣原恐怕只会在受众心目中留下一堆感叹号。但浅野忠信,以他出色的演技使得这个角色得到迷人细腻的光泽和结实的说服力,让这部电影从烂片中一跃而起。啊哈,这些形容词多么空洞,我也不相信垣原可以通过恶劣的穿衣品位(笑)使得非理性获得某种在场的真实性。但浅野忠信做到了,让本来只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垣原,成为《杀手阿一》的核心,所有分支再次凝聚成撼人的巨大力量。
我们无法得知垣原的来历和出生,想必又是一笔烂得血肉模糊的糊涂账,只能从那些片段中推断大概:“你的暴力里面没有感情”,这点睛之句分明是说,垣原从前感受过一种有感情的暴力,或者更进一步:以暴力为表现形式的感情。在他与KAREN的对手戏中,这个逻辑清楚表现为:爱得越深,打得越狠。我们都知道人类是趋乐避苦的,垣原的反熵过程说明了什么?
他以为自己是被爱着的吧。
如此深深地被爱着。就像电影开始阿一遭遇的那个妓女,与不被关注、不被爱的更大的痛苦相比,宁可选择肉体的折磨。久而久之,爱与暴力与恐惧就建立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等式,阿一同样认可这个逻辑,所以他对那个妓女说,他将取代那个男人来殴打她——在垣原和阿一那里,他们已经不知道爱的正确方式是什么,甚至叫不出它的名字。
在片尾,垣原把自己捅聋以拒绝同类的哭声,这绝望不仅来自崩溃的阿一同样来自他自己的身体深处。于是垣原产生了幻觉——从阿叔在垣原额头没有发现任何伤痕这一细节看,垣原根本就是坠楼自杀。剧终回头的那名少年,实际上,是长大了的阿武。垣原想象自己被阿一杀死,想象阿一杀了阿武,然而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在安生芳雄这个唯一能给垣原带来爱的暴力的人消失之后,垣原陷入了绝望。直到获知阿一的存在,他又重新感到爱和恐惧的颤栗,以至于阿一丧失杀人意志之后,垣原不能够接受现实,无法接受阿一的崩溃——他不能再被暴力“爱”了。他只能选择自我毁灭,用死——这种我们定义为痛苦的极限来为他追逐极限的生命画上句号。
以杀止杀,以痛来为幽冥空虚的痛止痛。这种释放和静止,对于他们的人生和自我,也许是一种另类的救赎。这些沉默的晦涩的扭曲的情感,最后都只能被死亡吞噬。
啊让我们静下心,顺着阿一的目光抬头看横在头顶天空的纠缠电线,找出它的脉络和开端,思考这些纷至沓来的人物因为什么,如何相遇,碰撞,纠缠,以至于成了一团需要一刀劈开的死结?
是那个叫山本英夫还是这个叫三池崇史的妄想狂么?是这个视变态为常态漠不关心的社会?还是此刻或者在午夜街头烂醉如泥,在显示屏前边睁着枯涩的眼睛,突如其来开始嚎陶痛哭的你和我?
然后那名叫浅野忠信的金发幽灵就会从暗地里浮上来,把A面的光明唱完,翻到黑暗的B面。
『肆』 第41号囚犯哪里有看
第41号囚犯在,爱奇艺上看。
《第41号女囚房》是1972年上映的一部日本电影。
影片评价
超现实主义电影,女性题材的电影。
日本导演伊藤俊也1972年作品,当年日本最佳新人导演奖。刚看到这张影碟时,以为是部类似《铁男》、《双生儿》式的90年代日本另类片。
在查阅资料后才发现这竟然是部70年代的电影。导演伊藤俊也在70年代初拍摄了《女犯蝎子》的三部曲,本片是其中的第二部,讲的是绰号为“蝎子”的女犯玛娅同其他女犯一起越狱的故事。从形式感来看,此后的很多日本片都应从中获益不小。
『伍』 推见几部关于日本小孩相扑电影
日本电影《五个相扑少年》或者2008年的电影《相扑火锅》,都是描述少年和青年参与相扑运动的故事,您可以看一下,网上都可以找到,下面是《五个相扑少年》的剧情简介: 五个大学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得不”参加学校人才凋零的相扑社,不务正业的秋平为了学业,留级四年的富夫为了爱好,孤独的胖子丰作为了友谊,秋平的弟弟春雄为了爱情,英国留学生史米利则是为了生活,这些从未接触过相扑的年轻人,甚至对相扑有着严重误解的学生,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起集训去参加大学生相扑比赛,好戏由此开始。 首仗惨败的教训和前辈的奚落激起了秋平们的斗志,相扑少年终于发狠心训练相扑,几个月下来,他们把包住沙包的布也打烂了,如此专心一致地做一件事情,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在花费心血、流下汗水的同时,自信也在他们心中积聚。等到最后决胜的比赛,所有人都放弃了个人最初的私念,只想打赢比赛,传统意义上的相扑运动征服了现代少年的心,也正是因为相扑,秋平们终于能为自己的前途做出决定。 影片的情节算不上曲折,但导演选择了非常好的视角来讲这个关于相扑的故事,他将青春校园中不可缺少的社团生活,与相扑运动巧妙地结合起来,除了相扑文化之外,影片还涉及到了日本长辈与后辈之间的代沟,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问题等等。《五个相扑少年》给人最直接的感觉是导演周防正行像一位内敛的中年绅士,他的影片所体现出的涵养和风度让人折服。而在不同的导演麾下,演员所展现的风采也是截然不同,相扑少年秋平的扮演者本木雅弘几年后在冢本晋也的《双生儿》中一人分饰两角,他在两部戏的形象和气质大相径庭,青春健康与沉郁阴暗形成强烈对比。逗笑大师兄竹中直人在影片中几场让人捧腹的表演绝对让人印象深刻。影片结尾,相扑少年们各奔东西,相扑队又要从零开始。秋平留校一年的决定,冲淡了离别的哀愁,等待他的将是新的成员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