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日本人喜欢中国电影吗
扩展阅读
邮差电影1995剧情 2025-08-23 23:29:38
香港电影地方方言 2025-08-23 23:24:35
大学生教育题材电影 2025-08-23 23:11:38

日本人喜欢中国电影吗

发布时间: 2024-02-07 09:02:22

Ⅰ 《八佰》将在日本上映,你觉得这部电影在日本的收视率能有多少

由管虎导演执导,黄志中,欧豪,姜武等演员共同主演的电影《八佰》,上映之后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并且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很高的票房,在国内也引起了很高的热度。《八佰》这部电影在2020年上映之后,由于一直被赞赏,所以,这部电影也打算在日本进行上映。不过,至于这部电影在日本会不会受欢迎,会不会有一个高的收视率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那么关于《八佰》将在日本上映,你觉得这部电影在日本的收视率能有多少?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不过,还是希望《八佰》这部电影能够收获好的收视率

虽然《八佰》这部电影可能不会在日本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八佰》毕竟是中国影视剧,中国文化的代表。所以还是希望《八佰》这部电影能够在日本获得一个好的收视率,让更多的日本观众也对我国的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关于《八佰》将在日本上映,你觉得这部电影在日本的收视率能有多少?以上是我的看法。你觉得《八佰》能够在日本获得高收视率吗?欢迎留言交流。

Ⅱ 日本人喜欢中国的明星吗例如成龙、李连杰等等;他们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吗

日本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划分是十分精细的
在日本 最万众瞩目的偶像应当是国民级的偶像
这样的人相当的少

而绝大部分的偶像被划归为发烧友偶像 就是那种只受到一部分特定人群喜爱的偶像 并且有很多疯狂粉丝专门收集偶像的资料,商品,甚至生活用品

而对于能够在日本有影响力的中国明星 大多数属于发烧友偶像
例如成龙 李连杰 他们在日本就有一个很庞大的发烧友队伍迷恋他

事实上进十几年来 中国(包括台湾香港等不同制作地点)的电视剧与电影一直有受到日本的关注 台湾八十年代的琼瑶剧就曾经留下很多粉丝 很多中国电影(尤其是张艺谋与陈凯歌等人)也在日本开拓出一片市场 而近几年来 中国大陆向日本输入了央视的武侠剧 而台湾却主要向输入本土的偶像剧

其实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张艺谋的 英雄 据报道称在日本收回了2000万美元的票房
倘若我们的明星与影视制品真的有过人之处 是不会找不到异国知音的

Ⅲ 中国香港拍的头文字D日本人怎样看待这本片

从一个从小看热血漫画的人的角度来看,日本人应该不会喜欢。因为除了剧中角色不够贴切原著外,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抓到原著精髓,丝毫没有原来看动画时的畅快和热血。另外,电影对赛车时一些特效处理也一般般,因此,也不会吸引太多人去看,市场也局限在港台和内地。如果你看过了一遍,就绝对没有要看第二遍的感觉。个人觉得是纯粹的卖钱,简直是玷污头文字D。从一个从小看热血漫画的人的角度来看,日本人应该不会喜欢。因为除了剧中角色不够贴切原著外,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抓到原著精髓,丝毫没有原来看动画时的畅快和热血。另外,电影对赛车时一些特效处理也一般般,因此,也不会吸引太多人去看,市场也局限在港台和内地。如果你看过了一遍,就绝对没有要看第二遍的感觉。个人觉得是纯粹的卖钱,简直是玷污头文字D。从一个从小看热血漫画的人的角度来看,日本人应该不会喜欢。因为除了剧中角色不够贴切原著外,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抓到原著精髓,丝毫没有原来看动画时的畅快和热血。另外,电影对赛车时一些特效处理也一般般,因此,也不会吸引太多人去看,市场也局限在港台和内地。如果你看过了一遍,就绝对没有要看第二遍的感觉。个人觉得是纯粹的卖钱,简直是玷污头文字D。

Ⅳ 日本人怎样看待中国抗日电影的

他们当然不怎么高兴啦,但是,他们以前就是这么打我们的,这是事实。但是,日本人吧,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让日本的演员来演抗日片,有些日本人自然不高兴,我觉得,让日本人来演抗日片更加真实感吧。

Ⅳ 日本人看到中国拍摄的《血战钢锯岭》之后会是什么心情

身为日本人这电影能看吗?

主角救助伙伴,但是救助的伙伴可是杀了数十万的日本军人和百姓啊。他作为美国人很伟大,但是作为牺牲一方的同一民族,我无法冷静地观看。这是美国人特有的独善和自我陶醉的极致。大家啊,你们有好好理解历史这个东西吗

至少从我看来,日本兵顽强到让美国士兵心惊胆战。这种叙述方式很平衡没有偏向。

作为和主人公对比而加入的切腹的情节,和当时日本的思想很接近。虽然多少有些夸张,但是这种疯狂的战斗方式我觉得很贴近事实。



Ⅵ 日本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的电影特别是战争片

在日本上映的中国战争片根本就没有多少部。会去看的人就不会漠视,只有少数右翼才觉得中国电影歪曲了历史。一般的日本人看中国电影,最喜欢看香港动作片,对于战争片,因为不了解所以没有体会。

顺便说一句,最近在日本上映的赤壁,宣传的很大,但在日本人普遍市民看来,拍的太爱情,缺乏历史剧的感觉。

Ⅶ 日本人看不看中国电影

会看的,只是人少人多,商人是没有国界的,有利可图就会引进,所以都会看的

Ⅷ 日本人为什么热衷中国电影赤壁

日本人有很深的三国情节。 众所周知,日本的“三国文化”来自中国,那是“中学东渐”。
当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演义》)于元末明初问世时,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大陆民间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但是故事有没有传到日本,此前没有纪录。日本真正第一个与中国的“三国”故事有关的作品,据邱岭与吴芳龄所著《三国演义在日本》一书所研究,是一部叫做《太平记》的作品。它的诞生,大约也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时期。
《太平记》是讲述日本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小说,其中的作品卷二十,引述了三国故事,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讲,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孔明走生仲达”结束。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而是诸葛亮。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但是在《太平记》中,诸葛亮的主要表现是“忠诚”与“仁义”。他对主人公刘备的鞠躬尽瘁,一直延续到他死后,还可吓退敌人,给蜀国做贡献。还有,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个人悲剧,也都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不过,《太平记》中的三国故事,还不是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真正进入日本,是在《三国演义》的嘉靖本问世167年后。其时正是中国刚刚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遗民避居日本,带去大量中国书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战乱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有了浓厚兴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出版,译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户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和上层武士是可以直接读汉语原文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们可以看中文的《三国演义》。但庶民阶层却不行。所以说,湖南文山的这个《通俗三国志》,很大的意义是使“三国”在日本全社会各阶层中,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及。不过,从那个时候起,日本译家们已经在搞“编译”,按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开始对原著改编。120回的小说变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说唱套话也都抹去,实现了由说唱故事到读本的转换。
日本人对于三国的执着热情与认真,简直近乎自虐。至今,他们仍会写出无数本书来,考查三国里的史实,三国里的谜团,收集三国名言,绘制三国地图,编制三国大词典。有一个日本职员,就是因为喜欢三国,利用假期到中国来考察三国故地,已经坚持了20多年。至今,到网上搜索,关于三国的购书网页有30多页,每页都包含十几本书。仅就三国人物评价而言,在光荣公司做三国的电脑游戏的同时,日本一家“新人物往来社”推出《三国英雄资料编》,对169个三国人物的统率能力、决断能力等8个方面进行打分,买了书的人都可参与进去,花样无穷。
而日本的文学,从最早接受三国故事时起,就已经开始走上了与中国文学不同的道路。邱岭与吴芳龄为日本文学总结的三大特点是:追求真实;非社会化而强调个人;悲美。所谓“悲美”,一代日本动画迷和游戏迷恐怕早已在日本动漫中领教。那种满天飞着血红的箭雨的悲怆与凄美,英雄人物经历生离死别时,心碎之处的典雅伤感,都隐隐地在打动着一代年轻的游戏迷们。这些来自东瀛的“三国”,千百年前曾经从中国传过去,不知充盈了多少日本人的内心,现在它们又转回到发源地母国,又会在这边酿出什么样的果实?
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川本皓嗣,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为学习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到近代以后这种错觉仍然存在着。
另一方面,中国人虽然一点也不认为自己像日本人,但就像美国人多觉得加拿大是美国的一部分或者一个‘准州’似的,中国人不也觉得日本文化像是中国文化浮浅的模仿或者派生物吗?
当然,这两方面都是很大的错觉。”
观察日本的“三国文化”与中国的“三国文化”之不同,似乎让我们突然得到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观的某些清晰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