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日本拍的二战爱情电影
扩展阅读
电影十部顶级经典片段 2025-08-28 07:21:05

日本拍的二战爱情电影

发布时间: 2023-10-27 01:01:24

Ⅰ 日本爱情电影,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

假如爱有天意 ,很感人。孙艺珍演的。她演的《脑海中的橡皮擦》也不错。
他就是叫《假如爱有天意》啊!

Ⅱ 动荡的大时代,才更显珍贵的感情,这部日本爱情电影,让人动容

《间谍之妻》是一部2021上映的日本 历史 爱情电影,由黑泽清执导,演员苍井优、高桥一生主演。

剧情讲述在1940年代的太平洋战争前夕,福原聪子跟丈夫优作在神户生活,但当宪兵队长传唤聪子,告诉她优作在满洲国时带回的陌生女子意外死亡之后,聪子对丈夫的信任感崩毁,怀着妒意展开调查,卷入一场威胁幸福生活且撼动人性的阴谋危机。

我们对一个人的信任究竟能到什么程度?如果伴侣受到执法机关指控犯罪,我们是应该遵从代表着正义、维护整体 社会 稳定的公权力?或者是基于自身对伴侣的了解,以及多年来相处经验所累积的信任,而选择相信他的清白?

电影《间谍之妻》都以苍井优、高桥一生饰演的这对夫妻档所遭遇的事件,展现在大时代动荡不安的氛围下,人与人之间更显珍贵的 情感 连结。

一直以来都以多元丰富的作品类型闻名的日本导演黑泽清,继2019年纪念日本跟乌兹别克建交25周年,执导由前田敦子主演的《在世界尽头开始旅行》之后,这次《间谍之妻》把舞台拉回日本本土。

以1940年二战的太平洋战争前夕作为背景,把故事聚焦在苍井优所饰演面对丈夫被国家为叛徒的妻子福原聪子身上,透过周遭环境的巨大压迫感,对角色因为爱国心与忌妒心所产生的纠结矛盾有相当深刻的描写。

《间谍之妻》原本是由NHK出资拍摄的8K高画质单集电视剧,在2020年6月于NHK开播之后重新调整色调与画面比例后重制成电影版搬上大银幕,让导演黑泽清一举拿下2020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导演银狮奖,并获得许多影评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肯定,便完全展现《间谍之妻》在时代 历史 、谍报悬疑、爱情史诗等多种题材的结合之下,最终兼具场面格局与议题内涵的优秀成果。

以日本最早开放对外通商、受到西洋文化影响最深的"神户港"所在地神户作为故事舞台,《间谍之妻》男主角优作是个事业有成的国际贸易商,平时跟老婆聪子过着富足的生活,从片头的朋友聚会上播放优作执导、聪子主演的自制电影,我们就能感受到这对夫妻之间的深厚 情感 。然而就像聪子在那部电影饰演的是一位女间谍,某天优作从满州国秘密带了一位不知名女子回到日本,也引发她对丈夫的不信任与怀疑。

这是电影《间谍之妻》的第一个转折,从宪兵口中听闻陈尸在港口的女子生前跟优作有着密切关连之后,面对丈夫返回日本后一连串的怪异行为举止,加上从外甥手上拿到要转交给先生的神秘文件,聪子的意志也开始出现动摇,难道优作背着自己出轨了吗?是为了隐瞒事实而杀死小三吗?让聪子决定自行展开调查的计划进入了《间谍之妻》的主线剧情。

在1931 年九一发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满州国"的魁儡政府,除了借此进攻中国之外,由石井四郎所领导的"731部队"也带当地进行生化武器与活体解剖等不人道的人体实验。

因此《间谍之妻》在聪子背着丈夫在保险箱里找到他从满州国带回来档案和影像之后,不仅通过里头记录的内容把整部电影的格局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在当时光是持有资料就等于背叛国家的情况下,虽然聪子消除了优作可能出轨的疑虑,但也马上面临下一个难以解决的危机。

正因为《间谍之妻》故事发生在1940 年代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神户,尽管优作与聪子作为一对夫妻,但他们却是有着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与日本传统女性的两种代表。

因此我喜欢导演黑泽清以变革剧烈的战争时期作为背景,在《间谍之妻》融合各种故事题材之下,透过聪子与优作两人逐渐出现裂痕的关系,讲述人们在道德善恶、私人 情感 与爱国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间谍之妻》迷人的地方就在于此,对意外发现丈夫秘密的聪子来说,一边是青梅竹马的宪兵好友和养育自己的国家,另一边则是自己今生最爱的男人,然而也因为身处于日本这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当人民为 社会 上的不公不义打抱不平,即便跟自己无关仍旧选择挺身而出对抗国家,这种思想与勇气才更加伟大。

只不过特别的是《间谍之妻》女主角聪子除了受到受到自身良知与道德感驱使之外,更多的是她想要帮助丈夫优作,希望为自己爱人尽一份力的心意。

就如同那句:"你如果是间谍,我就是间谍之妻。"电影《间谍之妻》整部片的重点不在"间谍",而是在于"妻"。因此为了让被怀疑的优作能够摆脱嫌疑,聪子能够把偷来的文件缴交给宪兵队,并做了能将罪名嫁祸给同样从满州国回来的外甥文雄的证词。

或许这种用他人的牺牲来换取丈夫平安的自私行为以现在角度来看不是这么恰当,但在《间谍之妻》全片聪子内心转折的的铺陈之下不仅极为浪漫,也是要达成目的所必须付出的牺牲。

我非常喜欢《间谍之妻》聪子与优作两人在制定好要一起搭船逃离日本的计划后,搭车来到镇上把财产换成便于携带的贵金属与奢侈品的桥段,看着聪子脸上的表情,我都能从中感受到她内心那种被隐瞒了这么久,终于有机会能跟老公并肩作战,以及被爱人给在乎的兴奋和成就感。然而就因为揭发"731部队"秘密进行人体实验的行为意味着犯下会被处死的叛国罪,聪子和优作的逃亡旅程却没有他们原本想像的这么顺利。

如同优作最初不愿告诉聪子秘密真相的原因是为了她的安全着想,《间谍之妻》在聪子为了消除优作在宪兵队眼中的嫌疑而牺牲认识许久的文雄之后,考虑到这一路上可能会遇到许多危险的优作,同样也在搭船出发离开前掉包了原本预计要由聪子携带的人体实验证据,并匿名通报她躲藏的船只位置,牺牲自己来保全老婆聪子的清白。

这种妻子想要分担老公的辛苦,但老公却处处保护着她,把所有责任揽到身上独自承担的行为,也成为《间谍之妻》整部电影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从对神秘女子的忌妒与对丈夫的质疑不信任,到为了消除丈夫嫌疑而牺牲他人的冷血,最终在惊觉丈夫抛下自己离开后的崩溃疯狂,《间谍之妻》是一场在大时代的摧残之下注定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

尽管两人的爱情深厚动人,但到头来,聪子即使能在戏里扮演女间谍,在现实中依然只是一位被间谍给抛弃的"间谍之妻"。因此《间谍之妻》最终以存有悬念的开放性结局收尾,或许也是导演黑泽清以"优作可能并未在船难中身亡"给予观众在这悲情故事下的最后温柔。

整体而言,我喜欢《间谍之妻》片中人物心境与 情感 的描写,苍井优与高桥一生继《爱情人形》之后再度合作,比起她们仅限于"间谍"与"间谍之妻"的关系。

我更宁愿相信两人互相为对方着想的心意。在片中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与片尾神户大轰炸的满目疮痍,电影都展现出大时代的史诗格局中小人物面对 社会 不公义的人性良善,以及尝试找到机会突破的勇气与共同扶持的深厚 情感 ,温柔细腻又能震撼人心。

或许是2017 年NHK 就曾制作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的原因,观众能在这次《间谍之妻》片中看到日本人少见地对于二战 历史 的自省,这点甚至连过去以人民在战时所遭遇的痛苦来讲述反战主题的动画电影《谢谢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都并未被提及。

导演黑泽清能够在民族性极强的日本挑战敏感议题,把"731部队"这个许多人都不愿承认和认错的黑 历史 给拍出来,并成为片中最重要的元素,光就这点就值得给予称赞肯定。

Ⅲ 日本关于二战的电影有哪一些

1:《做人的条件》(《人间的条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长,包括第1部《纯爱篇》(104分钟)、第2部《激怒篇》(101分钟)、第3部《战云篇》(105分钟)、第4部《望乡篇》(75分钟)、第5部《死的脱出篇》(85分钟)、第6部《旷野的彷徨篇》(104分钟)。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在日本电影史上,称此作品为反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义深刻,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与他们的“良心”形成了种种大问号???讲述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理想和过失,梦想与幻灭,被迫与真心的集为一身,尽可能的像个人样活下去的复杂心理。这些被迫作为军国主义的走狗,时而反抗,时而伸张人道主义,因此立场异常痛苦。与时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片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59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乡》(日本):《望乡》的故事并不发生在二战期间,它是二战的前奏曲,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后在日本反响平平,在中国则引起轰动,巴金等人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没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样强调日本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独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仅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众。影片通过“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对日本社会的冷漠无情进行了批判,还借剧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讽刺了日军的侵略行为。据导演所说,“南洋姐”们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们所到之处,就是日军后来侵略过的地方!确实,在影片的最后,作家三谷圭子来到了当年“南洋姐”们的坟地前,发现这里已经破旧不堪,盟军轰炸当地的时候,日军也屠杀了当地人。此时最令人震撼的场面出现了:“南洋姐”们的墓碑,全部背对着日本……

3:《虎!虎!虎!》(《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与前几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编自同一部小说,两部影片的区别在于,《虎》截取了当中的军事线,《珍》截取了当中的爱情线。《虎》以相当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既非为日军“招魂”,也非为美军辩护,而是就事论事、冷眼旁观,镜头不断地在日军和美军之间来回切换。影片高度追求对历史的还原,以致于在人物塑造上显得苍白,叙事严谨、详实,扣除掉一些场面上的BUG,这部影片几乎可以当历史片来看待了。

4:《再见萤火虫》(《萤火虫之墓》;动画片;日本):虽然这是一部“喊冤片”,但还是称得上经典,故事剧情骗走了不少中国人的眼泪,以致于当初我写文章批判本片时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个女网友还斥责我说:“难道感动也要分国界吗?批判日本人,你还不够格!”,对此,我只能无语。高畑勋导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因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传达的内容我实在无法苟同,相比之下宫崎骏倒是曾画过短篇漫画《中国的天空》歌颂抗战时的中国空军。像本片这类强调“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够了,否则总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众会远远大于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注:本片的导演是高畑勋,不是宫崎骏)

5:《人证》(《人性的证明》、《人间的证明》;日本):《望乡》是二战的前奏曲,《人证》则是二战的后遗证。战后不少日本女性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主动与美军士兵发生了关系。本片的不少演员都有过和故事相似的经历,尤其是乔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为日本女性与黑人生下的孩子,他处处受到歧视。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盖不光彩过去的人,乔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寻找妈妈,但妈妈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竟把他杀害了。本片没有描绘到日军的侵略史,但其实作者森村诚一是个正直的作家,他曾写过《魔窟》、《新人性的证明》等作品抨击731部队,日本右翼对他痛恨之极。相比之下导演佐藤纯弥则令人不敢恭维,别忘了他后来跑去执导“招魂片”《大和号》!(PS:主题曲《草帽歌》轰动全球,歌词是一首关于“妈妈”的诗;故事批判了美国警察腐败的一面,但美国人——包括纽约市长依然大力地协助拍摄,警方表示批判得对,他们需要改进自己)

Ⅳ 日本的二战电影

有到是有,很感人的说了战争的残酷

比如《我想成为贝壳》是仲间由纪惠和SMAP的中居正广一起演的 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清水丰松(中居正广饰)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公民,在高之的海边小城开了一家理发店,和妻子房江(仲间由纪惠饰)、儿子健一过着幸福的生活。清水丰松一直非常喜欢大海,他们一家无忧无虑生活着。
后来随着日本战争局势的加剧,清水丰松也收到了征兵通知。清水丰松和妻子看着这张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死亡的纸,心里充满了伤感。这次离家是生离,也有可能是死别,清水丰松看着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非常不愿离开他们。但是在日本,命令就是一切,清水丰松不得不离家进入军队。
清水丰松参军后被编入负责本土防卫的中部军,战争的残酷丰松很快就领略到了。但是让他为难的是他不得不去执行许多残酷的命令,这是日本军队的规则。
战争结束后,清水丰松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他看着依然温暖的家庭,决心要好好的过日子。不久后,妻子房江怀孕了,将要诞生的小生命给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清水丰松沉浸在这种宁静的生活中,感到非常满足。
但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很久,美国宪兵队逮捕了清水丰松,并以战犯的名义将其送上了法庭。清水丰松极力为自己辩解,说他只是执行上级的命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是美国占领军无法理解旧日本军队中军令如山的法则,对清水丰松判了重刑。
得知这一消息的房江带着孩子们跋山涉水来到了丰松身边。看着悲伤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女,清水丰松决定要再做一番努力,争取回到家人的身边,他热泪盈眶的对妻子说到:“我要回家,和你们一起回土佐。”
清水丰松组织起同屋的犯人们,向美国总统发出了减刑请愿信。他们一同抱守着希望在高知四处奔走,努力为请愿书募集签名……清水丰松能否回到家人身边?残酷的命运能否放过这群可怜的军人?

还有《最后的早庆战》片名:最后的早庆战 Saigo no Soukeisen
导演: 神山征二郎
编剧: 古田求
主演:
渡边大 Dai Watanabe ....户田顺治
柄本佑 Tasuku Emoto ....黑川哲巳
和田光司 Kôji Wada ....相泽阳一
影片类型: 运动 / 剧情 / 战争
片长:96分钟
国家/地区: 日本
对白语言: 日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上映日期:2008年8月23日 日本
发行公司:Cine Qua Non Films[日本](2008) (Japan) (theatrical)
剧情
1943年4月,早稻田大学棒球队队员户田顺治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哥哥荣一已经成了见习士官。荣一对顺治说:“打仗的任务就交给我,你好好练球吧。”然而,父亲荣达却完全不理解,他对在战争时期还热衷于“外国球戏”的顺治很不满。
战局日趋紧张,对棒球的非议也越来越多。东京六所大学的棒球联盟被迫解散,原定的比赛也一一取消。在这种严峻的氛围中,有一个为了保护大学棒球传统而孤军奋战不息的人——那就是早稻田大学棒球队的顾问飞田穗洲。
到了9月,政府颁布新令,文科生们也必须离开校园应征入伍。面对即将踏上战场、不知能否生还的棒球队员们,飞田渴望能获得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参战之前留下美好的回忆。机会很快降临了。一天,庆应义塾塾长小泉信三找到了飞田,提议举行一场校际棒球赛。这绝对是赠给队员们的最佳的临别礼物,欣喜的飞田很快着手准备,不料却碰了钉子。
校长田中穗积生怕惹恼军方,坚决反对举行“早庆战”,飞田磨破了嘴皮也无法说动他。与此同时,户田家传来荣一战死的噩耗,顺治和父亲之间的鸿沟更深了,荣达对只想着棒球赛的小儿子大加斥责。
应征期限日日迫近,飞田决心不顾上层的阻挠,强行举办最后的早庆之战……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重现65年前的传说之战
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影片。
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已露败迹。9月21日,东条英机内阁决定停止文科学生暂缓征兵的政策,全面扩充兵力。大学、专业学校、高中各类教育机构中所有达到征兵年龄的男青年都必须中止学业应征入伍。10月25日开始征兵检查,陆军12月1日、海军12月10日报到。
一群热爱棒球的象牙塔中的学生也即将踏上战场。棒球原是风靡大学的运动,东京六校联赛以及在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之间举行的“早庆战”都是相当人气的比赛。然而在文部省的干涉下,这项“敌国运动”的赛事从43年4月开始遭到了禁止。为了实现球员们的愿望,庆应义塾塾长和早稻田棒球队顾问顶着压力联合举行了“最后的早庆战”。1943年10月16日,早稻田大学的户冢球场座无虚席(坚决反对比赛的早稻田校长并不在其中),在座的学生和师长们在心中刻下了棒球英豪们全力以赴的身姿。
参赛队员中,有四名早稻田队员最终战死,没能再次踏上心爱的棒球场。

战争很残酷,给中国和日本都带来了很痛苦的回忆

Ⅳ 《萤火虫之墓》以二战背景为题材的日本电影,日本还有哪些二战为背景创作的经典电影

1.《萤火虫之墓》

一部1965年上映的老电影,讲述年轻女孩兼子为生计给老男人当情妇,回乡后受到村民唾弃。后与清作相识相恋,并不顾村民世俗的眼光,二人结为夫妻。但这是一个被战争包围的年代,国家、荣誉、爱情的矛盾一触即发,这三者该如何抉择?这部影片首先应吹爆若尾文子的演技,电影中传递出的极端爱情观也值得我们深思。一部经时光沉淀的佳作,推荐!

Ⅵ 日本人拍过描写二战的电影吗

1:《做人的条件》(《人间的条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长,包括第1部《纯爱篇》(104分钟)、第2部《激怒篇》(101分钟)、第3部《战云篇》(105分钟)、第4部《望乡篇》(75分钟)、第5部《死的脱出篇》(85分钟)、第6部《旷野的彷徨篇》(104分钟)。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在日本电影史上,称此作品为反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义深刻,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与他们的“良心”形成了种种大问号???讲述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理想和过失,梦想与幻灭,被迫与真心的集为一身,尽可能的像个人样活下去的复杂心理。这些被迫作为军国主义的走狗,时而反抗,时而伸张人道主义,因此立场异常痛苦。与时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片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59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乡》(日本):《望乡》的故事并不发生在二战期间,它是二战的前奏曲,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后在日本反响平平,在中国则引起轰动,巴金等人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没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样强调日本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独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仅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众。影片通过“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对日本社会的冷漠无情进行了批判,还借剧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讽刺了日军的侵略行为。据导演所说,“南洋姐”们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们所到之处,就是日军后来侵略过的地方!确实,在影片的最后,作家三谷圭子来到了当年“南洋姐”们的坟地前,发现这里已经破旧不堪,盟军轰炸当地的时候,日军也屠杀了当地人。此时最令人震撼的场面出现了:“南洋姐”们的墓碑,全部背对着日本……

3:《虎!虎!虎!》(《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与前几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编自同一部小说,两部影片的区别在于,《虎》截取了当中的军事线,《珍》截取了当中的爱情线。《虎》以相当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既非为日军“招魂”,也非为美军辩护,而是就事论事、冷眼旁观,镜头不断地在日军和美军之间来回切换。影片高度追求对历史的还原,以致于在人物塑造上显得苍白,叙事严谨、详实,扣除掉一些场面上的BUG,这部影片几乎可以当历史片来看待了。

4:《再见萤火虫》(《萤火虫之墓》;动画片;日本):虽然这是一部“喊冤片”,但还是称得上经典,故事剧情骗走了不少中国人的眼泪,以致于当初我写文章批判本片时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个女网友还斥责我说:“难道感动也要分国界吗?批判日本人,你还不够格!”,对此,我只能无语。高畑勋导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因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传达的内容我实在无法苟同,相比之下宫崎骏倒是曾画过短篇漫画《中国的天空》歌颂抗战时的中国空军。像本片这类强调“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够了,否则总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众会远远大于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注:本片的导演是高畑勋,不是宫崎骏)

5:《人证》(《人性的证明》、《人间的证明》;日本):《望乡》是二战的前奏曲,《人证》则是二战的后遗证。战后不少日本女性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主动与美军士兵发生了关系。本片的不少演员都有过和故事相似的经历,尤其是乔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为日本女性与黑人生下的孩子,他处处受到歧视。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盖不光彩过去的人,乔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寻找妈妈,但妈妈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竟把他杀害了。本片没有描绘到日军的侵略史,但其实作者森村诚一是个正直的作家,他曾写过《魔窟》、《新人性的证明》等作品抨击731部队,日本右翼对他痛恨之极。相比之下导演佐藤纯弥则令人不敢恭维,别忘了他后来跑去执导“招魂片”《大和号》!(PS:主题曲《草帽歌》轰动全球,歌词是一首关于“妈妈”的诗;故事批判了美国警察腐败的一面,但美国人——包括纽约市长依然大力地协助拍摄,警方表示批判得对,他们需要改进自己)

6:《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日本):4集电视电影,改编自溥杰夫妇的自传。影片投资10亿日元,制作期历时三年,拍摄过程中获得中国政府和溥杰之女的协助。影片在反映日军对中国人的伤害上,远比所谓的“谢罪大作”《赤月》来得直接。满怀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远嫁到中国后,却发现中国人对待日本人竟是满腔愤恨,到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滚出去”,而日军则形同强盗,抢掠中国百姓的财物,还屠杀抗日民众。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批判了日军,对国共两党则是述而不评,没有偏袒谁,但有赞扬周总理。本片属于想谢罪但对历史研究不深入的类型,有些观念很肤浅,这大概与日本人并不熟知二战史有很大关系。尽管有种种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视了日军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频出的今天已属难得。而剧组提倡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很有意义的。

7:《广岛之恋》(黑白片;法国、日本):观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关历史,不然很难理解当中的一些剧情。在日本从来不缺乏关于原子弹题材的作品,但大多会沦为论证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过这部与法国合作拍摄于1959年的影片却是例外,当年就能够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曾与德国军人发生过性关系的女性会被剪掉头发,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个德国人。影片剧情的不少台词是以诗歌的方式呈现的,这种类型恐怕很容易引来两面极端的评价。

8:《逝风残梦》(《风雪黄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实影片只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讲述一个爱情悲剧而已,对战争本身没有直接的描绘或批判,当然片子对战争还是持否定态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开头就有一段对话说道:“我们和敌人无怨无仇,但却要杀死他们,可他们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吗?……这场战争是错误的”。PS:影片的音乐很不错~

9:《二十四只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简直拍成了偶像剧,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痒)。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娇小玲珑的女教师大石拥有「大石」这样大气甚至宏伟的姓。大石老师认真教学,关爱她的十二位学生。大石老师面对班上看着她的二十四只眼睛,发誓要让它们「永远闪亮」,但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亚洲的罪恶战争彻底断送。渔村小学男生被征召入伍,大部分死于战争,活着的也成了瞎眼残疾者。大石老师的丈夫也命丧战场。该片改编自日本左翼女作家荣井壶同名长篇小说,人道主义倾向非常鲜明。”

10:《我对青春无悔》(《无愧于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泽明的作品,拍摄于二战结束后不久,改编自左翼作家久板荣二郎的同名小说。故事以京都大学教授龙川事件和德国红色间谍佐尔格事件为原型,讲述女主角幸枝嫁给反战作家野毛后的种种遭遇,野毛因发表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言论被检察官逮捕结果屈死狱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从此被视为“卖国贼”,不但成天遭受众人的白眼,几经辛苦种植的田地也被“爱国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终于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对曾经受到的种种不白之冤,幸枝并不感到后悔,因为附近的坟墓里躺着野毛……

11:《动荡的昭和史·军阀》(日本):东京英机的漂亮话与战场的惨烈形成强烈的对比,新井记者决意告诉国民战争的真相,正当人们为新井的义举所感动时,却有人跑出来这样斥责他:“新闻记者,战争初期你们讲过些什么?!什么‘皇军无敌’啊,什么‘圣战’啊、‘万岁’啊,什么消灭美英鬼子……说这些话的是哪些家伙?促使日本好战正是你们这帮家伙!打了胜仗,你们就歌颂东条,又吹又捧;打了败仗,就把罪责都往东条身上推,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吗?!你们在报上写:‘打不胜的仗就应该停下来’,看你们说得多好听哪!那么,打得胜的仗,就应该打吗?你们号召‘圣战,圣战……’把日本搞得支离破碎……所有认为战争该打的人,全都该处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12:《没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带明显的政治倾向,属于“述而不评”的类型,导演只不过用平静的镜头说明了那个时代发生了那些事,而没去论辩论其中的是非,对日军的行为既不鼓吹,也不辩护,正如主人公父亲所问的:“国家是什么?”。士兵们出征前常唱为国效力的歌曲,出征后却常唱想念故乡的歌曲,而热爱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后所说的那段话富有反思色彩:“你见到过敌人的样子吗?我们老说‘敌人、敌人’,可是,就算是美国的水兵也是喜欢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恋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敌舰,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啊……”主人公临终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谓的“为国尽忠”,而是大自然的美丽……

13:《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国、日本):中国对日本总是要比对国民党来得宽容,80年代初,正当中国许多影视作品对国民党的塑造还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时,对日本人则已经开始日趋客观化。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两国人民的“历史教科书”,双方都可以用它来自我反思。本片导演佐藤纯弥还执导过宣传中国文化的《敦煌》、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战作家森村诚一的作品《人证》等,但左藤也曾跑去执导过“招魂片”《大和号》,日本有不少导演和演员既参与过反思片,同时也参与过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机会,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14:《硫磺岛家书》(《硫磺岛来信》;美国、日本):很多人认为《父辈的旗帜》不如本片来得“好看”,对此我不以为然,论反思性,《家书》不如《旗帜》。正如导演所说,他拍《家书》并非为了讨好日本人,而是尝试着从日军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导演始终不是日本人,看待问题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厢情愿。我很反感影片为了突出日军的“人性化”,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事实,栗林忠道曾在中国进行扫荡,坏事干尽,但影片只是展现了栗林作为军人“英勇”的一面。《家书》终究只是一部视野狭隘的商业片而已,要说没有一点反思倒也冤枉,但远远不如同一类型的《决战斯大林格勒》和《血战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辈的旗帜》,更不如《细细的红线》。

这些都是在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博客上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Ⅶ 日本拍的二战电影

1、少年H

《少年H》是由降旗康男执导,水谷丰、伊藤兰、吉冈龙辉等人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以二战中的兵库县神户市为舞台,讲述了人称“H”的少年妹尾肇,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上演的一段欢乐、泪水、勇气相互交织的故事。该片于2013年8月10日在日本上映。

2、阿基米德之战

《阿基米德大战》是山崎贵执导,菅田将晖主演的剧情电影,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

该片根据三田纪房的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二战期间,被称为“日本阿基米德”的天才数学家櫂直发现了日本海军造舰计划中隐藏的阴谋,决心纠正国家机器中的不正之风的故事

3、永远的0

《永远的0》是由山崎贵执导,冈田准一,井上真央,三浦春马,滨田岳冈等联袂主演的一部日本战争剧情片。

该片中时空在太平洋战争与现代社会间交替,主要讲述了有志青年佐伯健太郎对祖父生前战友进行探访追忆,以及探寻战死的祖父宫部久藏的过去的经历的故事。该影片于2013年12月21日在日本上映。并于2015年在第3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中荣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大奖。

4、一封明信片

《一封明信片》是由日本发行的114分钟剧情电影。该片由新藤兼人编剧、执导,丰川悦司、大竹忍、柄本明、大杉涟、六平直政等主演,于2011年8月6日在日本上映。

该片是导演新藤兼人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创作,讲述了一个士兵的死亡,带给家庭崩溃与重生的故事

5、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是由日本东映映画制作发行的141分钟传记影片。该片由成岛出执导,役所广司主演,玉木宏、濑户朝香、香川照之、田中丽奈等共演,于2011年12月23日在日本上映。该片以二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反战”军官山本五十六在处理珍珠港事件上的苦恼,以及想方设法尽早结束战争的故事。

Ⅷ 日本人拍的二战影片

日本人拍的二战影片是:《阿基米德大战》。

《阿基米德大战》是山崎贵执导的剧情电影,由菅田将晖主演,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

该片根据三田纪房的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日本阿基米德”的天才数学家櫂直发现了日本海军造舰计划中隐藏的阴祥弯谋的故事。

剧情简介

1933年(昭和八年),日本与欧美列强的矛盾加剧,开始走上扩军之路。海军省秘密计划建此宴配造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但是,省内并非铁板一块,森指也有人反对这个计划。

海军少将山本五十六认为在今后的海战中飞机才是主流,建造巨型战舰是浪费国家预算,他想自行重新计算战舰报价,但关于战舰的一切情报都被“造舰派”藏得严严实实。更重要的是,军部内没有得力的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