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耗资最贵影片是什么电影
光网讯 号称印度最贵电影的史诗巨制《巴霍巴利王:开端》将在中国上映了!据印度Andhra Boxoffice报道,中国的E Stars Films公司已收购影片,《巴霍巴利王:开端》将作为引进片登陆中国,预计于今年11月在内地影院上映。
据悉,E Stars公司也曾负责阿米尔-汗主演的影片《我的个神啊》在中国的上映事宜。公司预计在《巴霍巴利王》于11月在中国上映,也是为了避开12月的国产贺岁档。E Stars公司希望影片能够在5000块银幕上放映,或者占据18%的排片量。公司习惯以商业目的为导向来选择引进影片,此前还引进过《十一月杀手》《特警判官》和《星际传奇3》。
影片《巴霍巴利王》7月在印度本土上映的时长为159分钟,印度的AMWI(Arka Mediaworks Intl)公司已将影片剪短20分钟,以便在中国上映。此次调整的剪辑师是文森特-塔贝隆,他曾经担任《惊天魔盗团》《飓风营救2》和《无敌浩克》剪辑工作。
《巴霍巴利王》分为上下两部,由印度著名导演S.S. Rajamouli(《功夫小蝇》)执导、帕拉哈斯Prabhas与Rana Daggubati联袂主演。影片中中,帕拉哈斯饰演Sivu,(也就是Baahubhali),是湿婆的忠诚信徒,拥有着不可磨灭的信念。目前,《巴霍巴利王》是印度最贵的电影,据印度快报消息,影片制作耗资17亿5千万卢比(约1亿7千万人民币)。
㈡ 总体上来说,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那个更有水准
首先,从形式上,印度电影是典型的歌舞电影,通过歌舞讲述一些人物背景或交代一些故事情节,歌舞形氏带有民族风情的偏多,男人穿长衫,女人穿纱丽,载歌载舞,一派喜气洋洋。当然,这种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一种形式。
其次,从时间上,因为大篇幅的歌舞占据了一部分时间,致使印度电影据我了解很少有一个半小时时长的,尤其是宝莱坞电影。
第三,从电影的内容上讲,印度电影一般比较浪漫,多多少少总会掺杂着美妙的爱情故事,更别提以爱情为主题的印度电影该有多么的华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爱情电影确实拍的可歌可泣,真的很棒。
另外,就是我感触最深的。如果说中国电影最喜说教,美国电影最喜炫耀,韩国电影一群人瞎闹,那么印度电影真的是这个乱世的一朵奇葩,于那个寂静的角落,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幽香。
只要能静静地坐下来,静静地品味,总会有一些东西给人以感悟。或是完整巧妙地故事构思,或是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我实在是控制不住想说:我最喜欢的印度演员沙鲁克汗!!!),或是其中穿插的一段异域风情十足的歌舞,或者紧紧是电影中涉及的某个印度的小巷。。。。。。
我对电影不太懂,我只能说:我们中国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有着独特的魅力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可是我们的电影中,尤其是现在的电影,我看到的大多数是哗众取宠,实在令我们这些影迷失望。
㈢ 冷知识:印度电影为什么都很长,并且每部都有歌舞
这个和印度的气候有关,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就是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很炎热,然而印度很多家庭没有空调,空调被认为是奢侈品,凉快是很难得的享受,而电影院里是有空调存在的,所以观众们就希望能在电影院里一边乘凉一边打发时间,如果时间太短,他们反而无法享受太多,所以说印度电影时间都比较长。
至于歌舞表演的来历,早期的印度电影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就在电影中大量加入观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来增加片长,并且在摄影棚拍摄歌舞的成本也比较低,制片方也乐于这样讨好观众,而对于观众来说,花一笔小钱,(印度的电影票价很低的)就可以一边乘凉一边看美女跳舞岂不乐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印度电影的这种固定类型风格。
这么长的电影,当然中间是有休息时间的,中场十五分钟休息时间,观众可以买零食、小吃等,对于电影商家来说又是一笔消费。所以说需求产生了市场,产生了印度的长电影及印度电影歌舞。这也是一种文化不是。中国电影除了武侠片外倒是缺少一种自己的独特文化,从另一个层面,倒是可以学学印度,搞出自己的特色。
㈣ 印度的电影院怎么样
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他拥有多元化经济产业,包含手工艺、农业、纺织还有服务业。甚至三分之二的印度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生活,最近几年来印度的服务业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当提起印度时,大家想到的除了旅游,还有印度的电影,特别是前段时间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更是在中国掀起一大片观影热潮,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极高。那么在印度,究竟他们地方的电影院是什么样的呢?
在印度看电影时,也有和国内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看印度电影有中场休息,毕竟印度电影时段长,需要两三个小时,在播放一个多少小时时暂停休息是合理的。印度电影也有独特的表演方式,大多数的印度电影都是演着演着就唱起了歌,想必这也是一大特色之一吧。
㈤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消费那么贵
场地成本上涨,人力成本上升,设备维修和置旧费用,物价上涨,加上平时的观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时候就会随着电影的市场需求成倍上涨票价
打开购票APP,你或许会发现,一部电影的票价已经最低30元起步,而繁华地段影院的票价则一般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约朋友看一次电影可能比聚一次餐还贵了。
而与我们相邻的印度,电影票价格普遍约合人民币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华的电影院看一次电影大概16元人民币,加上印度高分电影频出,难怪有网友惊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票价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价也曾经令外国影迷羡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票价翻了不止百倍,占人们收入比重也越来越大(据统计,过去一张电影票价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经上升到2%)。
那么电影票为什么越来越贵?我们梳理了中国电影票价变化的历史,期望能找出票价变贵的原因。
二十世纪50年代~80年代:低票价政策
在民国时期,电影并不是一个亲民的娱乐活动。当时一流影院的票价大概分为4角、6角、1元等三个级别,普通影院的票价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时候一元钱就能买20斤面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电影。在这个时期,电影票还是相对昂贵的。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各项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苏联大哥学习,电影票价的制定机制当然也不例外。当时苏联为让尽可能多的群众走进影院,接受国家意识形态宣传,采用低票价政策。所以,当时中国电影也是由政府统一定价,票价甚至低至几分钱。在这个时期,电影迅速成为真正大众的娱乐艺术品。
所以,想不降价又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电影本身的质量是首当其冲的要素。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制定多层次的票价体系,才能让每个观众都能买得起电影票,才能让电影真正成为他/她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选择。
公众号:狸猫电影惠,一只猫为你推荐最新电影资讯解读和电影票优惠资讯
㈥ 我们是井底之蛙印度电影一直都在碾压中国凭什么!
五月到来,宣传已久也是期待已久的印度大片《摔跤吧,爸爸》隆重上映,电影一出,朋友圈,各大电影网站是刷了又刷,上映几天票房过亿,豆瓣评分9.3,超过一直霸屏的盗梦空间9.2分。成为中国上映电影中,豆瓣评分最高的电影。其中《星际穿越》和《疯狂动物城》放映的时候曾达到这个分数。是不是有点感觉呢!
中国人聊电影喜欢参照美国,日韩,而亚洲电影,基本就是日韩为主流,但是事实上,印度的电影才是亚洲的老大。尽管印度市场的规模和资本投入没有中国这么疯狂,但是印度电影总能在有限的投入里不断产出精品,而且印度电影在国际的影响力和文化的打造和输出是韩日远不可及的,而中国嘛,走红地毯的倒是不在少数.........
《摔跤吧!爸爸》的男主角是印度的国宝级演员,人称“印度刘德华”的阿米尔汗,为了配合剧情和演出,他一年之内先增肥到200斤,然后又短时间减50斤,让见多了抠图、替身和小鲜肉的中国影迷震惊不已。事实上,这也不是印度电影第一次震撼中国了,几年前,同样是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等神作就征服了众多国内关注。
随着大量资本涌入,今几年中国电影迅速崛起,2016年内地票房65.84亿美元,是北美票房后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印度的19亿美金位居第四。在票房,中国可是碾压对手啊,但是在观影人数上,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笑傲全球,22亿人次的观影人数,应该是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总数。就征服观众的层面来说,印度直接秒杀全世界,不要说中国了,这似乎说明了,中国的电影吸引力不如印度。
与中国电影动辄大几个亿的投入相比较,印度的真可算是小制作小电影居多。就是被众多网友评为印度神剧的《巴霍巴利王》总投入也就2200万美金,已经是印度历史上制作最高昂的电影了,同年中美合作的大作《长城》制作费用为1.5亿美金。
在几大主要电影市场中,印度电影票价最低,通常60到80卢比就能看一场,相当于6-9块人民币。与中国80%的电影受众都是年轻人不同,印度的电影观影人中有很多都是农民。
海外渗透和影响力超过日韩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电影的最深印象最深的就是“歌舞”和“贫民窟”,确实印度的影院很多歌舞电影,也有不少贫民窟的写照,但这些只是印度电影的一部分。事实上,现在的印度电影,歌舞越来越少。反之,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制造基地,印度每年的电影产量1500部,稳拿全球第一。
当然,印度很多电影都不算精细,有很多还很粗制滥造的烂片。而且印度电影也有亏损问题,比如内年几百部方言电影,其中盈利的不到10%。只是印度没有太多的钱可以烧,所以亏损的缺口不像中国电影这么严重。
不论烂片有多少,论精品作品,这十年印度从没有缺席,而且屡屡有传神经典出现来震撼全球。比如,拿了8项奥斯卡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阿米尔汗主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不尽一次次刷新了本土的电影票房,还在全球电影市场引起了轰动。
印度是除好莱坞之外,全球第二大的电影输出国。在中东和南亚等地,印度电影非常流行,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宝莱坞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不比好莱坞差。
大行起到的题材电影 印度电影能在品质上碾压中国,题材无禁忌是一大原因。印度是一个多神教国家,民族信仰以及社会结果非常复杂,所以在题材上,就给了电影很多的素材,也让电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批判应试教育制度;《我的个神啊》把当前各种宗教讽刺了个遍;《宝莱坞生死恋》控诉的是种姓制度;《摔跤吧,爸爸》针对男女平权问题。
而相比较印度,中国电影的“野心”可以说是太大了,全网络、大制作,大影星的作品并不少见,但是题材还是那种老剧本,前段时间青春剧火热,基本上一整年都是在拍青春剧,而且题材就是被翻烂的老剧本,基本导致很多人对所谓的青春就是定义为“堕落,放荡,废物”。
想想中国电影的大制作,动不动就大明星,大制作,结果找替身,抠图,擦了皮叫敬业,老套路,这样的电影,消费一下粉丝还可以的,要有影响力,也是负面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