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电影制作人称《寄生虫》抄袭准备起诉,如果这是真的将会有多大影响
小影响《寄生虫》斩获的奥斯卡大奖被撤销,大影响会使得奥斯卡评奖水分受质疑,更严重影响是国际外交上韩国要丢脸了。
韩国的娱乐业很发达,这次《寄生虫》获奥斯卡大奖之后,主创人员受韩国首相邀请于青瓦台相聚。这是多么高的荣誉,也看出韩国对于影视产业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如果被指控抄袭成立,那韩国高官这些行为就变成了小丑行径,在国际上脸面或许被扒一层。
Ⅱ 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
海报
近年来上映的印度电影中,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不在少数。
《一个母亲的复仇》 同样如此,它根据现实事件进行改编,揭露了 印度法律对强奸犯放纵式的包容 。
在一次聚会上,18岁的艾丽娅因激怒一位男同学,而被迫害,惨遭轮奸,还被扔到水沟,几乎丧命。活过来的她尽管指控了四位强奸她的人,但这四位强奸犯最终还是被无罪释放。法官的理由是,在她受害的当天,她有过度饮酒的行为,陈述并不可信。
为参加聚会打扮的艾丽娅
当艾丽娅遭受这样的暴行而无法振作时,行凶的男同学依旧可以堂而皇之地继续上学。
戴维琪无法忍受女儿游走在地狱时,而犯人却逍遥法外。她深感无力, 一个软弱的个体要如何去撼动不合理的社会规则?一个母亲,要如何去保护自己受伤害的女儿?
母亲的复仇是故事的明线,还有另一条暗线,即继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逐渐融洽。从这一角度上来讲,这部电影融合了 复仇元素和亲情 ——一位继母通过为自己的孩子复仇,最终达成了两个人之间的和解。
故事将重点放在母亲的复仇上,母亲单打独斗的复仇,可行性很低,于是故事安排了一个愿意为此奔走的角色——一个 私家侦探 。
戴维琪意识到艾丽娅出事之后,去警察署报警,当时在另一旁的就是这个私家侦探。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因为秃顶和有些丑陋的相貌,在他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她,并告诉她自己可以追寻蛛丝马迹,帮助她时,戴维琪甚至都有些回避。
私家侦探
这位私家侦探的职业,带给人的第一想法是在艾丽娅这件事中,他只是借着自己的职业嗅觉,想去挣钱罢了。
然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当艾丽娅的案件被报道而上了新闻时,他和自己的妻子表现出的是对于这个国家的失望。
“这个国家什么都没有变!”“没有人是安全的。”
甚至是在私家侦探和戴维琪第一次碰头,在戴维琪说出 “神明并不是无处不在” 时,他回以 “所以它才创造了母亲。”
他的这句应答,与其说是在赞颂母亲的伟大力量,不如说是 整个电影,在用母爱的付出,掩饰了印度法律在面对强奸犯时的软弱无力。
私家侦探在整个故事中承担了 道义角色 ,他负责提供四个人的信息,戴维琪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强奸犯的弱点,并下手。
第一个强奸犯 ,被割掉了下体,最后死在自家的卫生间。
他喝醉酒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只要一次轮回,就能变成女人,但只有经过无数次重生,才有权利生为男人。”
在印度,男性和女性的地位,一个尊,一个卑,是深深根植在他们心中的。 男性是默许的尊贵,女性就应该是卑微的。
那对强奸犯表兄弟 ,表哥因为吃了戴维琪为其准备的苹果籽蛋白粉,变得跟植物人一样。表弟则被戴维琪设计,成为陷害自己表哥的嫌犯。
强奸犯被一个一个地惩罚了,只剩下最后一个。
戴维琪和警察
与复仇相对的另一个角色,是一个 坚守法律正义的警察 。
警察深知在艾丽娅被强奸的这一案件上,印度法律表现出的无能,但他作为一名警察,他是要在法律规定的界限内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是最清楚司法当中那些条条道道的人,而他的职责所在又让他成为法律的代言人。
在他意识到几个强奸犯频发意外之后,他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了戴维琪。
作为一名警察,他的直觉告诉他,戴维琪就是所有这些报复行为的幕后人,但是他并没有证据。而最后, 警察、戴维琪和最后一个凶犯在冰天雪地里的最后角逐,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
在强奸犯和警察的搏斗中,戴维琪拿到了强奸犯的枪,对准了他。强奸犯惺惺作态地求饶,警察在一边安抚戴维琪的情绪,告诉她强奸犯会得到国家的惩罚,而如果她开了枪,她同样会坐牢。
戴维琪和强奸犯
戴维琪的良知和道德让她双手颤抖,她深知,杀人哪怕是复仇是一件违背人性的事情。她在颤抖中夹杂着眼泪说出了一句话:
“ 还会发生的,这种事。这种事还会发生,而你们什么都做不了,你们什么都做不了。这种事还会发生,而你们什么都做不了。”
她不断重复着这两句话,撼动了警察内心对于法律的坚守,他用自己警察的枪,换下了戴维琪手中那个罪犯的枪。此时, 作为法律正义代表的警察,站到了道德正义的一边 。
大雪覆盖的世界,一片白茫茫,安静到只有三个人的动静。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的嘶吼,将强奸犯的虚伪、警察的正义、受害人的委屈糅合在一起 。当站在树干背后的艾丽娅听到养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时,她终于从心底里放下了所有对于母亲的芥蒂,她从树干后面走出来,喊了一声 “妈妈” 。
听到这一声“妈妈”,戴维琪将犹豫抛到了九霄云外,她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直到手枪的子弹用完,最后一个强奸犯倒地。
复仇至此结束。
结语
在印度,成为男性,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这部电影中的四个强奸犯,其中两个是有独栋别墅的所谓的上层人,搞聚会、吸毒是他们的日常;另一个有犯罪前科;最后以一个是做着保安、住在平民窟的穷人。从年龄上看,既有刚成年的高中生,也有成年男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强奸不分阶层,更不分年龄。这是一种 由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带来的社会化的行为 。
故事落下了帷幕,几个强奸犯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只是在现实社会中,大概真的就像戴维琪说的那样:“还会发生的。” 不是所有母亲都有勇气站出来,也不是所有的凶犯都能受到惩罚,个体在面对社会的残酷时,其柔弱是必然的。
而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警示作用所在。
(,侵删)
Ⅲ 电影《误杀》原版是哪个国家的
印度
《误杀》原版是一部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的是一个父亲为了成为凶手的母亲和女儿,和检察官和警察局斗智斗勇后顺利脱罪的悬疑电影。
因为被杀害的检查局的儿子涉及到当时印度的一些教育和制度问题,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颇有美剧《逍遥法外》的既视感。印度版的结局最后男主是成功骗过众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在中国版中,肖央饰演的父亲却在最后关头自首了。
《误杀》李维杰自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他们一家的遭遇导致了镇上的骚乱,还有朋友受伤,令他很是内疚;
二是安安用涂改液把试卷改成了100分,为的是得到爸爸承诺的礼物。经历了一家人瞒天过海之后,小女儿安安学会了撒谎,也令李维杰下定决心要给女儿做个诚实的榜样。
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可能是男主内疚了,毕竟杀了人,自己还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去自首了,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毕竟电影是在国内上映的,在中国最后不自首根本不能过审。
Ⅳ 印度电影制作人称《寄生虫》抄袭准备起诉,《寄生虫》哪里存在抄袭行为
关于印度起诉《寄生虫》抄袭一事,最近也是传的沸沸扬扬。不过电影圈向来是谁红,谁就会抄袭,这点从《哪吒》一事就可以清晰的看出了。而印度导演一再强调抄袭的点是所谓的核心要素,就是所谓的隐瞒身份潜入豪宅。
所以,个人感觉,印度起诉抄袭的原因,无非是看中了寄生虫获奖后的名声,像趁机造势而已。这两年其实很多奥斯卡电影获奖后,或多或少都会卷入抄袭风波,作为局外人,我们看看热闹就好。
Ⅳ 这些电影改变了法律
1、电影《素媛》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被坏人残害,而变态男子只被判刑12年的故事,此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惨到我都不忍描述,这一事件披露后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政府出面道歉,并加重了这类犯人的关押刑期,还推出了化学阉割法案。
2、《印度合伙人》又叫《护垫侠》,讲述的是男主为了妻子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研发出了低成本卫生巾,并开放专利造福女性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上映7个月后,印度宣布,不再征收卫生巾的消费税。
3、电影《我不是药神》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此片将天价进口药代购的问题放到大家面前,强大的舆论压力加速了《药品管理法》的修订进程,让更多的人都能买得起救命药。
4、电影《亲爱的》是一个打拐题材电影,最开始定下的名字是《亲爱的小孩》,但是小孩已经丢了,所以只剩下《亲爱的》。此片上映后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之后通过的刑法修正案规定,收买拐卖妇女儿童者也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Ⅵ “复仇”剧情有硬伤恰恰反映印度现实
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根据“德里黑公交案”改编的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在国内上映5天收获了5170万票房。不同于以往印度片的载歌载舞,《一个母亲的复仇》讲述了一个母亲替遭强暴女儿报仇的悲情故事,不过该片在剧情方面却受到质疑。新京报独家专访导演拉维·德耶瓦尔,他讲述了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困境,以及自己关于复仇桥段的解读
背景普及
《一个母亲的复仇》取材德里黑公交案。
真实案件情况:201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3岁的医学系大学生乔蒂和男友看完电影后搭车回家,因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悲剧就此发生。乔蒂男友被公交车上6名男子打晕后关押在驾驶室,随后乔蒂遭到6名男子轮奸。最终乔蒂经过13天抢救后,不幸伤重离世。事后,1名案犯在被关押期间上吊自杀,4名成年案犯被判死刑,1名未成年案犯被判3年监禁。这个事件曾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讨论,是印度正视女性的安全问题的开始。
“黑公交”案改编影视作品一览
2015年
BBC拍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记录印度黑公交轮奸案的方方面面。这部纪录片本该在2015年的三八妇女节在印度播出,但最后影片在印度全面禁播。
2019年
奈飞拍摄影视剧《德里罪案》
瑞奇·梅塔用了最客观冷静的方法来讲述整个故事,通过德里警察局女性副局长夏尔马的办案视角,以7集内容回溯警方6天的破案过程,没有什么灵光乍现或者神来之笔,破案全靠实地走访调查、彻夜查看监控,将各种线索抽丝剥茧,有效整合,最后为观众拼凑出事件的全貌。
回应
改编
剧情改动较大? 复仇有真实事件做基础
《一个母亲的复仇》改编自印度“黑公交”案,但电影没有按真实事件发生的历程那样演绎。影片内容经过不少调整,受害者艾丽娅在夜晚候车时被她曾拒绝的同班男生以及其他3人强行带走,后来她被实施了惨无人道的轮奸和殴打,但不同于乔蒂,艾丽娅活了下来并对对方进行了指认。可后来对方竟然全都被判无罪,面对凿凿的证据罪犯们被释放,其中一人甚至还继续返校上学,女孩的继母戴维琪决定亲手向犯罪者实行复仇,展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对决。
戴维琪亲手击毙强暴继女艾丽娅的犯罪分子。
《一个母亲的复仇》在印度并不新鲜,该片曾在2017年7月在印度上映,也因为故事取材和 社会 话题性险些被禁。不同于“黑公交”案件,艾丽娅的母亲戴维琪向伤害自己女儿的犯罪分子举枪复仇,这样的改动会让影片脱离现实吗?
德耶瓦尔表示,《一个母亲的复仇》是由印度人的 情感 制作的,但也有真实事件做基础。除了“黑公交”案,他把其他真实故事也加了进去,“在一项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发生的一起真实事件,一位母亲开枪打死了性骚扰自己女儿的骚扰者”。
剧情
反转太快太暴力?因为受害者得不到法律支持
《一个母亲的复仇》上映之后,部分观众对“以暴制暴”的复仇剧情不太认同,尤其是“前期复仇过程太顺利”、“警察态度翻转太快”,影片被质疑剧情有硬伤。
对此,德耶瓦尔谈道,这正是自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心声。有文化且善良的女主,在家庭遭遇了沉重打击后,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才最终不得已用私刑来解决问题。
德耶瓦尔十分理解片中女主一家的困境,“在印度,当你每天醒来,读到身边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感觉非常无助。罪犯逃跑,媒体将事情变成一场审判,这会让那些受害家庭非常沮丧。没有人支持他们,没有人为他们发声。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只讨论几天,然后一切又回归正常,一切又都没有改变”。
警察马修怀疑戴维琪在实行复仇计划。
“我的镜头展示的是当印度法律失效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德耶瓦尔表示,“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从来没有说过她所做的是正确的,只是想反映印度 社会 现实,当法律失效时,一个母亲能为女儿做什么。”
而对于警察态度的翻转,德耶瓦尔解释说,当法律没有站在受害者一边的时候,警察在心中存有疑虑,但他不允许“以暴制暴”。然而,在影片高潮部分,当受害人妈妈哭着说“这种事还会发生,而你们却什么都做不了”的那一刻,警察与她产生了共鸣,无力感让他决定站在受害人这边。
讲述
“导演式演员”希里黛玉遗作
片中饰演艾丽娅母亲的演员希里黛玉是印度国宝级女星,她被称为“宝莱坞最后的女皇”,在宝莱坞堪称传奇。2018年2月24日,希里黛玉不幸逝世,享年54岁。
《一个母亲的复仇》是德耶瓦尔的导演处女作,同时也是希里黛玉的遗作。谈及和希里黛玉的合作,德耶瓦尔谈道:“第一部电影可以和希里黛玉这样的演员合作,我别无他求了。她十分善于接受我在片场的想法。《一个母亲的复仇》是她的第300部电影了,也是她最后一部电影。她是一位导演式的演员,非常热情,也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诠释场景,每一段戏她都会耐心倾听你讲,把场景内在化,然后做出自然生动的诠释,她是我们最好的演员,直到现在我都很想念她。”
拍摄难点在于还原悲惨现场
德耶瓦尔透露,整部电影并不是一帆风顺,他邀来两位非常有才华的巴基斯坦演员来扮演影片中的女儿和父亲,但在影片完成90%的时候,因为当时政府颁布的一项禁令“禁止巴基斯坦演员出演印度电影”而不得不推后拍摄安排,删掉一些拍好的部分。
比起大环境的困难,德耶瓦尔认为要拍摄一个人类永远不会原谅的场景,是更有难度的事情。如何还原惨无人道的情节,让观众理解并能感受到女性的痛苦,又不能将这种痛苦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德耶瓦尔表示,为拍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剧组做了很多 社会 调研,“我们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去研究所有前后时间跨度大的重要案例以及 探索 调查和法庭审理程序背后的原因,走访了官员、调查小组、律师、法官和强奸幸存者以及她们家人,他们的坚强才让我们了解了卷入此类法庭案件的家庭的遭遇。”
原标题:“复仇”剧情有硬伤?恰恰反映印度现实
Ⅶ 一部印度电影女主跟爸爸扮成富豪骗彩礼
爱的盛宴 Daawat-E-Ishq (2014)?据统计,印度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女孩因为嫁妆而失去生命。菇莉热孜·卡迪尔(小名菇露)是一个充满梦想、智慧而美丽的销售员,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她却因给不起嫁妆饱受羞辱。在一次恋情因嫁妆而破裂之后,受伤的菇露彻底放弃了结婚的念头,决定假借法律条款设计一个骗局,并计划用骗到的钱实现去美国学设计的梦想。一个看似完美的骗局悄然上演,原本波澜不惊的计划,却因塔如克·海德尔(小名塔如)的出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