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人的切腹是怎么切的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这种行为不能不提,他们认为这是光荣赴义。切腹虽然是很痛苦的,事实上这种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
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开自己的腹部。由于自己除去内脏过于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后做了修改,变成由切腹者自己划上一刀。第一刀切开腹部之后,由朋友或可信赖的家臣立即补上一刀,砍下切腹者的头。这种来担当补刀的行为的人称之为介错,担任介错的人是非常的荣幸的。切腹并非日本唯一的正式自杀方式;1962年,导演小林正树执导了电影《切腹》。
一般附有介错人帮助的剖腹仪式过程如下:
剖腹自杀者穿着庄重服装,用来剖腹的刀或剑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别的布料垫着。武士会作死亡的心理准备,例如写作称为辞世之句的诗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错人助手准备好,剖腹者会揭开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剑,捅进自己腹部。剖腹者首先从左至右的切割,然后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让其肠脏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时,介错人进行抱首,即挥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斩下,但不完全斩断,让头和脖子仍有一丝牵连。由于这一刀要非常精确,介错人一般是剑术高手。剖腹者会和介错人预先同意何时彻底完成斩首。亦有一些切腹者会以扇子或木刀来代替切腹用的小刀,作为形式上的切腹,实际上是由介错人下刀杀死切腹者。此种切腹方式被称为扇子切。介错人一般是剖腹自杀者的亲友。武士如果战败但输得光荣,对手可能会为了向其勇气致敬,而自愿担当介错人。
2. 日本电影,夫妇切腹鬼武士介错,女的人头被鬼武士切掉收藏
电影名字叫:《快手枪手快枪手》,你描述的这个情节在电影1小时零4分。
3. 好看的日本武士电影
1962年日本拍摄的电影《切腹》。这部电影的场景布局,都有着非常严谨的仪式感,尤其是在风中对决得场面,极具东方美学的意境,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经典,画面的构图一直表现出一种匀称美,利用黑白画面,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静态美学,包括后来张艺谋拍的《英雄》,很明显就是借鉴了这一部电影。
电影的故事讲述了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的后期,因为诸侯之间很少发生战争,这时候的武士就不再具备太大的价值,因此很多武士都被解雇了,被解雇的武士只能四处流浪,被称之为浪人,残酷的现实使得他们经常跑到诸侯贵族家,期待诸侯能感动这种武士道精神,能够收留他们,给他们一份工作,可是到了后来,诸侯贵族已经不需要招揽这么多的武士,于是只能用钱把他们给打发走,慢慢的切腹就成为了当时浪人武士一种敲诈手段。
话说,有一个叫千千岩的流浪武士,他来到贵族诸侯井伊家,请求在前院切腹自杀,实际上呢,是想借此机会想要一笔钱,但是井伊家的人却发现千千岩的刀竟然是竹子做的,连豆腐都划不开,他们看透了千千岩的心思,于是就将计就计,让他切腹自尽,以此来震慑其他前来敲诈的浪人,千千岩对此始料未及,请求切腹的日子暂缓两天,之后呢,一定会回来履行承诺,但是井伊家却要求千千岩必须当场切腹自尽。
一般来说,切腹只是一种形式,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还没开始切,助手就会挥刀把头给砍了,这样就不会痛苦,但是这一次他们要求千千岩一定要用竹刀把自己的肚子给痛开,然后画一个十字,完了助手才会砍去他的头,结束他的痛苦。千千言无奈,用竹刀用力数次,才捅入自己的腹内,在他极度痛苦之际,请求站在身后的武士砍去他的头,可是那名武士却说你还没有画十字呢,千千岩最后在极度痛苦中咬舌自尽,不过即使这样,井伊家的人还是说,他这样死的很没面子。
几个月后,一个叫做津云半的武士来到井伊家,和千千岩一样,请求在前院切腹自杀,不过在这个之前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故事给讲完,原来津云半曾经也是很有名气的武士,后来主人的家族没落,朋友切腹自杀,把孩子托付给他照顾,这个孩子就是千千岩,后来津云半的女儿嫁给了千千岩,两年之后,他们生下了一个孩子,可是不久后,妻儿得了重病,为了治病,家里当完了所有的东西,千千岩的佩刀也被拿去当掉了,为了保持武士的象征,他才做了竹刀,放到刀鞘里。
面对病重的亲女,千千岩束手无策,只能来到井伊家,准备用切腹的方法要一笔钱,为妻儿治病,可是没想到井伊家竟然咄咄相逼,逼他用竹刀切腹自杀,千千岩死后几天,妻女们也相继都死了,伤心欲绝的津云半才来到了井伊家,曾经他也坚信武士道,但是后来发现,武士道只是装饰品,他救不了亲人,也养活不了自己,就连自己的女婿也被一帮高淡武士道的人给逼死了,他对井伊家的人喝斥道,说武士也是人,不能活在空气中,如今的武士精神只是表面的虚饰,只是武士内心的一个虚假情节,只是你们用来装点门面的东西,井伊家的武士听了后很生气,就上前围住了津云办,武艺高强的津云半很快就砍倒了几个家臣,可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被打倒在地,临死前津云半把井伊家世代供奉的先祖盔甲摔在地上,所谓的武士道,就像这七零八落的盔甲一样散落在地。
4.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有谁看过这个电影吗讲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剧情介绍下吗,详细点
故事背景是在宽永七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的时候。当时由于家光实施中央集权,削弱了许多诸侯大名,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浪人,即失业武士。造成当时常有一些浪人,跑到诸侯家,表示要在玄关切腹自杀,而诸侯则用钱打发他们走,这成为当时流行的敲诈手段。后来,一名叫作津云半四郎的浪人来到名门井伊家,要求在庭前切腹自杀。家老斋藤勘解由讲起了来此提出同样要求的千千岩求女的事情——家老欣然应承了求女提出要求,然而在为他准备好一切后,求女却又用再等一、两日来推托,后来众人发现他携带的原来是一把竹刀便逼他以竹刀切腹,求女不堪痛苦最后咬舌而死。原来求女是半四郎的女婿,他为了给妻儿治病,才出此策酬钱。半四郎呵斥那些人不问缘由就逼他切腹,所谓的武士精神只是表面的虚饰。井伊家的武士们围住了半四郎,武艺高强的半四郎奋勇地砍倒了几个家臣,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打到。最后,半四郎切腹,因此而死的家臣们被说成是病死,井伊家的勇武之名依然响彻四
5. 电影《切腹》井伊家逼迫千千岩求女切腹动机
因为有一件事发生 有个穷困潦倒的浪人 因为壮志未酬 所以到大名宅邸请求切腹结束这潦倒的一身以彰显虽然不得志 但武士之志之勇气尚未失去的崇高气节 当时这种行为打动了大名 将其纳为家臣。 这件事发生后 很多假装清高的潦倒浪人纷纷效仿 大多数都被大名家打发走 很让人头疼
因为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井伊家为了终结这种不良风气,决定杀一儆百,让那些纯粹只是为了偏点钱或骗点官位的骗子 彻底消失,决定让 男主 真切腹
6.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切腹》
《怪谈》名字只是给人感觉恐怖兮兮的鬼怪故事,很多人会被《切腹》的片名吓得发寒,好比同学凑过头来看,一见“切腹”两个字立马说怎么能看这样变态的片子呢。那眼神就跟我有不良癖好似的,当然我不会傻得像《蔓延》里的D碟贩子说“这是艺术”……
哎,这怎么说呢。
日本导演小林正树(1916-1996)拍的片子不多不少,《切腹》属于看完一部就少一部的好片,相当值得再三观赏回味。《切腹》和《怪谈》,两个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那些年(上世纪60年代)可是大师如云,罗伯特.布列松、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维斯康蒂,小林正树绝非滥竽充数之辈,其成就与风格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对于仲代达矢的演技则钦佩得五体投地,他独身进入井伊家的坚定决心、感情饱满的话语、以身试险的狠劲都让人印象深刻。想象下就不可思议:30岁的他演完一个50岁的老浪人,2年后在小林正树《怪谈》的《雪女》一章中又变成了纯情怕事的小青年,这等演技让人实在是无以复加的折服。前有《人间条件》和市川昆的《键》,再有《夺命剑》、《大菩萨岭》,简直是分身术般的神奇,更不必说后来与黑泽明合作的《影子武士》、《乱》等等。
影片中他回叙那段的演技展现得淋漓尽致,女儿初嫁,哄外孙时难以掩饰的幸福,在女婿家落入困境后的心急如焚。天伦之乐美好的毁灭把这个老浪人逼上了绝路,独立于天地间再无可眷念。
正如仲代达矢所说,除去注重真刀实感的打斗外,影片剧情是非常安静的。《切腹》的故事很简单,因此保持住悬念相当重要,多说无益,最好不要看简介,单听片中人物娓娓道来的感觉便很有故事味。
《切腹》究竟好在哪里,首先桥本忍的剧本非常出色,大时代背景穿插小人物的悲剧,有武士道精神又不落俗套。影片充满悬念又立意鲜明,远离残忍又有所指。
有人说津云半四郎的回忆叙述未免沉闷罗嗦了些,可正是他的欲言又止、再三拖延切腹,事实在最后全盘抖出的一刻,御家老也是坐不住了。一切主动权根本就是掌握在津云半四郎手上,他要为女婿讨个说法,同时又警告着听他讲述的武士们“也许我的今天会成为在座某位的明天”。
津云半四郎要求切腹的悬念的确有所遮掩——千千岩求女的故事先经御家老讲述,用意是揭穿老浪人的“诡计”;在津云半四郎几次要求助手无果时,通过他口中得知似乎他是因朋友遗言嘱托来为千千岩求女寻个说法;到最后他才道出自己家破人亡的事实。把影片倒回竹刀切腹的场面,对于千千岩求女而言实在是残忍到极点(并非场面本身残忍),想象他身上背负的重任、身为武士却卖刀的愧疚还有自杀时耳边的嘲笑,也难怪老丈人对于苦命女婿的遭遇实在无法容忍,遂以只身之力撼动权威。
津云半四郎和泽泻彦九郎决斗一段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天地为之动容的意境绝没有因为黑白影像缘故有任何失真,比起老谋子展现决斗时极尽色彩之能事更不逊色。
插叙与回叙的运用,平稳而流畅的镜头,小到井伊家的滑门,大到决斗时的天色,影片在演员、摄影、布景、配乐上都是顶尖水准,它的主旨对武士尊严甚至可以说带有讽刺,武士尊严再重要,也比不过亲人的幸福,老浪人津云半四郎面对接连打击,转眼间孑然一身。他以只身之力挑战井伊家的权威势必是以卵击石,在史书记载中他的事迹也被抹去。以镜头注视的井伊家祖传盔甲开篇又终止于盔甲的散落一地,以《井伊家觉书》念白开始又结束于《井伊家觉书》的记录,内容生动翔实,结构上工整完美,人物形象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